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历史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走进武定,这样的历史文化将与你不期而遇。"七·七"茶馆亘古以来,武定是川滇茶马文明古道上的一个重镇古城。据《经世大典》记载: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辟昆明经富民、武定至四川成都之驿道。方国瑜先生按:"此为川滇交通之重要线路。"武定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马帮和商人们云集,至今还有命名为中马街的古街道,那里是最繁华的茶马客栈。茶马文明古道上的这座重镇古城,自然少不  相似文献   

2.
穆瑞龙 《黑龙江史志》2013,(19):153+155
茶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重要饮品,饮茶文化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无论是社会上层的王公贵族或是社会底层的贩夫走卒都有饮茶习惯。这样就使得茶渐渐形成了一个由产出一直到销售的完整经济链条,而其中明清时期茶馆文化兴起后这条经济链对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也有着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盈盈  于祥 《旅游》2012,(2):84-87
有一种说法,一个城市茶馆的数量和它的节奏成反比,茶馆多,说明这个城市的人们愿意把一部分时间拿出来,品茶聊天消磨时光。游走苏州,大大小小的茶馆遍布大街小巷,自成一景。泡茶馆,苏州人谓之"孵"。单从字面上就可以意会,"孵茶"是一个需要花点时间才能办到的事。或许正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喜爱喝茶,上苍才眷顾地把绿茶中的精品碧螺春洒在苏州。  相似文献   

4.
包树芳 《民国档案》2016,(4):129-136
抗战胜利至解放前是一个非常时期,内战爆发、经济凋敝、通货膨胀。对上海茶馆业来说,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生存环境。茶馆店主在政府盘剥、物价飞涨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如燃料短缺、茶价调整问题、较高的税收等。在生存压力下,茶馆店主有着独特的生存方式:依托茶会、聚赌抽头、私印茶券、逃税等。即使如此,茶馆店主也只能维持生计。生存艰难、收入微薄是对这一时期茶馆店主生存状态的恰当形容。茶馆业及茶馆店主的生存状况也是当时小商业及小商业者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杨子华 《古今谈》2000,(1):40-41
杭州的茶馆起于南宋,至清末,有些街道茶馆鳞次栉比,全城多达两百多家,简直成了一座茶馆城市。杭州凭借西湖之胜、龙井之茶,形成了以赏景、品茗、娱乐为特色的茶馆文化。  相似文献   

6.
古往今来,喝茶的风气遍及城乡,各地都有茶亭、茶艺居、茶艺室、茶楼、茶馆、茶社、茶坊、茶艺阁……以茶为内容的楹联、诗、词、曲、谜语、故事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茶馆,亦称"茶肆"、"茶寮"、"茶楼"、"茶坊"、"茶屋"、"茶舍"等。茶馆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晋南北朝,专供喝茶住宿的茶寮是茶馆的雏形。茶馆这个名词,直到明代才出现于文献典籍中,清代才成为惯称。在三国和两晋时期,茶叶的饮用和生产已开始流传到江南和浙江沿海的东部地区。到东晋时,茶叶已成为建康(今南京)和三吴(相当于今天的镇江、苏州、湖  相似文献   

8.
荷马史诗《奥德赛》叙述的是特洛伊战争后英雄奥德修斯历险回归和诛杀求婚人的故事。史诗最后以奥德修斯与伊达卡人缔结和平结局。史诗的和平结局不仅与"怜悯"主题相吻合,而且与求婚人的罪行相一致。史诗从第一卷到最后一卷中有关埃吉斯托斯之死的多次插话,预示求婚人的被杀下场,同时也为史诗的和平结局作了合理的铺垫。  相似文献   

