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给人以动力的是理想,最给人以力量的是追求。当理想和追求的支点架设到为一地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时,其凝聚的力量犹如原子核的裂变,可以释放出无穷无尽的力量,驱使着人们永远朝着一个目标,瞄着新的起点,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2.
云风 《黑龙江史志》2009,(1):I0001-I0001
<正>志人——顾名思义,即咱们修志的人,其基本职责是依据历史现实秉笔直书,就象司马迁那样,宁可丢掉性命,也要据实写真。非凡的2008年,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这365天,对于我们修志者来说,尽可以施展才华,大书特书——南方雪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她由老中青三代组成;这是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她由维、汉两个民族人员构成;  相似文献   

4.
鲁德政先生是原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也是河南省地方志学术带头人。20多年的修志工作中,他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方志编纂与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河南省方志界第一位具有突出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是河南省修志工作的鲜明特色。宏观调控、中观落实、微观展开,“抓两头带中间”的有效工作方法,正是河南省修志实践经验的总结。从《鲁德政志鉴文集》及对鲁德政先生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任何时代,都会有一些人为了编史修志无私无畏地奉献着自己,可谓是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春秋时期的孔子,不被战祸频生、诸侯混战的社会背景所困潜心著述,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汉代的司马迁将修史看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虽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不朽的史学巨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为  相似文献   

6.
一、1985年您担任丹寨县史志办公室主任之前一直在县委宣传部和县委办公室工作,您为什么对苗族民间文化有这样浓厚的兴趣?您认为县委宣传部、县委办公室和县史志办公室,哪个岗位更适合您施展自己在民间文化方面的才华? 我对苗族民间文化的兴趣,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从爱好到责任这样一个过程。首先,苗族是个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民族文化特色非常突出的民族,由于自己生长在苗族聚居地区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从小深受苗族民间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产生了兴趣,而兴趣又促进了对各种苗族民间文化事项亲历、亲见、亲闻的增多。后来有幸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学系,学习苗族语言文学专业,自然也涉及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方志》2005,(6):16-21
秦俊,男,生于1956年5月,河南邓州人,中共党员、全国劳模、一级作家、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史志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南阳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南阳市史志协会会长,南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2005年4月秦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4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4月15日,秦俊同志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座谈,并接受了本刊编辑部的采访。秦俊同志作为从修志部门走出来的全国劳模,是全国方志界的骄傲。他对地方史志文化有执着的热爱与探求,积极将方志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政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的优势,转化成文学创作的源泉,在推动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也再一次验证了大家常说的一句话:有为才有位。本刊特发表南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采写的这篇文章,以此激励全国广大方志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正>1983年11月,年仅24岁的鞠桂兰刚刚从依兰师范学校毕业不久就被调入饶河县志办工作。从此,她与地方志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27年来,她默  相似文献   

9.
2001年7月.经贺继宏同志反复请求,组织上考虑到能让他从繁杂的事务圈子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从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志》的编写及地方历史、文化、民族研究,自治州党委决定,贺继宏不再担任史志办公室主任一职。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贺继宏以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和对方志工作执著的追求,更加勤奋地工作着。  相似文献   

10.
吕梁市文水县史志办主任、副研究员徐锦笙二十年来,怀着对史志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矢志不渝地坐在史志办这个“清水衙门”的“冷板凳”上,以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尽力刻画着一个省级劳模的标杆高度;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努力诠释着一名史志工作者的职业情操;以清正廉洁的党性原则,倾心树立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1.
12.
认识伯母池秀云以前,我仅知道他是一个高干子女,从事的却是远离尘嚣的古籍工作,并在那一片古纸堆里走出了光彩夺目的人生。及至认识伯母时,已是1996年,其时她已年近花甲。当时的感觉并无特别之处:名门望族的出身,可以从其典雅、恬静的气质中约略窥见一斑;清癯的面孔和眼角额间的细细皱纹,记载着她在书山里苦苦攀援的岁月。这与我的想象并无太大差别。可是随着接触的逐渐增多,我才逐渐感受到伯母厚重的人格魅力:显赫的家庭地位没有使她沾上一些官家子弟的霸气和自负,令人称道的学术成就也没有在她身上滋生出一般学者的矜持和…  相似文献   

