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宏  杨志民  柯大为 《沧桑》2010,(2):33-34
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国务院2009年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是实施促进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中部六省崛起战略的重要指针。结合不同的省情,江西提出并逐步形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新的战略构想,作为人才聚集与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高校有必要在贯彻求真务实精神中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这一法宝作用,为促进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务实动力和智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也是世界的重要湿地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旨在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因此湿地保护成为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一环。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个环境因子恶化程度的权重和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的威胁因子的威胁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国务院2009年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是实施促进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中部六省崛起战略的重要指针。结合不同的省情,江西提出并逐步形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新的战略构想,作为人才聚集与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高校有必要在贯彻求真务实精神中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这一法宝作用,为促进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务实动力和智力保证。  相似文献   

4.
李雨晨 《沧桑》2011,(2):52-5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旨在建构生态、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功能区,不仅包括科学发展的生态经济、永续利用的生态自然,更包括繁荣和谐的生态文化。作为区域内的重要文化名城,景德镇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磊 《旅游纵览》2015,(2):119+12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正在经历着重大的革新调整,同时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竞争,因此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成为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论述了该区域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2010,(1):24-25
国家战略 目前,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张文星 《沧桑》2011,(4):96-98
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发改委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在环鄱阳湖城市群中,景德镇不仅是中心城市,而且是最有特色的城市。景德镇如何在策应工作中取得积极主动的位置,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是我们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景德镇的生态文化突出表现在陶瓷历史文化上,所以,在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景德镇就要着力打好陶瓷历史文化牌。  相似文献   

8.
代奕 《旅游纵览》2016,(4):99+10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包括交通、资源、客源、旅游产品等。推动产业集群,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提高区域整体实力、促进资源共享、营造区域旅游模块,迎合旅游需求的发展趋势。同时还需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效对策,构建互补的旅游产品群、联合塑造区域旅游形象、共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开拓旅游市场,并加强环境保护,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日趋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利用科技对自然界的改造日渐完善,科学技术俨然成为一把双刃剑,在对待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时,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科技持辩证的态度,反对盲目追求科技进步,从生态环境方面探求,使科技更加有效服务人类生存发展的举措,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文章第一部分阐述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关系,并分别解释了科学技术、生态环境、鄱阳湖三个概念以及科技是把双刃剑之科技的利弊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分析鄱阳湖环境问题现状;第三部分说明了人类利用科技改造自然改造鄱阳湖现状,即实施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对鄱阳湖的生态既有利也有弊。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发挥科技的最大价值,即充分开发其资源,又最大限度的减少科技带来负面效应,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万一君 《南方文物》2008,(4):164-166
江西省委、省政府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确定为全局性战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关系江西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影响全省发展的重大课题。更是今年“两会”江西代表团的一大热点、亮点。  相似文献   

11.
绿色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对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发展进行反思,既是对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进程进行的哲学审视,也是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寻求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点的现实路径。绿色发展理念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法,在民族地区同时又表现为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特点与现代化发展的辩证法。绿色发展理念与民族文化的结合成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在实践维度上构建生态指标体系,确保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绿色"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这凸显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产品,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在生态文明视阈下,地方政府应当采取举措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桑杰 《攀登》2012,(5):1-3
2011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建立后,青海省认真领会国家政策,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成立工作机构,认真开展多项工作。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局部改善,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建立,成为加快青海省特别是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全省上下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推动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区域发展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司红十 《旅游纵览》2022,(7):140-142
在河北省的城镇体系规划中,承德市被定位为"建设首都水资源涵养功能区,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当地以发展绿色产业经济为主要方向.文化旅游和医疗康养是承德要做大做强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本文主要研究承德生态康养小镇发展的优势与价值,进而探讨承德地区生态康养小镇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高到了战略发展的高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也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展现了我党在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等问题时敢于直面、勇于解决的坚定决心。本文立足于此,试从生态文明概念及其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问题及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价值等四个问题对其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刘玉英 《攀登》2011,30(6):92-94
加快青海生态经济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青海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经济。同时,依托青海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生态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青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孙家正副主席、郑欣淼副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七月流火的江西,迎来了汀西老表期盼已久的激动时刻,群贤毕至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高峰论坛,聚集了关心文化发展的领导和专家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省文化工作者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出席今天论坛的省市领导和各位专家表示诚挚的慰问!  相似文献   

18.
梦竹 《旅游纵览》2016,(11):122-125
正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着力打造全国"智慧城市"示范基地;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着力打造全国超高分子新材料生产基地……近段时间以来,"创新"成为了开发区最火热的字眼,一场新的蝶变正在开发区揭开帷幕。创新始终是推动国家、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  相似文献   

19.
吴静 《攀登》2020,39(4):73-79
生态文明思想是人类发展的规律性共识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与文化底蕴,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儒家生态智慧关怀和尊重天地万物的思想意识,是将所有的生命与物种普遍纳入道德关怀之内。这种关怀是提升生命体悟和道德修养的境界,并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人性与道德层面的价值支撑。在对"天人关系"的体认中,儒家生态智慧以"天人和谐"为价值旨归,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理念,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这种生态观念表现为对待自然始终保持着一种"仁爱"之情,其"道德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同自然界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基本一致。同时,把自然的欣欣向荣视为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繁荣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20.
张雪梅 《攀登》2014,(6):74-77
生态城市的理念是对原有的城市建设模式和发展方式的一种反思,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西安生态城市建设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需从培育广大市民的生态文明观、生态规划先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城市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