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诉讼行为无效制度在诉讼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强调程序的独立价值,能促使司法行政机关严格遵守法律规则。但它仍然是有局限性的,比如法院可能仅仅因为诉讼程序存在错误和瑕疵,就放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甚至使可能有罪的被告人逃脱法网。本文通过对此制度局限性的分析,提出一些积极有效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姣  刘恒 《沧桑》2013,(4):140-142,149
目前我国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只涉及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范围的内容,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的具体规定并未涉及。相比较而言,域外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发展比较成熟,虽然不同的国家有其不同的法律传统、法律文化,但是其共同的目的保护公共利益是一致的,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程序构建可以在适合我国国情及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借鉴。本文介绍了美国集团诉讼制度、英国告发人诉讼制度等等,并从中分析并借鉴其中对我国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吴志伟 《神州》2012,(33):167-167
小额诉讼程序作为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大举措,就增设这一制度而言,应当说几乎没有争议,但是实行一审终审方式,尤其是是否应当对小额诉讼程序的救济机制作出必要的规定,存在很大争议。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对于小额诉讼程序作了一审终审的规定,在最大限度发挥小额诉讼程序优势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对其内在程序缺陷的补救。  相似文献   

4.
张慧娟  宋亚琼 《神州》2013,(33):231-231
2013年1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正式施行,新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增设了小额诉讼程序,这意味着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的正式确立。小额诉讼程序之概念和特征小额诉讼程序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前者与传统的简易程序并无严格区别,我们这里所提及的小额诉讼程序是指狭义的小额诉讼程序。它是指基层人民法院的小额诉讼法庭或专门的小额法院审理数额较小的案件所适用的一种比普通简易程序更加简易化的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5.
张宝 《区域治理》2022,(12):99-102
从民诉法修改稿征求意见来看,我国小额诉讼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仍是效率和适用率.小额诉讼制度程序正义的论证似乎并不充分.本文以小额诉讼再审案件为分析样本,剖析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并廓清小额诉讼理论中长久以来的误区.提出从制度价值层面,应当为小额诉讼制度适当"松绑",回归提供便利高效低成本的价值目标.就规则设计层面,小...  相似文献   

6.
我国文物保护管理体系长期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度有限。公益诉讼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能够从程序上突破传统诉讼制度对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限制,且能够达到事前保护的效果,弥补文物行政执法的不足。本文以96起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时空分布、原告类型、被告类型、案件性质、责任承担、审理结果等方面的发展态势,总结当前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实践中的亮点与问题,并从路径选择、主体资格、程序设置、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就推进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冯红 《黑龙江史志》2013,(21):34-34
唐王朝统治的时期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其中的诉讼制度,无论在遵守的原则、原理上还是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中,都比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代的诉讼制度更加完善。因此,唐代的诉讼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的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后代人研究、探讨和借鉴。本文以唐代诉讼制度的几个典型制度为研究对象,包括管辖制度,告诉制度,刑讯逼供制度和死刑复核程序等,以此来分析唐代诉讼制度在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以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唐代的诉讼制度的独特韵味之处。  相似文献   

8.
从2017年检察公益诉讼试点以来,中国的公益案件呈倍数增长,然而当前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健全,导致各类检察公益制度的衔接有待明确、诉前程序有待补足以及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有待明确等问题.鉴于此,文章立足于当前检察公益诉讼的理论成果和全国实践现状,探讨当前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在构建上的经验与不足,致力于提出有效的优化建设性意见,回应...  相似文献   

9.
四郎卓嘎 《区域治理》2022,(16):108-111
民事诉讼通常是在双方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但在庭审中,当事人可能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影响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增多,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缺席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我国缺席判决制度在法律规范的确立尚为概括性叙述,导致了司法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处理缺席判决案件有一定的难...  相似文献   

10.
罗海波 《神州》2012,(20):37
送达制度是民事诉讼法的基础性制度,送达活动也是民事诉讼中最常见、最根本的诉讼活动,这一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实现知情权,全面维护自身利益。诉讼活动始于送达,终于送达,送达推动诉讼进程  相似文献   

11.
李永红 《沧桑》2010,(3):53-54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行政诉讼制度的新型诉讼制度,它在我国的确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深入细致的理论准备和一定时期的实践探索。针对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存在的诸多障碍,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2.
郝爽 《区域治理》2022,(9):101-104,173
在紧张的司法资源背景下,诉前程序对于推进国家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审前筛选、缓和对抗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立的价值,期限制度的存在、完善与发展也有其正当性理由.通过对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期限制度的相关考量因素加以阐述与分析,考虑对履职期限有一个刚性到弹性设置的转变,使其可以在司法实...  相似文献   

