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相对于湖北花鸟画、人物画,湖北山水画的传统风格要弱得多。很难找出改革开放之前,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山水画名人名作。虽然,湖北中国画的代表人物张肇铭、张振铎、王霞宙、汤文选以及薛楚凤、徐松安、曹立庵等也画过山水画,但格局不大,终未形成气候,其艺术成就远未达到花鸟画、人物画在当代画坛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赵孟頫是中国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人物.由于赵孟頫以宋宗室后裔身份仕元,因而每每被人以丧失民族气节而诟病.赵孟頫仕元是一个历史事实,但其仕元行为和丧失民族气节无关,对此,应该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贾巧珍 《风景名胜》2021,(6):0137-0138
明清之际,在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下,出现了以四王为代表的摹古派,但是在当时涌现了一批不愿意对“古人丘壑搬前挪后”的画家,也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八大山人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他在四王山水画占领半壁江山的艰难状态下,用一己之力为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山水画走向现代审美。近年来有关于八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纵观这些文献,仅侧重于他的花鸟方面的成就而忽略其在山水画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文章主要对八大山人的山水画进行研究,通过对他生活的社会背景、个人经历、艺术思想、总体风格以及画中的现代语言来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赵孟頫     
熊峰 《贵阳文史》2008,(6):84-87
赵孟烦,字子昂,别署“松雪道人”,故后世称他为“赵松雪”;又因为他居住的松雪斋旁边有个鸥波亭,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鸥波”。赵孟生于宋理宗宝佑二年(1254),卒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3),他是宋太祖儿子秦王德芳的后代,赐第吴兴(今浙江湖州),故后世又称他为“赵吴兴”。吴兴地处“山色四时碧,湖光一望青”的江南,四周环水,所以赵孟颂曾刻一章,自称“水晶宫道人”。  相似文献   

5.
李西峰 《丝绸之路》2010,(12):95-96
傅抱石是中国山水画向现代转型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对国画艺术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本文通过对傅抱石作品及理论的赏析,揭示了形成其山水画风貌的主要因素,以期对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崟(176-1829年)字宝岩,号夕庵,别号樵山居士、观白居士等。祖籍江西,迁居镇江。他的高祖张滔,迁居域外薛家巷,以摆布摊谋生,传至其祖父张标时,布摊已发展成张升大布庄了。其父名自坤,经营布庄生意,并“善鉴别”、“多蓄古人真迹”。张崟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幼时便受到诗书画的陶治。青年时代的张崟,一面利用家藏古代书画从事学习临摹。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全元文》赵孟頫卷进行补校,择取讹脱衍倒、标点失当等问题一百例以呈大方.文中多有利用现存赵孟頫书画校正之处,并提出古籍整理要重视传世书画的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尺牍书札是赵孟頫存世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其生平、交游、心态等研究的重要文献参考资料。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拓元刻《乐善堂帖》中收有赵孟頫写给顾信的四封书札,是赵孟晚期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因信札中涉及到顾信的生平及官职等问题,故此本文首先通过对《顾信圹志》进行补充疏证,考察顾信生平的详细信息。认为顾信是大德七年(1303年)左右拜赵孟頫为师,大德十一年(1307年)前后吏职任满时出为杭州金玉局副使,延!二年(1315年)左右升任杭州军器提举司同提举,可补明清以来相关史料之阙讹。在此基础之上,又结合赵孟頫个人的生平经历,对上述四封信札进行了初步系年,认为第二、三札的写作时间要早于第一、四札,明确了其中第三札是写作于赵孟頫应元仁宗之诏再次由杭州北上大都的途中,即至大三年(1310年)九月八日,并初步确定了其他三札的大致写作时间。最后,依据第一札所述内容,就当前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9.
赵盟 《神州》2012,(34):11
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是当时应诏北上时,在途中偶得王羲之《兰亭贴》,喜爱至极。由于当时子昂对二王崇拜之极,于是途中数临兰亭,并数日作跋,因数为十三,后世称之为《兰亭十三跋》。  相似文献   

