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宏文 《文史博览》2010,(10):60-60
<正>历朝历代皇帝端坐深宫,全国各地都有人源源不断送礼品过来。送给皇帝的礼品有一个专用名词:贡品。往冠冕堂皇方面说,贡品是各地最有特色的物品(相当于今天说的"土特  相似文献   

2.
藏乡风俗     
藏乡人重礼节,好宾客,有迎有送,互相往来,以茶酒招待,热情诚恳。 亲友迎娶,要送青稞以祝幸福;送盐以示生活香甜;送哈达、糌粑以示祝贺;送羊肉以示吉祥;送酒  相似文献   

3.
黑是神秘     
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图为江西萍乡武功山的傩舞,佩戴黑色面具的舞者,手持法器,边舞边“傩、傩……”地呼喊,奔向各个角落,跳跃舞打,搜寻不祥之物。这里的黑色显得诡异而神秘,是沟通人神之色。  相似文献   

4.
<正>《荀子·礼论》载:“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大意是丧礼是用生前的样子去装饰死者,侍奉死去的人如同他活着的时候,对于生死存亡都按照礼的规定来做。“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这八个字十分精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特征,它以灵魂不死为精神寄托,追求的是对死者生前世界的“镜像”表达,最大程度还原复制生前的物件、场景、血缘关系、精神意志等,为死者打造一个可以继续“享用”的地下世界。  相似文献   

5.
很久以前,有一个鬼和一个大汉子结交了朋友。鬼是个大力士,他以为人小,没有本事,就骄傲起来。有一天,鬼对大汉子说:“大哥,听说人的主意多,什么都怕人,明天我俩比比武,看是人的主意多有好处,还是鬼的力气大有好处。如果你比不赢我,我就娶你的妻子做我的妻子。”大汉子听了有些惊慌,但一时想不出好主意来,心想: “先答应他,回去再叫  相似文献   

6.
李志东 《旅游》2000,(7):10-11
世上本没有鬼,“鬼”是人编造出来吓唬人、欺骗人的虚无概念。倘若真有人被“鬼”吓着了、骗住了,那么他遇着的一定是外貌是人、内心似鬼的人。你不信?我在闻名全国的鬼城丰都,确是被“鬼”诈了一把,骗了一回。  相似文献   

7.
一《九歌》源于楚国民歌一巫歌《九歌》为屈原所作,是屈原对楚国民歌--祭神歌、巫歌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再创造而写成的。《九歌》与当时楚国民歌--祭神歌、巫歌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已为很多学者所论证了的。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  相似文献   

8.
李新华 《民俗研究》2004,(4):176-181
山东民间葬俗中,焚烧纸扎品以示对死者随送财物和供死者役用的童男童女,曾是十分流行的习俗.山东许多地区的民间,都有专门扎制这种纸扎品的艺人,人们大都称他们是“扎纸草的“或“扎纸马的“.……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在撰写《宾县民政志》过程中,感到宾县的丧、葬、婚俗文化,从古至今也是不断变化的,为此,将民国时期宾县及周边的丧、葬、婚俗礼仪整理成文,以食读者。丧俗临终咽气后,家人先哭着奔赴附近之庙,名称叫报庙。告其人已死,祈求神保佑。每日三次,送浆水,用以饮死者,哭着而回,名叫招魂。死者入敛不超二至三日。用净帚托剥头纸,绕棺转三周,名叫拉魂。到庙后亦如此,将刍灵饯、香、酒,焚烧掉,此为送三。平民家庭  相似文献   

10.
乃夫  李晔 《旅游》2006,(9):92-93
清朝时,茶馓是做过贡品的,慈禧太后品尝过,又香又脆又酥,喜欢得不得了;周恩来总理从小喜欢吃茶馓,只要回到故乡,就要品尝茶馓的。  相似文献   

11.
酒在土乡     
在土乡,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善饮与否,都难免与酒有缘。就是说,在土乡的天空下,因酒而生的氛围如烟岚似云霓,充盈在土乡大地的角角落落。 自吐谷浑的战马奔驰于疆场,自牧草丰美的山川上空升起吉祥的霞光,酒,作为张扬个性的灵性之物,就这样被土族儿女所接受,并盛于心灵的杯盏之中。 酒于土乡,犹如青稞于土乡广褒的沃土。 土乡盛产青稞,土乡的酒自是青稞发酵,经酶的催化而成。作为青稞,那是神的慨然赐予,于土乡,于曾逐水草而居的马背民族,是来得如此及时  相似文献   

