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史、社会史、历史人类学均关心人的生活,生活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以社会文化史的面目出现。日常生活在文化史、社会史、历史人类学中得到的重视程度不同,表述的方法不一,然而都是这些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认为,日常生活应当成为文化史、社会史、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基础,尽管在这方面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应更加明确与自觉地把日常生活作为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秦汉生活史的研究发轫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史大论战,几乎与西方学界同时展开。50年代,陈直的论文中明确使用了"日常生活"的概念;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复兴,秦汉社会生活日益受到重视,并与文化史、风俗史研究同时进行,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结合是研究的一贯特点。近年来,随着"日常生活"学术理念的影响日益扩大,日常生活的研究注重宏观叙事与微观考察的兼顾,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研究的并及。以"私人"为出发点,由"物"的生活用具到"人"的生  相似文献   

3.
历史尽管有着古老起源,可作为一门有组织的学科则起始于近代。而社会史正式成为历史学的分支,只不过100多年的历史——从19世纪下半叶布克哈特发起的"文化史运动"开始。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中,社会史迅速发展,并催生了诸如"微观史学"、日常生活史等一大批新的史学领域。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敏锐地提出20世纪50年代历史学有一次"重新定向",即"大约从1955年起,历史研究进入了迅速转变和反思的时期"。①而社  相似文献   

4.
<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学界文化史研究、社会史研究相继兴起,随后出现了二者"共生共荣"的态势(刘志琴:《社会史的复兴与史学变革:兼论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共生共荣》,《史学理论》1988年第3期,第13~23页)。90年代之后,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学界以消费和娱乐为取向的大众文化研究开始崛起,原本主流文化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研究视阈也日渐开阔。改革开放以来中西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学界的研究方法逐渐影响中国学术界,促使传统史学研究视角和方法发生重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界在西方新社会文化史影响下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记忆史研究,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已成一定规模,并朝社会史和思想史两条不同路径演进。这两条路径在研究对象、史料获取、研究方法等方面各有特点,但也有相通之处。作者认为,两条路径的融合将是中国记忆史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孙江 《史学月刊》2006,(5):9-10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明清社会关系的流动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评《夏商社会生活史》朱凤瀚七十年代未以来,在国内改革开放大潮流的推动下,史学界在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上也出现了新局面,而社会史特别是社会生活史在更‘高层次上的复兴是其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国内史学界对加强社会生活史的研究之重要意义是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城市史、技术史与新兴的环境史交叉融合的产物,法国的城市环境史学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近十余年来发展迅猛,如今已成蔚为大观。其研究视域主要集中在城市水环境、工业污染与社会反应、垃圾处理与排污系统三大方面,侧重从资源利用、物质循环、技术-决策、环境冲突、技术创新等角度综合考察城市与内外环境的关系,形成了技术-生态分析与社会-文化分析两种研究路径并重,突出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视角,偏重长时段的鲜明特色。如何突破技术史、生态史与文化史、社会史之间的学科疆界,进一步发挥跨学科研究的潜能是法国城市环境史学给予我们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回顾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从政治史到社会史再到新文化史的范式转换。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文化史研究异军突起,渐成蔚为大观之势。由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ZemonDavis)导夫先路,以林恩·亨特(LynnHunt)主编的同名论文集出版为标志①,新文化史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研究范式,并逐渐取代了社会史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史学精粹     
<正>乐启良:《当代法国社会史的革新——热拉尔·努瓦利耶的社会历史学探析》(《历史研究》2014年第4期)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政治形势与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转折,这对法国史学构成了强烈冲击。以年鉴学派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史渐趋衰落,而长期遭到排斥的政治史、文化史和表征史开始回归、复兴。很少为国内学界关注的是,这一时期法国社会史也在艰难转型,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通过热拉尔·努瓦利耶的社会历史学,可管窥当代法国社会史的最新进展及其方法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再度兴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冯尔康教授是中国社会史复兴潮流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冯先生的社会史研究既有《中国社会史概论》的理论总结,也有宗族史、谱牒学、日常生活史的精深探研。在新时期,如何将中国社会史研究向前推进,冯尔康先生对此有着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是人类尤其是普通民众惯常的经历和感受。日常生活史在研究内容上与社会生活史有类似之处,但它主要强调站在日常生活经历与体验的立场上观察历史、叙述历史。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日常生活既是民国历史的影子,也影响了民国历史的走向。与民国日常生活史相关的研究,多发表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近五六年之间。这些研究大致涵盖了日常生活史的各个主要方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国史研究中日常生活史的失语状态。但就总体来看,自觉地以日常生活的视野进行研究者较少,尤其是缺乏个人经历、心灵体验以及对生活表象背后的意义的挖掘。  相似文献   

17.
正明清社会史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已成显学。凡称社会史,皆受社会学影响,以相对于国家的地方性人群、共同体为对象,大致相当于区域社会史。这种研究取向,对于长期以国家政治为中心而相对忽略社会底层日常面貌的中国历史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扩展了历史研究的视野,使得"从上而下"的研究可以与"从下而上"的研究交互作用,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推向具体、深化,也使得地方社会的组织方式、日常生活样态,乃至籍籍无名的普通人在历史舞台上显露  相似文献   

18.
自觉建立社会史学的努力,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此后,中国社会史研究主要围绕着引进与建设两个方面展开。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在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史理论的探索、新材料的开掘与使用以及研究视野的新拓展。就目前的研究看,社会史研究仍然存在着值得反思的问题,如社会史学的理论建构、"碎片化"的研究倾向、交叉学科的研究边界、断代史研究的平衡、研究史料的进一步拓展与运用等等。未来社会史研究前景广阔,但也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活史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广泛开展 ,近 2 0年来宋代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与宋代社会史研究的其他领域相比 ,宋代社会生活史研究取得的成果最为丰硕。除发表了大量论述具体问题的论文外 ,还有多部专著问世。本文试对这些成果作一简要概述一、综合性研究专著朱瑞熙、张邦炜、刘复生、蔡崇榜、王曾瑜合著的《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 ,是第一部系统详赡地论述辽宋夏金时期社会生活的专著 ,宋代部分占了相当篇幅。全书基本涵盖了社会生活史所包括的各个方面 ,具体分…  相似文献   

20.
2000-2004年中国的世界中世纪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高 《世界历史》2006,(3):128-137
21世纪中国的世界中世纪史研究,取得了许多的突破和进展。新世纪的研究呈现出的新气象、新面貌令人欣喜。走向日常:西欧社会史的新取向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史成为国内学界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研究取向渐渐走向日常生活①。西欧中世纪是一个等级社会。教士在中古等级社会享有特殊的地位,圣职推荐权问题也不全是宗教事务本身,它也具有鲜明的世俗社会特征②。贵族与骑士处于中古社会的上层,骑士是大众关注的中心,也是不少研究者探讨的主题。倪世光关注的是中世纪骑士的日常生活,故其着力介绍骑士的武器装备、比武大赛、骑士的培养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