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阐释了泉州与宋代朝贡关系之史实,得出结论:一方面总的来说泉州在宋代朝贡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与其在民间海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另一方面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中前期,泉州在宋代朝贡中的地位还是不断提高的。  相似文献   

2.
宋代瓷器的质量已经很高,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在宋代宫廷中已经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瓷器。检索相关文献和考古材料可以发现,宋代宫廷获取瓷器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从产品输送的角度而言,宋代宫廷所用的瓷器多是通过土贡、朝贡、赋税、宫廷须索、臣下进贡等途径获得的;从产品组织生产的角度而言,宋代宫廷瓷器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置官监窑,二是官方以科买、和买为主要方式组织民窑生产。  相似文献   

3.
黄伟 《福建文博》2023,(3):91-96
泉州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重镇,早在宋代就通过频繁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鉴于泉州经济和政治地位的重要性,朝廷为维护泉州社会的安定与和平,派驻军队,并招募了相当数量的士兵,以打击山贼与海寇。在这其中,水军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朝廷的重视,南宋早期组建的左翼军水军拥有较高的战斗力,在历次与海寇的战斗中,都表现出色,有效地维护泉州海外贸易的平稳与海道的宁静。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经历了我国海外贸易由盛转衰的主要过程.福建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在明代的海外贸易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按照明代海外贸易的发展过程,分三个时期对明代福建的海外贸易作一初步的论述.一、朝贡贸易时期明太祖立国初,为了防止海内外反抗势力相互勾结,危及其新建立的明王朝;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和垄断,招来海外诸国入明朝贡,实行了一种特殊的海外贸易政策.即对内实行严厉的海禁,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对外实行“朝贡贸易”,准许海外诸国以朝贡的名义随带货物,由官方给价收买.明初沿袭了宋元时刻的做法,在朝贡船舶经常出入的宁波、泉州、广州三地设置  相似文献   

5.
南外宗正司是宋代管理外居宗室的机构。宋金交战,为躲避战乱,它辗转迁入福建泉州。南外宗正司的机构非常健全,宗室在闽蓬勃发展。南外宗正司的入闽,对提高泉州乃至福建的历史地位以及促进福建经济文化的繁荣均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朝贡制度被认为是古代中国与边疆民族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交往的惟一持久而普遍的关系,但却忽视了这一制度本身的发展特点,尤其忽视了朝贡制度在明清两代的差别。本文认为,清代虽然延续了明代的朝贡制度,但实质已经转化为一种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政治方式,剔除了明代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之间、中国与西洋诸国之间形成的藩属关系,且朝贡中的贸易性质也远不同于明朝。本文对学术界混淆朝贡体制与朝贡贸易体制的观点进行了批驳,阐述了清代朝贡体制的地位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物》1975,(10)
泉州湾后渚港发现的一艘宋代木造海船,以及从船舱中出土的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对于研究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贸易史和泉州湾的地理变迁,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发掘出的这艘宋代海船,沉没在泉州湾后渚港西南海滩的一条小港道边缘,深埋在海滩2.10—2.30米的海泥中。  相似文献   

8.
古代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被称为“亚洲才具有的惟一的历史体系”,这一重要命题的研究有两个原点:一是费正清等人提出的“中国的世界秩序”理论,二是西峙定生提出“东亚世界”理论。之后这一问题受到广泛重视,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阐释框架。但是学界对朝贡体系的基础是什么,朝贡体系是真实的抑或虚幻的,宋代以后朝贡体系的变革如何展开等若干基本问题仍然存在明显的分歧。导致这些分歧的原因既有立足于不同时段和区域的时空错位的对话,也有缺乏双向视角考察而形成的局限,还有宋代以后断代和区域研究的不足。因此对已有研究进行系统总结,以推进这一问题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泉州、南安发现宋代火葬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3年至1974年底,福建省泉州市文管会、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单位,在泉州、南安先后发现和清理了四座宋代火葬墓。一、1974年10月泉州市城东公社前头大队社员在桃花山罗钟东北的山坡上,发现宋代火葬墓一座。墓室系砖石砌成,椭圆形,  相似文献   

