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纯阳宫内存有大量的石质文物。多年来因保存环境差使得这批珍贵文物遭受严重损害。通过对这些石刻文物的保存状况和主要病害分析,提出对其进行有效的科技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纯阳宫,其单体建筑看似平凡、低矮,但就其整体来讲则是井井有条,相互照应,博大严谨,充分表现出道教追求既朴实又广阔、人与自然和谐的审美心理,也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王君 《文物世界》2002,(1):65-66
首都是我国的传统宗教,在中国化史上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道教化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又与客观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这就是道教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吴鹏 《文博》2014,(3):81-84
2008年四川发生"5.12"汶川大地震,致使保存在成都彭州龙兴寺舍利塔内的6尊隋、唐石刻造像,从展柜中倒塌并造成了断裂、残缺。针对以上的病害,我们在检测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石刻保护修复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此次的保护修复过程中,最为困难和复杂的就是石刻补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向阳 《文博》2012,(1):73-79
乾陵是陕西境内唐代帝王陵墓中规格最高、保存最为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陵园内现存大型石刻120余件,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博览馆”。如何保护好这些具有重大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代石刻瑰宝,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主要论述中日合作唐陵石刻保护修复项目之乾陵石刻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背景、工程经过、完成情况和实施意义,并对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各界的质疑进行诠释,以期对今后的古代石刻保护修复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柳州现存摩崖石刻有100多方,涉及宋、元、明、清以及民国等多个时期,反映的内容颇广,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长时间以来,由于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影响,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石刻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本介绍了明祖陵石刻的保存现状,以及对残损石刻的修复、加固、保护方法,并对明祖陵石刻的风化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六朝石刻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溯  卞坚 《东南文化》2004,(2):91-94
南京的六朝石刻保护现状令人关切,对石刻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南部为低山丘陵区"路""道"皆备,其西侧山前冲积平原地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又是南北交通要冲,古人类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人口稠密,自古就是风水宝地,邹城、曲阜均位于这个山前地带,京沪铁路从城西侧穿过,"邹鲁",被誉为"孔孟桑梓之帮,文化发祥之地"。邹城历史文化悠久,据城南6公里处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野店遗址发掘证明,境内即有东夷少昊氏族部落繁衍生息。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邹城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境内共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孟庙、孟府、孟子林;汉鲁王墓;邾国故城;明鲁王墓;铁山、岗山、葛山、峄山摩崖石刻),本文主要讨论摩崖石刻的保护及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皖南梅山石刻暴露出的主要病害,探究并分析石刻病害的构成因素,提出了石刻保护的应对策略,旨在抛砖引玉,让遭受类似病害的石刻文物都能得到科学保护,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
泰山石刻被誉为"天然的石刻博物馆"。其历史、内涵、书法、造型等价值巨大;实现其永续利用,需要对其实施人防、物防与化学防护相结合的手段,才能确保泰山石刻的整体安全。  相似文献   

12.
老君洞原名混元石粱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城南5公里的张庄乡梁村,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年),明嘉靖甲子岁重修,至明万历三年完工,是我国比较少见的石梁殿,1957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一)。  相似文献   

13.
本介绍用高分子材料对轩辕宫正殿的不落架加固与保护的方法,及白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现场调查和科学分析,确定宁波庆安会馆石刻(雕)病害的种类和形成的原因,认为出现这些病害的主要诱因是水质入侵,只有解决了这一诱因,才能从本质上解决石刻(雕)的风化。设想采用清洗、加固、修补、灌注、防水等工艺与防护性措施,保护这些石刻(雕)构件的外观和结构,延长石刻(雕)构件的寿命。  相似文献   

15.
石刻造像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门类之一,也是我国建筑文化史上的重要成果。我国石刻造像艺术博大精深,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我国历代都有不同时代特色的石刻造像文物,造型丰富,材质多样,工艺精湛,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当前条件下,做好石刻造像类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加强对民间流散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提升石刻造像文物的数字化应用水平,拓展石刻造像的知识传播和普及,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纯阳宫石质文物保护与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华 《文物世界》2006,(2):70-72,80
纯阳宫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坐北面南,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0038平方米(南北长152米,东西平均宽67米)。纯阳宫为供奉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的道观,因其道号纯阳子而得名,因此也称吕祖庙。纯阳宫始建于宋代,经元、明、清几代扩建成现在的规模。现存五进院落。第一院落为上世纪50年代所建,其余四进院落为明清遗留建筑。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吕天仙祠”木牌坊、硬山顶的原宫门、吕祖殿、回廊亭、灵宝洞、潜真洞、玉皇阁。宫内总计殿堂70余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九成宫出土铁器严重锈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铁器文物研究设计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法和最佳保存条件,采用X-衍射粉末法分析九成宫出土的11件铁器的锈蚀产物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锈蚀产物的主要成分为α、β、γ三种不同构型的碱式氧化铁和Fe3O4。这是铁器铁碳合金成分Fe-C活性差异引起析氢、吸氧、差异充气等电化学腐蚀产生结构疏松,在九成宫特别潮湿环境中H2O、O2、空气中有害气体不断渗入,铁器粘附土层中溶盐及尘埃中酸、碱、盐溶于铁器表面水膜而进行长期贴附电化学腐蚀的结果。据此,研究设计出对锈蚀严重的出土铁器进行松土,缓蚀松土,络合法除沉积物,冷热交换法脱盐,最后进行缓蚀防腐加固及表面隔氧、防潮、防有害气体的表面封护保护方案。按此方案保护处理了17件锈蚀严重的铁器,保护效果很好,可以作为其它铁器文物保护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郑燮(1693—1765),清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早年家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做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  相似文献   

19.
明祖陵神道石刻自1981年首次进行了基础性的整修,2002年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石刻修复,完成了对30尊神道石刻实施残缺补配、裂隙灌浆、表面封护的修复工程。还提出了石刻修复中补配材料是否需做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现代科技分析手段提取古代彩塑信息并与文献结合,可以推断其工艺、材料和制作时间,进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艺术史研究和保护修复提供信息与帮助。因此,本工作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3D Video Microscope)、偏光显微镜(PLM)、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X)、X-射线衍射仪(XRD)和大腔体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等分析了山西太原纯阳宫所藏一尊明代道教星宿彩塑脱落样品,发现彩塑经过多次重绘。其中星宿足部经过四次重绘,从胎体至表面层使用的黑色颜料为炭黑(C),绿色颜料为氯铜矿(CuCl_2·3Cu(OH)_2),白色颜料为铅白(PbCO_3),褐红色颜料为靛青(C_6H_(10)N_2O_2)与黄丹(PbO)的混合物。彩塑头部经过两次重绘,分别使用了群青(Na_(6-8)Al_6Si_6O_(24)(S_(2-4))和靛青。彩塑躯干部位表层红色颜料为朱砂(HgS)和铅丹(Pb_3O_4)的混合物,黄色颜料为铅铬黄(PbCrO_4),蓝色颜料为群青,绿色颜料为铅铬黄(PbCrO_4)与群青的混合物。彩塑白粉层成分为石英(SiO_2)与高岭土(Al_2Si_2O_7·2H_2O)的混合物。分析结果表明,此尊星宿彩塑在过去的数百年间曾经多次重绘或修葺,根据不同白粉层成分组成相近判断,保存该彩塑群的寺观有将高岭土作为白粉层的传统。研究结果可为保护材料和修复技术的选择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