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华人世界再掀"张爱玲热",并且从"张爱玲热"扩展到"上海热"。从表面上看,近年来文学创作中的"上海热",热的是作为现代都市文明的老上海的文化及其魅力,实际上背后折射出的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存之痛与重写历史、建构想象过程之难。  相似文献   

2.
提到张爱玲,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天才女作家。这位从小就能通读《红楼梦》的奇女子,以特有的张爱玲体书写了旧上海十里洋场一个又一个传奇,而且传奇似乎永远也不完。在时下一浪高过一浪的张爱玲热里,影视剧的拍摄一部火似一部,连带着导演、编剧和演员也跟着大热。而展现苍凉华美末世的张爱玲,在1940年代的上海,也几乎是一夜之间大红大紫,无人能出其右。这正应了张爱玲的话:“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相似文献   

3.
关露、潘柳黛、张爱玲、苏青曾是蜚声上海文坛的四大才女。潘柳黛是个心直口快、幽默、尖刻,能一针见血戳到某些人痛处的人,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包括胡兰成和张爱玲。矛盾发生在胡兰成的一篇文章上。那时张爱玲在上海崭露头角,胡兰成狂热地追求张爱玲,并挥笔写了一篇吹捧张爱玲的文章《论张爱玲》,把张爱玲文章形容成“横看成岭侧成峰”,对张爱玲身染“贵族血液”更是大肆吹嘘一番。潘柳黛与她们过去都是有交往的朋友,见胡兰成如此吹捧张爱玲:“那时我也心血来潮以戏谑  相似文献   

4.
佚名 《文史月刊》2011,(11):37-37
张爱玲未必想到她生前寂寞,身后却如此热闹。在上海的多条旅游线路中,有一条“张爱玲路线”。这条路线通往她曾经的住所,供张迷们凭吊。曾经她可以拒绝别人进入她的门,但是现在,她拒绝不掉了。  相似文献   

5.
在有关张爱玲作品的评价上,大多数人都推《金锁记》为经典之作,甚至连傅雷都曾著文《论张爱玲的小说》给予其最高的评价,并批评说《倾城之恋》“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的确,曹七巧这个人物形象独一无二,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作为张爱玲塑造的“不彻底人物”的典型——白流苏和范柳原。  相似文献   

6.
向小园  陶钧 《中华遗产》2010,(5):118-125
张爱玲曾十分喜爱公寓楼的“逃世”功能,除此之外,与老式里弄相比。新的居住形式,给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穿上了一件燕尾服,使他们在心理上进入了“士绅”阶层。上海的公寓楼已经成为如今中国居民住宅的典范样式,那么早期公寓楼里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7.
《倾城之恋》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时间情景:“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张爱玲的这个故事,写的是私人时间、个体时间、特殊时间,在这个时间网络里织就她的人物故事。老  相似文献   

8.
上海造就了上海人。上海人最大的特点是:精明、圆通、世故。张爱玲如何认识上海人?她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无论张爱玲怎样投入到俗世生活的中心去津津乐道灯红酒绿和笙歌艳舞,她小说中的人物却总是穿透岁月,穿透她有意强调的城市繁华,给人一种无限蔓延的孤独感。所谓“大隐于世”,笔者以为,小说中人物所体现出的这种令人隔膜和凄冷的城市孤独,正是张爱玲的一种创作风格。那么具体到小说《琉璃瓦》,这种繁华掩抑的孤独是如何在张爱玲笔下表现的呢?冷漠的亲情营造孤独意境由于作者张爱玲本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冷冰冰的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亲的慈爱和母亲的温暖,所以她的作品中很少能见到合乎常伦的亲子关系。“《心经》中的父女之爱是畸形变态的。《花…  相似文献   

10.
胡风事件中何干之幸免被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潮》1997,(5)
谈到干之与胡风的关系,还要从三十年代上海文艺界那场笔墨官司说起。当时胡风作为党外进步作家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同鲁迅先生交往甚深。周扬当时是上海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的领导人。1936年,鲁迅、冯雪峰和胡风等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受到一些持不同观点的党内文学工作者的“围攻”。干之知道周扬与胡风的私人关系不好,但始终认为这桩“公案”应作为革命文艺队伍内部的分歧来解决。干之时任上海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的党组成员,周  相似文献   

