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荆门黄付庙楚墓位于楚都纪南城东北。本次发掘30座楚墓是襄荆高速公路考古发掘主要收获之一。它们的发掘,丰富了该地区的楚文化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楚文化的发展系列,以及楚文化发展与鄂西地区原始文化的渊源关系等有关楚文化研究课题,在沮漳河中游考古调查的基础上,由湖北省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与武汉大学考古教研室、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当阳县文化局等单位派员组成考古发掘小组,于一九八○年六月对当阳境内的冯山和杨木岗遗址进行了试掘。  相似文献   

3.
鄂西地区在楚文化和原始文化考古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收获,无论是田野考古发掘,还是文化分期、渊源探索等都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突破性的进展。随着楚文化和原始文化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夏商时期的古文化也有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文物普查工作的全面展开及田野考古发掘的增多,又陆续发现了一大批夏商时期的文化遗存,大大地丰富了鄂西地区夏商时期的考古学资料。就鄂西古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第七次年会于2001年11月2-6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专家、学者8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近几年来楚文化考古的新成果,对楚文化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一、楚文化考古新发现来自湖北、河南、湖南、陕西和安徽的代表介绍了近年来楚文化考古的新发现。湖北潜江龙湾遗址是一处大型东周遗址群,占地面积达100.9平方公里。其中I号宫殿的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荆门左冢发掘了3座楚墓,其中一号墓规模较大,出土的“漆木棋局”(暂名)、楚王孙渔青铜矛和铭文木…  相似文献   

5.
寿春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郢都寿春是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寿春城的文化面貌是楚最后20年的文化代表,在楚文化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八年来对楚寿春城所作考古的主要收获,特别是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探索寿春遗址的方法及成果,对我们在考古工作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考古学会组织的楚文化学术讨论会于八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在信阳召开。到会的32名代表来自省文物局、博物馆、文物研究所、历史研究所、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和部分地、市、县文物考古部门。全省文物考古界专家学者荟萃一堂,对两千多年前光辉灿烂的楚文化进行了广泛的、充分的学术讨论。会议收到的32篇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会议选举产  相似文献   

7.
楚文化研究会第六次年会于1992年9月4日至7日在河南省浙川县召开。出席会议的178位代表中,除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四省的楚文化和史学研究者外,还有来自北京、陕西等地的著名考古和史学专家及新闻、出版方面的代表。大会收到论文90篇。会议期间,各省代表介绍了近年来楚文化考古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参观了丹江库区楚墓墓地、古城遗址和淅川县博物馆等;围绕着楚文化的渊源与楚都丹阳的地望、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关系、楚国历史与文化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8.
包山楚简释地五则徐少华1987年1月,湖北荆门发掘的包山二号楚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是近年来楚文化考古工作的一次重大收获,竹简内容丰富,纪年明确,对研究战国时期楚国乃至其它列国以及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历史地理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对于这批竹简,...  相似文献   

9.
包山楚简释地八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山楚简释地八则徐少华1987年1月,湖北荆门发掘的包山二号楚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是近年来楚文化考古工作的一次重大收获。竹简内容丰富,纪年明确,为研究战国时期楚国乃至其它列国以及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历史地理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对于这批竹简...  相似文献   

10.
包山楚简释地十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1月在湖北荆门发掘包山二号楚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是近年来楚文化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对于这批竹简,报告整理者作了较全面的释文和考释,但由于简文数量大、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有些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这里仅就简文所涉及的部分政治地理问题谈些个人的看法,以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考古学会为今年在安徽召开的四省(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楚文化会议作准备,于1983年7月12日至16日在合肥召开了安徽省楚文化研究座谈  相似文献   

12.
楚文化的研究,一直是我省社会科学中一项重大课题,时至今日业已发展而为楚史、楚文学艺术、楚国科技乃至于楚人哲学思想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但是楚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解决还主要依赖于考古学,因此考古工作的如何进行,直接关系到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就此,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再三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早期楚文化问题的关键在于考古基础工作的普遍开展。九月十日,邹衡先生在出席第六届楚文化研究会之后,又赶赴襄樊地区考察工作,在两天的时间内连续参观了襄樊、宜城几处周代遗址的出土器物。在此之前,邹先生在1982和  相似文献   

13.
大溪遗址2000~2002年发掘工作中发现了一批商周时期遗存,其文化内涵可分为三期,第一、二期巴文化因素浓厚,第三期楚文化因素占主导。该批考古遗存对于研究三峡地区巴、楚文化关系增添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群的发掘,从楚文化考古研究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新的突破。因为楚墓考古发掘,自从一九五一年十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湖南长沙第一次进行科学发掘,并编写出版了《长沙发掘报告》,为楚文化考古带上了路之后,在三十多年里,于曾经是楚国疆域之内的各地,配合社会主义基本建设,发掘的楚墓,已经有好几千座。但这许多楚墓里:一、发掘的墓绝大多数是在以荆州、长沙为中心的两湖盆地。  相似文献   

15.
四方塘墓地是铜绿山也是中国矿冶考古首次发现的与矿冶遗址有关的墓地,本文通过四方塘墓地与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位置、年代关系,分析墓葬及随葬品的文化特征,认为四方塘墓地应该是当时矿区内不同级别管理者的公用墓地。墓地的文化面貌春秋中期以后以楚文化为主,兼有当地吴越文化因素。四方塘墓地的发掘,为中国矿冶考古、楚文化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从楚文化探索中提出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真正从考古学来探索楚文化,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长沙楚墓的正式发掘开始的.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年了.回首三十年前,从考古学角度来看,我们对楚文化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的.现在总算已经有了些比较具体的概念,虽然还说不上有了比较科学的概念.经过同行们的多年努力,已经积累了数量可观的资料,取得了不少重要线索,提出了许多问题,并对它们进行了尝试性探讨.这是我国考古学科、考古事业走向崭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比较突出的一个分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深入探索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奥秘,把楚文化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三峡考古发现表明,楚文化在西周中晚期就已经对巫山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到了春秋中晚期和战国早期,楚文化已经完全控制了瞿塘峡以东的巫山地区,并进而对奉节、云阳、万州等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战国中期晚段至战国晚期早段,楚文化深入到峡江腹地的忠县一带,控制了长江干流沿线的地区。楚文化的几次西进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基本可以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相契合。从楚文化在峡江地区的分布情况看,他主要起着控制交通、扼守战略要地,以及掠夺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寻找楚国早期文化遗存,一九七九年冬,湖北省博物馆会同北大考古专业、武大考古专业和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共二十一人,在离楚故都纪南城(今江陵县境内)西北约四十公里  相似文献   

19.
当年,北宋时期的楚地书画大师米芾曾经得到过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拓片,他异常欣喜,但却很快发现,无法准确地释读。他模仿了一些字体进行创作,最终还是错讹百出。秦始皇焚书坑儒对楚文化所造成的恶果可见一斑.好在近代以来的考古成果多少弥补了古人的遗憾,为我们揭开了楚文字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考古界与史学界对楚文化这一课题的研究极为重视,一致认为对楚文化的研究是从理论上全面地阐明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大任务,也就是说,如果不把楚文化的问题搞清楚,就无法对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理解。因此,对于楚文化的研究,还需我们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据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资料可知:楚文化源远流长,至少在我国周代,长江、珠江流域进入了阶级社会,建立了国家,尔后在长江流域发展起来,以至最后楚国在政治上几乎统治了整个南中国。所以说,楚文化是长江流域几千年来原始文化发展的一个结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