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徐达元 《安徽钱币》2006,(1):41-42,F0008
江苏高邮1985年出土大批宋代铁钱,其中有蕲春监背“春七”小平、折二,同安监背“同七”小平、折二及汉阳监背“汉七”折二庆元通宝。宁宗庆元年号仅有6年(1195~1200年),为何会出现背“七”庆元通宝呢?对此,泉界存在以下几种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2.
《新疆钱币》2005年第一期刊载了李吟屏先生所撰《关于古于田自铸和仿铸的中央王朝钱币》一文,并在该刊封三登载了《关于古于田自铸和仿铸的中央王朝钱币》的“四块铁范残片”彩照附图。  相似文献   

3.
陶岳《货泉录》记载 :“闽王审知铸大铁钱 ,亦以开元通宝为文 ,五百文为贯”。道光版《福建通志·钱法志》则进一步认定 :“龙德二年 (92 2 ) ,闽铸大铁钱 ,以‘开元通宝’为文 ,仍以五百文为贯。”而现存实物“开元通宝”大铁钱因背面饰纹不同有两种版别 :一是背穿上“闽” ,穿下仰月纹 ;二是背穿上巨星。人们依据上述文字记载 ,将两种版别的“开元通宝”大铁钱均归属为王审知所铸的五代闽国钱。我们通过对出土资料的分析和现存实物的观察研究 ,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等多方面考证 ,确认王审知所铸的“开元通宝”大铁钱仅有背穿上“闽” ,穿…  相似文献   

4.
金普军  郭富 《四川文物》2006,19(4):81-86
四川地区是两宋时期重要的铁钱专行区,历年发现了大量的钱币窖藏。其中以2002年8月2日在四川省峨眉山市罗目镇阳光村发现的“钱堆”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钱堆”的出土情况,并在分析清理出的钱币的基础上,探讨了“钱堆”的形成,宋代四川盛行铁钱的原因,以及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铸行过大量的铁钱。因铁质易朽,价值又低,以前出土往往不受人重视,保存下来的不多。历代钱谱虽屡有著录,但只是冰山一角,不能窥其全豹。近年因钱币知识的普及,出土的铁钱大多被完整保存下来,部分流散民间,其中也有前谱未见的新品,这些实物可帮助我们对川铸北宋铁钱有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2002年11月,笔者在安徽宿松二郎镇古山村发现一枚南宋淳熙元宝与庆元通宝错配合背满穿铁钱(彩页4)。此钱径31~32mm,厚5.8mm,重17.6g,两面皆真书旋读。由孝宗淳熙(1174~1189年),跨光宗绍熙(1190~1194年),到宁宗庆元(1195~1200年),历经三帝两个年号,竟能合见于一钱,应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7.
姣姣者 (图 1 )。2 乾道元宝 :楷书折二、直径 2 7、穿 7、厚2毫米 ,重 5 5克。背穿下“松” ,并另外多了一个穿右“松”。此为仅见品 (图 2 )。3 乾道元宝 :折二楷书 ,工整紧凑 ,直径2 9 2、穿 6 7、厚 2 2毫米、重 8 1 3克。背穿上“裕” ,背穿下也多了一个“裕”字。“裕”字较扁大 (图 3)。4 淳熙元宝 :折二楷书 ,粗犷有力 ,直径2 8、穿 7、厚 2 3毫米、重 7克。背穿上“同” ,穿下也有一个“同”字 ,系新见品 (图 4)。5 淳熙元宝 :楷兼隶、折二小字 ,广穿 ,直径 2 8、穿 8、厚 1 5毫米 ,重 4 5克。背穿上篆书“泉”字清晰有力 ,为…  相似文献   

8.
苦泉 《安徽钱币》2007,(3):35-35
2005年2月初,凤阳县一农民在距临淮镇东北约三公里处的晏公庙遗址耕地时,挖出一批500余枚南宋铁钱。这批铁钱锈蚀较重,钱文不清,部分钱币已粘结成块。经笔者清洗整理,发现一枚宝庆元宝小平铁钱。其径20mm,穿7mm,厚2mm,重3.4g。背穿上“汉”字不清,穿下有一俯月。  相似文献   

