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庆历新政”發生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由中小地主阶层代表人物所进行的一次政治革新运动的重要尝試。“庆历新政”在北宋“变法”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的巨大意义,它是“熙丰变法”的序幕和准备。“庆历新政”的出現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絕不仅像旧史家所謂的“党爭”之类事件,而是由于北宋社会史發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秋水 《湖南文史》2013,(9):38-39
王安石是个十足的悲剧人物。他有矫世变俗之志,却是个天真的理想主义政治家。他曾经抱着"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良苦用心,力排众议,不惧流言,推行新法。结果呢,变法没有取得成功,却在熙丰政见之争中,彻底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曾公亮身经庆历新政、熙丰变法,有丰富的仕宦经历,更兼文辞出众,流传至今的有《武经总要》等名著。学界对曾公亮进行  相似文献   

4.
“元佑学术”不仅体现了北宋蜀学、洛学、朔学三大学派的某些相同的经学思想,而且辐射到了文学、史学、制度等多个文化层面,是元佑党人用来排斥“荆公新学”、废弃熙丰新法的理论依托。绍圣以后,“元佑学术”遭致严厉禁锢,也成了“绍述”新党排斥政敌的一个专门术语。南宋士大夫在反思北宋覆亡的历史过程中,却以一种过於偏执的认同,以及简单的二分法和柔性叙事的手段,展开了以“元佑学术”为判断标准的历史叙事:并将“元佑学术”视为宋代进入“后三代”的重要标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从“元佑学术”的形成与被禁,到“元佑叙事”的展开,均与朋党之争息息相关,典型地体现了宋代士大夫优劣杂陈、得失参半的政治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5.
张璟 《古籍研究》2001,(1):90-94
北宋评词之风自苏轼始盛。从苏轼本人的“自是一家”、“诗人之雄”等独树一帜、上与诗接的评论开始,苏门中各人都从作家、创作、风格等不同角度对词发表了或多或少的评论。苏门论词展示了词学自觉的第一个批评高潮和北宋熙丰间词学极盛的大观。其中陈师道所留词论仅有《后  相似文献   

6.
宋仁宗赵祯在位42年,基本上算是个平庸之君。他在位期间,臣僚对他的评价并不高。不过,其形象却在身后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一过程始于熙丰变法时期。神宗与王安石强力推行新法,遭到元老重臣的反对。但神宗不为所动,元老重臣转而反对变法,鼓吹祖宗之法不可变,更积极地制造赞颂祖宗之法的舆论,仁宗的形象也被美化。仁宗形象的提升与宋代政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李华瑞 《文献》1999,(2):121-134
(一) 庆历新政和熙丰变法是北宋中期两次大的变革运动,虽然这两次改革运动中间相距差不多24年的时间,但是一般认为熙丰变法是庆历新政在更大规模和范围上的继续.这是因为:一、庆历新政拉开了宋代变法运动的序幕,由于庆历新政的昙花一现,未能缓解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因而随着统治阶级的危机的加深,士大夫要求改革现状的呼声不断高涨,"方庆历、嘉祐,世之名士常患法之不变也."①二、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改革的新举措和新动向,如陕西青苗钱,郭谘千步方田法,浙江路李复圭改用出钱召人承募衙前役等②.从而为大规模的变法运动作了准备.由这二点来看,把从庆历新政到熙丰变法约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过程,称作变革时期,大致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8.
晋祠献殿     
晋祠献殿赵怀鄂(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背山面水,坐西向东,中轴线上现存后部主体建筑圣母殿和殿前鱼沼飞梁,均系北宋天圣(1023—1031)年间修建。金代增建献殿。在献殿之前,有金人台(即古莲花台),明万...  相似文献   

9.
‘免役法’是王安石新法的一部分。它是针对北宋差役的严重弊害而提出的。由于北宋政府加在农户头上的差役的繁重,使得广大农户(包括农民和一个部分地主)陷于破产的境地。因此,当王安石提出改革措施时,便把他所拟定的变‘力役’为‘雇役’的办认——‘免役法’作为新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有有下列几条:  相似文献   

10.
宋代高邮受到漕运、行政成本、政治改革、南北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政区性质在军、县、州之间数次变化。北宋初年为征伐南唐及强化对新获之地的控制,高邮由县升军。北宋中期的降县和复军,主要是受熙丰变法及漕运的影响。建炎年间为笼络薛庆,升其驻地高邮为承州,统辖天长军,割兴化县来属。绍兴初年,镇抚使失去价值,故废承州为县。绍兴末年高邮再次升军,此后政区性质未变,但辖县有所调整。孝宗朝兴化县两次割隶高邮军,这与其“北伐”失败后内修民政、经略江淮,以图收复中原的战略措施相关。军政区的设置满足了广阔地域差异化管理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宋代基层政区军事力量薄弱的缺陷,节约了基层行政成本,并使行政体系更具灵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著名的旅游胜地,由于其固有的人文地理优势,创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除散见于各种历史典故中之外,主要体现于晋祠现存的文物和祠区内外的碑碣,其规模蔚为可观。晋祠保存有历代碑碣初略统计大约425通,除少数为唐宋时期的以外,大多是金元明清时期题刻的。随着历史的变迁,有的文存石亡或者字迹漫漶,有的成了断碑残碣。经千百年的沧桑变化,这些碑碣依然有其重要的价值,其中尤以唐太宗李世民自撰并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最为珍贵。《晋祠之铭并序》碑又称唐碑,陈列在晋祠唐叔虞祠东南隅的贞…  相似文献   

