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财富—文物。文物有着特殊的时代记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对于考古人员而言,研究不同时代的文物,可以重塑当时的社会形态、文化思想等,文物对于文化传承的连续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经过漫漫时光长河的洗礼,文物会受到不同因素、不同程度的损坏,和旧时形态已大不相同,如何在使用现有文物(测绘、利用等)时不破坏文物本身,这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文章旨在寻找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手段进行文物勘测,在不破坏文物价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文物相关数据,更好地认识文物、了解文物。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正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昭示着中国未来的前进方向,也为统筹推进我国文物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认识文物工作的重要地位。文物是精神标识,是国家名片。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坚定全体人民振兴  相似文献   

3.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文物大区,地上地下的文物遗存非常丰富。新疆作为中国境内涉及世界文明史发展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地区,其文物群体对于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序列完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量的文化遗迹和遗存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文物,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携带着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多方面的信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个  相似文献   

5.
林留根 《东南文化》2021,(3):136-141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全流域、全时空、全方位展示中国大运河的风采的专题博物馆,"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重要的基本陈列之一.展览以宏观叙事方式,结合数字技术和现代展示手段,通过反映大运河历史、运河价值、运河文化的各类文物、文献、展品,向公众讲述大运河的中国故事,展现大运河的魅力和文化风采.策展团队挖掘、选择合适的文物展品并根据展品和主题进行创意设计,以此来实现展览目的 .科学、直观地揭示历史,同时生动、形象地解读运河文化,这样的策展理念和实现路径,可为我国大型线性遗产的展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保护同时代文物、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及“四有”工作文化渊源、保护文物原状与历史信息、保护文物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等,阐述了中国特色文物保护与文化自信,取得保护理论与实践重要成绩.为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商阳子 《东南文化》2023,(1):182-189
博物馆举办文物出境展览是实现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方式之一。经过多年探寻,我国通过文物出境展览持续地提升中国文物和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国文物出境展览经历了从“初探期”到“探索期”再到“磨合期”三个阶段。当下,文物出境展览不能仅局限于文物展出的效果与形式,应逐步掌握展览的主动权与话语权。尤其在文物阐释方面,应鼓励和支持更多熟悉中国文化的策展人参与,提高“中国声音”在展览中的声量,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削弱多元文化带来的偏见,把讲好中国故事和办好文物出境展览更好地结合起来。因此,21世纪的文物出境展览应该从“让世界认识中国文物”迈入“让中国文物融入全球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由多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及历史。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主要对内蒙古地区古往今来各民族的文物及考古历史进行简单论述,着重从瓷器等日常用具入手,论述各民族的文物特点,以期将古文化更为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共同寻找与感受古代文物之美。  相似文献   

10.
《大众考古》2024,(1):92-9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  相似文献   

11.
浙江乃“文物之邦,人文荟萃之地”,这是清代初叶,人们对浙江的赞誉.文物之邦也就是文化之邦,文化发达的地方,实际也是对浙江历史发展的总概括,对浙江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总评价.因为当时的浙江,确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一种典型地区.当时的浙江是现代浙江的昨天.弄清“文物之邦”因何而云然,对研究中国的昨天与关注浙江明天的人,都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物"所表述的内涵很广,属于物质文化范畴;"考古学"研究的追求是历史与文化,属认识范畴。考古学的研究,是将物质文化转化成精神文化。考古学研究的仅是考古学文化表述的考古学遗存的这类文物,故考古学所涉及的文物,仅是文物的一部分。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考古学研究范畴随之日益扩大。考古学所涉及的文物,虽是文物的一部分,但这部分文物却是文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文物,正是考古学研究了这部分文物,才使考古学成为了显学。要实现中国考古学的持续发展,则必须以文物保护为支撑。为此,就要将考古工作纳入文物保护体制中来,并必需从理论、认识、管理和实践诸方面趋利避害地做到将考古工作纳入文物保护体制之中。  相似文献   

13.
    
安徽地跨江淮,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是南北东西文化发展与传播的交汇点,是形成中华民族光辉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地区.在这块大地上,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据全省文物普查统计我省境内已发现地上地下文物17,000多处,馆藏文物30多万件,文物商店收藏的流散文物35万多件;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处,市、县重点保护单位800多处,还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3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历史文化保护区6处;并保存了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宝贵资料,是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  相似文献   

14.
敕勒川地处中国大陆正北方,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流融合乃至共同发展的大熔炉、大舞台。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特点鲜明的敕勒川历史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敕勒川历史显著的特点和最大的魅力。历史最好的承载者与见证者无疑就是文物,文物也是历史最可靠的讲述者。敕勒川博物馆馆藏的元代磁州窑系白地黑花双系罐和明代磁州窑系白地黑花酒坛两件文物,就很好地阐释了元代和明代后期敕勒川地区各民族交流融合和共同发展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15.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大众考古》2022,(7):2-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赵丹晨 《文博》2013,(1):49-52
文物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深刻记录了一定历史时期独特的文化状况及其发展脉络。文物翻译就是为文物制作一张"洋名片"。为了使这张名片准确地传递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更好地让国际友人了解中华古代文明,宣传陕西,就必须做好文物翻译工作。本文主要针对我省文物翻译中出现的失误,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共享人类文明成果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拓展文化创新资源《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文化的历史积淀,涉台文物遗存,是两岸文化之间不同时期的历史见证,在维系两岸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文化内涵丰富灿烂,其中还有涉台文物这一具有特色的文物内容,本文将对武夷山涉台文物进行阐述和分析,指出武夷山涉台文物的概况及其保护情况。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正>今年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将在北京隆重召开。伴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脚步,我们的文物事业也将迎来一个光辉的发展时期。文物承载人类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列祖和先民的灿烂瑰宝,是国家与民族的金色名片,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事业。既有春色,就有秋韵。回望十八大以来的五年,盘点全省的文物工作,我们都欣慰地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