13.
笔者拜访段新民时 ,恰值北方初秋 ,天已显现微凉 ,在这之前天气正值酷暑 ,正是段先生埋头编史修志之时———《河南交通大事记丛编 (远古— 2 0 0 0 )》、《河南省志·政府志交通部分》、《河南省交通志 1986— 2 0 0 0》和《河南交通史志资料汇编 (1996— 2 0 0 0 )》共约 15  相似文献   

14.
求学 走出大山 山西省壶关县紫团山,一个太行大峡谷里的奇峰险岭,自古乃兵家苦争死战之地,曹操曾在《苦寒行》中吟此地行路之艰难,景象之凄凉,地情之苦寒。由于地况甚苦,这里,文化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近乎文化的荒漠。 1951年,一个男孩降生在紫团山里一个在县级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山村,父亲给他取名秦海轩。虽然身居深山,远离大海,却给儿子取了一个带海字的名字,这寄托着父亲一个高远的希冀,一个走出大山的渴望。 一个世代务农的农家子弟,既无高官做依托,又无金钱为后盾,走出大山难于上青天。于是,秦海轩从小就走上了发奋读书的路。…  相似文献   

15.
老有所为,乐在其中,一个老人在退休后书立说,8年来出版了7部书,创造了鄂州市出版史上的奇迹。他就是鄂州市原市政府秘书长、退休老人叶贤恩。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史志》2003,(1):3-6
郑永立 ,原河南浚县政协委员、浚县地方史志办主任、新编《浚县志》主编 ,18年如一日 ,为党和人民的修志事业 ,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郑永立曾亲笔在自家大门上书写一幅匾额 :“淡泊明志”。这既是他教育子女的格言 ,也是他为人处事的写照。采访中 ,人们谈起当年郑永立三次辞官的事儿 ,都说真是风范长存。郑永立是 1983年 1月从部队转业到家乡浚县的 ,当时就是营级干部 ,因此被安排到县工商局担任办公室主任。应该说 ,这是比较理想的工作。但他上班后还没来得及换上工商服装 ,就欣然同意被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借用 ,当了一名临时编辑。由于长期…  相似文献   

17.
任何时代,都会有一些人为了编史修志无私无畏地奉献着自己,可谓是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春秋时期的孔子,不被战祸频生、诸侯混战的社会背景所困潜心著述,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汉代的司马迁将修史看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虽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不朽的史学巨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此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18.
姚亿博 《纵横》2014,(6):51-56
三线,一个陌生的名字,一个神秘的领域。蘑菇云腾空,火箭飞天,核潜艇下水,战机展翅,呼啸的列车穿越被视为筑路禁区的大裂谷……这壮丽的画面和惊天奇迹的诞生,无不与三线建设紧密相连。在那巍巍群山间、莽莽丛林里、连绵草原中、茫茫沙漠上,弹指间,一座座钢都、煤城、都市拔地而起,一轮举世瞩目的“太阳”从这里冉冉升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方志》2002,(6):4-7
郑永立,原河南省浚县政协委员、浚县地方史志办主任、新编《浚县志》主编,18年如一日,为党和人民的修志事业,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郑永立曾亲笔在自家大门上书写一幅匾额:"淡泊明志".这既是他教育子女的格言,也是他为人处事的写照.采访中,人们谈起当年郑永立三次辞官的事儿,都说真是风范长存.  相似文献   

20.
魏桥先生是浙江省地方志事业的领军人物,也是国内方志界的名学,在修志实践、方志理论等方面成就卓。2005年12月,魏桥先生的新作《两轮修志说》出版。全书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务实创新的修志理念,折射出浙江修志实践和方志学说的鲜明特色。20余年来,以魏桥先生为代表的浙江省地方志工作,坚持求真务实,着力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不断提高。《两轮修志说》既是这一奋斗历程的忠实记录,也是务实创新精神在方志领域的真切写照。前不久,本刊特约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副研究员颜越虎对魏桥先生进行了采访。[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