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伴随着火的使用而掌握的照明技术标志着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而专供照明使用的器皿——灯具的产生,又是照明技术的一大发展,这其间经历了使用篝火、地灶、火把等设施的漫长岁月,直到战国时期,才有明确的灯具出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具相当规模,到了汉代,随着经济的繁荣,灯的使用也更加普及,灯的形状、种类、质地都比以前更加多样,而且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技术性,使灯具艺术进入新的高度。汉代的形式主要有筒灯、行灯、吊灯、盘灯和釭灯,其主体部分仍然以动物、人物的雕塑为主。筒灯为圆筒形,有盖,中有铜管装置,这种灯在甘肃武威和江苏邗江汉墓中均有发现。行灯主要在行走时使用,为便于手持,灯盘上附有长柄,下有三足,便于放置。吊灯灯体配有链条,可以悬挂。盘灯发现最多,一部分盘灯造型与高柄豆很相似,另一部分盘灯是各种动物和人物雕塑与灯盘相结合,如有朱雀灯,主体为鸟形,常以嘴衔灯盘;羊灯,主体为  相似文献   

2.
<正>在平城地区发掘的北魏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灯具,多数放置在墓室的角落或中部。以其材质划分有石灯、铁灯、陶灯,其中出土石灯数量最多。各种灯具造型多样,以简洁实用为主要特点。一、出土灯具类型分析第一类,石灯:造型浑厚敦实,分为3型:A型:由灯盘、灯柱和底座组成。分6式。Ⅰ式:白色砂岩,半球形灯碗,圆柱形灯柄,底座与灯碗相似。底径11、通高24厘米。外表雕凿粗糙。标本大同南郊M102:3[1](图一,1)。Ⅱ式:灰色砂岩,半球形灯盘,灯柱为八棱形。灯座下为方形,上为覆盆状。通高35.2厘米。  相似文献   

3.
别有情趣的湘西“龙头蚕灯”○魏荣光新春佳节,湖南省溆浦县龙潭一带热闹非凡,处处都是灯的海洋。这里的彩灯,除各地常见的长龙灯、狮子灯、蚌壳灯、鲤鱼灯和船灯外,还有黄龙灯、姑娘灯、吆喝灯、故事灯和鹅膀子灯,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在这些众多的民间彩灯中,人们...  相似文献   

4.
温州三灯     
珠灯 在温州市龙湾区蒲州中埠的玄坛里,保存了一架全国目前最大的珠灯。此灯重800余斤,4米多高,灯围12.3米。灯架(包括图案装饰)用釉彩瓷或玻璃珠串制而成。当上下里外同时点燃时,灯和灯交叠,珠光闪烁,五颜六色,光彩夺目,四周珠带垂拂,宛如一尊圆形的神秘灯网。 整个灯体由近70盏形式各异的珠灯组成。其中,“刘海金钱纹”珠球80只,六角下面挂着三幅对联,共分三层,第一层的中间是一盏最大的八角灯,画有山水花鸟丝绸画。第二层中间是盏六角灯,有用珠穿成的三幅山水画和三首诗句,其文字分别为:“宝炬春焰,歌声夜落”;“千城月朗,万家灯辉”;“…  相似文献   

5.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东汉绿釉陶孔雀灯,1964年出土于陕西省潼关吊桥镇,是一级文物。四川汶川5&#183;12地震致使其在陈列柜内倒翻,断裂为70块碎片,为了能够重新展览该件珍贵文物,必须对其进行修复。本工作在东汉绿釉陶孔雀灯每件碎片(块)的现状调查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陶胎和修补材料的XRF、SEM分析,制定了修复方案。采用预加固、清洁、拼对、黏结、补全、补色等措施,完成了复原性修复工作。修复后的东汉绿釉陶孔雀灯已能够达到陈列展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江苏地区出土的汉代铜灯制作精美、数量众多,根据铜灯的基本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七个大的类别,分别为:豆形灯、豆形灯的变体、行灯、多枝灯、卮灯、辘轳灯、釭灯等。秦汉时期,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礼器作用逐渐式微,更多地向实用器转变。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青铜灯具即可反映出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7.
<正> 灯的起源和灯艺术发展,也和历史上其他事物一样,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前进,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实用到观赏的渐进过程。尤其那些丰富多彩的灯艺术,使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更加锦上添花,在古代艺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灯起源于火。可以推断,人类发现火后,在用火的最初阶段火灯不分,除用火防止野兽侵袭外,同时兼照明。所以我们在谈灯的起源时,最早可推到火的使用。我国用火的历史很悠久,远在170多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已经知道用火。距今约五六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不但使用火,而且知  相似文献   

8.
<正>灯,作为一种照明工具在我国由来已久,但其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却尚无定论。《楚辞·招魂》载"兰膏明烛,华镫(灯)错些",这是目前我国古文献中关于"灯"字的最早记载,说明在战国时灯具已经出现,且已被大量的考古发现所证实。但是,战国时灯的结构已相当完善,而且造型也很优美,显然,在其之  相似文献   

9.
灯舞     
正灯舞(东至花灯舞)是流行于池州市东至县的民间舞蹈,为十余种花灯的合称。部分灯种根植于本乡,部分经外地流传而来。多家族式传承,以家族为单位,同族村民组成演出队伍,请神祭祖、驱邪纳福、祈求太平盛世。通常正月初二开始,正月十五结束。灯种不同,  相似文献   

