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鲁山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 ,历代文人过鲁山、来鲁山、赞鲁山、写鲁山 ,留下了许多锦绣文章与璀璨的诗篇。近日经过整理 ,仅鲁山人写与写鲁山的诗就有 36 0余首之多 ,估计还有一定数量的古诗未被发现。留下诗最多的是元结 ,目前收集到的有 10 2首。古代文人写鲁山的诗 ,主要可分为咏景、颂贤、悯农、记实四大类。本文对歌颂封建思想与封建国君 (皇帝 )、忠孝节义的诗不表 ,仅就所提四类诗 ,作以简要分析。一、咏景诗除了唐代诗人、鲁山人元结由于军旅生涯及官宦生活所写外地咏景诗较多外 ,古人歌咏鲁山的咏景诗涉及林林总总的鲁山古代景点…  相似文献   

2.
酒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上曾留下了无数的佳话。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咏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谓酒助诗兴,诗溢酒香。中国是世界上酒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不仅各种名酒如数念珠,而且酒名  相似文献   

3.
“秘色瓷”一词最早见于唐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诗中“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写了秘色越器的釉色。唐未五代徐寅所作的《贡余秘色茶盏》诗,也以“捩翠融青瑞色新”,来赞咏秘色瓷。宋人越德麟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贡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十国春秋》、《吴越备史补遗》、《宋会要》以及《宋两朝  相似文献   

4.
唱和行为不仅仅在同时代的文人之间进行,而且亦可由后代文人和答前代文人的作品来完成,这就称作“追和”,也是韩国古代文人与唐人文学交流的特殊方式。韩国古代文人透过追和中国前代文人,得以建立一种时空相异而情感交流的诗友关系,对韩国古代文人而言,追和唐人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学交流。本文拟以韩国古代文人对唐人的追和诗为对象,来探讨这些诗的概况、类型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侠文学萌芽于早期游侠歌谣。先秦游侠歌谣大都是史家收录记载而流传下来的,其生存与传播状态是与史相依,关联着某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而被收入史书或野史小说当中。先秦游侠歌谣启发了文人咏侠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姬培蕾 《神州》2013,(21):9-9
我们阅读古代诗词时,会发现大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都带着多多少少“悲情”元素。“悲情”的产生与诗、词人自身经历密切相连,其中政治因素尤为突出。儒家传统思想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深远影响,使他们在一次次理想破灭后,喷薄出强烈的情感,成就了不朽的佳作。诗词本身所具有的高度艺术性和审美性也使其传诵百世。  相似文献   

7.
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多在书院讲学,他们也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家训诗,是南宋家训诗创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些家训诗的思想内涵主要表现为:讲学、家教皆可;表现爱国主义情怀;表达理学教育观念;表达作者本人的理学思想;表达亲情五个方面.在文学特征上,主要表现为说理大于表情、“质木无文”与以“理”为审美主体.  相似文献   

8.
唐重牡丹     
欧阳公牡丹释名云:牡丹初不载字,唐人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咏花,当时有一花之异,彼必形于篇什,而寂无传焉。唯刘梦得有《咏鱼朝恩宅牡丹》诗,但云“一丛千朵”而已,亦不云其美且异也。予按:白公集有《白牡丹》一篇十四韵,又有《秦中吟》十篇内《买花》一章,几百言,云:“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而《讽谕乐府》有《牡丹芳》一篇,三百四十七字,绝道花之妖艳,至有“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之语。  相似文献   

9.
摭谈古石屏     
我国古代石屏,自宋代开始,渐渐地深得文人的青睐,究其缘由,与两宋文人画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写有一首《题吴学士石屏歌》云:“空林无人鸟声乐,古木参天枝屈蟠.下有怪石横其间,烟埋草没苔藓斑”,极其生动而形象的诗言,为人们再现出了一幅“古淡天然”、“奇崛神秀”的自然山水画景象.歌词的诗情与天然生成的屏中“山水画”画意,冥然默契,相得益彰.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常“将其文学观点转用到论画上面”,对宋代文人画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从这首《题吴学士石屏歌》中,就能以窥一斑.清供石屏,虽在北宋尚未广为流盛,但早已被文人学士们用来作为“诗画同一”的审美对象,以及体现文人美学观念的一种象征.宋人杜绾有《云林石谱》三卷,他在写到朱阳县虢石可“多作研屏,置几案间全如图画”时,也特别提到“昔欧阳永叔赋月石屏诗,特写奇异”.这均充分说明,以欧阳修为核心的许多宋代文人,在热衷石屏“天生”图画意趣和情  相似文献   

10.
何物鹦鹉杯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魏晋以下诗酒风流的骚人逸事流传尤广。魏武帝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高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陶渊明诗几乎篇篇有酒,李白斗酒诗百篇。这些都是人所熟知的古代文坛掌故。饮酒离不开酒具,诗歌由咏酒而兼及酒具是很自然的。酒具和别的许多生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个思想文化异常活跃的时期。士大夫们追仙逐道、炼丹服药、扮演出世风范,并以风流自赏;一方面穿宽袍大袖之衣经久不洗,视“扪虱而谈”为高雅,另一方面又赶时髦,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实际上,他们是在以自己独具的行为方式表达内心世界,以对“异美”的追求来凸显人本的价值,而男性化妆美容正是其特有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杨浒 《神州》2011,(5):7-7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教学中,理解该诗的主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普遍认为,这首诗借幻梦表现了诗人憎恨封建现实,追求光明自由的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甚至有外加“出世”、“寻仙访道”等语。既不尊重作者,也不尊重历史,更不符合作品本意,让执教者将信将疑。本文试图探骊,澄清真意。  相似文献   

