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作为中国的主要出口贸易国,美国的经济衰退导致中国对美出口贸易大幅减少,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缓慢。鉴于对美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本文运用四部门国民收入核算的理论,研究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以及国内经济的影响,认为其影响机制主要有汇率、价格、需求、贸易政策四种,并阐释了四种影响机制的传导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出口导向型经济是日本制造、亚洲四小龙和中国之崛起这些亚洲经济奇迹的共同特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出口贸易的带动作用更加重要。本文采用1985-2005年中国、日本和亚洲其他区域的贸易数据,以亚洲金融危机为分界点,利用模型分析中国与日本、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在世界出口市场中的关系,并最终得出结论:中国与亚洲各地区在出口贸易上的关系相互依赖,各方在贸易上的继续深化将会为这个国际分工体系建立一个各为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姜录录 《旅游纵览》2013,(9):190-191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整体呈现放缓趋势,旅游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尤其是入境旅游人数不同程度的减少。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该注重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旅游产业的整合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旅游产业升级的条件一一进行分析指出,目前中国旅游产业应更加注重旅游产业的整合,尤其是旅游产业集群的整合与发展。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后续影响下,全球需求持续疲软,全球经济增长整体出现放缓趋势。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虽然整体仍然增长较快,远高于全球平均  相似文献   

4.
论近代中国的银汇波动与对外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民党实行法币政策以前,中国基本上是一个银本位制的国家。从理论上讲,银汇的涨落,必然会相应引起中国贸易和经济形势的好坏变化。但事实是,银汇下跌不仅没有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局面的好转,反而使中国蒙受了更大的经济损失。银汇上升,不一定就影响了中国的出口贸易,即是某些时候使中国出口贸易陷入了困境,但进口贸易也难逃厄运。造成这种奇特经济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国政治不独立和主权受制于人的结果。此外,中国经济发展的滞后和国内银钱比价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美国扩张对外贸易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战争期间英德两大世界贸易强国不仅原有的市场无暇顾及,而且本身也成为美国工业、军火等产品推销和输出市场。这期间美国不仅对欧洲的贸易大为增加,对亚洲,特别是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也不断增长。以1914年美国出口贸易指数为100计算,1919年出口贸易指数已达317,①1931年指数高达692。②美国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出口贸易由1913年的7%增加到1920年的13%。③尽管战时日本经济实力增长很快,已成为美国在远东竞争的劲敌,但美国是在战争中…  相似文献   

6.
郑洲 《巴蜀史志》2005,(6):42-44
本文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历史情况的回顾,分析两种经济理论在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中的适用性,得出中国现阶段的茶叶出口贸易政策应以竞争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新型茶叶产品。  相似文献   

7.
宋慧珠 《攀登》2010,29(2):103-10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进而对地方税收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结合青海实际,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青海地方税收呈现的主要特点;进而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影响青海地方税收增减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青海地方税收增长的路径选择等。  相似文献   