11.
李婧 《南方人物周刊》2011,(10):103-103
上海新光影艺苑,前身为1930年开张的新光大戏院。这座带有西班牙和意大利中世纪风格的建筑,曾首映过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迎接过喜剧大师卓别林,是张爱玲首度改编小说的话剧舞台,亦是李安《色·戒》的取景地。近两年,它又迎来了沪上怀旧热潮“过电瘾”。  相似文献   

12.
岑其 《收藏家》2005,(8):65-73
“五四”运动高举着“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向封建文化堡垒发动了猛烈地进攻。影响所及,中国现代美术在新旧势力的较量中艰难起步并迅速发展起来。民国初年,由于清王朝的没落和“四王”主流派画家“摹古”、“复古”之风的影响,中国晚清的画坛出现了萧条、冷落的局面, 道路越走越窄,内容越来越空洞虚妄。这时的上海画坛,却出现了破格创新、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上海是新文化引入中国的主要途经。五口通商后,上海从小镇迅速发展成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不少江南地主及大户人家迁移到上海租界。这样上海又成为各种思想交汇  相似文献   

13.
1948年夏秋之际,蒋经国奉国民政府行政院之命,赴上海执行经济管制任务,担任上海经济督导区协助督导员一职。他上任之后,策划“打虎”行动,并亲自指挥,一时间轰动上海,震惊全国,波及海外。从1948年8月中旬到11月上旬,由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打虎”,到偃旗息鼓以失败告终,历时七十多天。  相似文献   

14.
我收藏的《共产党宣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古今中外都有爱书如命的人,我愿意加入这一行列。”我藏书不多,读书更少,但我爱书,尚未进入“如命”之境。由于陈望道先生于1920年翻译、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发行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激发了我收藏《宣言》版本的热  相似文献   

15.
海潮 《文史博览》2005,(6):33-33
关露、潘柳黛、张爱玲、苏青曾是蜚声上海文坛的四大才女。  相似文献   

16.
周松青 《中华遗产》2010,(5):144-153
时光倒回到上个世纪20年代末,在国民政府建政南京、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国民党政府决定全力建设上海,使之成为中华民国的经济之都,于是推出了著名的“大上海计划”,现在的江湾五角场地带被划定为新上海的“市中心”.  相似文献   

17.
金宝山 《纵横》2010,(12):57-58
解放前曾闻名海内外,享有“远东第一游乐场”之称的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在本世纪初停业7年,现在修复如旧,“盛装归来”,令上海市民振奋不已。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被世人看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极具传奇色彩的名家之一.她的作品以塑造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采取与世逆流的题材以及独具一格的创作特点备受世人追捧.《倾城之恋》是一部充分体现张爱玲爱情观和婚姻观的作品.在这部不朽之作中,亲情、爱情以及战争前后人们如何生存和挣扎的态度被张爱玲描写的栩栩如生.张爱玲笔下的亲情在金钱...  相似文献   

19.
陈桃霞 《神州》2012,(17):9+11-9,11
考察张爱玲与南洋的渊源,从《白玫瑰与红玫瑰》与《倾城之恋》两个文本探究其中的南洋话语,可见南洋在张爱玲笔下是一种文化与身份的双重缺失,是沉默不开化的,表现了作者的东方后殖民心态,借此作者也表达出寻找民族身份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著名现代女作家张爱玲是1920年9月生于上海的,她的青少年时代也主要是在上海度过的。在这座现代中国电影事业最为兴盛发达的城市里,她从小就得以广泛地接触中外电影文化,深受电影艺术的熏陶,进而与电影结下了终生的不解之缘。张爱玲很小就独自一人去电影院看电影,虽然来回都需家里佣人接送,有时遇到佣人迎接不及时,看完电影后,还要在电影院门口等上好一会儿,但她从不厌烦,乐此不疲。她平时从学校放假回家,或去舅舅家与表姐们玩,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也是看电影。有一次她和弟弟张子静从上海去杭州亲戚家玩,刚到的第二天,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