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分形理论对陕西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海虹  刘科伟 《人文地理》2007,22(4):38-40,15
通过测算20年来陕西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分布的分维值,得出结论:陕西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符合分形特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比较分散,人口分布呈不均衡态分布;整个城市体系的分形表现出中间层次的弱缺,存在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断层;城市体系等级差异虽有缓慢减小的趋势,但距离最优状态还很漫长。在对这些特征做出解释的基础上,认为应采取促进省内二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加强城市体系的产业规划等措施促进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豫北地区城镇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运用分形理论对豫北地区城镇体系要素规模分布的自相似性质和特征进行研究,指出了系统等级结构分形的半退化、要素规模分布的二元化、空间图式的差异性和时间演化的均衡趋向,分析了分维(帕累托指数)上升的利弊,给出了计算最佳哲夫指数(从而找出恰适分维)的数学方法,文章最后根据分形优化原理提出了豫北地区城镇规模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志刚  唐相龙  李斌 《人文地理》2004,19(2):22-24,34
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文章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以豪斯道夫(Hausdorff)维数为依据,借助Zipf公式,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说明分形理论适合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测算分析。在分形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区城镇规模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①首位城市规模不突出,其经济带动和功能辐射力量薄弱;②中间位序的城镇分布过于集中,人口分布显得比较均衡;③陇东地区城镇体系建设缺乏区际空间规模结构的发展。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陇东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和分维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修正了一些位序—规模模型,将历史上出现的有关城市规模分布的模型统一在分形形式之下,并给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三参数Zipf模型:P(k)=A(K-a)-q。将Zipf维数与大自然1/fβ起伏的β指数进行类比,认为分维D=1/q=1是一种先验的优化维数,进而提出结构优化的1/r型城市位序—规模分布,以此作为城市体系等级结构规划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网络化是城乡之间多种物质的动态流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城市群形成发展过程中理想的城市化模式。本文根据城市流强度值确定长株潭城市群三级网络节点,构建城市网络联系模型来确定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网络联系,从而构建长株潭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研究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处于单核心集聚的城市群演化初级阶段的特征,与发展成为功能互补、水平联系和交互增长的网络城市差距很大,必须通过调整网络各节点产业结构、加强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发展信息网络化、建立政府合作新机制等措施增强城市网络联系,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交通路网结构特征及其演变的分形刻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玉清  陈彦光 《人文地理》2019,34(4):115-125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的交通网络结构对提升城市群整体效能意义重大。本文基于1995-2030年多源交通路网数据,运用分形思想,研究京津冀以城市群为节点体系的交通路网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化趋势。主要结论如下:①京津冀高等级路网仍有一定扩展潜力,交通网络整体等级结构尚不稳定,未达到一种优化的分形递阶状态。②各级路网空间分布具有自仿射特征,但各向异性扩展强度正在逐渐减弱,城镇化和交通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正在促进各级路网逐渐向自相似的结构一体化方向演化。③交通路网空间结构演化与城镇用地结构不同步,可能与系统所处城镇化发展阶段有关。④高等级路网分维演化服从次数大于1的logistic模型,按照规划预期,各级路网空间发育将相继在2040年前后达到饱和;但按照规划设计高速公路建设将过度饱和,未来应及时调整规划。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那伟  刘继生 《人文地理》2007,22(5):50-54
等级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的三大结构之一,其特征可以反映出城市在不同规模层次中的分布状况及城市人口集中或分散的程度,有助于认识城市体系发展所处的阶段。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分析,运用分形理论,发现吉林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满足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规模分布的均衡程度较高,中小城市比较发育,首位城市垄断作用不突出,缺乏大城市。在吉林省城市体系动态变化过程中,等级规模结构相对稳定且不断趋于集中。在此基础上提出重点培育通化、延吉等大城市;继续扩大长春规模,发挥整体效益;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加快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朱政  朱翔  张夏于 《人文地理》2021,36(1):145-154
以长株潭城市群的都市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1990-2019年中7个年份的8类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数据,建立空间数据库,并依托各类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量、对城市群及其片区的贡献率、在城市群中的扩张程度分布的测算,归纳各类城市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的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1990-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鑫  宁越敏 《人文地理》2008,23(3):17-21
