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镇墓兽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晚期的楚墓中,是楚文化典型的丧葬用器。早期镇墓兽为简单祖型,目前已发现38件,是其发展的源头和雏形,揭示出制作这一器物最初的含义。早期镇墓兽器型高大,放置在棺椁头箱中的重要位置。春秋晚期淅川和尚岭M2的铜镇墓兽方座上有铭文"且(祖)聉",意为祭祀祖先时的陈设物,唐代还出土了"祖明"镇墓兽。丧礼中的"重"是悬挂鬲的木杆,与镇墓兽器型差别较大。早期镇墓兽可能源于周礼中的"主",放于棺椁之中是为了凭依逝者的灵魂,是祭祀祖先(逝者)的代表物。  相似文献   

2.
<正>《荀子·礼论》载:“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大意是丧礼是用生前的样子去装饰死者,侍奉死去的人如同他活着的时候,对于生死存亡都按照礼的规定来做。“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这八个字十分精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特征,它以灵魂不死为精神寄托,追求的是对死者生前世界的“镜像”表达,最大程度还原复制生前的物件、场景、血缘关系、精神意志等,为死者打造一个可以继续“享用”的地下世界。  相似文献   

3.
丧礼,是中国古代五礼之中"凶礼"的重要内容,丧葬制度也历来为后代所重视。人去世之后的丧礼、埋葬、丧服制度都体现了形式繁复、等级分明的特点。一些丧葬仪俗被制度化,是宗法社会伦理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永年县清晖书院所藏唐大中四年墓志铭颇具特色,它不同于一般墓志文,既没有志题,也没有铭辞,只有相当于一般墓志铭序的散文;志文不是对逝者先祖世系及事迹、逝者仕宦或经历以及死亡时间地点、逝者家室后人等内容的铺叙,而是生者昭告先亡,叙述家世并“于洺州临洺县西去城五里买地安坟茔葬”;志文不是为某一人下葬而撰,而是为包括“曾祖考妣”在内的一家“置坟迁葬”而写,属于家族的迁葬墓志。该志对研究唐代后期泽潞镇的军事制度很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沼州驻军以潞州官健为主要构成的事实,体现了泽潞镇镇军驻防制度的特点,证实唐朝廷曾对泽潞镇的统兵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面孔     
逝者抗日名将孙元良逝世中国抗战期间在8·13淞沪战役誓死抵抗,坚守上海闸北阵地长达一个半月,粉碎了当时日军“三月亡华”战略意图的抗  相似文献   

6.
郝怡 《沧桑》2013,(6):160-163
丧礼自古以来都对中国的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一个区域——山西省太谷县,通过当地的这一民俗来向人们展示,丧礼到了近现代有所发展的这样一个情况。通过丧礼的仪式以及与丧礼有关祭礼的仪式,让人们对丧礼有一个较准确而全面的认识。通过对太谷丧礼的认识,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丧礼作为儒家推行孝道和实现社会教化的重要工具,涉及文化、政治等诸多领域,向来为史家研究所重视。但长久以来,学界对魏晋南北朝丧礼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丧服、礼学、丧葬等层面,对丧礼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以及探讨丧礼与社会互动方面则显得不足。高二旺所著《魏晋南北朝丧礼与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一书在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力运用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以新的、整体的视角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魏晋南北朝丧礼与政治、经济、社会、思  相似文献   

8.
东汉时期,吊祭是丧葬活动中的重要仪式。在皇帝、贵族、官员的丧礼以及平民的丧葬活动中,吊祭是表达对死者哀思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由于社会等级差别,吊祭的方式并不相同。在国家丧礼中,吊祭的不同方式体现丧礼规格的差异。在私人丧葬活动中,吊祭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因而成为吊祭者与丧主联系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1890年6月4日,朝鲜赵太妃薨逝。按照成例,朝鲜必须向礼部派遣告讣使,清朝派遣敕使,赐奠弔丧,但因朝鲜屡思自主,企图改变事大礼仪,遂引发"郊迎礼"的礼仪之争。从中朝两国处理赵太妃丧礼的案例,可见朝鲜国王追求自主的企图,欲改动事大礼仪,模糊化宗藩体制的等差位阶,因而请求敕使队伍改由马山浦上岸,并免除向皇帝诏书三跪九叩的"郊迎礼",保护朝鲜的体面。但清政府却欲藉"郊迎礼"的举行,向各国驻朝公使彰明中朝两国的君臣名分,所以坚持按成例处理,稳固清政府的宗主权。中朝两国礼仪之争的结果,最后还是清政府略胜一筹,成功让各国驻朝公使了解"名分"控制朝鲜君臣的有效性,却让朝鲜君臣更加强了反华意识,埋下日后中朝宗藩关系破裂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0.
哀思和追忆,是生者对于逝者的一次画像。在这样的画像里,逝者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在其生前所不可避免而存在的一些缺点、不足被善意地淡化和省略。而其人生中的辉煌,包括在其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许多小小亮点,  相似文献   

