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爆发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是湖北革命党人领导下的湖北新军下级官兵的起义。这些由贫苦知识分子、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的新军下级官兵,身处社会最底层,备尝失业、失学及生活的痛苦.对现实社会抱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不满情绪,在革命党人宣传、教育、启发和组织之下,他们中一部分人成为反清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大事录》,草莽余生编,石印本。此书为世少见。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第八册的征引书目中收有此书,对其版本、藏家和内容都有简要叙述。但对共编者草莽余生是谁,却未作说明,今特对此作一考察。本书以时系事,记录了辛亥八月十八日至十二月二十六日,发生在全国的主要历史事件。最引人注意的,是有关“某君”的记载。例如书中写道:  相似文献   

3.
1912年10月,在武昌起义胜利一周年之际,当年曾亲临武汉前线布置战守的著名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满怀激情地题联相庆,联日:“江汉汤汤,这似水流年,当记取八月十九日;风云郁郁,愿中华民国,继自今万岁干秋。”上联中的“八月十九日”,即是公历1911年IO月10日,孙中山在谈起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时说:“今日何日?乃革命党员熊秉坤开枪发难,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效顺而起革命军于武昌之日也”。这一天夜晚,在中国,在武昌,英勇无畏的湖北革命党人满怀着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向着统治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制度打响了第一…  相似文献   

4.
辛亥年武昌起义时,我正在武昌县(今为鄂城市)寒溪高等小学读书,年龄只有15岁还欠4个月。学校于起义的第二天(农历八月二十日)停课,隔日解散,我于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回到家中。先从兄伯垂,原在日本读书,已加入了同盟会,正值暑假回家,听说起义,就到武昌去了。我这时并不知道什么革命的意义,只是受了伯垂的一点感染。回家后,听说他已去武昌。我也想前去看一看。家中不令前往。我便于八月二十六日秘密地徒步走到武昌,  相似文献   

5.
《狱中被难记》是辛亥革命先驱殷子衡在清政府监狱中苦度五年的记实,它再现了革命党人为拯救中华的献身精神。面视文物记录,回顾历史,谁不对革命先辈的高风亮节肃然起敬?谁不想到革命成果来自不易!殷子衡,又名勤道,湖北黄冈人。自幼  相似文献   

6.
辛亥荣县独立时间考吴达德关于辛亥荣县独立时间,近年出版的有关论著多认定是1911年9月25日。这一观点源自吴玉章所著《辛亥革命》一书:勺月25日(八月初四),我和王天杰等在城内召集各界开会,由我发表演说,宣布荣县独立,并提议蒲询主持县政";"荣县起义...  相似文献   

7.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爆发后,云南是响应最早、革命实力较强并大规模涤荡了旧势力的省份之一;起义成功后组织了援蜀、援黔、援藏等军事行动,给予了内地革命以巨大支援和影响。而“云南光复之役,发难之地,一为省会,一为腾越,腾越为先”;腾越起义则“肇端于杨振鸿,成功于张文光”。傣族民主革命先行者刀安仁和彭蓂等均为杨、张之重要合作者,他们共同领导了有滇西汉、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10日,在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研讨会暨《贵州辛亥风云录》首发式.此次系列活动以"辛亥百年言革命,和谐构建谱新篇"为主题,旨在通过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法篆刻卷、编辑出版《贵州辛亥风云录》、召开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研讨会三项纪念活动弘扬辛亥革命精神,缅怀和宣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秉承文史馆"存史资政"之使命,为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性思考.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有贵州省内文史专家、学者,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部分馆员、特聘研究员,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等高校的教师共60余人.  相似文献   

9.
喻育之,1889年12月31日生,湖北黄陂人。书法家。辛亥革命老人。第一、二、五、六、七、八届武汉市政协委员,第五、六届武汉市政协常委。1993年3月14日辞世,享年104岁。  相似文献   

10.
<正>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了武装起义,成功地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史称辛亥革命。山西是响应辛亥革命的第四个省份,10月29日太原辛亥革命起义成功,其实也得益于清道队队长杨沛霖的“开门献城”,成为民国初期太原城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1.
清朝癸卯(1903年)以后革命之说大兴,不数年而促成辛亥武昌起义。从此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虽有袁氏窃国、张勋复辟,莫能动其始基。然无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彻底胜利及社会主义革命之康续进行,又何由见辛亥革命之具有绩效也能!(朱峙三:辛亥武昌起义前后记,载《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三辑第126页)武昌起义前的舆论准备与报人动向1900年,寿昌县(后改武昌、鄂城即今日湖北省鄂州市)有人订阅《申报》、《新闻报》,这使当时关心时事的读书人能较及时地了解到中国的部分动态。由此产生的兴趣使有人于是年8月17号(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收集到张…  相似文献   

