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1年5月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茂陵东侧一号无名冢从葬坑内出土"阳信家"铜器,1982年第9期《文物》发表了该冢从葬坑的发掘简报。同时发表了《谈"阳信家"铜器》的文章,对"阳信家"铜器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读后深受启迪。但有些意见,笔者不敢苟同,不揣浅陋,提出来就正于文章作者员安志先生及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钱币》2017年第一期刊登了笔者《闽浙赣省苏政府粉碎敌人五次围剿决战公债券》一文。文章发表后不久,有读者对公债券的真假问题提出了质疑,其根据是这张公债券,盖了一个"中国人民银行横峰县支行现金付讫"的蓝色印章,觉得苏区时期的公债券,不可能有解放以后的中国人民银行印章。2013年上海泓盛江南之春拍卖会上,我拍得了一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建设公债券,  相似文献   

3.
陈红民教授近期发表了一篇颇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文章,使我们对蒋介石遗嘱的背景、内容及特点均有相当了解.陈教授对"蒋介石遗嘱知多少"的回答是蒋氏"至少写过9个遗嘱",没有确定其上限,显示出学者的谨慎.①在陈文所及之外,笔者还真发现了蒋介石的另一份遗嘱,鉴于收录这份遗嘱的台湾出版物在大陆流通并不普遍,照抄于此,供相关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史精华》两位主编:你们好! 最近两年来,贵刊发表不少既有深度又有可读性的好文章,作为贵刊的老读者、老作者,备感高兴.  相似文献   

5.
1958年文参第1期曾刊登了紫溪先生"有关古玺印的一些知识"和王伯敏先生"略谈肖形印"两篇文章,比较扼要概括地介绍了印章的一般常识。笔者曾于1952年写过一篇印章的起源和形肖印的文稿,但由于手边掌握的资料不足,有些论断是根据古代史的材料大胆推测的。读了紫溪和王伯敏两先生的文章后,想到自己在这方面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愿把这篇文稿发表出来,就正于两先生和读者,并希望引起对印章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炎黄春秋》曾发表过几篇记述“不宜录取”政策与事件的文章,披露了颇为重要而又尘封已久的历史事实。许多读者在叹息之余往往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不宜录取”政策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从11月下旬开始,一篇由华东政法大学杨师群教授发表在自己博客上的文章《有同学告我是"反革命"》,开始在网络世界酝酿发酵。杨教授在文章中透露,有两名女大学生到上海市公安局和市教委检举他在上课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有无战略反攻阶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学者们对一些问题持有不同观点。对本刊发表的文章,读者亦有提出商榷意见的。本刊愿意为不同观点的争辩提供论坛,相信这对活跃研究气氛,推动学术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江汉考古》上发表的张振标同志的《古代的凿齿民——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拔牙风俗》一文(以下简称《风俗》),是一篇有意义的文章,阅后颇有启发和收益。此外,笔者想对该文中的几点提法,补充一些资料,供文章作者和有兴趣的读者参考。(一)《风俗》中说: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本刊发表了黄金的来稿《沦陷前后张庭济与"奉命维持"的北平故宫博物院事业》。该文为作者硕士论文的一部分,发表前按照本刊匿名审稿制度,已请熟悉该段历史的学者审读并同意发表,刊载于《院刊》2014年第5期。出版后,该文获得了学界广泛的关注,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于坚先生对该文的某些学术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撰文《对黄金文章的几点意见》,现刊载于此,供原文作者及读者参考比较,并传达本刊对严谨学风之倡导。  相似文献   

11.
李拜天  刘伟 《世界》2006,(12):76-76
上期俗语歪考之《猫抓老鼠狗打听》在本刊发表之后,有几封热心群众的来信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其中一个细心的读者指出:对于猫和老鼠的合作关系,我的文章显得吞吞吐吐,语焉不详,读了如骨鲠在喉,很是不痛快;另一个读者则说,狗有狗的本职工作,只有狗打听猫抓老鼠的事情是不公平的,猫也该打听狗是否为主人看好了大门。还有的读者则对我的无稽之谈在现实生活中做了比附,把单页和单年,双页和双年相联系;把猫和某个政治委员,把老鼠和某个慈善家对号入座。甚至还有读者在仔细比对《大不列颠了颠百科全书俗语卷》后,对我的引文中的几个标点错误提出了诚恳的批评。  相似文献   

