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唐一代,因唐王朝国力昌盛,周边少数民族及海外诸国对唐朝或和亲或内附或敬慕,大多来朝贡。其所贡物品纷繁多样。朝贡关系促使了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及海外诸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朝与南海诸国通贡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的“通贡” ,应主要是指周边民族和外国派遣使臣向中国王朝进行“朝贡”、“朝献” ,也包含有中国王朝向这些地区派遣使臣的活动。通贡可以说是经济贸易的一种政治表现形式。本文选取过去学界研究不多的唐朝与南海诸国的通贡关系作一较深入的探讨。首先 ,以八个表的形式 ,将南海诸国至唐朝贡情况 ,朝贡性质和特点 ,作较完整、深入的论述 ;其次 ,对南海诸国贡品及其贸易主要特征进行分析 ;最后 ,论述了唐朝遣使至南海诸国的情况等  相似文献   

3.
鸦片与罂粟传入中国,肇始于唐初。当时,“中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周边少数民族及海外诸国或和亲或内附或敬慕,大多来朝贡”,鸦片与罂粟遂由阿拉伯商人朝贡给中国皇帝。据记载,彼时鸦片与罂粟在唐宋时期的中国是被作为“灵丹妙药”对待的,  相似文献   

4.
近代东亚国际关系的变化出于中国与周边诸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达成的妥协。在明朝国力衰落的情况下,琉球利用其在朝贡贸易中的中介地位,避免其被萨摩藩吞并。明清易代之际,为维护国家利益,琉球以延续中国和琉球的宗藩关系为国策,放弃南明,改投清朝,使其能继续进行朝贡贸易,并依靠清朝的保护,维持某种程度的自主地位。由此,琉球形成了其民族意识与多重认同观。要认识17世纪东亚国际关系的变化因素,需从中国周边诸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跳出朝贡体制的框架局限,才能看清东亚国际关系变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朝贡制度被认为是古代中国与边疆民族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交往的惟一持久而普遍的关系,但却忽视了这一制度本身的发展特点,尤其忽视了朝贡制度在明清两代的差别。本文认为,清代虽然延续了明代的朝贡制度,但实质已经转化为一种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政治方式,剔除了明代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之间、中国与西洋诸国之间形成的藩属关系,且朝贡中的贸易性质也远不同于明朝。本文对学术界混淆朝贡体制与朝贡贸易体制的观点进行了批驳,阐述了清代朝贡体制的地位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宋卿 《史学集刊》2006,(5):89-94
唐代在东北边疆渤海政权地区设置的忽汗州都督府,在东北各羁縻府州中存在时间最为长久,其以朝贡为纽带与唐王朝保持着稳定的隶属关系。羁縻府州形式下的渤海政权对唐王朝的频繁朝贡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目的。其朝贡关系体现了中央王朝与地方民族之间的一种“君臣”与“宗藩”的政治关系.一方面加强了中央王朝对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辖关系;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各族间的联系,有助于“中华一体”的国家形成。  相似文献   

7.
朝贡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既是封建王朝处理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的基本模式,也是中原王朝统辖周边少数民族的主要制度。深入研究历代边疆民族的朝贡关系及其制度建构,对于梳理与揭示朝贡制度兼具对内与对外层面的多层次性与复合性,意义重大。文章以西南地区为考察对象,分析探讨边疆民族地区土司朝贡形成与发展的制度轨迹,揭示朝贡制度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田培栋 《郑和研究》2000,(2):16-21,33
明初,屡次发布诏令,严禁沿海军民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完全由明政府控制,洪武十六年,始给朝贡诸国“勘合号簿”,永乐二年,又发置缴外土官“信符金牌”等,这两种凭证都是作为贸易时的依据。这种把商业关系纳入朝贡形式之中的朝贡贸易,无疑对宋元以来私人繁荣的海外贸易是一次严重的破坏与逆转,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一种新形式。  相似文献   