12.
以朱书板瓦随葬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的华北、黄河中下游一带,南方地区罕见其俗。并非所有墓葬都随葬朱书板瓦,死者大多比较年轻,或许与墓主乃非正常或意外死亡有关;大部分墓主身份、等级不高。明清墓葬出土朱书板瓦乃道教之"煞鬼镇墓"符,其含义是三台星君、北斗星君奉道教主管神祇的敕令斩杀诸鬼,保护墓主尸魂不受邪魔侵扰,确保死者平安。以朱书板瓦随葬的习俗不晚于北朝,但广为流行则是在明清时期,反映明清时期道教对社会下层和一般民众丧葬习俗的强烈渗透,同时说明,亡者平安与生者寿夭祸福有密切关联,这一观念在明清时期的丧葬实践中依然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中国人,凡祭祀拜神祭祖大概没有不烧香的。可是祭神为什么要烧香?“香”,发端于何时何处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4.
正在湖南土家族,从事祭神驱鬼巫术的人常常是土老司,土家语称他们为"梯玛"。小时候,我曾亲身经历了一次"捉鬼"法事活动。村头七爹的独子富贵生病了,吃了好久的药也不见好,家里为了给他治病,钱也花得差不多了,可富贵的病情仍然毫无起色。有人说富贵可能是走夜路碰到了鬼;有人说自家孩子以前经常生病,吃了好多药都不管用,最后是梯玛给他家"打整"了才好的,说是孩子他奶奶在阴间没钱用了,附上孙子的体以此要  相似文献   

15.
《西藏人文地理》2006,(1):36-49
每年七、八月间,当你来到世界屋脊的时候,除了湛蓝的天空和皑皑的雪山,你还会看到大片大片的绿色农田,这就是高原的食粮——青稞。  相似文献   

16.
生离死别,汉卿和我相议、相约、相许1940年春,我病了。经送院,检查出患了乳癌,好似晴天霹雳打击我俩的心。对之,我们商量。汉卿沉痛地说:我们怎么办!?你要找宋美龄了,要求她帮助送你去美国做手术。老天爷不饿死瞎麻雀。你会康复的,一旦病好了,也不要回来。不只是需要安排子女留  相似文献   

17.
漫话     
"现在不少大商人,当年不也是‘走鬼’出身?李嘉诚靠卖塑料花、霍英东靠开杂货店、美国的戴尔靠送报纸起家。"——广东省政协常委温洋认为,大学生也不妨转变观念,当当个体户、小商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医学史上,有一个行医世家最为出名,那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徐家。从创始人徐熙开始,共传徐秋夫、徐道度、徐文伯等七世十二位名医。而其中以徐秋夫的医术最为神奇,据说能够给鬼治病。宋刘敞《南北朝杂记》记载,徐秋夫在射阳做官时,听到有鬼痛苦呻吟。他就问,"你是鬼,需要帮忙吗?"那鬼说,"我姓斛  相似文献   

19.
杨君 《敦煌学辑刊》2003,1(1):77-80
鬼自古以来就是邪恶、灾病的象征,而敦煌符箓中的某些内容却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鬼为世人提供护佑,发挥正面作用。本以敦煌符箓材料为切入点,并结合其他敦煌材料,对“善鬼护身”观念进行初步探讨,以求丰富中古民众鬼神观念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旅游》2015,(2):72-77
大年初一开始就是真正的过大年了,在老北京特别是明清时代从初一到初九每天都有不同的讲究,如初一不接待客人;初二是媳妇回娘家和给财神庙上香的时间;初三为传说中的老鼠娶亲的日子;初四各家要扎纸人纸马祭神;初五又称“破五”,吃破五的饺子也叫捏住小人嘴;初六要用纸车送“穷神”;初七吃春饼;初八祭祀天上的群星;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要禁止屠宰。可到了现在这些讲究已经基本上都不复存在了,保留下来的只有各式各样、花样翻新的各处庙会。庙会顾名思义也就是佛教寺庙、道家宫观前每逢特殊日子所进行的民俗活动和集市,在老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