9.
南宋理宗赵昀于公元1234年改元端平,端平年号仅用三年(公元1234年~1236年),端平年间铸有端平铜、铁钱。端平铁钱钱有元宝、通宝,币值有小平、折二、当五、当十,钱背多有字。  相似文献   

10.
关于淳熙元宝背“泉”小平铁钱,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的《中国铁钱》一书说:“神泉监钱有小平和折二两种,小平背穿上‘泉’穿下月孕星纹.穿上‘泉’穿下‘七’.径约2.2厘米。”咳书第270页,载有这两枚淳熙背“泉”字小平铁钱的缩小拓图(图1、图2)。但是书中并未介绍这两枚铁钱的出处.或其出土的时间、地点等相关资料,然有“径约2.2厘米”的具体数据.不知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1.
钱币界长期沿用的“铜范铁钱”一词,是指用铸造铜钱的钱范铸造成的铁质钱币。这种铁钱的形制、钱文、书体、读法、大小等,与钱铭相同、版式相同的铜钱一模一样,二者只是一铜一铁,材质不同。  相似文献   

12.
出土铁钱的修复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舜强 《文博》2001,(4):78-80
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质货币。铁半两就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铁钱。两汉以后,我国许多朝代都相继铸制了铁质钱币,直至咸丰年间,清政府还在铸制各种大小铁线。我国历代遗留下来的铁质钱币,是研究我国古代初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不乏珍稀之品,为钱币研究者所珍爱。因此对于铁制钱币尤其是出土铁钱的保护,也就成为文物修复得与保护工作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岁末某日,余返乡探亲期问觅得一枚南宋末年拾捌界“会子”地方性货币。它是渔民从芜湖市青弋江中打捞上来的。该钱币铁质,从其外貌、形制、字迹、数字、内容以及数据等方面看,与九十年代末凌忠明先生发现的宋“和州行用”铅钱牌十分相近,只是在花押和材质方面有所差异:一为“酉”,一为“百”;一为铅,一为铁。  相似文献   

14.
大朝通宝     
  相似文献   

15.
淳裙通宝铸于南宋理宗淳裙年间(1241~1252年),面文真书直读。光背者有小平、折二、折三3种,均极罕见。背“当百”淳裙通宝大钱亦有小样、中样与大样之分。铁钱亦为宋钱一绝,素为藏家和钱币爱好者所珍。  相似文献   

16.
清代每值易号,各地钱局在开炉铸新钱之际,通常先铸一批带有纪念性质的开炉压胜大钱,以取吉祥或以志庆贺,这种特殊用途的钱币称之为“开炉钱”。此类开炉钱与流通行用钱存在较大差异,钱型大而厚重,钱面字一般虽与流通行用钱一致,但钱背面有各种吉语或纹饰,铸造不惜工本,力求精致,为非流通之品。因此类开炉钱铸造精美,铸量少,且与钱币铸造制度有关,历来为泉家所重视,并尽力搜罗,笔亦藏有一品清代宝苏局所铸“乾隆通宝”背“星月纹”开炉大钱,现介绍如下与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17.
古方孔钱翻砂铸造经由唐宋维持到清末达数百年。但古籍记载不多且不够详细。明末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载有冶铸铜钱之法云:“……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上面,或薰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钱百文(用锡  相似文献   

18.
去年,泉友在淮北濉溪县老城地摊购得一枚宝陕局当千咸丰元宝(封面)。该钱为枣红色黄杨木质地,直径85mm,穿10mm,外廓宽15m,厚8mm,重39g。  相似文献   

19.
李炎 《安徽钱币》2001,(3):39-39
1983年,为了纪念音乐泰斗瓦格纳逝世100周年,原民主德国发行一枚面值10马克纪念银币。银币正面有国徽、国名、面值及发行年份;背面为瓦格纳的具有反封建倾向的名歌剧《汤豪舍》中的一个场面。上部字为剧名,下部为瓦格纳生卒年分及印刷体姓名(附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