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山楚简133中有一"(畏阝)"字。"(畏阝)"字究竟当如何解读,学界有不同看法,或释为楚威王之"威"字,或训为秭归之"归"字。旁征文献典籍与出土材料,"(畏阝)"字无疑是一地名,为楚国(畏阝)邑,属楚国宛郡下辖地区,或与清华简《楚居》篇所见"(畏阝)山"有关,其地望在楚国方城外、"(畏阝)山"(在今河南新郑、密县一线)下的某地。  相似文献   

2.
1981年,在江陵纪南城遗址内西北部之徐岗乌龙遗址,出土一有字陶豆。此豆残,缺盘及座,仅存豆柄。柄为泥质红陶,外施黑衣,细柄中空,残高11厘米,标本为 T_1:10。时代为战国中期。豆柄上有刻文三字,比较清晰。(见附图)。此三字,黄锡全同志释为“(走阝)公”。第一字左旁应是“走”,上部“”形多一横,与“赤”字或作(此鼎、毁)、吴字或作(吴季子之子剑)类同;下部从“之”即止。(走阝)字见于战国古玺(《古玺汇编》0261)。(走阝)从邑,应是地名。据《包山楚简》,楚除县令称公  相似文献   

3.
释“函胡”     
苏轼的《石钟山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关于其中的“函胡,,新编《辞海》释为“声音模糊不清.……今通作‘含糊’.”新编《辞源》释为“模糊不清.同‘含胡’.”《中文大辞典》释为“形容大声,模糊不清也.”新编《汉语大辞典》释为“犹含混.模糊不清”.以上四部工具书都释“函胡”为“模糊不清”,而且都引《石钟山记》中的语例为证.这种讲法似乎可以讲通,但令人生疑.“模糊不清”的声音究竟是一种什么声音?既是“模糊不清?,又何以能“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相似文献   

4.
<正> 桑乾河为天鼋氏族故地。传说黄帝轩辕氏(天鼋氏)从河南熊耳山地方的有熊氏地出发沿太行山脉北上桑乾河,“北逐荤粥,合符釜山” (《史记·五帝本纪》),到今河北怀来县北;三战炎帝,擒杀蚩尤于涿鹿之野,在今北京昌平县西。这些事业的完成都在今桑乾河流域,亚建都于涿鹿之邑,奠定了“陶天下而以为一家” (《管子·地数》)的基础。 桑乾河古名治水。《汉书·地理志》:雁门郡阴馆县下:“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师古注:“治、音弋之切,《燕刺王传》作台字”,音饴。台为异之声耘,异为族名,或因治(台)水而得名。  相似文献   

5.
今本<史记·黥布列传>"兹乡"<索隐>注"番阳(臬阝)县之乡",当作"(臬阝)阳县之乡"."(臬阝)"为"(鳥木阝)"之俗讹字."(鳥木阝)"字又作"郻",<汉书·地理志>郻县在巨鹿郡,(鳥木阝)阳县在豫章郡,与番阳近者为(鳥木阝)阳县,<索隐>作"(鳥木阝)县"误.西汉无番阳郡,依<索隐>体例亦不得言"番阳(鳥木阝)阳县".<史记索隐>当是据<汉书>颜师古注为说,今本<索隐>此注有误.  相似文献   

6.
今本《老子》中有两个“孩”字,对其训释,历来众说纷纭,但从文义上看,均有未安。本文从战国楚简文字中的“娩”字经常被误释为“孩”这一现象入手,推测今本《老子》中的“孩”字也是“娩”字的误释,应该分别读为“娩”和“矇”。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772— 84 6) ,字乐天 ,晚年自号“醉吟先生” ,又号“香山居士” ,唐华州下圭阝县(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人。白居易被尊为下圭阝三贤之一 ,不只因为他的诗歌成就辉煌 ,更重要的是他为官政绩卓著 ,廉洁自爱 ,事迹感人 ,受到后人的推崇。对白居易的诗歌 ,历代研究的人很  相似文献   

8.
一、(来阝)(图1) 字从来从邑,前人释之为(来阝)是正确的。《古今钱略》还引《左传》,以为此字即隐十一年“公会郑伯于(来阝)”之(来阝)。《春秋》作“时(来阝)”。据杜预注,“荥阳县东有釐城,郑地也”。杜解释(来阝)即釐是可信的,因为来古音读如离。这类例子甚多,如《诗·大雅·思文》:“贻我来牟”,而《汉书·刘向传》引  相似文献   

9.
西周、春秋时期,在今河南南阳之南、汉水之北,有一个名为邓的诸侯国。而邓国的国都在哪里?历史上多有异议。近年来学术界争论更加激烈。笔者认为,西周、春秋时期的古邓国都城,秦、汉、魏、晋时期的古邓县在今河南邓州市(原邓县)境内。  相似文献   

10.
黄为周初嬴姓封国,在今河南东南部淮河上游的潢川县一带。春秋时期,领地甚小,南有今之大别山脉,东与蒋国(今河南淮滨县境)为界,西邻息国(今息县境内)、弦国(今息县西南),北与蔡国(今新蔡县)毗邻。国都在今潢川县西北隆古集,城址尚在(图一)。  相似文献   

