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文以民国代表性华侨著述的序、跋为切入点,分析阐述了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的背景和民国南洋华侨文献的出版特征,进而对民国公众认知中的"南洋观"进行了辨析。认为经济因素是民国南洋华侨研究热和出版热的内趋动力,经济话语贯穿南洋华侨研究文献始终。在"南洋作为常识"的出版热中,大众"南洋观"逐渐形成并呈现出流变性,即从我族中心主义转为基于经济互惠前提的平等合作、共存共荣的全新视角。目前呈散点分布状态的民国南洋华侨研究专题文献,亟待整合建构,由此发掘在大中国民族主义整一性视域下被遮蔽的辨证的"南洋"认知,有利于从源头破解历史上南洋华人与土著、中国与东南亚在各自的民族主义强势话语影响下形成的刻板成见,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史及华侨(华人)史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代南洋华侨教育所呈现的家国情怀,既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记忆,又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唤起了华侨华人新一代的文化传承与认同。南洋华侨教育的灵魂支撑是传统的家国意识,就其创办历程来看,经历了"家"情怀到"国"意识的转化。这里所说的南洋华侨教育主要指南洋华侨在侨居地创办的南洋华侨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汪精卫与陈璧君的历史定位早已盖棺论定,世人皆知。鲜为人知的是,长期以来,汪精卫与陈璧君貌合神离;陈璧君是个一辈子单相思,被汪精卫"精神遗弃"的弃妇,而汪精卫却是一个"用情专一"的"情种"。读者朋友可以通过这个故事,了解汪精卫与陈璧君的另一面。一、陈璧君苦追汪精卫1907年春,汪精卫与胡汉民从日本赴南洋为反清革命奔走呼号。汪精卫是个雄辩家,他口若悬河的即兴演讲在南洋各地掀起一股强劲的"汪旋风"。当汪精卫在马  相似文献   

4.
正夏玉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47.8万字,99元夏玉清著《南洋华侨机工研究(1939—1946)》一书,以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台北"国史馆"的"南侨机工"档案为基础,利用南洋《总汇新报》《南洋商报》《槟城日报》等报刊资料,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和南洋华人社会支持祖国抗战的时空背景下,重点考察与介绍了"南侨筹赈祖国总会"的动员与  相似文献   

5.
南洋华人生存的地理环境与故土相去甚远,早已不符合节气上过清明的诉求,但清明节在南洋华人社会中却世代延续,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孝""恩""义"的价值观不变,以及以扫墓与祭祀先人的节日活动的传承。现代南洋华人过清明,是多元宗教信仰可以共同接纳的清明节,它传承先人之"礼"并一直维持到今天,表现出其珍视与固守中华文化价值观的坚韧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4月7—8日,"东南亚与冷战:新档案与新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印尼、越南等国的学者。南洋理工大学历史系主任龙仕瑞(Joey Long)主持了会议。围绕会议"新档案与新视角"的主题,与会学者的发言分为两类,一类以介绍近年来东南亚冷战档案的收藏、解密、搜集为主,并简要说明研究利  相似文献   