13.
<正>苏轼曰:"文以达吾心,画以[1]适吾意。"姜绍书《无声诗史》有云"夫雅、颂为无形之画,丹青为不语之诗。盘礡推敲,同一枢[2]轴"。绘画与诗文相辅相成,成为文人表词达意、抒发胸怀之凭借,足见其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而绘画是一门难以掌握的技艺,不认真研习很难起到表词达意、抒发胸怀的作用。为指导绘画,画谱便应运而生。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画谱,如《宣和画谱》《顾氏画谱》《唐诗画谱》《芥子  相似文献   

14.
“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自始至终悬士的中心任务。”余氏的这部著作,更多的是从古代精神文化方面向我们阐述了中国文人与中国文化的这种关系。然而,历史极其生动地告诉我们,文化与思想常常包含着对物质生活的种种追求,或者说,人们对物质的欲望和兴趣,对日常生活用品的选取和爱好,同样深刻地反映着人的意识和情感。中国的文人从来也没有放弃过这一方面的“传承与创新”,他们在物质与精神的“人文”桥梁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物质文化方面始终进行着不懈的努  相似文献   

15.
《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丛书》包括《彝族诗文论》、《论彝诗体例》和《论彝族诗歌》三部著作。集 诗文理论家、大布摩、史学家于一身的举奢哲、阿买妮、布塔厄筹、布阿洪、漏侯布哲等人用诗歌的 形式表达了他们对治史原则和方法的认识,比较完整地反映出了彝族古代独特的史学理论。他们 主张:撰写历史的目的在于鉴往知来,教育后人;写史要真实:君民、牛羊、金银、风土人情均可入 史,尤其要写出各部的“繁荣昌盛史”;写史抓大纲,世系要分清,时间要弄准,人物身世明;写史“文 理通”,韵律要讲求;检验史著优劣的标准是得到君、臣、民的赞赏。这些治史原则尽管还不够系统 和全面,但它毕竟是彝族古代史家长期治史经验的总结,它有力的促进了彝族史学的发展,也进一 步丰富了中华古代史学。  相似文献   

16.
文摘精华     
文人爱竹趣谈李盛仙 竹之可爱, 世人共识。古往 今来,不少文人 与竹结下了不解 之缘。 晋代大书法 家王羲之的儿子 王敬之爱竹成 癖,他每到一个 地方居住,都要 叫人在宅旁种 竹。有人问他: “暂住何须尔?” 他指着竹子答 道:“何可一日无 此君?”后因称竹为“此君”。 唐代萧悦是著名的画竹大师。白居易对他极为推崇,曾作《画竹歌》诗评画:“万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笔下独逼真,丹青以来惟一人。”足见他对萧悦画竹评价之高。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过许多咏竹的诗句。如在《客堂》一诗中写道:“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仅以《毛传》解《诗》“独标兴体”为题,从历时角度,阐明其特殊的诗学地位和贡献,认为:《毛传》把《诗三百》原本单纯的引起之“兴”,发展为复杂的隐喻之“兴”,从而构建起自己独特的解诗之道,开创了以讽喻、寄托释“兴”的传统,并通过《郑笺》、《文心雕龙·比兴》篇的阐释得以延续和不断丰富起来,进而对后世中国古代诗学以及古代思想文化传统的建树均居功甚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两个问题,一是论述孔子的《诗》学观,并对孔子《诗》论的某些释义提出异议;二是对孔子《诗》学观的渊源,作进一步的考察与探索;以此辨明孔子《诗》学现继承与发展的轨迹。兹分类论述如下:一、关于《诗经》内容的评价《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原出《诗经·鲁颂·■》,本义是赞颂鲁国的养马者专心养马而别无杂念,故“思无邪”有思虑纯正的含义。孔子断章取义,以此评价《诗经》的思想内容,则是指《诗经》所有诗篇思想内容的纯正。但这样的评价并非是孔子的创见,早…  相似文献   

19.
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咏方塘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半亩方塘”在哪里呢?一说朱熹原系江西婺源县清华镇人,那里有一口半亩方塘,咏方塘诗出处在清华镇.又说这首诗出处在福建省龙溪县的“半亩方塘”,最近笔者见到《淳安志苑》(1986年12月2期)提到朱熹于淳熙年间  相似文献   

20.
明治维新后,日本传统的“士农工商”制度瓦解,但由于儒教等传统思想的影响,随着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以及西方借助实学出人头地思想的普及,形成了融“立身”“出世”为一体、以出仕为目标的明治初期“立身出世”主义①,深深影响了社会各方面.本文以森鸥外《舞姬》为例,管窥该思想对近代文学初始阶段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