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长治观音堂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有大量精美绝伦的明代彩塑,包括圆塑、壁塑和悬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彩塑保存现状堪忧,逐渐出现了残缺、颜料层脱落、粉尘污染、褪色、裂隙、断裂、龟裂、起甲、泥渍、动物损害、划痕、倾斜、不当补塑等多种病害,对彩塑的生命延续构成严重威胁,亟待进行保护修复。本文在实地调查观音堂彩塑保存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2.
明秀寺大殿明代彩塑在保存过程中发育了丰富的病害。调查显示,该大殿彩塑颜料层脱落、表面沉积和缺损等严重,点状脱落、地仗层脱落、裂隙、龟裂和空鼓等较为广泛,而酥粉、起甲、雨渍和划痕相对较少。对塑像表面的彩绘颜料分析显示,黑色是炭黑(C),红色是铅丹(Pb3O4),黄色是雌黄(As2S3),蓝色是青金石((Na,Ca)_(7-8)(Al,Si)_(12)(O,S)_(24)SO_4)和石青(Cu_2(OH)_2CO_3),绿色是氯铜矿(Cu_2Cl(OH)_3),均为我国古代彩绘文物常用的矿物颜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境温湿度、粉尘及人为因素与塑像病害产生的关系,建议应加强明秀寺古建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适当控制大殿环境,实时修复,整体以预防性保护为主,减缓文物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介休市后土庙是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以其精美的琉璃建筑而闻名,琉璃建筑被誉为"三晋琉璃塑造艺术的博物馆",在其东西配殿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彩塑约1000余身.自从1993年落架保存在库房后,由于本身潜在的病因以及后来保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彩塑产生了严重的酥碱粉化等病害.为了对其进行修复以及改善其保存环境,本文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应用X-射线衍射(XRD)、离子色谱(IC)等分析仪器,对彩塑的制作材料及其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分析了彩塑病害产生的机理,为进一步的病害修复材料及工艺的筛选以及保存环境的改善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宝 《文物世界》2014,(1):56-59
山西作为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古代彩塑数量之多、技艺之精冠誉全国,达12700余尊。然而,彩塑保存状况堪忧。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珍稀罕有的文化遗存受到了严重影响,出现了缺损、断裂、龟裂、起甲、脱落等多种病害,其中相当一部分险情严重,亟需进行抢救性保护。为全面延续这些艺术瑰宝的原真历史信息,国家文物局会同山西省政府启动了彩塑壁画保护工程,对山西省彩塑壁画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5.
于群力  阎敏  杨秋颖 《文博》2009,(6):280-284
为了科学保护山西省崇庆寺宋、明时期的彩塑文物,作者深入调查了该寺彩塑的现状与病害,分析检测了泥塑土的配比、成分与彩绘颜料,并对比分析了该寺不同时期彩塑的材质及工艺特点。结果表明,宋代彩塑的病害类型、严重程度等较其它时期的彩塑明显要少和轻。这一现象启示我们探讨这批彩塑的造型设计、制作技艺、材料选择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莫高窟壁画彩塑表面降尘进行收集,分析降尘粒径分布、化学组成、显微形貌、可溶盐含量等理化性质,进而研究降尘对莫高窟壁画彩塑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莫高窟壁画彩塑表面的降尘大部分为地壳源矿物,对窟内壁画、彩塑带来的潜在危害是物理遮盖和磨蚀等作用,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降尘会对壁画彩塑具有潜在的盐蚀等化学威胁。莫高窟壁画彩塑表面降尘是导致壁画彩塑产生病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研究的结果为莫高窟壁画彩塑预防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以规模宏大、题材丰富、雕刻精美闻名于世,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五华洞指云冈石窟现编号第9、10、11、12、13五个洞窟,其现存壁画及彩塑均为清代包泥并重装,内涵丰富且色彩绚丽。由于长期受环境因素影响,出现壁画酥碱、地仗层剥离、脱落等病害,再加上窟区近年来湿度和降雨量比较大,壁画局部病害有加重趋势,对现存壁画的长期保存与展示有重大威胁,亟须进行抢救保护。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中鬼子母天王及其左侧小鬼两尊彩塑的多处病害为研究对象,利用茶皂素和鱼鳔胶对其进行了清洗和加固局部试验,并从保色性、粘结性和抗变形性等方面对保护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茶皂素能够有效地清除彩塑表层的污染物,鱼鳔胶对彩绘层和泥层有良好的加固效果,起甲、龟裂、酥碱、粉化等病害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9.
