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历史文化名城大理的南边,有座远近闻名的古庙,庙内塑有许多各式各样的观音,所以名“观音堂”。这里山青水秀,用大理石镶砌的亭台楼榭,掩映在奇树异石之中,犹如天仙琼阁。对于这些名胜风物,在当地白族人民中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观音赶石羊观音堂南边到莫残溪的两岸,遍地堆满有牛大、猪大的石头,一个挨着一个,数也数不清,人们称它们是观音的石羊。观音的石羊为什么会在这里呢?有一个这样的传说: 据说,自从观音堂建立之后,香火很旺,观音心中高兴,一心想替大家办台好  相似文献   

2.
一千多年前,白族人民以一朵云霓为幻想,根据自己的生活、理想和愿望,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望夫云》。无论是书面记载还是口头流传,这个传说都以它特有的魅力,在白族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许多白族民间艺人,采用各种文艺形式,来表现这饱含深刻寓意的传说。当代诗人、作家们也争相借题抒怀。这里发表的这部《望夫云》说唱作品,就是白族人民喜闻乐见的白族大本曲,它以自己的特色区别于其它文艺形式,深深植根于洱海之滨的土地。论其这部《望夫云》的价值,不仅可作为文学欣赏作品,而且可作为广大专家、学者研究《望夫云》这个传说的资料。本期正欲发稿,惊悉著名大本曲艺人李明章不幸去世,特发表此遗作,表示我们的悼念。  相似文献   

3.
覃妩周 《旅游纵览》2015,(1):294-296
鲁班以一名工匠的身份,被人们信仰、流传到当今社会,对当今的社会、时代的发展是有着传承和时代意义的。鲁班他作为一名能工巧匠,注重实践,同样注重言传身教。本文拟围绕鲁班信仰与三峡民俗文化之间的联系为研究对象,通过鲁班信仰在三峡民俗文化中的四种表现形式,采用民俗学、社会学等视角,力图对这一类由真实历史人物演变成神灵的现象,进行探讨、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分析梳理出鲁班信仰与三峡民俗文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白族与龙     
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开始,大理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组织了五个同志,以喜州区为重点,对流传于白族人民中的龙神话传说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考查。现将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一、龙神话传说的流传情况大理是神话的世界。有关龙的神话传说在白族人民中广为流传,而且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仅大理市,就流传着九十九条龙的故事。苍山十八溪有十八条龙;洱海中有小黄龙和大黑龙,龙王、龙母、龙太子和龙公主;大理城下玉白菜周围有赤须  相似文献   

5.
在大理县七里桥公社境内,有一个很大的“干龙潭”。这个干龙潭,当地白族人民中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干龙潭”不干,周围苍山脚下的大理地区风调雨顺,白族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可是,不知什么时候,龙潭里跑来了一条“怪龙”,于是,人们把它叫做“怪龙潭”了。说起这条龙的“怪”来,使百姓们恨得咬牙切齿。七八月间,它下起瓢泼大雨,从龙潭里喷出滔滔洪水淹没田地;二三月间,它又借着风吹日晒,潭里滴水不留。它高兴了,供给人们几月碾碓用的水,不  相似文献   

6.
黄氏女和段赤诚、柏节夫人一样,是深受白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文学形象。以黄氏女为主人公的作品,现已搜集到若干故事与长诗。它们内容各异,形式不同,但都塑造了一个因崇奉宗教而带来痛苦的白族劳动妇女的悲剧典型。本文不对黄氏女这一形象作全面评价,而意在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分析,证明悲剧手法是白族民间文学的一大特色。关于黄氏女的故事和长诗,多流传于剑川、洱源、鹤庆、大理等县。相较之下,长诗比故事更细腻,更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  相似文献   

7.
请鲁班皇帝要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建一座行宫,并且亲手画了个图,交给了宫廷建筑师。让他依样画葫芦,二年之内建成。这位建筑师姓甚名谁没有流传下来,既然是宫廷建筑师,当然就不是个白丁了。可是他拿起图纸一看,立时地犯起愁来。因为那图纸上划的横一道、竖一道、粗一道、细一道,乱七八糟象一团乱麻,他根本就分辨不清都勾的是些什么玩艺儿。于是他向全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间识宝传说历史悠久,流传广远。近来由于程蔷先生系统深入的开拓性研究,中国识宝传说已经引起国内外民俗学界的普遍关注。不过,中国识宝传说的研究至今还局限在汉语传承的研究,尚没有充分利用各少数民族民间流传的识宝传说材料。而各民族民间文学集成资料表明,识宝传说还广泛流传在少数民族民间,与汉族的识宝传说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国识宝传说。  相似文献   

9.
《鲁班经》是已经流传了五、六百年、我国仅存的一部民间木工营造专著。刘敦桢先生曾对此书的现知最早版本《鲁班营造正式》及其后的几个增编、翻刻本进行比较研究,撰文阐述其流传演变,把这部工  相似文献   

10.
凤羽与传说     
白族人民给自已居住地区的山、水和村庄,取了许多名字。其中,有许多与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紧密相联。透过这些地名,不仅能知道许多传说故事,而且还可以让我们追寻一部分白族古代历史的轨迹。凤羽坝的起名据说是因为很久以前,有一只凤凰飞越凤羽坝上空,落下一根美丽的羽毛,所以就被叫作“凤羽”。据《浪穹县志》记载,唐朝时南诏蒙氏曾设置凤羽县。可见这个传说已很古老。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则解释说:凤羽西边“岗条数十,东下如凤之羽,故名凤羽”。徐霞客  相似文献   