7.
抗战期间,军事物资的补给是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外国援华军事物资的运输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中国缺少技术优良的汽车驾驶、修理等技术人才,国民政府请求"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协助在南洋华侨青年中招募这些人才。1939年3月至10月,以陈嘉庚领导的该会动员和组织南洋华侨社会资源,为中国遴选3192名汽车司机、修机等技术人才,他们被称为"南侨机工",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爱国华侨简照南、简照强(玉阶)兄弟创办的.翻开1926~1927年的<汉口民国日报>,几乎每天都有"飞马牌"香烟广告,这种"飞马烟"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首创产品,记载着它的创业史及当时与英美烟草公司垄断旧中国卷烟工业的斗争史.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3月25—26日,"华人资本主义与东盟经济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召开,会议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一是"新华人资本主义"的概念及其特征。南洋理工大学刘宏教授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与对外投资的增加事实上成为了一个新的现象,可视之为"新华人资本主义"。首先,与历史上的华人移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1949-2009)来,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一)封闭和停滞时期(1949-1966年).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只有少数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如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今已改为南洋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从事封闭式的华侨问题研究;其研究成果均被视为"内部资料"或"机密文件",不得公开发表,而仅供上级领导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与英美烟公司在20世纪初的一场商业战争和明争暗斗,与今天的商场并无多少不同1923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始人简照南猝然去世。他是一个极富传奇性的人物,《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一书的作者、美国康奈尔大学历史系主任高家龙称赞简照南是少见的、拥有企业家精神的"熊彼特式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2.
<正>同治十一年,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在关于办洋务的奏折中疾书,西洋人"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东北,闯入边界腹地??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与李鸿章同列清末"中兴四臣"的胡林翼也有此感慨。一日他坐船从安庆去南京向曾国藩汇报,见一艘英国火轮逆江而上,迅速驶过,掀起的水浪差点打翻水师的船。胡林翼不禁惊呼:"天要变了。"在近代这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中国第一次低下高昂了三千年的头颅,开始向西方的"蛮夷"学习"奇技淫巧"。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工业在古老的大地上萌发。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时代最重要的物质载体,见证了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较为晚近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5月20日,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联合主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加拿大怀亚逊大学加拿大—中国商务与发展中心、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亚太华商研究中心协办,北戴河新区管委会承办的第七届"国际华商清华论坛"在北戴河举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  相似文献   

14.
1934年,我在南京中央大学读书的时候,与唐槐秋领导的中国旅行剧团有过一些瓜葛。那时,该剧团住在一个名叫"南洋旅馆"的小客栈里,这是一个四合院式的两层楼,砖瓦结构,中间是个大天井,上有顶篷,大家把天井作为活动场所,临街的门面坐南朝北,都是水泥建筑,稍稍有些气魄。每天课余之暇,我一定从四牌楼校址出发,坐人力车直奔南洋旅馆。我不是演员,不会演戏,  相似文献   

15.
张振勋倡办南洋劝业会100年前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是中国近代工商业界的一件大事。第一个倡办南洋劝业会的人,一般人认为是两江总督端方。但追本溯源,应当归功于爱国华侨张振勋,端方仅仅是上奏表示愿意承办南洋劝业会而已。  相似文献   

16.
司徒美堂是著名的美洲华侨领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曾先后受到孙中山、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崇高礼遇,与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并称为中国侨界的"双子星座"。  相似文献   

17.
近代环南海的跨国商贸,长期以广东及南洋各地粤籍外贸商及广货营销为重心.南洋华侨商人是近代广东开拓海外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既是土特产输往南洋的组织者,又是土特产到达南洋的推销者.互通有无,促进了广东与南洋地区的物资交流,为侨居地开辟了一个长期而固定的国外市场.  相似文献   

18.
百年万金油     
正在钱钟书《围城》里有这么一段话:"谁有万金油?慎明,你随身带药的,有没有万金油?"何谓万金油?现在的年轻人不一定都知道,但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知道,当时"大名鼎鼎"的万金油就是平时不起眼的小小清凉油。它用于伤暑引起的头痛、晕车、蚊虫叮咬等,但却是应急时的要药,适用范围广,因此被称为万金油。万金油的发明者名叫胡文虎,1882年1月16日生于缅甸仰光,是南洋著名华侨商人、报业家和慈善家,被称为南洋华侨传奇人物。胡文虎的父亲  相似文献   

19.
“可耐堂”是南洋画家木化先生的画室。他1936年生于新加坡,自幼习画,1955年毕业于南洋美术专科学校。木化先生擅油画、水彩画、素描,兼工水墨画等。其充满南洋乡土风情的绘画作品,长年来深受东南亚藏家的喜爱。刘海粟先生抗战时就曾游历南洋,并在新加坡举办过赈灾义卖,晚年又数次亲临狮城,木化先生由此与海老结缘甚深。  相似文献   

20.
陈桃霞 《神州》2012,(17):9+11-9,11
考察张爱玲与南洋的渊源,从《白玫瑰与红玫瑰》与《倾城之恋》两个文本探究其中的南洋话语,可见南洋在张爱玲笔下是一种文化与身份的双重缺失,是沉默不开化的,表现了作者的东方后殖民心态,借此作者也表达出寻找民族身份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