10.
李宝军 《收藏家》2014,(9):50-55
灯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照明承载物,历来以材质多样、造型别致著称。汉代则是中国灯具发展的一个高潮期,汉代铜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形式各异,具代表性的有人俑灯、连枝灯、豆形灯、行灯等。除上述灯外,汉代还有为数众多的动物造型灯。这些动物灯利用动物的形体特征进行巧妙设计,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构造设计巧夺天工,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是一件实用的生活用具,展现了当时工匠的高度智慧和精湛工艺。  相似文献   

11.
张帆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7(1):35-44+132
本文以戏曲史中鲜为人所关注的骨牌灯戏为研究对象,勾连清代宫廷内外相关材料,对民间与宫廷中的骨牌灯戏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演出形式、唱词、队列变换、人员构成、灯具等方面的对比来分析二者的源、流等问题,尤其是它与节令戏曲等的渊源关系。提出骨牌灯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大邑县出土宋代铜牛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2年3月18日,大邑县银屏公社二大队机砖厂取土时,发现宋代窖藏一处,出土铜牛灯、铜瓶、(图一)铜帐勾,(图二)铜法码各一件。铜牛灯长11厘米,高7.6厘米。灯体为一膘肥肉满的水牛,牛腹中空。用以贮油。牛的右前蹄向前,左后蹄缩后,作蹒跚行走状。牛首上翘,微微弯向左侧;右耳张开左耳紧贴牛颈;牛尾甩来贴在右后股上;牛嘴微张,鼻孔扩大,作边走边叫状。牛背上伏一牧童状小铜人,铜人一手向前抚模牛背,一手向后在自己的右股上搔痒。铜人背上一  相似文献   

13.
汉代灯具根据实用功能的不同可区分为洗浴用灯、谒宴用灯、夜读用灯和夜行用灯。不同实用功能所用灯具在使用方式上各有异同,而使用方式则取决于灯具附件结构的差异。依据造型分类法形成的七大类灯具,通过基本造型和附件的变换可以形成一种或多种使用方式,从而实现其实用功能,体现了汉代灯具的单一功能和多功能性,反映了造型分类法与器物功能研究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佛教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万盏明灯朝普贤"、"万盏明灯照峨眉"说的是"圣灯",又名"佛灯",与"佛光"并称为峨眉山的"两绝"。"圣灯"这种奇妙的自然现象在祖国的万里山河并不多见,在峨眉山也是难得一见的,因而更显其神秘和扑朔迷离。据查证,最早咏赞"圣灯"的是公元9世纪的唐朝诗人薛能,他在公元866年秋登临峨眉,夜观圣灯后  相似文献   

15.
<正>《文物春秋》2006年第1期刊登了吕波先生《“铜行灯”实为“铜鐎斗”》一文,文章就1969年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一件原定名为“行灯”的器物进行了考证,作者认为是鐎斗。笔者同意作者对器物并非行灯的判断,但对认为是鐎斗的看法存在不同意见。据吕文所示图片来看,该器为短直口,球腹,腹上施一圈宽沿,管口流,三蹄足,腹一侧施宽板曲柄,器形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鐎斗差别甚远。后者为直腹、平底,凹槽形流,龙首形柄,二者毫无相同之处,所以吕文将其视为鐎斗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蒙古亲王那彦图和雍和宫间围绕雍和宫香灯地租征收权产生了纠纷。经北平地方法院审理,判定那彦图交还香灯地租册,由雍和宫自行收取香灯地租。与此同时,雍和宫和相关地方政府、佃户间也发生了关于地权及租金占有权的纠纷。南京国民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涉,维护了雍和宫的香灯地亩所有权和地租租金占有权,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雍和宫在蒙藏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于荥阳市苜蓿洼村M18、M19两座晋墓中各出土多枝灯一件。这种类型的灯具,多见于中原地区的东汉墓葬,晋墓出土较少。本文认为这两件多枝灯应当属于典型的树枝型样式,而非考古报告的复原图类型;且从出土位置和墓葬组合来看,这两件多枝灯具有典型的祭祀和礼仪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的狂欢,多在节日里。节日里的狂欢,总伴着红艳的灯彩。 凡喜庆时节,中国民间有张灯结彩的习俗。“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习称“灯节”的元宵节,尤其是一个以灯为俗、借灯兴舞、流光溢彩的狂欢之节。届时,城乡处处花灯竞放,焰火满天,鼓饶沸作,歌舞骄阗,神州万民沉浸于灯山舞海的欢乐气氛中。中秋时节,民间也有称作“赛秋灯”的兴灯之俗,昔日一  相似文献   

19.
司伟涛 《东方收藏》2020,(3):111-112
灯是光明的身影,吉祥的背影,幸福的剪影,是古代人民生活的历史缩影。古灯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但多数灯具的基本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一般由灯座、灯柱、灯碗几部分组成,底座与灯盘由灯柱相连,都有储油的容器,都有点燃的灯捻。但也有一些差别,如有一根灯芯的,有多根灯芯的;有单支烛台的,也有多支烛台的。  相似文献   

20.
《文史月刊》2014,(3):F0003-F0003
通高30厘米、盘径19厘米。年代: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这件灯的朱雀昂首翘尾,嘴衔灯盘,足踏盘龙,作展翅欲飞状。双翅和尾部阴刻纤细的羽毛状纹。灯盘为环状四槽,内分三格,每格各有烛钎一个。盘龙身躯卷曲,龙首上扬。灯盘、朱雀和盘龙三部分,系分别铸成后再接铸在一起的,朱雀的嘴部和足部均留有接铸的痕迹。此灯造型优美。形象生动,而又厚重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