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清北京通州古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州是明清时期运河北端漕运枢纽城市。随着漕运的发展,通州城池自明初以来也日益扩展和完善。本文利用文献档案、古地图、实地考察和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研究了通州城垣、护城河以及城内街巷分布和功能区布局,并重点论述了通州城的主要职能。明清通州城的发展演变与漕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城城垣扩展受到仓储职能的较大影响,城池巧妙地利用运河水系集城防与漕运于一体,城市职能随着漕运发展而日渐扩充和完善。明清通州古城集中反映了北京地区的运河文化,是重要的运河文化遗产地,应加以深入研究并实施保护。  相似文献   

2.
位于大运河北端的通州城土坝和石坝是明清时期朝廷专用漕运码头,在漕运史上曾经发挥巨大历史作用。本文首先探讨了京东运河水系变迁与通州城漕运码头的形成,详细介绍了曹运码头的功能设施、转运职能以及转运规模等,重点对漕运码头与运河漕运和京通二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研究。通州漕运码头是体现通州城市形象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北京地区重要的运河文化遗产,值得深入研究并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3.
满族与通州     
瀛生 《北京文史》2001,(2):30-33
通州是运河的北端,谈运河,必须谈通州;谈通州,也得谈运河。因此,谈满族与运河,也就是谈满族与通州。运河的北端点是通州,但此河还有一段延伸河体,最顶点应说是朝阳门外。这一段延伸河虽比主河较狭较浅,但数百年来始终畅通无阻。老北京人皆知游二闸,皆知郎家园的枣等等,均与运河这段延伸河体有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运河的开凿,最早记录于《左传》。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从邗城(今江苏省扬州西北五里)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末口(今淮安北五里)开挖“邗沟”,沟通江淮,后人称这条水道是我国最早的运河。夫差开凿邗沟主要是为了向北扩张,争霸中原,但客观上对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也起到一定作用。后来邗沟也成了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虢城、焦城与陕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曾有南虢、北虢两虢之称,清人王先谦认为南北虢实属一虢.若从南北虢两虢说,则必有南虢都城与北虢都城之别;若从南北虢一虢说,北虢之"下阳"则为虢之都邑,虢之真正都城应在上阳.关于上阳城的具体位置,目前考古界有李家窑址说和陕州故城东部说.本文拟就虢城、焦城与陕城的地望以及它们的关系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期,吴王阖闾之子夫差为了运粮、运兵,北上伐齐,他下令于长江北岸的蜀冈上筑邗城,同时,在邗城向北开凿一条运河,引长江水北流入淮水,全长185公,这条运河就是从淮安河下镇的末口直达邗城的最早的一段京杭大运河--邗沟。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通州是大运河北端的漕运枢纽,漕运物资悉经通州码头转运至北京。由于通州一带土质松软,水道迁徙频繁,对漕运码头影响巨大。在自然水道自身变化和人力整治的叠加作用下,通州运河水系格局屡有变迁,位于通州附近的运河码头分布和功能也随着水系格局改变而迁移和调整。本文从分析明清时期通州运河水系格局变迁入手,梳理通州码头兴衰起伏和迁移分布过程,以阐述河道变迁与通州漕运码头之间的依存关系。通州码头变迁实际上是人与自然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通州两座祠     
赵洛 《北京文史》2001,(2):34-35
通州运河旁边原有一座通惠祠,祠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祠祀巡仓御史吴仲。通州是金代开始建运河转输粮食而得名。京都需要大量食粮百货,输送运转的通州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建运河不容易。金代起先开金闸口河引浑河(今永定河)失败了。以后开金闸河从通州到今什刹海再经沟沿(今赵登禹  相似文献   

9.
通州与运河     
郭守敬奉诏疏凿通州至大都的运粮河。开始于至元二十九年(1293年)春,告成于至元三十年(1294年)秋,皇帝赐名曰:“通惠河”。通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编篱为城”的。篱城距乐岁、广储等仓甚近,通惠河自通州篱城北到乐岁仓西北,水陆共长500步。可见,元末的通州篱城是依据通惠河和仓储的位置确定的。  相似文献   