12.
赵映林 《湖南文史》2010,(12):38-39
黄侃(1886--1935),号季刚,是生于成都的湖北蕲春人,他有两个名头很响的称谓:“辛亥革命先驱”和“国学大师”。说他是“辛亥革命先驱”,因他1910年回到湖北老家蕲春组织“孝义会”,鼓动革命,响应者上万人。武昌首义失败,黄侃又在老家组织“崇汉会”,义兵3000人,  相似文献   

13.
乐嘉藻《辛亥日记》是辛亥年贵州政治、社会及士绅生活的实录,如革命前并没有社会动乱,革命时也是政权和平移交,没有出现流血事件。这些记录有别于以往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乐嘉藻《辛亥日记》是辛亥年贵州政治、社会及士绅生活的实录,如革命前并没有社会动乱,革命时也是政权和平移交,没有出现流血事件。这些记录有别于以往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张瑞龙  黄一农 《历史研究》2013,(1):84-99,191,192
闰八月不祥之说,始于清嘉庆间的天理教起义。嘉庆十六年,天理教徒众因本教宝卷 "八月中秋,中秋八月"等谶言,据《万年书》选定嘉庆十八年闰八月起事。但正式颁行的十八年《时宪书》中竟无闰八月,这对起事产生莫大困扰。为坚定信心,起事者又用十六年秋彗星见于紫微垣的天象宣传鼓舞教众。于是出现误将彗星见于紫微垣对清廷不利的星占学解释,混淆为对清廷八月改闰之举的解读。实则嘉庆十八年不闰八月,因八月置闰将不但导致该年冬至落在十月三十日,使清廷例行的郊祀大典无法按惯例在十一月举行,且出现各月中气与历法月序不合情形。晚清时局动荡,尤其在庚子之变的背景下,八月不祥之说又被进一步渲染、放大,成为近世流传最广的谶谣。  相似文献   

16.
吴国桢传略     
吴国桢,字峙之,1903年10月21日(清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初二),生于湖北建始凉水埠。父经明,清季秀才,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任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教官、步兵剧军校、陆军部科长等职;曾密谋响应辛亥革命。辛亥后,位至陆军部军学司司长,补陆军中将衔;母朱芷英。吴国桢3岁入家乡私塾读书,性聪慧,《三字经》能背诵如流,族人称为“神童”。5岁随母去北京父亲身边,先后就读于辅学胡同小学和大兴县两级小学。7岁时,能提笔作文。  相似文献   

17.
书与人     
《革命逸史》1912年1月1日,冯自由参加孙中山就职典礼,并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1936年开始编写《革命逸史》。冯自由长期追随孙中山,可以说是革命党的"正统",但他对光复会、华兴会和其他革命党人的事迹都能如实记载,公正评价。他曾说袁世凯、黎元洪都不是革命党人,辛亥  相似文献   

18.
1911年是中国旧历辛亥年。这一年爆发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称辛亥革命。 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占领了武昌城,次日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清帝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很快,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在两个月内,鄂、湘、陕、晋、滇、赣、黔、苏、桂、皖、闽、 粤、鲁、川等省先后宣布独立,清王朝土崩瓦解。12月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选举刚从海外回到上海的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之后,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19.
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目防洪宜昌下游扬子江之大水灾损失,仅1931年8月之一次备有记录,任何防洪利益之估计必须以该次水灾为依据,在讨论防洪利益以前,请先叙述数次较大之洪水如次。甲:洪水量1931年之洪水,每秒钟流量大于4000公方(1,412,000秒立方尺)者,计自八月七日至十四日与十七、十八两日。每日平均流量最大达每秒58.500公方(2,060,000立方尺),自八月七日至十八日间之洪水量总计50,000,000,000公方。(40,500,000英亩尺),三峡拦河坝下游洪水流量限于每秒40,000公方,则蓄洪量需8,800,000,000公方。(7,140,000英亩尺)  相似文献   

20.
1911年10月10日,父亲熊秉坤作为湖北新军工程八营辛亥革命党人的总代表,率先打响了辛亥武昌首义第一枪.从此,父亲的名字,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永远联系在一起,载入史册.但谁曾料到被这场革命拉下马的宣统皇帝溥仪,50年后,却在周恩来总理举行的国宴上与之相逢.真乃奇会、奇事、奇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