10.
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朝贡关系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条探索中国外交文化的路径。在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历史里,探清中国在东亚范围内的地位及作用,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东亚历史,而且可以以史为鉴,更好地面对中国在当前世界形势中遇到的一些诘难。而深入了解中国的朝贡制度,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朝贡制度,对我们理解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政治地位都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及其政治功能,正是本文旨在探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东亚国际关系的变化出于中国与周边诸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达成的妥协。在明朝国力衰落的情况下,琉球利用其在朝贡贸易中的中介地位,避免其被萨摩藩吞并。明清易代之际,为维护国家利益,琉球以延续中国和琉球的宗藩关系为国策,放弃南明,改投清朝,使其能继续进行朝贡贸易,并依靠清朝的保护,维持某种程度的自主地位。由此,琉球形成了其民族意识与多重认同观。要认识17世纪东亚国际关系的变化因素,需从中国周边诸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跳出朝贡体制的框架局限,才能看清东亚国际关系变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泉州府文庙位于泉州古城核心地带,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较大的一组文庙建筑群,其主体格局形成于宋代,历史底蕴深厚。本次考古勘探在文庙区域发现宋元时期的地层以及砖铺地面等遗迹,对泉州府文庙历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泉州港兴起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至元代达到极盛。泉州港素有"世界第一大港"或"东方第一大港"的誉称。本文通过各类史料及相关研究成果,对泉州港"第一大港"的誉称进行溯源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泉州湾宋代海船在海洋环境中沉埋七百多年,木材的物理化学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船木中又含有大量盐分,泉州宋船这种特殊的保存状况不同于一般木质文物,因此,开展船体适宜保存环境条件研究是极为必要的。根据泉州湾宋代海船特殊的保存状况,通过盐分稳定性试验、不同湿度条件下不同木试样的平衡含水率、尺寸稳定性的观测与分析,以及温度变化对木材平衡含水率、尺寸的影响等实验,同时综合考虑节能及泉州地区气候的实际情况等多种因素,分析认为古船陈列馆内夏季温度控制上限为27℃,其余时段控制在25℃以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50%之间,变化幅度控制在5%以内较为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5.
西资寺石佛造像体魄高大,气势宏伟,形象逼真,雕工精致,充分显示古代泉州石雕艺人的精湛技艺,是研究泉州石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西资寺石佛造像也是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繁荣和佛教兴盛的重要标志,是福建省现存年代较早的大型宗教题刻造像,是研究晋江、泉州乃至福建佛教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朝贡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土司制度的渊源、明代西南地区土司朝贡的具体情况及土司朝贡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对明代西南土司朝贡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93.福建泉州宋元港与海船遗迹(宋至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该港包括3湾11港。自北而南为泉州湾、深泸湾、围头湾。泉州湾中的洛阳、后渚、石湖三港为较大的商港,是宋元时期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具有标志意义的遗址。1973年,在后渚港发现一艘保存较完整的宋代海船,说明宋元时期的中国航海技术之发达,为泉州海外交通史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在泉州南门外和法石、后渚等地,常发现有古船的桅杆、船索、船板、船钉,以及石砌建筑基址和石塔等物。此外,礼拜堂、开  相似文献   

18.
泉州的海外交通贸易历史悠久。唐末五代,渐趋活跃;进入北宋时期,在这里的外国商舶日益增多。同时,也有不少中国商人从这里出发前往海外各国贸易,因而泉州港在海外贸易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海外贸易的需要,北宋政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在泉州设置了提举市舶司(简称市舶司)。泉州市舶司的设置,无  相似文献   

19.
在福建泉州众多的文物古迹中,最值得称誉的一类名胜是宋代的石桥建筑。这些桥梁凌空越阻,如彩练飞舞,飘落于大江巨河之上,若蛟龙卧波,横贯在港湾岛屿之间。这些桥梁以花岗石为建筑材料,坚固耐久,虽屡经沧桑,而当年之规模犹在,至今仍在为广大群众提供交通往来之便。本文拟对宋代泉州石桥建筑的概况、科技成就、在海外交通方面所起的作用及其产生的经济基础,略加考察探讨。  相似文献   

20.
泉州清源山的老子石造像,时人定为宋代所作。本文考证认为是穆斯林蒲寿、蒲寿庚兄弟出资,造于至元二十一年后的若干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