10.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是山区越岭运河的杰作,成就了中国统一大业,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被评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灵渠工程巧夺天工,设计巧妙,结构合理。灵渠主体工程由天平坝、铧嘴、南北二渠、秦堤、泄水天平等组成,附属工程有陡门、堰坝、支渠、水涵、桥梁等。文章值得读者期待。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河流众多,水系庞大,皆东西流向,而水系之间又有分水岭相隔。但古代各天然河道冲积平原之间,有许多相互交错的港汉湖泊,可以南北开凿运河,沟通各水系及天然河道之间的联系,如在今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境内的运河工程就是充分利用其地理环境而开凿的。公元七世纪初,隋代南北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北达涿郡(今北京)。沟通了长江、黄河、淮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组成,共分为十大河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共有31处遗产区,58个遗产点,分布在27个运河城市。北京1.通惠河北京旧城段2.通惠河通州段天津3.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河北/山东4.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山东5.会通河临清段6.会通河阳谷段7.济宁南旺枢纽8.会通河微山段9.中河台儿庄段江苏10.中河宿迁段11.淮安清口枢纽12.淮安总督漕运公署遗址13.淮扬运河扬州段14.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15.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16.江南  相似文献   

13.
运河之为“运”者,承载了自隋至明清时期的南北运输之任,虽运河之名自元代才被广为使用,但在传统社会中,“运”本身即为南北之意,《国语.越语上》所载“广运百里”的“广”即为东西之横,“运”即为南北之纵。古人关于南北东西空间方向的描述在时间的发展序列中也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意义,时空的结合成就了运河的区域性特征。王云著《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就是在运河与山东的空间交叉点上,在明与清的时间连续体中,向我们提供了山东段运河区域的“地方性”知识,也揭示了运河区域社会的内在发展脉络。近年来,有关区域研…  相似文献   

14.
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隅的沿江沿海交界处,位于我国一级开发轴线"T"型的顶点,与上海隔江相望。南通市域城镇形成和空间结构演变是伴随着陆地的不断长成而自西北向东南推进,城镇数量由无到有,城镇空间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城镇规模由小到大,城镇联系由松散至紧密。历史时期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三阶段:城镇空白阶段,城镇形成阶段,中心城市出现阶段等。南通市域城镇的最初形成与煮盐业、水运及海防等因素密切相关,故城镇多沿海岸线呈不规则的弧形分布,沿运河均匀分布。中心城市通州形成后,挣脱了对扬州和泰州的依赖,在行政上与其并列,城镇多沿通州城分布。  相似文献   

15.
戏水 运河苑     
大象 《旅游》2015,(3):22-27
在寒冷的冬天里,最惬意的事情就是泡在温泉里。在温泉里喝上一壶热茶,是健康、养生、休闲的不二之选。通州的运河苑温泉度假村是一个绝佳的所在。运河苑温泉度假村位于京东大运河源头潮白河公园中,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古运河悠久的历史,还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让泉水驱除人身上的寒意。在这里,有无数的惊奇等待着我们。运河苑度假村御泉占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余平方米,外观宏大壮丽,内里古朴典雅,上下两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57,(8)
燕下都遗址位于易县城东南十五里外高陌村一带,包括高陌、武阳台、城角、贯城、练台等二十七个自然村,东西长十四里,南北约十里,西南隅向内凹,北面中部(斗城村)西外凸出,北临濡水,南至中易水,东与定兴县接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相似文献   

17.
饹炸饸又名咯炸盒,名虽不雅倒也名副其实、通俗响亮,是一种古老的北京特色食品。它伴随京杭大运河之开凿而生于运河北端之通州,历经人们千百年品味,视运河渐衰而不顾至今留存于京东民间。  相似文献   

18.
北黄堆堡在鄠縣城東南二十五華里,東北距秦渡鎮約十五華里。遺址的範圍大約東西長一六○公尺,南北寬一四○公尺,從堡子內外的任何一口井中探察,都可能得到  相似文献   

19.
齐廉允 《文史天地》2014,(10):38-42
正"扶着爷、搀着娘,携着儿女上瓦岗,瓦岗寨上吃义粮。荷渔叉、扛长枪,跟着翟让打杨广,杀死杨广免遭殃。"一首歌谣把思绪带回到1300多年前那个车辚辚马萧萧的英雄时代。瓦岗在今河南滑县县城东南35公里处,是一个并不大的山冈。隋朝时瓦岗地处古黄河东南岸,东邻山东,北靠黄河白马渡口,南与通济渠(南运河)相望,西跨黄河,距永济渠(北运河)不过百里,瓦岗处在南北大运河的喇叭口外。南北运河是隋朝的交通大动脉,朝  相似文献   

20.
泰安城前村出土鲁侯铭文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10月,山东省泰安市城前村出土一批铜器,泰安市文物局派员前往现场作了调查,现将情况简报如下。城前村位于泰安市东南20公里,村北是一处商周至汉代的古文化遗址,当地群众称之为"燕语城",城前村即因此得名。遗址南北长350、东西宽310米,高出地面达10米多。文化层堆积近6米。它北靠泰(安)、新(太)公路,西接丘陵。铜器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