9.
正"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茶于中国文化的渗透似古老榕树于大地的盘根交错,品一杯佳茗,仿佛就能洗涤净化疲惫不堪的灵魂。黎民百姓路边搭一茶棚,大碗吃茶;文人墨客湖心亭起一炉火,以茶会友。延续至今的制茶工艺和文献记载的茶——在中国人的生命中都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茶与每一个中国人共享着人生的甘甜与苦涩。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题九曲红梅茶之于祖祖辈辈种茶制茶的龙坞人,又有更加刻肌刻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归"小镇走进巴音布鲁克镇,到处是以"东归"、"渥巴锡"为招牌的旅店、饭馆。几乎每个建筑物都有蒙古族文化元素符号。东归故事在这里传诵了200多年,不难看出,这个镇子是以土尔扈特部的悲壮史诗为荣的,英雄渥巴锡是巴音布鲁克人世代的骄傲。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一个古老的部落。早在明朝末年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1.
走南闯北时,在那大大小小的茶馆里憩息,不难发现积淀了古代悠久历史的茶馆,不仅体现着茶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也泛起着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茶馆正成为现代人丰富休闲生活,相互传播现代文明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茶馆,又称茶肆、茶坊、茶楼、茶室、茶社等。茶馆历史悠久,究竟起于何时?很难查实。不过,远在六朝时,江南品茗之风就很盛行,一些人崇尚清谈,以茶代酒。市场上出售茶水的记载,最早见于《广陵耆老传》:“晋元帝时(317—323年)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住市鬻之,市人竟买”。而开设茶馆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自邹、齐、…  相似文献   

12.
民国茶馆业     
饮茶的习惯,在中国是有相当悠久的历史的。至少在唐代以前,饮茶就成了不少人共同的嗜好了。茶馆产生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但从宋代杭州地区茶馆业兴盛的状况来分析,茶馆这种供人品茗之处的出现,是远远早于宋代的。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南宋时,在杭州城里.不仅街巷坊弄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的,而且已有  相似文献   

13.
彼睛怀疑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原作情节非常简单,主人公昌盖兹·汗在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的街头茶馆里,碰到一位美国游客,两人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展开了一场漫长的对话,告诉对方自己一生的故书。而在同名电影中,  相似文献   

14.
茶馆     
去年在这里的《中央日报》副刊上,我发表过一篇题为《茶馆》的文章,记述成都茶馆之多,川人喜欢喝茶的情形。当时的结语是"茶馆无妨坐,卢仝不可学",怀乎"殷忧启圣,逸豫亡身"的古训,终日泡在茶馆里似过于逸豫,在平时已不大好,在战时更要不得,这许不是我独创的见解,有心人想都有此感。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的茶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水供客的茶馆,也被称作“茶肆”、“茶室”、“茶坊”、“茶铺”、“茶棚”、“茶社”、“茶居”、“茶座”等等,在中国特别兴旺。茶馆在中国的开设,是饮茶日益普及的唐、宋时代以后之事。到了清末民初,茶馆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单元,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饮茶是门学问,也是一种文化,大致在唐宋时代已开创了包括茶艺、茶道以及与之相关的茶诗、茶歌、茶礼、茶建筑等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体系。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突出表现在大小城镇茶楼、茶馆、茶亭、茶室的兴起和斗茶之风的盛行。北宋末蔡在《铁...  相似文献   

17.
杨乃运  张永龄 《旅游》2005,(8):86-93
前几年,当北京房山“天坑”热潮卷起漩涡时,我就对那里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房山地区也真是邪了,近年一再有新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大发现,仅十渡国家地质公园园区北部就有不为人知的具一定规模的岩溶洞穴17处之多,有代表性的也有六七处,是新发现的继石花洞之后的又一个洞穴分布密集区;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房山佛道文化与房山地表、地下岩溶景观自古至今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与联系。  相似文献   

18.
茶馆,是中国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饮茶的公共场所,自古以来有许多称谓,如茶寮、茶室、茶坊、茶肆、茶楼、茶摊、茶担、茶园、茶亭等。它的历史渊源、类型、以及功能是什么?迄今为止没有人对此作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力图对这一大众化的文化现象作些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9.
张天鉴 《神州》2011,(10):17-17
在世界文坛的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名字:罗曼·罗兰。他为世人带来了一部奋斗的史诗,一部抗争一切庸俗社会故事——《约翰·克里斯朵夫》。书中讲述了一个经受生活磨难的人依旧坚持自己的梦想,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一个爱情和生活的苦难打造出的音乐巨人。  相似文献   

20.
张天鉴 《神州》2011,(23):17
在世界文坛的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名字:罗曼.罗兰。他为世人带来了一部奋斗的史诗,一部抗争一切庸俗社会故事——《约翰.克里斯朵夫》。书中讲述了一个经受生活磨难的人依旧坚持自己的梦想,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一个爱情和生活的苦难打造出的音乐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