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张学良在短暂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尤为惹人注目的是,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曾托人给远在台湾幽禁的张学良捎去一封十六字密信,真切地反映了周恩来对张学良的关切情感。周恩来给张学良的这封亲笔信,既没有收信人的姓名,也没有写信人的署名,全文只有十六个字:为  相似文献   

2.
范苏苏 《炎黄春秋》2006,(12):24-26
今年12月12日恰逢“西安事变”70周年,在我们怀念张学良将军的时候,不由想到了他的侍卫副官陈大章先生。陈大章先生和我的父亲范长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有过交往,且他们的交往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又很具有传奇色彩。最近我又看望了陈大章先生的夫人,88岁的陈秀芳女士,对于当年那段历史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可以说他们的交往对于促使张学良将军下决心抗日并发动“西安事变”起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交往与友情,特别是西安事变前后的交往与友情,以及张学良被囚之后周恩来多次呼吁释放他的种种情形,已为众所周知。但在张学良幽禁期间,特别是建国后周恩来与张学良的秘密交往,以及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暗中保护和怀念,至今仍鲜为人知。在蒋介石主政台湾时期,祖国大陆方面对张学良过于直白的关怀和赞誉有时会刺痛蒋氏专制政治最敏感的神经,从而使张学良的处境更加难堪。因此,周恩来曾多次嘱告有关部属,所有涉及张学良的宣传、报道都要严格掌握分寸,一定要顾及张学良的人身安全。但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怀念却从来没有…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张学良的人,多会关注他与蒋介石长达半个世纪的恩怨纠葛,而张学良与蒋经国的交往情况却鲜为人知。事实上,不论是通读张学良的口述历史,还是翻阅其幽禁日记,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同蒋氏父子的交往中,与蒋介石之间近半个世纪的爱恨情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与蒋经国情同手足的密切往来。一1936年12月12日,为促使蒋介石停止"剿共",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和张恨水,一个是纠纠武夫,一个是纤纤人;一个叱咤风云,声振海内,一个作等身,名满坛。张恨水敬重张学良人品,张学良敬慕张恨水才华,两张一生中曾有多次交往。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2017,(4)
正为促进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叶剑英受中共中央派遣,与张学良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他们的成功交往,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一1936年,全国抗日战争的声浪日益高涨。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积极抗日的主张不但不予理睬,而且步步进逼,强迫他们限期“剿杀”红军。蒋介石的压力变成了张、杨两将军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学大师的胡适与许多著名的海外汉学家交往密切。研读他们交往的点点滴滴,不难发现,胡适海外汉学观演变的逻辑规律。笔者将其归为大体否定、部分认同、理性存疑、感性挑剔四个阶段。尽管胡适的海外汉学观是发展变化的,但他对海外汉学家的评衡始终以国学研究的校勘考证为主要方法。本文拟借搜罗的史料对此发展理路作一详尽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对张学良感兴趣的人。无论他是声名赫赫的高官显贵,还是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无论是往来驰骋的媒体记者,还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想见张学良一面也仍然是一件困难重重、高不可攀的事情。然而,池宫城晃。一个与张学良素昧平生的日本人,却在没有任何媒介与桥梁沟通联系的情况下突然造访,  相似文献   

9.
宋黎 《纵横》1996,(12)
深受张学良将军信赖的东北大学学生领袖——宋黎,在西安事变60周年后的今天,通过《西安事变前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回忆》,首次披露了张学良与东北学生领袖之间的密切交往,从一个角度揭示西安事变发生的内幕。  相似文献   

10.
胡适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现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也是“胡适学”的重点问题。从胡适与国民党的早期组织同盟会接触到1949年,两的关系历程大致可分为早期交往、《新月》时期、《独立评论》时期、驻美大使时期、任北大校长时期,其间既有友好合作,又有矛盾冲突。胡适政治思想的两个基本理念,即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能否实现,是胡适处理与国民党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1.
胡适与陈独秀是安徽同乡,胡适是安徽绩溪人,陈独秀是安徽怀宁人。二人最初的交往,大约开始于1915年,是通过也是同乡的上海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介绍的。  相似文献   