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7个年份的城市人口规模数据,分别从城市规模等级结构、首位度、城市规模分形以及城市规模的空间演化等层面对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初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规模结构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对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本文借助Zipf公式考察了东北地区(1994)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几何特征,发现辽宁省城市规模分布具有双分形结构,吉林省城市规模分布具有单分形结构,而黑龙江省城市规模分布则具有局部分形结构,整个东北地区的城市规模分布呈现局部分形图式,但显示出双分形迹象。文章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结论,并为东北三省的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优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金华 《人文地理》2014,29(2):108-112
引入可达性的概念,以现阶段与预期2030年的湖南城市群综合铁路网数据为基础,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和日常可达性3个度量指标,比较分析了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湖南城市群城际间8城市可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了城际之间的时空距离,将全面提升湖南区域可达性水平,促进区域均衡化空间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尽管高速铁路将推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但对湖南城市可达性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可分为两个层级,各城市在新的交通格局下应抓住机遇,探寻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苏海洋  陈朝隆 《人文地理》2022,37(4):122-131
首次从旅游领域将共生理论分析框架应用到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中,对城市群旅游共生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引力模型、欧氏距离模型和共生系统分类法,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旅游共生空间的若干问题。研究表明:城市群旅游共生组织模式基本处于由间歇共生向连续共生的正向演化阶段,空间呈现“2+3+4+2”城市群旅游共生层级体系,形成了三大旅游共生城市组团。城市群旅游共生行为模式大都处于由竞争共生向互惠共生的正向演化阶段,港澳广莞和佛惠中分别为主要互补与竞争节点,出现正向、稳定、逆向、往复、随机无序等五种演化路径分异。城市群旅游共生系统表现为初级旅游共生关系单一且稳定,中级旅游共生关系混沌且随机,高级旅游共生关系分异且稳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市镇人口规模分布理论,研究了湖南省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构造了2000年湖南省市镇序秩--规模分布模型,并利用logistic函数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预测表明:2000年南省市镇人口、市镇化水平分别约为2174万和32%,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将扩大为长沙、衡阳、湘潭、株洲、岳阳和常德六市。据此对2000年湖南省市镇等级体系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阐述了产业簇群理论、层域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生态学理论等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依据。深入分析了特色产业簇群视角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过程。构建了全球、国家和区域等不同尺度的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模式。最后,作者提出了思想观念创新、市场一体化建设、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特色产业簇群培育等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路径等。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城镇体系的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长株潭地区现有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177个建制镇及360多个集镇,是湖南省城镇体系发育水平最高的区域,也是全国"十五"期间重点引导和培育的七大城镇密集区之一。本文定性分析了政策机制、乡镇企拥与商贸市场集聚布局机制对长株潭城镇体系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法、关联分析及经济联系强度计量模型定量研究了投资机制、辐射机制在长株潭城镇体系形成中的作用。进入21世纪,长株潭城镇体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发展成效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机制的综合作用。为促进长株潭城镇体系的优化建设,应在进一步完善各单项机制的同时,搞好各机制之间的相互协调,提高各机制综合运作的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刘永乐  张景秋 《人文地理》2021,36(5):131-137,147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航空出行成为居民出行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城市格局。本文基于2019年4月28日—5月10日国内215个机场的腾讯定位请求数据,分析中国城市居民在工作日和五一假日两个场景下的航空出行时空特征,进而探究其与城市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居民航空出行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东部沿海高于内陆地区,且中部地区相对较低的特点;②在时间上,多集中在工作日,且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更偏向“工作日优势型”,而中部地区及西南部地区的非区域中心城市更偏向“假日优势型”,并呈现以24小时为周期的下降、上升和波动的日变化,与工作日相比,五一假日提前2小时进入波动期,且居民假日航班时间选择更偏向在下午3点和晚上8点前后;③在工作日和假日两类场景下,所呈现的聚类等级分化与其所在城市规模之间关联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城市金字塔的规模等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张听雨  吕迪  赵鹏军 《人文地理》2022,37(6):171-182
都市圈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都市圈空间范围界定还存在争议,本文梳理了都市圈的概念和内涵,采用手机信令出行数据识别了全国都市圈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都市圈仍处于发育阶段,当出行率阈值为 1% 时全国识别出 27个都市圈。都市圈的分布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都市圈数量多、分布密集,如东部沿海和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以及圈域出行距离影响了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和圈内联系程度,圈域出行规模与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呈正相关,外围城市向中心城市的出行率与中心城市经济首位度呈正相关,且符合距离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