江涛 《文物世界》2012,(6):48-49
我国的古代彩塑艺术是无声的音乐,无字的诗歌,蕴含着东方文化的韵律之美,是其他国家少有的。现存于我国寺庙道观内的历代彩塑,是中华艺术宝库中耀眼的明珠。然而,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存的彩塑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各种病害,需要进行不断地保护维修。现将古代彩塑保护修缮的原则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一梳理,以便促进我们更好地保护好彩塑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0.
彩塑残损主要可以分为骨架残损、粗细泥的调配不当引起残损和彩绘层残损,原因主要是彩塑内部缺陷、人的不当行为和环境因素。彩塑中的胶与颜料的混合物形成面层,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而环境的温度、湿度、气流、有害气体和颗粒等引起彩塑长期持续的损伤,导致减弱胶与颜料颗粒的黏结力,减弱彩绘层与泥塑表面的黏结力,形成彩绘层呈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掺加在颜料中的有机胶的性能好坏,环境的保护与调节成为彩塑保护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平遥双林寺彩塑壁画的综合研究性勘察实践表明,运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高清晰摄影等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对彩塑壁画类文物进行真实完整的记录,还能结合文献资料和XRF检测、剖面显微分析、XRD、Raman、SEM-EDS等保护科学技术,梳理历史信息、拓展对文化遗产价值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病害判定、致因诊断和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下一步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基础和研究方向建议。此种综合性和研究性的数字化保护方法广泛适用于依附古建筑的彩塑壁画类文物,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新形势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要求,值得更多地讨论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大足妙高山石窟抢险保护工程技术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妙高山石窟在长期自然营力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像岩体出现开裂错位、造像局部产生垮落、风化、渗漏水等多种病害,针对其存在的病害,对石窟进行抢险保护,主要开展脱落造像岩体复原粘接、龛窟岩体加固、局部渗漏水治理;同时,在保证文物区整体环境风貌的前提下,修建妙高山文物区保护围墙和管理用房,以利文物区管理。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寺彩绘罗汉像是我国宋代泥塑罗汉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罗汉像保存现状较差,彩塑存在颜料脱落、残损、酥碱等病害,亟待保护修复。为此,本工作选取彩绘脱落严重的两尊宋代彩塑罗汉像,利用光学显微镜(OM)、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S)等分析其彩绘颜料样品。结果表明,彩绘罗汉像从塑制之初至今,经过数次彩绘,可确定的多达六次。黑色颜料为炭黑(C);红色颜料为朱砂(HgS),铅丹(Pb_3O_4),以及朱砂、铁红(Fe_2O_3)和方解石(CaCO_3)混合物;绿色颜料为巴黎绿(Cu(C_2H_3O_2)·3Cu(AsO_2)_2)和舍勒绿(Cu(AsO_2)_2),还发现有斜氯铜矿(CuCl(OH)_3)及其与铅白(2PbCO_3·Pb(OH)_2)的混合物;橙色颜料为铅铬黄(PbCrO_4)和铅丹混合物;蓝色颜料为蓝铜矿(2CuCO_3·Cu(OH)_2),人工合成群青(Na_3CaAl_3Si_3O_(12)S);白色颜料为铅白和方解石;黄色颜料为铁黄(FeO(OH));金色为金箔(Au);沥粉的主要成分是方解石。白色底层为铅白和以硅、铝、钙为主的细白土。彩塑罗汉像重绘过程中,保持了将细白土作为底层和衣领镶边沥粉贴金的传统。彩绘颜料所用铅铬黄、巴黎绿、舍勒绿表明,彩塑罗汉像最近一次彩绘在清末之际,与文献记载相符,且这些人工颜料应是西方舶来之物。本分析研究结果为灵岩寺罗汉像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丰富信息,同时为保护修复工作开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现代科技分析手段提取古代彩塑信息并与文献结合,可以推断其工艺、材料和制作时间,进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艺术史研究和保护修复提供信息与帮助。