11.
解放三十多年来,在白族观音故事研究中,有一种带普遍性的倾向,即不承认或变相否定印度佛教文学对白族观音故事的积极影响。我们认为,尽管白族观音故事积极、进步的成份,主要是古代白族劳动人民的创造,但也受了印度佛教文学的影响。当然,印度佛教文学也给白族观音故事带来了消极影响,但由于对此已有不少论述,本文就着重  相似文献   

12.
从唐朝永徽年间到现在,大理三月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滇西各族人民的物资和文化交流盛会,也是民族团结的节日。关于大理三月街的由来,在白族民间流传着各种不同的传说,现在介绍几则于后。一阿善与阿香相传在大理国时,洱海边上住着很多渔民,他们世世代代都以打鱼为生。有一个老渔翁,人称“老渔家”,膝下单生一子,名叫阿善。这个小伙子手脚勤快,忠厚过人。他经常帮助  相似文献   

13.
因为教授民间文学的关系,我重点关注了四大民间传说在山东流传的情况,前几年曾作过沂源牛郎织女传说调查和微山梁祝传说调查,也写过几篇小文章。这次我到淄河镇去了四天,调查了九个村,了解到淄河这一带孟姜女传说流传的口头文本极富特色。  相似文献   

14.
张美丽  任义国 《沧桑》2010,(4):42-43,100
传说是民众的集体记忆,是信仰的显性表征和"思想史"的一部分。作为关公的出生地,运城当地民间流传着大量的关公传说。笔者将这些传说分为关公诞生传说、斩恶霸传说、显灵传说和风物传说。本文从民俗学视角,对传说的类型及其传说得以流传的动力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发生于清朝咸同年间的杜文秀、李文学、田政等农民起义,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震撼着腐朽、反动的清王朝。这些少数民族的农民大起义,在云南近代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时间流逝了,但当时各族劳动人民对领导人民反抗强暴的起义军的热烈歌颂——歌谣、传说、故事,至今还流传在人民的口头上。本刊于八○年第二期发表了一组杜文秀的故事,八二年第六期及本期连载了田四乱的传说。这些传说和故事,直接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民族民间文学的可贵资料,对研究历史,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希望收到更多的有关这些农民起义的故事,让这些民族民间文学的珍宝,更多地放出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白族文学是一条波浪壮阔的长河,那么,白族联语就是这条长河中一朵闪亮的浪花。白族联语,白族话称Pε~7 v~7 ts~(15) tui~7汉意即白族话对联。这种对联,不是借助纸墨,书帖门楹,而是传于口,闻之于耳,是口头文学的一种形式。虽然它之存在于口头,但它对仗工整,结构严谨,音韵和谐,语意连贯,在艺术上可以跟汉族的联语媲美。然而,这种精巧的联语艺术是靠语言而存在的,如果离开特定民族语言的音韵特点,它就失去  相似文献   

17.
任雅萱 《民俗研究》2020,(1):37-48,157
姜太公的传说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役神"类传说,另一种是风物传说,两种类型来自不同传统。明清时期姜太公传说发生了重要变化,"役神"传说伴随明初礼仪改革经过从"礼"到"俗"的转变,逐渐发展为"封神"传说。然而,对明代姜太公传说的历史地理统计却显示,风物传说中几乎没有"役神"情节。在普通百姓尤其是渔民的想象中,姜太公"渔夫"形象突出。免课一说依托姜太公的图像,在明代江南渔户中流传。清代,两种传说类型融合,并形成了新的传说结构和"家神"信仰。围绕文字、图像和家宅讲述的风物传说成为新的民间"正统"。  相似文献   

18.
"宝石谷传说"在欧亚大陆流传甚广,印证了欧亚大陆各族的交流活动,是欧亚交流史的重要内容。此传说在南梁时传入中国。其最初内容是山谷有宝石,寻宝人将肉投入山谷,利用兀鹰将粘在肉上的宝石衔出山谷而后得之。在阿拉伯时代,传说中增加了两个新元素:一是山谷之蛇,二是克服山谷之蛇的重要历史人物亚历山大。蒙元时代以后,欧亚大陆各地既有新版本流行,也有原初版本存在。波斯、中亚等地区流传的原始版本流入中国并为汉籍文献所记载。该传说来自希腊化世界而后流传于欧亚大陆。  相似文献   

19.
民众面对眼前之物除了好奇之外,就是进而解释它的形状、来历等,这种满含民众情感的解释结果就是传说,所以说传说必定是与某地的人或物相联系的叙事作品。创作传说的过程又是民众想象的过程,过程之后形成的结果不仅满足自己和别人的情感需要,还形成一种区域内的公共知识被区域内的民众接受传承,民众的思想被化成传说这种"可信"的叙事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得以阐述,这是地方传说产生的根本原因。传说研究者在将地方传说作为研究对象时,不仅要关注地方传说本身,更要比较研究不同区域内的同类传说,从对她们的对比研究中挖掘出支撑地方传说形成的地方性知识,这种地方性知识是传说地方性形成的基础,更是不同地方传说得以区别他者的深层原因。我们只有深刻理解了传说背后的地方性知识才能真正理解传说的地方性,进而更清晰准确地理解流传于不同区域的同类传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筑经过长期间发展和不断总结经验,写下了几部异常珍贵的专门著作,鲁班营造正式即是其中的一部。此书内容以木作为主,叙述江南民间建筑的大木、装修、家具的式样做法,并包括水车、风箱、手推车、吉竿灯笼等部分农业、手工业和交通工具,是一部与人民生活联系较密切的技术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