8.
生延超  周玉姣  黄寅  李丹 《人文地理》2014,29(5):113-120
旅游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采用增长率法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进行了测度,并对2014年至2016年中国的旅游经济的稳定性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中国旅游经济增长整体上呈现出典型的周期性,平均持续时间3-4年,属于典型的短周期,并且周期持续的时间趋短,说明中国旅游经济已经走过了大起大伏的阶段,旅游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日益增强,正在形成抵御外部风险和冲击的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9.
旅游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采用增长率法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进行了测度,并对2014年至2016年中国的旅游经济的稳定性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中国旅游经济增长整体上呈现出典型的周期性,平均持续时间3—4年,属于典型的短周期,并且周期持续的时间趋短,说明中国旅游经济已经走过了大起大伏的阶段,旅游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日益增强,正在形成抵御外部风险和冲击的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丽  王铮  庞丽  李刚强 《人文地理》2006,21(1):72-75
本文从信息化设施和信息产业两方面来认识区域信息化水平,对中国各省区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定量估算和综合评价。在区域信息化水平测度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分析了信息化的区域影响。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部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大部分省区信息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正的相关性。文章重点分析了信息化设施溢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运用相应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分单区域和两区域研究信息化设施溢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估算结果显示信息化设施溢出的增长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在作用机制上,单区域信息化设施的溢出与两区域的情况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实际上在走城乡二元发展的道路,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消费需求的三次升级,一方面刺激了经济增长,使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在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快速扩展,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外资和技术的引进。浙江的民营企业加专业市场是中国自下而上城镇化的典范,江苏的集体经济加开发区建设是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的一种模式。本文重点探讨中国改革开放25年来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机制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浙江、江苏城市化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战后的东亚,经济曾持续高速增长,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被认为是经济最有活力和最有前途随地已然而,近年来,从景气看好的东盟和四小龙的兀平国家开始直至日本发生了广泛的金融危机,不仅给这些国氛助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也波及世界经济的一些方面,给人们以深刻的教训。不言而喻,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根源和背景的。重要的是总结并切实吸取其教训,以利于东亚金融的稳定和经济增长活力的恢复与发展。近年来东亚金融危机发生的时代背景,从宏观角度来看主要是:(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和平竞争激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金融危机中到底学会了什么? 2010年年底,欧美经济数据好转,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恢复常态?以此为标志.金融危机结束.后金融危机时代开启。  相似文献   

14.
趋势     
《南方人物周刊》2011,(3):10-10
2011投资中国灰色经济 如果说美国遇到增长麻烦的话,那么中国则恰恰相反,这个国家正处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强劲反弹之中.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华人企业和经济邱铁华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1997年突发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对亚洲、尤其是东南亚持续一个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犹如晴天霹雳,给予东南亚国家经济以巨大的冲击,并引起世界经济的动荡不安。回顾80年代后期世界发生的几次...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东北农产品出口贸易,是以豆类为主,于豆石开禁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中国东北大豆年总产量占世界60~70%,其中90%供出口,大豆及豆制品成为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的世界性商品。探讨东北大豆三品出口贸易的起步、发展、盛衰并以东北大豆特产为例,对了解东北农业经济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过程,认识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农产品原料的疯狂掠夺,具有多方面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选用1998~2009年数据研究了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空间集聚性;旅游创新不仅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还通过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区域的旅游经济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说明应充分重视创新在旅游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旅游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扩大旅游创新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作为公共产品的一种,其供给数量和质量对于一国人力资本的培育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考察2000~201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发现,无论在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还是在教育供给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都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步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越是不发达的地区,其目前的教育供给越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投入回报越高。导致东部地区的教育供给对经济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本大规模移植美国式民主文化,导致战后日美文化关系呈现出严重不平等性的特征。但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日本国内要求日美文化平等化的呼声日益强烈。对此,出于对日美文化冲突会动摇战后日美同盟的担忧,美方也积极回应了日方推动日美文化关系平等化的呼声。1961年日美文化教育交流会议的设立,正是日美双方在协调两国文化关系问题上取得的关键性成果。以该会议为核心的日美文化协调机制与日美军事、经济协调机制并列,成为支撑战后日美同盟的三大支柱之一,为巩固、延续战后日美同盟发挥着文化润滑剂的作用。然而,日美文化内在特性的巨大差异注定了日美文化冲突的命运,这也是以日美文化教育交流会议为核心的日美文化协调机制的主要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论文采用1982-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侨汇收入的基本情况,重点就中国侨汇收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侨汇收入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明显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在短期内较小程度地即时影响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侨汇收入与中国经济增长表现为单向因果关系。即侨汇收入虽能显著推动经济增长,但经济发展对移民汇款变化没有明显影响;侨汇收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存在时间滞后效应。论文还在建立并探索国家侨汇收入统计体系、着力推动和改进侨汇政策优化、加强对侨汇资源的管理和引导等方面提出了有关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侨汇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