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胡适。之所以能够扬名海内外,成为一代巨匠,与他早年求学上海的经历密不可分。从1904至1910年胡适先后在上海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中国新公学四所学校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2.
马君武(1881—1940)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民主革命活动家。在他短短60年的生命历程中,有近20年时间是在从教办学。期间,他曾先后出任上海大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公学、广西大学和广州培桂中学的校长,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被誉为“一代宗师”,与蔡元培并称“北蔡南马”。马君武在从教办学的过程中有许多点点滴滴的小事,折射出他作为爱国民主革命教育家所拥有的宝贵品质,也是他办学风格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陈纪莲 《神州》2012,(6):31-32
以一个“乡下人”姿态砰然闯入中国现代文坛,以一张小学学历而最后成为大学教授,这便是沈从文传奇的一生。沈从文先后在吴淞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等高等学校任教。在以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里,他的大部分时间实在学校里度过的,所以大学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4.
1928年4月到1930年5月,胡适蛰居上海,出任中国公学校长。这本是一个意外受命,全因之前中国公学风潮不断,校长何鲁辞职.王云五、朱经农等一帮老友怂恿胡适接掌,但没想到胡适接掌后竞在此开辟出一片新境地.创造了中国公学历史上仅有的“黄金时代”。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副校长杨亮功的默默付出。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历史舞台上最激烈、最复杂,决定中国命运的斗争中,活跃着众多的风云人物。毛泽东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历史巨人代表,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李宗仁,也是当年政坛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历史名人。虽然李宗仁参加过反共、反人民活动,与毛泽东进行过较量,但在第一次、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又曾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与其联手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胡适在1928年春任中国公学校长实际上是一种过渡时期的权宜选择,并无久居的打算.得益于胡适的个人声望及其开明的治校风格,中国公学在其任内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作为一所私立大学,中国公学面临的基本困境并未因胡适掌校而消除.随着时势演变,国民党对上海教育界的控制日益加强,加上北平的政治环境日渐宽松,胡适最终选择北返.胡适辞职后,中国公学的问题集中爆发,在胡适任内未实现的党化渗透,并未因其离职而避免.胡适离职不到半年,学校即发生大的风潮,导致中国公学由兴盛急剧转向衰败.胡适任中国公学校长实际上是内外各种因素作用下的偶然结果,故而其在中国公学创造的成就只能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考古学 起自仰韶村——从仰韶开始的中国考古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线的中国现代考古学,其起始阶段,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分别是1895年、1921年、1926年、1928年。这几个年份,各有其重要意义。1895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辽东半岛开展田野调查,这是中国土地上第一次以考古研究为目的的田野活动。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先后发掘了辽宁锦西沙锅屯遗址和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揭开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乡土作家都具有浓厚的乡土观念.以乡土文学著称的现代作家蹇先艾,自二十年代始,就以不少的篇章献给了故乡受难的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挣扎着的山民.乡土观念是国家观念、民族观念的重要组成部份.挚爱乡土的蹇先艾,在祖国面临危难之时,他的乡土感情便升华为爱国的热诚.一九三六年七月一日,他在鲁迅等发起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签名,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决心与所有的爱国作家一道,"加紧我们  相似文献   

9.
1947年5月20日,在戒备森严的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爆发了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中心口号的爱国学生运动,并且迅速波及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3天后,新华社发表时评,指出这次爱国学生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只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可以与之相比,而“这次群众运动的规模气概为以往任何时期所未有”。  相似文献   

10.
朱洪 《江淮文史》2002,(1):131-139
20世纪20年代末,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校长时,浙江义乌人吴晗也在该校读书,上胡适的中国化班,那时他叫吴春晗。在胡适影响下,迷上考据的吴晗写了一篇论《西汉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1.
缅甸史学专家敏瑞,不久前获得缅甸高僧吴欧德马与中国孙中山先生友好交往的重要史料,以《吴欧德马与孙逸仙》为题,撰文发表在缅甸文杂志《(口名)瓦底》1980年8月号上。这是现代中缅关系史上的一个新发现。 敏瑞的这篇文章所提及的吴欧德马(1880—1939),是缅甸一位知识渊博的爱国僧侣,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文章说,1907年初,  相似文献   

