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潮》1997,(6)
干部支队寡不敌众西路军失败了,成立了左支队、右支队、干部游击支队和若干小游击队,各找出路。西路军保卫局长曾传六,出发之前要安排自己的部下,他委婉地探询式地对我说,“欧阳毅同志,成立了干部游击支队,你看怎么样?”怎么样?我当然明白曾局长的弦外之音。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嘛,干部游击队我可以去嘛,什么时  相似文献   

2.
《母亲万岁》的人类性艺术魅力·《母亲万岁》避开了在人们看来可能的立意角度,比如回忆和歌颂西路军女战士蒙难的历史事实,传达对崇高和英勇不屈革命精神的敬仰,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等,而从全人类都可接受的母亲的角度切入,从而获得了更超越更洒脱的艺术魅力。母亲是无...  相似文献   

3.
明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处处都有一曲动人的悲歌,所到之处,烈士的热血浸染大地。然而,最让我心绪难平的还是红军西路军的惨败和西路军女战士们遭受的种种磨难。因为曾有过一段特殊的军旅生涯,使我得以在离家几千公里的青藏高原上,邂逅了一名孤苦无助的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尽管已经过去了近30年,那段往事仍然萦绕在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4.
西路军的失败与陈昌浩的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初,红军西路军两万多人,在河西走廊遭到几乎全军覆没的厄运。关于西路军的惨败,中共党史上有许多说法;比如《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的注释说,西路军是奉张国焘命令擅自过河,致使两万红军失败。许多党史专著也说,西路军的失败是张国焘退却主义与取消主义所造成的恶果。张国焘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我应负担西路军失败的全部责任”,但又说:“西路军的失败是陈昌浩同志的指挥的错误,如果张国焘同志也过了黄河,亲自策划指挥,则不会失败,反会胜利。”他把西路军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到西路军最高军政首脑陈昌浩身上。随着对西路军…  相似文献   

5.
四十多年前,北京。王定国把丈夫谢觉哉生前的文稿整理结集出版后,把七个儿女喊到家中,说:“这些年来,我一直是照顾你们和你们的父亲,现在,我要去做我应该做的事了!”她要去做什么事情呢?在风吹草低的河西走廊,在苍茫的祁连山下,有一座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还有一座西路军阵亡烈士公墓。这里掩埋着西路军血战中,仅高台一战中战死的三千名红军将士。  相似文献   

6.
追求精品的努力●张明廉《母亲万岁》着重揭示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及其后西路军悲壮的历程中一代投身革命的女性的精神风貌。编导者以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意识去重新审视历史,审视开天辟地的前辈们的人生,因而,《母亲万岁》既是对母亲们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奋斗的悲...  相似文献   

7.
任小平 《纵横》2011,(8):55-58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悲壮历史的逐渐还原,其左支队的历史功绩也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其实,西路军并非全军覆没,在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最后的日子里,成建制地和国民党马匪英勇战斗到最后的就是这支衣衫褴褛、苦难跋涉、最后仅有400多人胜利到达新疆星星峡的西路军左支队。  相似文献   

8.
红西路军浴血奋战河西走廊,历经千难万险,用鲜血铸就了一座历史丰碑,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极为悲壮的一页。史实准确地反映了西路军历史,深度挖掘、利用和开发红西路军资源,对于继承、弘扬西路军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攀登》2021,40(5)
1936年10月,为尽快完成"打通国际路线"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指示,21800余名红军指战员西渡黄河后组成西路军与甘青地区的十余万国民党马家军裹血力战4个多月最终失败。回顾这段悲壮的征程,广大西路军指战员在逆境中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政治纪律,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充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西路军血沃西征战场的辛路历程和西路军指战员身陷囹圄志不移的不屈斗争,作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生动教材,对于我们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高度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那一年的冬天,天上飘着白雪,我和母亲一起去逛超市,从超市出来时,我对母亲说我饿了,母亲瞧见超市旁边有炒凉皮的在叫卖,我们便要了两碗,母亲边吃边叮嘱我慢点,天还早呢。  相似文献   

