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虎头山松柏根连根,周总理和大寨人心连心.周总理生前一贯关怀大寨,爱护大寨,支持大寨,勉励大寨.1964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周总理对毛主席的指示领会得最深刻,执行得最坚决,对大寨的根本经验,作了精辟的概括.他说:“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无产阶级政治  相似文献   

2.
曾以"铁姑娘"闻名全国的郭凤莲,一时风光无限.随后风云突变,大寨由"旗帜"变为批判对象,成了极"左"代表;郭凤莲也被调离故乡,和大寨一起沉寂十余年.1991年年底,郭凤莲低调重返大寨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经商办企业,使大寨由贫困村变为亿元村.  相似文献   

3.
正1967年4月9日,我作为山西日报记者在昔阳县采访时,有幸跟随周恩来总理访问了大寨。我跟在总理身边仅仅4个小时,但他老人家那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音容笑貌,时刻在我心中闪烁。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中最难忘的一次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4.
绿色大寨     
~~绿色大寨@邢春  相似文献   

5.
陈永贵从大寨创业出名到当上国务院主管全国农业的副总理,被媒体追踪报道长达近20年。他在同记者长期、反复打交道的过程中,深谙新闻工作的重要性与作用,对记者的采访与报道给予过支持和鼓励。然而"文革"中,却对记者有了戒备,甚至反感和斥责记者,把记者赶出大寨,不准再来采访。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浩劫"期间,  相似文献   

6.
农业学大寨运动由山西兴起,在全国盛行十六年之久。大寨曾为引领中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旗帜。大寨经验和大寨精神曾经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农业学大寨运动所表现出的改天换地的气魄、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国为怀的风格和艰苦奋斗的事迹,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敬仰,当然也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尤其山西是大寨经验和大寨精神的故乡,又是学大寨运动开展最早的省份,客观、全面、系统研究山西学大寨运动的历史,深刻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曲折发展的历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影子 《旅游纵览》2012,(6):74-78
<正>学大寨呀赶大寨大寨的红花遍地开……提起"大寨"这个名字,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似乎有些陌生,但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它的名字是那么响亮,它头上的光环是那么明亮耀眼。1964年,  相似文献   

8.
李茂盛  李静萍 《沧桑》2015,(1):1-9,19
农业学大寨运动由山西兴起,在全国盛行十六年之久。大寨曾为引领中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旗帜。大寨经验和大寨精神曾经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农业学大寨运动所表现出的改天换地的气魄、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国为怀的风格和艰苦奋斗的事迹,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敬仰,当然也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尤其山西是大寨经验和大寨精神的故乡,又是学大寨运动开展最早的省份,客观、全面、系统研究山西学大寨运动的历史,深刻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曲折发展的历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永红 《文物世界》2011,(1):72-74,68
提到大寨,我想很多人并不陌生。大寨是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大寨人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大寨精神”激励了一代人,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它独特的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大寨的故事     
王牧 《旅游》2008,(6):42-49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知道“农业学大寨”这句话的并不多,知道大寨是在山西的可能更少。因为山西实在是个盛产“地主老财”的地方,大寨一穷二白,站在一起总有排错了队的感觉。但是在40岁以上的人来看,可能正好相反——因为有了“苦难炼就”的大寨,人们对山西的印象,好像也跟着“艰苦卓绝”起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经过深刻反思,从彷徨、困惑和忧虑中解脱出来,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路子.特别是田纪云、朱镕基、邹家华三位中央领导相继视察大寨之后,党支部带领干部群众发扬传统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改革,扩大开放,走出大寨发展大寨,使我村的经济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1993年,全村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人均纯收入1350元,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同时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相应发展,开始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雏形.我们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出现一个比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原因有三条;  相似文献   

12.
1963年8月,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同志,赴羊井底大队参观访问.听了武候梨同志的经验介绍后,深深地感到:大寨的农、林、牧、副业发展还不够全面,特别是林业生产差得羊井底很远.回到大寨后,他详细地介绍了羊井底大队实现了十年规划,取得了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成绩和经验.从而,教育了全体社员,掀起了学赶羊井底的浪潮.  相似文献   

13.
杜学武  许艳红 《沧桑》2013,(4):75-77
大寨是农业集体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在我国农村社会建设中曾经起到过楷模示范作用。本文即以大寨精神的产生条件背景、特征等为切入点,从政治构架、传统继承、实践基础、形势局限等方面探索大寨精神产生机制,并阐述大寨精神的民族性、科学性、先进性、民主性和创新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1964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较长篇幅表彰了大寨的先进事迹.提倡学习大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和爱国家、爱集体的思想风格。  相似文献   

15.
大寨,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大地上,曾经是那样的响亮,那样的特殊。这个有着一片贫瘠土地的小山村,在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后,曾经以其生产和“革命”的显赫成就,经传全国,声蜚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全国大约有700多万人参观过大寨,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世界上134个国家的近3万名贵宾都曾来这里探寻过中国农业发展的奥秘。然而,大寨这个曾红极全国的农业典型,也和我们共和国一道走过了一条曲折发展的坎坷路程。它曾随着政治的起伏而起…  相似文献   

16.
换脑筋 改变观念1991年11月15日,中共昔阳县委任命已经离开大寨11年的原村党支部成员、铁姑娘队队长郭凤莲,离开现任昔阳县公路段党支部书记的岗位,重返大寨就任第六任村党支部书记。这年她45岁。郭凤  相似文献   

17.
1965年初,“四清”运动还没有结束.过完春节以后,我正准备返回原平继续搞“四清”,接到省委通知,叫我去大寨.原来是省委主要领导之一的王大任要去大寨,点名让我跟他一块儿去.事实上还不是这么简单,那是华北局书记李雪峰要去大寨,同来的还有河北的省委书记.这样,山西方面的省委领导陶鲁笳、王大任等人就都要陪同前往.只是当时我还不明白,这事为啥要拉扯上我.  相似文献   

18.
1978年4、5月间,郭沫若在病危中对走人于立群和身边的几个子女郑重交代后事安排:“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6月12日,这位文坛泰斗走完了86个春秋的人生历程。在举行了高规格的追悼大会之后,郭沫若的骨灰于6月下旬撒到大寨的层层梯田之中。从此,虎头山上耸立起一座“郭沫若同志纪念碑”。5年之后,陈永贵在北京病逝。陈永贵作出魂归故里的后事安排。于是,虎头山上出现了一道奇特的人文景观:文坛泰斗的纪念碑与农业劳模的墓碑并峙相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李静萍 《沧桑》2008,(5):118-119
1953年是我国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第一年,也是国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我国城镇人口迅速增加,使城乡粮食供应面迅速扩大,需求大幅度增加。这就使得粮食的产需矛盾、供求矛盾日益尖锐。中共中央实施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关系着5亿农民和8000万城镇居民的吃饭问题,事关重大。为了完成好统购统销任务,陈永贵反复在大寨村党支部生活会上讲,不厌其烦地做群众的工作,挨家挨户地动员。由于陈永贵长期引导大寨社员树立顾全大局的思想,在大寨逐渐形成了爱国家、爱集体、甘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使大寨粮食连年增产,年年多向国家卖粮,社员又无怨言,这不能不说是陈永贵思想教育的成功,大寨人思想领先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大寨,这个曾经红极全国、家喻户晓的农业典型似乎离我们远去了。这个典型的过去到底是什么样,如今又是什么样?对许多读者来说始终是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揭开大寨的神秘面纱,让其回归“自然”,却又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