12.
乡土作家都具有浓厚的乡土观念。以乡土文学著称的现代作家蒙先艾,自二十年代始,就以不少的篇章献给了故乡受难的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挣扎着的山民。乡主观念是国家观念、民族观念的重要组成部份。挚爱乡土的安先艾,在祖国面临危难之时,他的乡土感情便升华为爱国的热诚。一九三六年七月一日,他在鲁迅等发起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判上签名,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决心与所有爱国作家一道,“加紧我们从事文艺以来就早已开始了的争取民族自由的工作”,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反帝爱国的道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  相似文献   

13.
孙善根  余子道 《安徽史学》2004,(3):49-51,73
近代以来,在中国文化遭受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身受中西两种文化滋养的蒋梦麟主张重新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用中国文化来整合西洋文化,同时以"西方的尺度"来重新审视和阐发中国文化以建立起适应现代中国需要的中西合璧式的新文化.蒋梦麟的中西文化观,体现了一个爱国重教、精思力践的现代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执着探索.  相似文献   

14.
罗宣 《史学月刊》2004,(9):72-77
在现代中美关系史中,美国“新闻大王”鲁斯以“扶蒋反共”著称。从1936年起,在30余年的时间里,鲁斯通过其掌握的《时代》周刊、《生活》画报、《财富》杂志等媒体,将蒋介石描述为“坚强”、“民主”的中国领袖和领导中国走向美国式现代化的基督战士,力图通过操纵公众舆论,影响美国对华政策。鲁斯扶助蒋介石,与其所处的时代和出生于中国的身世背景密切相关。从表面上看,其目的是为中国寻求现代化发展之路,实现美国化中国的梦想;而在更深的层面上,则是为实现“美国世纪”构想而采取的重要步骤,表现出强烈的“美国至上”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奇迹与麦迪森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间,华夏大地演绎了一场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伟大变迁,中华民族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或地区几百年的路程,这种发展被全世界称之为中国的奇迹。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以令人难以想像的速度持续增长时,全球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6.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历史的转折时刻,中国大地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封疆大吏”,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民族生存、为国家富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第一篇爱国篇章。林则徐爱国思想体系是在领导反对外国侵略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救亡御侮,“师夷长技”和实行民主三个层次。以下就林则徐爱国思想的三个层次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李岚 《广西文史》2000,(2):32-36
在中国现代史上,胡适与李宗仁均赫赫有名,一个在学术领域独领风骚,一个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都是领袖级的人物。两人的交往既有支持配合的一面,又有攻击矛盾的一面,反映出学术人物对政治的干预,政治人物对学术的向往,这其中既有互相利用,也有国家建设的需要。本试以时间为序,以胡适与李宗仁之间关系的变化为线索,力图通过一个侧面反映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面貌以及政治斗争的风云变幻,以期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陈锦华 《百年潮》2012,(3):4-10
正新中国的历史,以1978年改革开放来划分,到2009年,正好可以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前30年,中国现代钢铁工业基本上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49年中国生产钢15.8万吨),毛主席、周总理亲自领导、亲自策划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大计,但是受当时的条件限制,想多生产钢也多不了。前30年结束时的1978年,中国钢产量才  相似文献   

19.
拙作《“屈原——爱国诗人”之我见》一文发表后,吴代芳同志在《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关于屈原的爱国思想及其他》一文,肯定屈原具有爱国政治道德观念,要求与我商榷。我认为学术界所以一致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首先,这是大家以现代爱国政治道德观念的标准去衡量屈原的社会行为的结果。其次,是由于我们大家都认为,凡是为“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文明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的人,都是爱  相似文献   

20.
刘芳 《民国档案》2016,(3):139-143
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的与近代以来中国相关的外交档案,是研究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中美关系史、中华民国史的重要史料。本文基于笔者在该档案馆长期的蹲点考察,对当下其所藏近代以来与中国有关之外交档案作一综述简介,时间横跨晚清和民国,希冀引起学界同仁重视,并方便未来研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