11.
(鬲阝)爰考     
1974年8月,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出土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金银币,其中的一块(鬲阝)爰,在以往的著录中未曾见过,为研究楚国的货币制度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但是,(鬲阝)爰是楚国何地铸造的货币?目前尚未得到解决。我们仅就这个问题,粗抒浅见,以供参考。这批金银币中,有一块金版的正面钤有“(?)爰“二字的小方印。因这块金版为称量货币,出土时已被切割使用过,尚保存着三整印和二半印。其中的”(?)“字,《河南扶  相似文献   

12.
信步马嵬坡     
风流天子李隆基与绝代佳人杨玉环缠绵的爱情,以及玉环因之魂断马嵬的故事随着《唐明皇》的播出,如今已是家喻户晓了。但马嵬坡究竟在哪里?贵妃墓情形又如何呢? 马嵬坡位于今天陕西省兴平县马嵬镇西,北依黄山,南望渭水,坡前有西(安)宝(鸡)公路穿过,现为陕西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嵬原是一个不大的集镇,为通往西南的官道,历代都在这里设有驿站,称“马嵬驿”。又  相似文献   

13.
古钱     
"皮氏"、"济阴"、"平备"圜钱皮氏(今山西河津南二里)、济阴(今山西荣河境)、平备(即平原,今河南济源西北)三城本为魏邑,后入秦,三种钱都是秦占领后所铸。三种圜钱均无内外郭,背平素。皮氏径  相似文献   

14.
春秋代布考     
春秋时期晋区域内曾铸行过一种面文为“伐”字的平肩弧足空首布,丁福保所编《古钱大辞典》录有四品,其字形分别为:(?)、(?)、(?)、(?)。(《古钱大辞典》上编七十页)旧释“伐”,作纪功勒铭于币上解。《钱汇》谓:“古有勋劳曰勋伐,往往勒铭于钟鼎。此或亦纪功者欤?”近读李家浩同志所作《战国(弋阝)布考》(《古文学研究》第三辑一六○——一六五页)一文,颇受启发。我以为,“(戈阝)”字如可能是“(弋阝)”字,那“伐”字更可能是“代”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安徽省界首市是由抗战时期“界首三镇”(安徽太和县界首镇、临泉县刘兴镇和河南沈丘县皂庙镇)逐渐发展起来.抗战时期,界首因地处安徽、河南两省交界处,交通便利、商旅繁荣,又恰恰介于国民党军队与日军防线之间,一时间形成畸形发展的“小上海”.丰裕楼饭庄,原址在林森路(今界首市人民路)路南、天棚街北首路西界首镇寨墙内,是一家...  相似文献   

16.
西秦,即乞伏秦,时亦称河南国。属“五胡”之鲜卑,为“十六国”之一。其国曾先后建都苑川(今甘肃榆中县北)、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袍罕(今甘肃临夏市),凡历四主(乞伏国仁、乞伏乾归、乞伏炽盘、乞伏暮末)四十七年。西秦虽然国祚甚短,但其境内佛教之盛,并不亚于四周其他政权。本文就此略作涉及。在谈到西秦佛教时,我们不能不首先注意到今天还保留的西秦佛教遗跻——炳灵寺169等窟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湖北黄陂鲁台山西周墓M30出土的铜器内.有一组“公大史乍姬?宝(阝尊)彝”的铭文。对于这一铭文的考释,目前是有着如下三种看法: 陈贤一同志云:鲁台山西周墓“M30出土有四件鼎,器铭为‘公大□□姬?乍器’、‘公大史乍姬?宝(阝尊)彝’、‘公大史□姬宝□□’,这四件方鼎,是公大史为其夫人作器”。  相似文献   

18.
春秋沈国的位置,今有三说:一说在安徽临泉县境,一说在河南沈丘县境,一说在河南平舆县境。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认为沈国故城在今平舆县境。一、临泉“沈国”故城寝丘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沈,国名,“其地在安徽阜阳县西北一百十二里之沈丘集,西北距河南沈丘旧县治三十里,约今临泉县。今沈丘县则已移于旧治北之槐店。”杨伯峻、徐提主编的《春秋左传词典》,张习孔、田珏主编的  相似文献   

19.
1973年襄阳县蔡家坡出土一柄徐王义楚之元子剑,(见《江汉考古》1985年第1期P、15,P、18)剑格正、背面铸铭十六字,作双钩阴文。“(余阝)王义楚之元子杏, 择其吉金, 自作用佥。”(余阝),殷周国名,即卜辞之“余方”,东周铜器铭文增“邑”旁作“(余阝)”,书面文献作“徐”,嬴姓。《左传》昭公元年:“商有姺、邳,周有徐、奄。”杜预注:  相似文献   

20.
(留阝)布考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卷》收录平肩方足布一种(第1678号),将其币面文字释为留邑是正确的。留邑的地望在今河南偃师南缑氏乡陶家村的刘国故城遗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