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放 1968年严冬,国歌的词作者田汉先生含冤病逝.在北京301医院的病房里,他的遗物只有一副眼镜和几件衣服.临终前,身边竟没有一个亲人在场,事后才通知他的儿子田大畏,而这位27岁的年轻人却吓得连骨灰都不敢去取,因为通报消息者对田汉的判词是:"罪大恶极!"尽管"文革"之初,田大畏迫于政治高压也参与过对父亲的批判,但仍被视为"田汉的孝子贤孙"而受人白眼.第二年秋天,田大畏辞别患有脑中风、半身不遂的母亲安娥,下放到咸宁干校,当了一名"五七"战士.  相似文献   

2.
1968年严冬,国歌的词作田汉先生含冤病逝。在北京301医院的病房里,他的遗物只有一副眼镜和几件衣服。临终前,身边竟没有一个亲人在场,事后才通知他的儿子田大畏,而这位27岁的年轻人却吓得连骨灰都不敢去取,因为通报消息对田汉的判词是:“罪大恶极!”尽管“革”之初,田大畏迫于政治高压也参与过对父亲的批判,但仍被视为“田汉的孝子贤孙”而受人白眼。  相似文献   

3.
1968年12月,据说那时的北京飘着雪花,田汉在被“文革”造反派囚禁的禁闭室内死去.他死的时候,名单上用的是假名,叫李伍,不是田汉. 直到田汉去世11年之后,1979年4月25日,一千多名各界人士才聚集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开了一个迟到的追悼会.那些与田汉一同受诬陷、迫害而活下来的人,如周扬、夏衍、阳翰笙等情绪格外激动,茅盾在悼词中高度评价了田汉的一生,“忠勇无畏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剧改革运动的先驱者,我国早期音乐、电影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人”.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笔者访问了田汉长子——装甲兵离休干部田申同志。 田申在亿述父亲的生平时,多次提到父亲的成长和贡献,同勤劳坚毅的祖母密不可分,是祖母在旧社会含辛茹苦、历尽艰难的抚育和帮助,为父亲成就大业奠定了基础。是深明大义的祖母在饥寒交迫和白色恐怖的情况下,掩护父亲和革命文艺工作者度过难关,被早期的文艺工作者誉为“戏剧家之母”。田申说,他父亲一生奔波不息,许多事情是祖母和亲友们对他讲的。接着,他满怀敬意地回顾了父亲的生平业绩。 田汉1898年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果园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那年,父亲早逝,…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发展史上,田汉是“我们中国人民应该夸耀的一个存在”(郭沫若语)。田汉的人格,可以概括为几个字:一曰诚,二曰情,三曰野,四曰奋。他的艺术与生活目标,是“为民请命”。 田汉人格的基因成分,在1920年《三叶集》中已见端倪,此后半个世纪的发展,其人格基因或进或退,时隐时现,但基本一以贯之。 “诚”。田汉主张“一诚可以救万恶”,“待人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12日是我父亲的百年诞辰,而30年前的1968年12月10日又是他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日子。“四人帮”的鹰犬为了掩人耳目,那年将他押送301医院时,改名为“李伍”。在他生命垂危之际,还要严刑逼供,死后尸骨无存。他们以为将田汉的肉体消灭了,他...  相似文献   

7.
《田汉全集》补遗赵铭彝田汉先生古典文学功底甚深,随意挥洒,都成美妙小品、全集中没有收录的还多,他的学生朋友处保存了一些。我处还有一份抄录下来的小简,是他在1941年为湖北大捷而在桂林发起中秋团圆会时,发出的请贴,是巴金、欧阳予情和他联署的,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后,我父亲田汉偕继母安娥在1946年5月由重庆回到阔别将近10年的上海。这里是他自1922年从日本回国后,创办“南国社”、“南国艺术学院”,致力于革命戏剧运动的场所,直至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才离开,因此上海也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他在抵达上海的当晚即去黄金大戏院看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田汉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们非常怀念他。他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的一位文化巨人,一位伟大的戏剧家、诗人、电影剧作家,也是我国左翼文化、戏剧、电影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现在着重谈他对当年左翼电影运动的贡献。(一)在1927年4月27日,国民党南...  相似文献   

