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如何做大学教师”这个问题与对大学的理解是分不开的。什么是“大学”?这个问题可能有不止一个答案,我对大学的理解比较简单,即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地方,是培养高质量公民的地方。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过这样的话:“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对于大学而言,比起大楼来,大师确实要重要得多。但大学之谓大学,还在于它有在此求学的学生。没有大楼或大师,大学还能存在;没有学生,大学就不能存在。只盯着大师,不重视学生,结果必然是既不会有大师,学生也被耽误了。因此,大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大学教师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若无这个中心,大学便无必要,而大学教师也就无事可做。如果大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做大学教师的问题也就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回答。  相似文献   

2.
杨欣 《文史博览》2007,(3):35-35
“跳槽”一词,因其新鲜、生动、俏皮很快挤占了“换工作”、“换单位”之类用语的位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更将其收编门下。然而《现汉》是本异常干净的词典,它没有提到“跳槽”在历史上最常见的意思。《汉语大词典》收进了这个意思,不过也不免含糊其辞:“指男女间爱情上喜新厌旧,见异而迁。”  相似文献   

3.
<正>幼时,在外婆家午觉醒来,外婆总会打趣道:“从苏州回来咧。”这其实是一句令人费解的话——睡觉怎么会和苏州扯上关系?不过,外婆也不知道缘由,只知道在她小时候,也是这么听来的。而在奶奶家,总是听奶奶说出一个叫“gang zang”(前字一声,后字四声)的词语,它是聊天的意思。那个时候,总觉得这个词很土,因为这个词和普通话对应不上,以为是“深乡下”里流出来的词汇。  相似文献   

4.
李松蔚 《环球人物》2021,(8):102-103
最近这几年,大家说到“情绪”,都有一种回避的趋势。尤其是生气,一说起来这个词就有一种“犯错误”的印象,好像只有随和的、理智的、不温不火的沟通才是唯一可取的互动方式。如果把这种偏好推向极致,任何冲撞都不敢发生,那些本来存在的矛盾就会被掩盖,也就失去了某种真诚。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传统”一词似乎成了一些美好事物的专用语,例如艰苦奋斗、英勇顽强、敬老爱幼、讲究礼仪等等,都被说成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而在史学方面,“秉笔直书”自然也就成了我们的光荣传统。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如果“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等”(《词海》语)就叫做传统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承认,我们既有秉笔直书的传统,也有曲笔欺世的传统。要承认这一点,是令人不舒服的,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客观冷静地检讨这一现象,对于继往开来,升华我民族素质,开创更好的未来,是很有必…  相似文献   

6.
说“粘对”     
《古代汉语》诸多读本的“诗律”部分,唯“粘对”一词的定义纷法各异。这得从王力先生的“粘对”说说起。解放前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研究诗律学成绩最大的当推王力先生。但王力先生对“粘对”说的理解前后有别,概言之,表现在下列几种_L。见诸《汉语诗体学》(卫%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六节。第十节;出句州系从头,对匈必须是平头;出句如东平头,对句必须是厌头。这叫做“对”。上一联的对句如系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系厌头,下一联的th句必须也是厌头。这114做“粘”(“粘”有。广义,有狭义。广义的…  相似文献   

7.
“扬州出美人”,是流传中国千百年的一句群众俚语。可是,在这句俚语后面,蕴藏着极其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却鲜为人知。扬州“美人”实指姨太太与妓女扬州,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古城与经济、文化重镇,雄踞江淮之间,号称“淮左名都”,并以出“美人”著称于史。中国之大,为何独有扬州盛产“美人”,而且世代相传、尽人皆知呢?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里就指出:“世间粉黛,那有阀阅?扬州殊色本少……”生在扬州的近代文学家朱自清也说:“我长到这么大,从来不曾在街上见过一个出色的女人。”“从前所谓‘出女人’,实在指…  相似文献   

8.
旧日塾师设馆,授童稚以句读,解《论语》首章未竟,一学子躁不可耐:“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见‘乎’即读可也,何先生之不惮烦?”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句中用虚字例》中说:“虚字乃语助之词,或用于句中,或用于句尾,本无一定”,“乎”字用如语助,多置句尾,但见“乎”即作句,亦不足训。  相似文献   

9.
白天 《神州》2003,(12)
孙大午说:“小时候我看到大家伙儿年头忙到年尾,累得不行,还是吃不饱肚子,我心里就痛苦得不行。我想,长大了我一定印大批的钱,从天上撒给大伙。这东西怎么就这么缺呢?” 大午集团办公室主任李文生告诉记者:“董事长被抓后,大午集团的中层以上的干部经常开碰头会,我们一致商定;假如被判刑,哪怕三年不拿一分钱工资,我们也要坚守岗位,直到把董事长等出来。” 孙大午说:“很多人误解了我的意思。我要建的社区跟他们理解的不一样。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公民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免费享受社会财富。我从来不否认,大午集团的资产是我的,但是,我之所以说资产姓公不姓私,是说这个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我的财富。”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张厚义先生就孙大午一案发表评论说:“非法集资”这个词,我认为很快就和‘投机倒把’这个词一样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0.
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然而实际情形却是大学者,遍布大楼。而且每一座大学的建筑,都鲜明地刻着大学的历史和发展方向。当我们细数中国的百年大学时,还会发现,那几乎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无论是大学还是大学建筑,几乎用一个词——中西合璧——即可道尽。  相似文献   

