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工党政府时期(1997—2010年),英国的社会救助政策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新工党政府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推行新政计划、设立工作家庭税收抵免和儿童税收抵免。新工党政府推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救助支出的快速增长让英国政府财政不堪重负。总的来看,新工党政府的社会救助政策改革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被害人由于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导致经济困难,进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因此,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不仅是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更是司法文明和司法和谐的体现和要求;不仅有利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个体生存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内涵,本文阐述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如何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南方人物周刊》2008,(16):97-97
如果您有意于定向帮助灾区孤儿,不论是普通家庭,还是社团机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为您收集灾区孤儿情况,实现点对点的爱心救助。请将您的联系方式、基本情况简介,以及救助意向(财物援助、领养或其他方式)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4.
保人参与到入堂厝棺、义园埋葬、棺柩归籍,以及归乡、就医、领养等各类同乡组织救助中,是整个救助体系得以循序运行的关键,是救助成立必不可少的条件,且为受助者承担着担保责任。“熟”是选择保人的关键因素。以熟作保,在当时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伦理观念、法律制度之下,成为了最便宜有效的构建救助组织与受助者之间关系、实现救助目标的方式。以熟作保在城镇各类事务中的广泛存在,显示出传统乡村熟人社会在城镇的延续和发展,映射出传统乡村关系网在城镇的迁移和复制。而从保人参与和身份来看,同乡组织并不能完全复制一个乡土熟人社会,保持如乡土熟人社会中的明确边界。经济关系中保人强调的是“保”,在保人身份的选择上,侧重于保人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即代偿能力和信用度。而在同乡组织救助中,保人强调的是“人”,即更看重保人的熟人身份,更多的是为得到一种确认。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救助现状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民 《沧桑》2008,(5):122-123
当前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救助工作由于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在国家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政策与措施有助于教育救助制度发展与完善的条件下,必须迅速强化教育救助意识,实现从临时性救助到制度性补偿的转变,从基本受教育权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型,建立协调有序的救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城镇医疗救助制度自1950年代实施以来,对于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减轻群众的家庭负担、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本文分析了新疆城镇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应该加大对医疗救助制度的改革,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有相应的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7.
晚清无业游民与政府救助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晚清时期无业游民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清政府改变了传统制度下单纯的、临时性的救济政策,采取了复合型的、长远性的教养兼施的救助行为,解决了一部分无业游民的再就业问题,并产生了一些积极效应,培养了一批手工艺人才,推动了城乡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传统手工艺技术的保存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中共在广州构建了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救助体系,在短短的4年内,广州市通过它救助了大量的失业者和城市贫民,基本上遏制了由于新旧转轨带来的社会危机,为新政权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救助理念和救助过程上,它体现了以往社会救助的一些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我党的诸多特色,诸如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隐隐约约闪烁着以统一调配为主要特征的计划时代社会政策的影子.  相似文献   

9.
郭海君 《攀登》2005,24(Z1):117-119
本文针对当前海西州在社会救助机制和运行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所面临的困难,认为,要构建海西和谐社会,就要积极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和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0.
清末至民国时期,广西的游民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单纯的政府救助不能满足游民对救助的需求,必须倚重民间救助。绅商作为两者的重要代表,在对游民的救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了大量的安抚救济工作并解决了部分游民的再就业问题,产生了一些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1.
逯淑娟 《攀登》2011,30(5):45-47
当前海东地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尚处于探索和完善之中,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要提高认识,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要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要增加投入,完善救助资金筹措机制;要协调配合,逐步完善社会救助工作;要拓宽思路,从根本上脱困;要广泛动员,推进救助工作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救助发展创新的重要阶段。官办救助机构实现了多样化、制度化、规范化。民间救助意识增强,在城市、乡村、社区和地方,参与主体广泛,活动形式多样。回顾宋代社会救助发展研究成果,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有着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文利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以福建福清J镇为例,探讨了侨乡失依儿童群体在侨乡大规模出现的背景;失依儿童的现实需求和受助现状以及侨乡失依儿童帮扶机制的构建。论文所研究的侨乡失依儿童,指的是父母在国外(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均遇害或一方遇害另一方因一些原因(如母亲改嫁)无法承担抚养义务的16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海外移民的人身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失依儿童形成了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目前侨乡失依儿童帮扶机制是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微观系统上,家庭对失依儿童的支持存在基础性缺位;中观系统上,学校老师和朋辈群体对失依儿童的帮扶未能突出实效;宏观系统上,社会相关部门对失依儿童群体的救助政策较为单一。因此,建构联动多元的帮扶机制,使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三者之间形成体系化的社会救助网络,是侨乡失依儿童救助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康熙二十七年,蒙古喀尔喀部遭到准噶尔噶尔丹博硕克图汗的袭击,遂举部南下投奔清朝,并得到康熙的救助和安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蒙古堂档”中抄录有数十件反映康熙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康熙救助喀尔喀难民的满文、蒙古文档案,这些档案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南下喀尔喀人的艰难处境以及康熙卓有成效的救助,具有其他史料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东周包含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是邦国林立的特殊时期,各个诸侯国家各自为政,在《周礼》中记载的"凶礼"以及"荒礼"都明确地记载了周朝各个宗主国以及诸侯邦国之间相互救助的礼仪,儒家以及墨家等各个诸子学者思想包含了诸侯邦国之间救助的内容。在春秋的记载中,也表明,不仅仅邦国之间进行过各种盟会救助以及签订盟约救助,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救助实例,比如泛舟之役。即使在天下大乱的春秋时代,邦国之间灾害的救助也往往难免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可是救灾扶困的事实也表明了即便礼崩乐坏,维系华夏民族生存发展的道德也依旧存在,国家之间的救助多少都减轻了受灾民众的苦难,这为现今我们缓解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1948年,英国正式建立起了国民社会救助制度。从1979年以来,英国的社会救助制度经历了频繁的变革。英国社会救助制度很关注社会救助的效率,救助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也逐渐趋于严格。总的来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贫困人口的增加、失业率的上升、福利开支巨大等。  相似文献   

17.
汪梦丹 《神州》2011,(7X):1-2
今年初,“随手拍照解救乞讨流浪儿童”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政府出台各种措施应对流浪儿童这一社会问题。近年来,对于流浪儿童的救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当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先论述我国流浪儿童的进展和问题,然后从儿童流浪的原因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实施有效的救助措施,让他们能真正回归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地方志资料研究整理了清代初年直隶各地养济院孤贫救助标准的调整情况,指出清初养济院孤贫救助标准经历了三次调整,直至乾隆初年才基本固定下来。通过论述,作者认为国家经济状况是影响官办慈善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扩大慈善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是突破这一限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傅志鹏 《攀登》2005,24(4):85-86
本文认为,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但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备,满足不了现实要求。因此,建立完备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南京沦陷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南京的医疗救助任务空前繁重。虽然绝大多数医生在沦陷前离开了南京,但是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慈善机构、隐匿身份生活在难民收容所内的军医以及参差不齐的民间医生出于人道主义立场,以各自的方式投入南京的医疗救助。南京内外信息交流初步恢复后,西方在宁人士又积极申请外援,经历一波三折,方才成行。上述努力为南京难民挺过难关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