12.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赵佶18岁继位,是为徽宗。他打着"崇奉熙宁新法"的招牌,重用蔡京、童贯等人,拓土用兵,营造宫殿,广建宫观,穷奢极欲,铺张浪费。北宋晚期铜产量不  相似文献   

13.
北宋中期,尤其是宋神宗熙宁年间,各种社会危机日益尖锐,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王安石秉承蚤意,实施变法。吕嘉问积极支持,并率先推行市易法,他对新法的推广,特别是市易法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西太原晋词的根源真是古得很,还是周成王封他弟弟叔虞于普,后人纪念他,才修了晋祠。又为叔虞的母亲"邑姜"建了圣母殿。殿的中央是"邑姜"像,而左右两庑就塑了40多位侍者。殿初建于北宋的天圣年间,重修于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而在殿内圣母像的座台背后有墨书元花二年的题记(公元1087年)。这堂雕塑完成于元祜二年当无疑问了。这时正是北宋人才辈出的时代,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范宽、郭熙等等都在此前后活动着,而晋祠又早就是名胜之地。唐太宗亲自写了温泉铭,李太白写了"晋词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相似文献   

15.
熙丰党争,除了围绕新法具体内容而展开的争论外,还在“祖宗之法”、“义利”、“开源节流”等深层次问题上进行了辩论。王安石认为“祖宗之法不足守”,而反对派则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从实践来看,变法派观点更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但变革对象只是政策设施,而不是赵氏政权“维系防范的基本原则”。王安石引用发挥《易》中的“利义之和”观点,为理财制造舆论,而反对派则直接援引孔、孟的义利对立观点,批评和阻挠变法中的理财。在如何理财上,王安石主张节流但更强调开源,反对派则坚守节流反对开源。这三方面内容,层层深入,是两党争斗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郭志蕊 《沧桑》2013,(5):218-220
《晋祠志》由乡人刘大鹏(1857—1942)编撰,全书四十二卷,共十五个门类,记载了晋祠一带土地、人民、政事等内容,是一部丰富完整之晋祠史料集。《晋祠志》对于研究晋祠及周围地区民俗、历史地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和各地自然灾害及各地教育史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晋祠志》全书概况、研究价值和研究展望三个方面展开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博文 《西夏研究》2022,(3):97-101
甘肃省镇原县出土的宁州丰义县《重修西禅院记碑》,记载了后周显德二年周世宗灭佛时西禅院的废弃及北宋开宝五年重修的经过。本文根据文献及考古资料对西禅院寺址及宁州丰义县治进行了探讨,认为西禅院为今镇原县太平镇玉山寺石窟遗址、丰义县治在今太平镇彭阳古城遗址,并对碑文中记载的官职进行了考释,为研究后周至北宋初期的地方官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十六国时期后赵丰货钱历来被称为"富钱",但自北宋以来,以"男钱"比丰货钱的现象屡见不鲜。通过对历史文献与钱币特征的考察,笔者认为丰货钱兼并"男钱"之名是一个讹传的过程。基于唐《通典》的文本,讹误始于北宋《册府元龟》,历元、明至清,以"男钱"比丰货几成定论。后来学者征引"富钱""男钱"含义时,应匡正讹误,以富钱比丰货钱,以"男钱"比王莽布泉钱。  相似文献   

19.
"元祐學術"不僅體現了北宋蜀學、洛學、朔學三大學派的某些相同的經學思想,而且輻射到了文學、史學、制度等多個文化層面,是元祐黨人用來排斥"荆公新學"、廢棄熙豐新法的理論依托。紹聖以後,"元祐學術"遭致嚴厲禁錮,也成了"紹述"新黨排斥政敵的一個專門術語。南宋士大夫在反思北宋覆亡的歷史過程中,卻以一種過於偏執的認同,以及簡單的二分法和柔性敍事的手段,展開了以"元祐學術"爲判斷標準的歷史敍事;並將"元祐學術"視爲宋代進入"後三代"的重要標志,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實,從"元祐學術"的形成與被禁,到"元祐敍事"的展開,均與朋黨之爭息息相關,典型地體現了宋代士大夫優劣雜陳、得失參半的政治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20.
万波 《收藏家》2022,(10):69-74
四川眉山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收藏有丰富的文物,其中有一件极为珍贵的北宋苏轼楷书《丰乐亭记》拓本。此拓本为浓墨精拓、册页装。封皮有近代名人周庆云题签;正文为苏轼楷书《丰乐亭记》。正文之后,有周庆云题跋三则。此件北宋拓本是后世鉴赏、研究欧阳修散文名篇和苏轼书法精品的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