因此,本工作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3D Video Microscope)、偏光显微镜(PLM)、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X)、X-射线衍射仪(XRD)和大腔体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等分析了山西太原纯阳宫所藏一尊明代道教星宿彩塑脱落样品,发现彩塑经过多次重绘。其中星宿足部经过四次重绘,从胎体至表面层使用的黑色颜料为炭黑(C),绿色颜料为氯铜矿(CuCl_2·3Cu(OH)_2),白色颜料为铅白(PbCO_3),褐红色颜料为靛青(C_6H_(10)N_2O_2)与黄丹(PbO)的混合物。彩塑头部经过两次重绘,分别使用了群青(Na_(6-8)Al_6Si_6O_(24)(S_(2-4))和靛青。彩塑躯干部位表层红色颜料为朱砂(HgS)和铅丹(Pb_3O_4)的混合物,黄色颜料为铅铬黄(PbCrO_4),蓝色颜料为群青,绿色颜料为铅铬黄(PbCrO_4)与群青的混合物。彩塑白粉层成分为石英(SiO_2)与高岭土(Al_2Si_2O_7·2H_2O)的混合物。分析结果表明,此尊星宿彩塑在过去的数百年间曾经多次重绘或修葺,根据不同白粉层成分组成相近判断,保存该彩塑群的寺观有将高岭土作为白粉层的传统。研究结果可为保护材料和修复技术的选择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温州白象塔彩塑佛教造像是宋代彩塑在江南绽放的艺术之花,不仅充分体现了宋代彩塑典型的艺术特征,而且其制作工艺也体现了瓯塑的地方特色,堪与晋祠彩塑相媲美,成为宋代彩塑又一个标志性的范例,为宋代彩塑锦上添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白象塔彩塑供养菩萨立像则更是宋代菩萨造型的典型作例。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区石窟造像烟渍污染较为常见,通江千佛岩石窟烟熏污染较为突出。运用发射能谱和拉曼光谱对污染物组成分析,发现污染物成分主要为脂类和碳粉类两类。结合基岩基础性能、烟渍区和新鲜基岩色差、显微结构以及盐分分析发现:烟渍区和新鲜岩样色差值ΔE达到10.93,烟渍对造像颜色改变明显;焚香点蜡所致污染物一般呈黄色条状、颗粒状油脂或碳粒粉末状,无彩绘层区域烟渍直接渗入岩石内部空隙,有彩绘层区域烟渍在彩绘层表面堆积,很难渗入岩石内部;烟渍部位内层岩石的可溶盐成分与风化样相近,但含量高于风化样和新鲜岩样。烟渍污染物不仅改变石窟造像外观形貌、隐匿造像价值,而且还会导致烟渍区发生空鼓、起翘、片状剥落等次生病害。  相似文献   

17.
阳高云林寺的彩塑壁画规制考究、保存完整,是明代塑绘艺术的珍贵遗物。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彩塑壁画内容和艺术风格,关于彩塑壁画时代的专门研究略显薄弱,本文通过对云林寺彩塑壁画的现场勘察,结合文献资料中阳和城的创建与修缮、壁画题记中僧人字辈考察、彩塑壁画的图像学分析等方面内容,对阳高云林寺彩塑壁画的创制和妆銮时代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彩塑像作为佛教造像的一种形式,起源于中国,盛行于唐代,至宋代流行而普及,并迎来了彩塑艺术的辉煌时期。温州白象塔曾一次性出土了四十二身北宋彩塑泥造像,形态毕肖,敷彩描金,精彩绝伦,极具绚烂之美,是宋塑的典范之作,也是泥塑中的珍品。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彩塑菩萨立像就是其中之一。这尊彩塑菩萨立像通高64厘米,杉木条为骨,掺有谷壳、麻丝的黄泥为肉,拌入桐油、麻丝的细白泥为肤,衣饰绘彩描金。像保存比较完整,彩绘已有脱落。像头微颔,面相长圆。长眉细目,点画睛珠,谦和垂视。直鼻窄翼,樱桃小口,点画朱唇。下颌丰满,双耳下垂。颈部细长,划…  相似文献   

19.
林春杏 《收藏家》2023,(12):40-51
本文以实地考察为基础,结合文献和图像资料,对山西地区典型的金代早、中、晚期寺观彩塑服饰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说明金代各时期山西彩塑服饰的样式、用色等特点,以期对金代彩塑的时代特征与艺术价值进行更好的论证。  相似文献   

20.
古代壁画、文物彩绘病害调研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古代壁画、文物彩绘上出现的起甲脱落、酥粉、滋生霉菌与低等植物、风化褪色、粘结土锈、肢体断裂等多种导致其自毁的严重病害,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初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上述病害进行治理研究,并对部分濒临自毁的文物进行了抢救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