12.
正古人"发表"文章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其一,通过驿站传递文章。即以书信发表,称为"简"。据《诗话》载:"元微之(元稹)守会稽,白乐天(白居易)牧苏台,置驿递诗,往来谓之诗简。"其二,题写于公众场合墙壁上。即以墙上书写方式发表。唐代诗人王播在未出名前曾在扬州木兰院寄住,和尚不喜欢他,叫他吃剩饭、敲钟。后来他出名了,题写在壁中的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2007,(2):79-79
四川读者张殿茂:我爱<百年潮>,每期必读,对有的文章还要反复研读.每年要装订成两册,并将每年的总目录复印成单页另存(到2005年已印有28页),要看什么先查目录.我还将所有"更正"都在原文中用红笔改正清楚.<百年潮>2006年第7期<一篇未曾发表的爱新觉罗·溥仪访问记>,我认为是真情、实话、美文.如果能将当时精心修改而发表的文章和原文同时刊发,人们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钱币》第一、二期中,刊有关于货币理论史的文章。这反映了该刊的题材广泛,可以适应更多读者的需要。读过这些文章以后,有一些看法,现在写出来就教于作者和读者。第一期刊登了朱晓黄同志的《中国最早的货币理论》。这是抄袭之作,抄自陈绍闻、叶世昌主编的《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上册第50—51页。虽然这是补白性的短文,但作为署名文章发表应该说是不恰当的。第二期刊登了乔晓金同志的《明代钞币初探》和李侠同志的《两汉时期的货币理  相似文献   

15.
1991年,俄国学者贡恰洛夫(又泽为冈察洛夫)对当年苏共中央驻中共代表柯瓦廖夫的访谈录发表后,受到我国学界关注;2004年,柯瓦廖夫1949年写给斯大林的报告原文公布后,又引起反响。今年第7期《炎黄春秋》发表的李洁的文章认为,柯瓦廖大的报告和访谈录“完全是凭空杜撰”,“均属无稽之淡”。但是许多学者认为,柯氏的报告和访谈录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应随便否定。本文提供一些有关资料,供读者鉴别。  相似文献   

16.
1993年《追求》杂志第二期发表了《许世友蒙难记》一文,上海、北京的报刊间相转载,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当年参与处理此事的莫文骅将军对此文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将他为此写的文章交本刊发表。我们认为本着实事求是和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对若干历史事件和人物,提出新的史实和看法,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入和正确地了解历史,有利于弄清历史真实情况,求得共识,这对于解放思想和团结同志是有益处的。我们欢迎作者、读者经常提供这方面的稿件。  相似文献   

17.
《炎黄春秋》2009,(8):86-87
2009年第3期《炎黄春秋》封三刊登了部分编委和作者的照片,他们都是对国家对历史负责任的有正义感的人,值得我们尊重。我特别敬重今年92岁高龄的李锐先生,他留存的史料镌刻着时代的印痕和苦难,对中国的将来颇有警示作用;他的女儿李南央在贵刊发表的文章,给人振聋发聩之感;崔卫平关于人道主义的文章,激情飞扬,令人心悦诚服;金雁关于苏俄“十月革命”的文章,严谨缜密,洞察入微;曹思源的文章,数据准确,独具慧眼……他们都是给读者运送“粮食”的人,播下“火种”的人。历史将会铭记他们!  相似文献   

18.
建党80周年前夕,扬子晚报几位青年记者,采访了一些革命前辈后人或别的亲属;这些前辈,都是江苏籍或曾长期在江淮大地上生活和战斗过,在江苏父老中有过影响的。他们的亲属以其独特的视角,向记者反映了他们亲人的事迹,有些是鲜为人知的,这些以新闻专访形式的文章,在扬子晚报《江苏英杰追踪》专栏陆续发表后,革命志士们闪光的人生轨迹和巨大的人格魅力,震撼了万千读者的心灵。现采纳读者意见,本刊将这些专访转载在这里,顺此向提供文章的扬子晚报及陈太云等记者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9.
<正>什么重大史实?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简称《实》文)一文的横空出世,与"中央领导同志"有没有关系?我参与了《实》文从收看初稿到反复修改到最后发表的全过程,我认为绝对没有关系。可是,有一个中央级的研究单位,还有两个中央级的重要媒体,白纸黑字地写着有关系。一是,1988年5月5日,即《实》文面世将近10周年的时候,《人民日报》要闻版发表了题为《伟大的转折,辉煌的序曲》的本报评论员文章,  相似文献   

20.
本刊自去年推出中国古代封国玉器、关于汝、柴窑问题的讨论、清代官窑青花瓷标准器和中国画各流派的系列研究文章后,业已受到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在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和一批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支持下,我们已经陆续发表了关于中国家具源流及基本类型的一组文章,而倍受人们瞩目的明式家具的专题文章也从本期开始与读者见面。本刊诚挚希望各界读者来信来稿发表看法和意见,我们也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摘编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