10.
王伟 《神州》2012,(26):215-215
我国山水画作为我国文人思想表达的载体和精神的栖息之地,有着别有韵味的艺术审美价值,是我国的文明瑰宝。我国的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创作群体、哲学思潮、绘画工具、个人境遇这些方面的影响,使我国山水画有了特别的艺术风貌,并且主导了我国绘画的发展。本文分别从"道"、"象"、"意"、"色彩"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山水画的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1.
绘画艺术作为一种寻梦式的自我回归,大概可以归结为两种相关联的形式:即由人生的原点出发或不断返回。它最终复辟的永远是作者本体的人生远景和理想,出发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回归原点。  相似文献   

12.
《松雪斋集》是赵孟頫宦游经历、诗文词赋、书画题跋等文艺作品的汇集,反映着赵孟頫个人诗文的风格特色、书画的艺术传统和历史价值;同时,因为其中凝结着元代诸多文人学者、书画名家的声音,因此又成为展示元代文人生态图景的一个窗口。本文拟从《松雪斋集》成书这一动态过程切入,分析赵孟頫文学创作展开的时代背景,考察参与和推动其创作的社会动因,借以认识赵孟頫文化形象树立的动态过程,以及在文化传播机制下《松雪斋集》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何萍 《贵州文史丛刊》2010,(1):F0002-F0002,F0003,F0004
吴宇涛这一代青年中国水墨画家是幸运的。他们具有院校中国画教育的背景,又适逢改革开放宽松而多元的文化氛围。他们视野开放,在追求个性及艺术品位上表现出积极的意识和潜力。  相似文献   

14.
胡舜庆 《收藏家》2003,(4):51-53
林琴南是晚清文学家,翻译奇才,以意译西洋文艺名著蜚声文坛。他多才博艺,在绘画上亦出手不凡。其所作山水画亦楚楚可观。林纾(1852-1924年),福建闽县(令福州)人。初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泠红生,蠡叟,晚号补柳翁,践卓翁,长安卖画翁等。1852年出生于闽县。家境贫寒,但林纾学习极为勤奋,11岁起同邑薛则柯学诗古文辞,不久又向温陵陈又伯(文台)学画。早岁的刻苦力学,  相似文献   

15.
唐允明的画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即远观其山水似乎以传统笔墨画成,而再一细看,却有着与传统完全不同的独特风貌。他的作品中的确没有习常见过的中国画中的“笔墨”。他满纸用笔,却既非传统文人画奉为圭臬的中锋用线,亦无古典宫廷画中的侧锋砍斫,既非披麻、卷索、斧劈,亦非折带、荷叶、雨点诸皴法,甚至连傅抱石的散锋皴也不是。唐允明山水中...  相似文献   

16.
薛永年 《收藏家》2003,(1):24-29
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是中国美术史上特有的问题,影响至为深远。书画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书入画,二是以画入书。(1)赵孟颊向来被认为是在以书入画上影响重大的人物。对赵氏的“以书入画”,以往的著述大致有两种诠释,一种以为是“运用书法于绘画之中,丰富了以线造型为主的中国画的形式美”。(2)另一种以为关键在于“追求以书法用笔来融合自我与物  相似文献   

17.
18.
叙述与孟光涛先生的交往,介绍孟先生山水画的特色及在贵州美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谈论文人画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时,学界几乎都集中地注意到三个人——宋代的苏轼、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但是,苏、赵、董三人的文人画理论是非常不同的,他们的审美旨趣、创作实践更具有明显的区别。苏轼讲的文人画是士人画,结合他强调的士人画的特征及题材的象征意义,明显可以看出其在"高逸人品"、"不可荣辱"方面与董其昌是根本不应该相提并论的。本文旨在分析苏、赵、董三人在文人画发展中各自起到的作用,探讨他们为当时及后世文人画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爱莲 《收藏家》2010,(8):94-94
当代岭南派四杰之一黎雄才(1910-2001年)的艺术历程,是孜孜不倦的艺术探索与丰富跌宕的人生阅历相辉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