12.
宋广波 《史学月刊》2013,(1):126-129
张元济、胡适均为20世纪中国文化巨擘。张、胡二人之交往,起于1917年胡适就任北大教授不久,止于1949年胡适离开大陆,前后超过30年。张元济、胡适之间的往来信函,绝大多数为民国时期我国学术、文化、教育史的重要史料。现已发表的张、胡之间的往来函札,胡适致张元济者,有20通,分别收入《胡适全集》的第23、24、25卷(季羡林总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相似文献   

13.
让胡适深陷情网难以自拔的曹诚英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记载他们交往的信件和诗作应如何解读?两位有情人缘何未能终成眷属?曹诚英最后的结局如何?破解如此众多的历史之谜会让我们认识到胡适先生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曾托人给远在台湾被幽禁的张学良捎去一封十六字密信,全文是:“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有关周恩来给张学良的这封密信最早披露于1990年,10多年过去了,密信的知情人或年事已高,或已作古,或三缄其口,多年来,围绕这封密信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  相似文献   

15.
王云五做过胡适的老师,也是胡适的挚友。他俩在年轻时相互将对方救出困境,改变了对方卑微的地位,促成对方成名成家,并终生保持友情。在交往中,年长2岁的王云五颇有点师道尊严,胡适则谦恭待之。 王云五挽救颓唐 自弃的胡适 王云五与胡适的师生之谊始于晚清中国公学分裂之际。1908年夏秋之交,中国公学发生学潮,反对校董事会修改具有民主自治精神的校章。胡适在学潮中起草过多份宣言,还当选为学生大会的书记。10月3日,校方宣布将闹学潮的学生除名,胡适也名列其间。受退学处分的学生另行组建新中国公学,聘请王云五担任英文…  相似文献   

16.
正张恨水(1895-1967)是著名作家,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他曾三会张学良,与之有着很深的交往,却多次拒绝张学良的邀请出来做官。在动乱的年代,他守着自己的笔,营造出了一份乱世的浪漫。一会相见甚欢1924年4月12日,张恨水的《春明外史》开始在北京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和胡适都是对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影响甚大的一代宗师,但他们不仅在文化观念、治学方法和治学领域上颇不相同,而且在与政治当局的关系上也迥然有别。胡适始终与政治保持着某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而陈寅恪一向疏淡于政治,甚至不屑于与政治人物交往。即便如此,他们之间却一直保持着非同一般的信赖与推重。特别是始终坚守“独立之精神”的陈寅恪,在蔡元培去世后居然不顾国民党当局的用心,有意力荐胡适继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并在1948年12月“出人意料”地随胡适  相似文献   

18.
乐朋 《钟山风雨》2014,(6):59-60
正名人身后是非多。胡适亦然,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头顶的帽子就又多又重。其中一个叫"新尊孔复古派"。之所以冠上"新",一来,有别于五四前的老尊孔复古派;二则因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但后向右转,坠入尊孔复古泥淖,带些嘲笑味。那么,胡适果真是尊孔复古派吗?指胡适尊孔复古,依据大抵有二。其一,1923年前后,胡适曾为青年学子开过"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且倡言"整理国故";其二,他作于1934年、并于  相似文献   

19.
“孚威将军”是北洋政府赐给吴佩孚的称号。这位戎马倥偬的直系军阀首领,胡适曾把他和孙中山、段祺瑞列入上世纪初年中国政治史上有很大势力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杨振宁先生曾撰文提到,由于父亲对他婚事的关怀引发了一段他和胡适的交往。1949年夏,杨振宁转去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父亲对我在芝大读书成绩极好,当然十分高兴。更高兴的是我将去有名的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可是他当时最关怀的不是这些,而是我的结婚问题。1949年秋,吴大猷先生告诉我胡适先生要我去看他。”杨振宁小时在北平曾见过胡适一两次,得到这个口信,他便跑去拜见胡适。见了面,胡适十分客气,说了些称赞杨振宁学业的话,然后说他出国前曾看见过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杨武之托他关照杨振宁找女朋友的事。接下来胡适还极风趣地幽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