11.
1937年3月,红军西路军兵败祁连山,陈昌浩、徐向前率3000余人退守在冰天雪地的石窝山。为了西路军下一步的行动,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于1937年3月14日傍晚,在石窝山山洼里召开了紧急会议。陈昌浩没等徐向前到会,就主持讨论了西路军历史上的最后一次会议。根据陈  相似文献   

12.
1937年3月,陈昌浩、徐向前率领的红军西路军2万余人,在甘肃的河西走廊与敌人展开了几天几夜的血战,终因孤军奋战,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兵败祁连山。陈徐率3000余部退守在祁连山冰天雪地的石窝山。 面对西路军惨遭全军覆没的命运,作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兼总政委的陈昌浩的心情非常沉重。为了西路军下一步的行动,陈昌浩于3月14日傍晚,在石窝山山洼里召开了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紧急会议。陈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浸透着心酸与悲愤的故事。当年18岁的叶小雯,在遭受了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再嫁后,又险遭继父摧残。为了逃离“家”的虎口,她不得已离家出走,一次次被母亲追回。最终,继父的拳脚还是将她打出了家门,无奈与自暴自弃中,她走上了一条不该走的沉沦之路……青春是宝贵的。该怎样在风雨飘摇的生活中珍惜自己的青春花朵?作为重新组合的家庭的父母该怎样善待自己的孩子?这是下面这个叶小雯自述的故事提醒我们深思的课题。找也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  相似文献   

14.
母亲生我时,父亲已经到苏区去了。到我2岁能离身时,母亲要去参加革命,就把我托给了陶行知,走时连个名字都没给我起。  相似文献   

15.
王雨琴 《神州》2012,(1):169-169
我是一颗平凡的西瓜子,我的母亲是一个美丽的大西瓜,在一个炎热的夏季里,母亲被一对母子抱回了家。当小男孩满头大汗地嚷着要吃西瓜时,母亲无奈地叹了口气,闭上了眼。无情的刀刃对准了母亲的肚子,锋利的刀锋紧贴着我的耳际划过,我侥幸地逃过了一劫,却被吓得哇哇大哭起来,我的泪水和着母亲的血水流淌在桌面上。  相似文献   

16.
我的母亲曹云芳,生前系贵阳市南明区妇联主任和省、市、区政协委员。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她与丈夫罗哲就跟随毛泽东主席一起干革命。他们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还曾住过一个大院。1958年和1960年毛主席两次邀请我母亲携儿孙前往北京叙旧,对我母亲关怀备至。罗哲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民学会和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运动。1926年4月,罗哲得知毛主席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便携我母亲同往,受到毛主席的欢迎,即聘罗哲为讲习所教员,后又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经常向我的母亲和罗哲…  相似文献   

17.
刘颖 《神州》2013,(1):99-99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叙述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人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写出了我抱母亲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相似文献   

18.
胡嘉宾 《百年潮》2012,(1):27-32
正中央红军长征本为二万五千里,然而我因中途负伤离队,后随四方面军进入河西走廊,故多走了五千里。事非经过不知难,三万里长征路让我艰辛备尝,尤其是负伤离队和西路军这两段,更是九死一生,永远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19.
龚平 《百年潮》2020,(1):73-76
我的母亲本名黄薇,曾用名南君、黄维英,1912年2月27日出生于福建龙岩的一个书香世家。在集美女子师范学校(中学)毕业后,我母亲就在《厦门日报》发表了一篇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文章。1933年,她只身前往日本东京,考入了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本科)。从1936年开始,我母亲就在中共东京支部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她是多个进步团体的领导成员。  相似文献   

20.
我母亲黄素昭是外祖父黄齐生、外祖母王守瑜的独生女儿。1935年我四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时年35岁,青年守寡,带着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住在家境清贫的婆家,心情自然十分痛苦。外祖父黄齐生深知我母亲的处境,便和我祖母商量,让母亲带着最大最小的两个儿子(即当时12岁的大哥李光绳和4岁的我),离开婆家,到外祖父母家生活。1937年秋,母亲毅然决定带大哥光绳和我随外祖父母奔赴延安,直接投身于革命的熔炉。我母亲曾和比她长4岁的表兄、我的表舅王若飞一道,在达德学校读过书,受到过进步思想的熏陶,对延安乃是久已向往。当年四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