11.
“过瘾”,本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词。一个人的某种爱好、欲求得到实现和满足,达到痛快淋漓的程度,常说:“真过瘾”。例如,球迷看到一场精采的球赛,嗜酒者喝到一种名牌美酒,美术爱好者欣赏一次喜爱的画展……往往有“过瘾”的感觉。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然而近一时期出现一种“过把疫就死”的说法,却使这个词的运用变了味儿。问题在于把“过瘾”与死联系了起来,便令人觉得它显示了一种亡命的哲学和颓废的生活态度。过瘾,要看实际内容。有些“过瘾”是正常的,于人于已有益或者无害。但有些“过瘾”却是不正常的,置道德与法律于不…  相似文献   

12.
《文史月刊》2013,(12):55-55
美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其创作的《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用了“香格里拉”这个名词,词的含义是“世外桃源”的意思。小说被搬上银幕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香格里拉”成了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以“香格里拉”命名的饭店、商店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3.
岳南 《文史精华》2009,(3):27-36
一、傅氏欲“跳这一个火坑” 1946年11月27日,蒋介石在南京召集国民党国民代表开会,并发表讲话,谓:“这次修改宪法,就是为了打击共产党。”又说,“现在是本党的危急存亡关头,大家要听我的话,则有前途,否则完了。”话音刚落,众人惊骇,蒋氏的这一句“完了”,竞成谶语。  相似文献   

14.
殷代“德方”说刘桓一《书·尧典》载:“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关于这段文字的句逗和意思,前人曾有不同说法。兹依孔颖达《尚书正义》引郑玄注:“舜生三十,谓生三十年也;登庸二十①,谓历试二十年;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谓摄位至死为五十年...  相似文献   

15.
《文史博览》2014,(9):33-33
发言不说说”,出处在政协会议上,围绕委员有一句口头禅“不说自说了也白说,白说也要很是流行,但是关于其却少有人知晓。据回忆,这句话出自北大中文系已故教授王瑶(1914—1989,著名文学史家,第二、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师从朱自清)之口。  相似文献   

16.
我所认识的同行中,陈晓蕾是极有趣的一个,很有可能也是精力最充沛的一个。不夸张地说,她甚至更新了我对“精力充沛”这个词的理解。其中一个例子是:2010年,她一口气出了5本书,同时还开着4个专栏。  相似文献   

17.
组委会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在会议的最后,讲几句“结束语”。会议的组织者很用了一点心思,不叫“闭幕词”,也不叫“小结”,而叫做“结束语”。意思是这个讲话不代表任何方面,只是个人说几句自己想说的话,可长可短,可多可少,总之是给了我较大的自由空间。我很感谢会议组织者对我的宽容和爱护。  相似文献   

18.
对于“细节”一词,第一次接触还是在小学看侦探小说的时候呢!当时面对这个词,我没有太多的感触与悸动,只晓得是神探破案的关键所在。细节的重要性也只在我脑海里留下一个朦胧却又被封印着的印象。如今再见它,心里不由浮起一片涟漪。所谓的“细节”,是很难对其下准确的定义的,因为它总是相对着别的概念而言。可以这么说,将细节放大一些,就成了事情,再大一些呢,就成了事件;而事件也是一种细节,相对于历史的细节。因而,一个动作,一个故事,一段历史,选对了参照物,  相似文献   

19.
他只有9只手指头。他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不找妓女;不读金庸古龙,不看香港台湾澳门越南泰国韩国的电视剧;讨厌有动物的电影,讨厌流行音乐。怪就怪在,这个人看上去还不傻。他2009年来到精神病院,看见许多人赌博成瘾,说了一句名言:赌博也足一种精神病。  相似文献   

20.
例二十 师役则掌共其献赐肉脯之事(《周礼天官外饔》) 杨先生谓: 贾公彦疏云:“掌共其献者,谓献其将帅,并赐酒肉之事并掌之”是贾以“献”字绝句。 我以为杨先生因贾公颜疏云:“掌共其献者”,便定为“贾以‘献’字绝句。”如因贾解释“献” 字便以“献” 字绝句,而先解释“献”字的并非贾公颜而是郑玄注谓:“献,谓酌其长帅”,可见郑玄便已以“献” 字绝句。其实,解释“献”字,并不足以断定以“献”字绝句。 杨先生又谓: 王氏应电云:“劳将帅日献,犒兵众日赐,献赐皆有肉脯。”按王以则掌以下十字作一句读,是也。 按杨先生的逻辑解释“献”字,便是以“献”字绝句,那么王既解释“献’又解释“赐”,便应也以“献”、“赐” 绝句,而却谓“按王以则掌以下十字作一句 读,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