10.
学生时代就知道这位文学前辈的名字了,由于他是广西人,心中特别敬慕。尚未和他相识之前,却有过一次名义上的“一路同行”。1957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广西民族学院,两个月后下放当时的容县专区。12月下旬的一天,下放容县地区的二十来人同乘火车至玉林。下车后专署(设在容县县城)有人接车安排,先点名检查人数。很意外,突然听到喊“秦似”这个名字,喊了三四回无人应,有人说:“他今天没来。”  相似文献   

11.
在“文革”动乱中,与其他民主党派一样遭遇,武汉市民盟组织被解散,市委会机关景明大楼也成为造反派“据点”,机关专职干部则分别下放到工厂和街道。民盟的广大成员对自己的“盟员”身份避之而惟恐不及。  相似文献   

12.
林鹏 《湖南文史》2011,(7):47-49
那是1973年,我在山西省人事局任职,一位老首长对我说:“咱们晋察冀有个有名的战斗英雄,叫樊金堂……去延安学习,以后到了东北,现在在辽宁。他挨了好几回整,目前下放某地,想回山西来,你帮个忙,把他调回来吧。”我说:“行。”  相似文献   

13.
1979年4月25日,在田汉去世11年之后,一千多名各界人士聚集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开了一个迟到的追悼会。党政要人大都送了花圈,有的还亲自与会。最激动的当然是文艺界人士,特别是那些与田汉一同受诬陷、迫害而活下来的人,如周扬、夏衍、阳翰笙等。茅盾在悼词中高度评价了田汉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我和李志坚在一起工作将近30年,对他的德才、为人处事比较了解。李志坚先后跟随蚌埠地委、宿县地委主要领导同志工作,他的德才深受赏识。1966年他被派任宿县县委第一副书记,可他还没来得及赴任,“文革”爆发了,宿县地委主要领导被批为“走资派”,他也没能幸免,被扫地出门,准备下放农村。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兄弟姐妹的名字是以“成”字排行的,而弟弟唐满城改“成”为“城”,则有一段小故事。1962年他与杨威结婚,简单的婚礼在我舅父欧阳予倩家(现欧阳予倩故居)举行。田汉先生适逢其会,当时大家请他题词助兴。他不假思索,即兴命笔,写下七绝一首,祝贺二人新婚。我记得后两句为“何日风波靖台海,满城歌舞庆扬威”。田先生才思之敏捷,不输古人曹植的七步成诗。内容既谐音“满成”和“杨威”,又吻合他们从事的舞蹈事业,并且道出了渴望和平统一台湾的心声。短短二十八个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田先生之才,不能不令人心折。自那时起,我弟弟就改名为唐…  相似文献   

16.
中央文员馆馆员、著名画家秦岭云原名秦维新,他之更名,典出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与中国画坛另一位大家“关山月”恰成一副妙对!更有趣的是,秦岭云有枚闲章,名为“五瓜草堂画匠”,这里面包含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哩! 原来1970年初夏至1973年秋,秦岭云下放成宁干校“劳动锻炼”。他和人民美术出版  相似文献   

17.
1956年12月9日,著名戏剧家、《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同志来武汉视察,停留了一周,组织上安排我全程陪同。他在武汉进行文化艺术方面调研的同时,还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愿。田汉同志1937年12月至1938年8月曾在武汉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他回忆到:"为了领导和推动伟大的抗战斗争,1937年10月,中共中央派董必武同志到武汉建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同年12月,中共  相似文献   

18.
“发火” 茅盾先生于1965年辞去担任了长达15年的化部部长之职,改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不久,他被视为资产阶级艺路线的代表人物和“三十年代艺黑线的祖师爷”受到批判。到了1969年国庆,他的名字在报纸上参加重大活动的一长串国家领导人名单中消失,他也只好用沉默表示抗议。而此时,儿子韦韬的所谓“五一六”问题已澄清,被派到中科院的一个研究所“支左”(后下放河北干校);最让茅公和重病在身的夫人放心不下的却是儿媳妇陈小曼。  相似文献   

19.
粱清强 《文史天地》2002,(12):55-55
1973年2月,邓小平从江西下放地回到北京。毛泽东第一次召见他,开口就问:“你在江西这么多年做什么?”邓小平心中本来有千言万语要回答,然而他却把千言万语凝结为两个字:“等待”。  相似文献   

20.
1970年初.“文化大革命”进入斗、批、改阶段.其中一项任务是“干部下放”。由于1964年我在连江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被列为审查对象.自此一次次运动都有我的份。我成了理所当然的下放对象.参加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偏远的闽东北政和县镇前公社湘源大队。在那里。我渡过了一段辛酸而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