13.
侯慧慧 《沧桑》2010,(2):44-45
我国由于历史传统的因素,长期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观念,常常出现牺牲程序正义来实现实体正义的情况。当然,随着西方法律观念对我国影响的加大,我国也在逐步探讨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但是,这种观念还不是根深蒂固,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在我国实体制裁中,理论和实践中体现得比较完整。而在我国诉讼法中,对这些程序性限制却很少。在理论上,对诉讼行为的研究也不深入。在这里,笔者要从多个方面论述诉讼行为理论,其中会着重谈一下公共权力行使者的诉讼行为,而且还会涉及一个重要制度:诉讼行为无效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由于历史传统的因素,长期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观念,常常出现牺牲程序正义来实现实体正义的情况。当然,随着西方法律观念对我国影响的加大,我国也在逐步探讨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但是,这种观念还不是根深蒂固,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在我国实体制裁中,理论和实践中体现得比较完整。而在我国诉讼法中,对这些程序性限制却很少。在理论上,对诉讼行为的研究也不深入。在这里,笔者要从多个方面论述诉讼行为理论,其中会着重谈一下公共权力行使者的诉讼行为,而且还会涉及一个重要制度:诉讼行为无效制度。  相似文献   

15.
"覆"是秦汉诉讼制度中的重要概念。以往学者多采纳沈家本"重审察"的解释。通过对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的考察,可发现"覆"不仅用于二审、重审、再审案件,亦用于一审案件,因此不宜将"覆"定义为"重审察"。目前所见"覆"的案例一般为上级机关主理或由上级机关指定某机构(或使者)主理的案件,主理的程序包括立案、侦查、审判、复核、监督等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亦可进一步考察秦汉文献中"复""复案""覆讯"的含义。秦汉时期诉讼制度中"覆"程序的存在,反映了当时司法体系和诉讼程序的复杂以及审级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古罗马的前期,犯罪行为按照“公犯”与“私犯”进行划分,与此相适应,刑事诉讼程序也被区分为基本的两类,即“公犯之诉”与“私犯之诉”。本文以两类诉讼制度、事实为根据分析了古罗马刑事诉讼的动力和诉讼模式的特征,以期对我们今天在不同的诉讼制度之间进行选择与取舍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秋平 《风景名胜》2021,(4):0305-0307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它设在行政与司法权力间并发挥缓冲带之功效。其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且由于具备节约司法资源、及时保护环境公益等优势而有着自身的独立价值、特点,因此被认为是同诉讼程序一样重要的制度创新。然而,由于目前相关规定仍显不足、实践经验尚不充分等原因,实践中也暴露出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强制力不足、诉前程序案件线索来源过窄、对行政机关履责认定标准不一、诉前程序履责期限设置过于僵化等弊病。因此,需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强化调查取证权、拓宽案件线索来源、明确履责认定标准、增强期限规定之弹性方可更好地发挥该程序效用,从而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8.
《周礼》"肺石"之制与"路鼓"之制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慧辉 《史学月刊》2007,(6):126-128
直诉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指某些重大案情或冤抑莫伸者,可超出一般诉讼管辖和诉讼程序的范围,直接向最高统治者申诉。关于古代直诉制度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中的“路鼓”和“肺石”之制。《周礼.秋官.大司寇》:“以肺石达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  相似文献   

19.
《攀登》2016,(5)
中国代表人诉讼制度是应解决群体性纠纷的需求,在合理借鉴西方团体诉讼、集团诉讼等制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而创设的权利救济制度。曾一度被认为是具有一定超前性、立法技术较高的制度。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院的司法能力、司法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代表人诉讼制度基本处于"休眠状态",这一状态在现有的政法传统和司法惯性的作用下有可能还会持续。因此,基于现实的考量,中国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在未来一段时期,应在私力救济、行政干预、社会组织和律师介入等方面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0.
薄海晶  王海华 《沧桑》2008,(3):87-88
本文从人事争议的概念、起因及特点入手,提出了为更好地解决人事争议案件,应取消人事争议仲裁前置,构建相对独立的人事争议诉讼制度,在人事争议的解决方式上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即推动人事争议解决机制诉讼化的进程,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