11.
正爱尔兰是个传统的天主教国家,人们对死者非常重视和尊重。每当有人去世,人们便会在报纸上登讣告,穿上传统服装,吹起风笛,聚集到教堂缅怀逝者,然后大多将逝者土葬。忌日的时候,亲友们还会在报纸上特别登文怀念。这种做法耗费人精力,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一个礼制大变革的时期,丧礼的变革又是在礼制变革中尤为突出且颇具特点的一个方面。通过对宋代丧礼中传承与变化明显的火葬的盛行,分析他们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原因,从而看到宋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在丧礼上的表现,以及其对于上层决策与人民生活的影响。并且对其的分析,可以了解国家在礼制与社会现实关系是怎样做出调适的,也可以了解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礼制由唐到宋的转换,和人们思想认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文史天地》2011,(11):94
由于袁世凯死的时候仍旧是在职的总统,因此黎元洪在继任总统后还以在职国家元首的规格给他治丧。当时中央政府除了拨款五十万公款用于丧葬费用外,还通令文武机关下半旗,停止宴乐27天,民间娱乐也停7天;文武官员和驻京部队一律佩戴黑纱;设立"恭办丧礼处",以曹汝霖、王揖唐、周自齐三人承  相似文献   

14.
《贵州文史丛刊》一九九九年第六期刊载刘成学同志的调查:“六枝水城关岭交界处,汉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杂居区,在丧礼活动中,有个朝(夕)奠仪式,口头传承的唱词中保留了一些失传的古代诗歌,其中包括历来争论不休的《诗经》佚诗《南陔》《白华》等篇,其内容与晋人束暂的《补亡诗》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当父母或祖父母弥留之际,要把他(她)移于厅堂,男左、女右,地板用竹笪垫底,上面挂纱帐,垫好枕头,头向内,脚向外。古礼逝世男在厅堂,称曰正寝。女在卧室,称内寝。父母称高堂,父母将逝前皆移于厅堂,以待其终,不分男女。但报孝书时(讣音)则写正寝和内寝。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1,(27):20-20
不要可怜逝者,可怜生者吧,特别是那些心中无爱的人。——《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中,邓布利多对哈利·波特说  相似文献   

17.
台湾见闻     
1992年9月初,我们兄弟四人和姑姑一道赴台参加父亲周书楷的丧礼。丧礼结束后,我们拜访了父亲生前友好以及我们在台的一些至亲好友。随即对台北社会作了番观察,在一些方面留下深刻印象。市容市貌:凡到过台北的人,都深切感受到街道狭窄。台北车辆如流,大街小巷两侧无不停满了各种小轿车、摩托车,显得街市很拥挤。台北市高层建筑不多,与想象中的现代化都市相差甚远。街道除机动车辆奔驰外,基本上看不到自行车,也没有无轨电车,更无地下火车。造成交通拥挤的原因是早期缺乏规划。有人形容台湾是突然“闯进”现代化之门,因闯劲过猛,…  相似文献   

18.
考古资料反映的汉代丧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丧札是封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汉书·礼乐志》载:人性“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丧礼与丧俗在概念上不同,前者是统治阶级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丧葬制度,用来分等级、别贵贱。后者是指民间广为流行的丧葬习俗。丧俗虽然受到丧礼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制约,但由于不同的地区在自然地理、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加之长期受到传统的习惯势力和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诸多因素的影响,反映在丧俗上也就有所不同。统治阶级虽然制定了严格的丧礼制度,但只对上层  相似文献   

19.
面孔     
逝者英音乐巨头安东尼·威尔逊去世英国音乐巨头安东尼·威尔逊8月10日逝世。作为英国一家著名唱片公司的创立人之一,威尔逊曾成功地推出过"快乐分裂"(Joy Division)、"新秩序"(New Order)和"快乐星期一"(Happy Mondays)等在乐坛具有开创性的乐队。20世纪80年代在英格兰北部的曼彻斯特兴起了一种名  相似文献   

20.
动机这事儿     
春节刚过完,收到了一个因微博广受欢迎的小朋友发来的消息,内容是关于“是否在消费逝者信息吸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