9.
程旭 《文博》2011,(1):42-48
在唐朝与周边国家(地区)交往过程中,很多珍奇异宝作为礼物或朝贡品或战利品进入唐朝境内,出现在皇室和上层社会生活中,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以及唐代的手工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何家村金银器作为珍贵的奢侈品出现在这种社会氛围中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以唐朝为中心的朝贡、贸易、战争和互赠往来,从这些角度诠释这些珍品无疑会多维度地观察国家环境下的中西交往和丝绸之路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商周以降,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为世界之中心,周边各地都是蛮夷未开之地。"中国属内以制夷狄,夷狄属外以奉中国",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便将中原王朝与周边各地的关系限定为自下而上的朝贡关系。朝和贡的历史久远,班固《汉书》中有"修奉朝贡,各以其职",而在一些文献中有帝舜时期西王母来朝的记载,也有一些少数民族朝贡商周王朝的记载。"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相似文献   

11.
陈少丰 《沧桑》2010,(1):92-93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阐释了泉州与宋代朝贡关系之史实,得出结论:一方面总的来说泉州在宋代朝贡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与其在民间海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另一方面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中前期,泉州在宋代朝贡中的地位还是不断提高的。  相似文献   

12.
明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经历了我国海外贸易由盛转衰的主要过程.福建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在明代的海外贸易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按照明代海外贸易的发展过程,分三个时期对明代福建的海外贸易作一初步的论述.一、朝贡贸易时期明太祖立国初,为了防止海内外反抗势力相互勾结,危及其新建立的明王朝;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和垄断,招来海外诸国入明朝贡,实行了一种特殊的海外贸易政策.即对内实行严厉的海禁,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对外实行“朝贡贸易”,准许海外诸国以朝贡的名义随带货物,由官方给价收买.明初沿袭了宋元时刻的做法,在朝贡船舶经常出入的宁波、泉州、广州三地设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阐释了泉州与宋代朝贡关系之史实,得出结论:一方面总的来说泉州在宋代朝贡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与其在民间海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另一方面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中前期,泉州在宋代朝贡中的地位还是不断提高的。  相似文献   

14.
杨瑾 《文博》2011,(3):35-44
唐墓壁画中出现的胡人形象包括蕃将与文职官员、使臣或朝贡者、胡商、宗教人士、译语人、胡人马夫驼夫车夫、歌舞伎、仆从、驯兽师及其他类别,他们是生活在唐朝不计其数胡人群体中的一部分,在唐朝社会生活中享有一定自由,对唐朝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所贡献,但也受到唐朝主流社会的歧视、偏见与排斥。  相似文献   

15.
朝贡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土司制度的渊源、明代西南地区土司朝贡的具体情况及土司朝贡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对明代西南土司朝贡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明代甘肃镇与西域朝贡贸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朝与西域诸国的贸易是明代国防和对外关系的重大策略之一。设置在河西走廊的甘肃镇是全面执行明朝对西域贸易政策的唯一机构,具有维护丝绸之路贸易线畅通和贡使人身安全的职责以及管理进出嘉峪关贡使的海关功能,确保了西域朝贡贸易的顺利进行。明朝通过与西域的贸易稳定了西北边疆。  相似文献   

17.
中外学者一般将古代中国与境内蛮夷部族、其它国家建立的朝贡关系及其相关制度称为朝贡体制。近年来,关于朝贡制度的探讨虽日渐增多,但大部分集中于某一朝代中原与朝贡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对自先秦开始直至清末,跨越两三千年的朝贡制度少有整体性研究。本文试从朝贡制度的理论基础、现实目的两方面对朝贡制度进行整体性探讨。  相似文献   

18.
明朝会同馆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建有会同馆作为专门接待周边四夷朝贡使节的馆舍与机构。会同馆还是中央政府与四夷贡使进行经济贸易的场所及四夷贡使了解华夏礼仪化的场所。会同馆是中国古代中央客馆建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设置,对维护和发展明王朝与周边各族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元朝与高丽的朝贡关系在中国历代朝贡关系史上别具特色,其主要特征就是以确认君臣主从关系为核心,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朝贡的礼仪象征性则大为降低。元朝与高丽的朝贡制度对中朝文化产生了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朝贡制度曾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之一。源自先秦的华夏中心意识、大一统理念及“事大字小”的交邻之道虽为朝贡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朝贡制度如何实施并在多大程度上奏效,则与当时局势和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因此,朝贡制度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