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可 《钟山风雨》2011,(5):59-60
姓名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最早的姓,发生在原始氏族社会,据《春秋》考证,夏人后裔就以禹之生母"姒"为姓;我国古史传说中人物的姓氏,诸如神农姓姜,黄帝姓姬,都从女旁。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上载:"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这说明女人所生,就是姓的本义。在上古,除了姓以外,还有氏。氏是姓的分  相似文献   

2.
姓与氏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源于圆腾,表示出生於哪个圆腾祖先,它代表血统,是个不变因素;氏则根据封地、或官职、或先人的字等后天因素而取,是个可变因素.春秋以後,人口繁衍,族姓分化,小国沦丧,礼崩乐坏,姓氏谱系开始模糊,至少到春秋晚期,姓与氏就开始混称,以氏为姓,偶有见之.秦汉以後,大多以氏为姓,上古原姓很少使用.  相似文献   

3.
《後漢書·蔡邕傳》:"今聖意勤勤,思明邪正。而聞太尉張顥,爲(霍)玉所進;光祿勳姓璋,有名貪濁。""姓璋",李賢注:"姓,姓也;璋,名也。漢有姓偉。"然"姓璋"之"姓"字疑有誤。宋代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卷二三收有"偉"姓,其依據便是《後漢書·蔡邕傳》中的"光祿勳偉璋",鄧氏所過錄的李  相似文献   

4.
正"司马"一姓大家都很熟悉,历史上也有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光等著名的文学家或史学家。其实,"司马"是古代的官名,后来以官为姓,成为姓氏之一。司马作为官职,在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亦称"三有事"。司马为朝廷重臣,掌管军政与军赋,常常统兵出征,所率军队为六个师或八个师不等,相当于大将军。春秋时,各诸侯国官制中都有司马一职。有的诸侯国还设有大司马,此外还有左司马、  相似文献   

5.
文史快车     
正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在中国先秦时期,姓和氏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淆。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号,是氏族的标记,它标志着一个人由哪个氏族生出。《说文解宇》说":姓,人所生也。"我们看姓字从"生"、从"女",表明了出生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这正是远古母系社会制度的反映。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在古代同一  相似文献   

6.
"大良造"作为秦汉时期重要官职和爵位,历有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证。而论证的重点多集中在其与相邦之关系及相关的职官研究上。对于该官爵的史源性研究相对较弱,通过对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梳理和考证,本文拟对"大良造"官爵名谓的形成作重点探究,以原始祭祀中的"神权"向后世的政权转变为主要线索,参照各历史时期、国别等因素,力求还原该官爵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掌故原是官职名,在汉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的官职叫“太史”,太史的长官叫太史令。国人熟知的司马迁,就是汉代有名的太史令。太史令手下有许多官员,其中就有“掌故”一职。“掌故”专门负责收集管理国家历史故事,因其工作性质是掌管国家的“旧事”,所以称为“掌故”。  相似文献   

8.
对《左传》隐公八年所追溯周代的“因生以赐姓,制度,一般都用传统的“因所生”、“因所由生”理解“因生”,于是就有之以其人所生地的地名、其母吞食的物名、其母所践的神迹为不同实例的解说。对于“赐姓”,则认为其为新王朝建立时,对旧有族姓或新封的诸侯、卿大夫的故姓于以再次赐的制度。杨希枚先生通过对古代姓氏制度的系统研究,在分析各家解说与史实异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观点。我接受杨先生对姓、氏的训义和对姓族、氏族所做的新解释,同意他关于“命姓、受氏与祚土是先秦政治封建制的三要素”的看法。但对杨先生用“因功臣生时而封建之,而不死后追封”来解释“因生以赐姓”,以及对所赐之姓的地位的估计,有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9.
周代的"女子称姓"制度是为治先秦史者所熟知的一项制度,那么周代女子有哪些称姓的方式?本文的第一部分将分单称姓、氏+姓、字+姓、名+姓、谥+姓五大类来谈这一问题。周代的已婚女子以其既是父方宗亲,又是夫方宗亲,因而可以同时称两方面的氏;但以其血缘关系归属于父方,因而只能称父方的姓。本文在第二部分将详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因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的记载不同,自南宋时起,关羽的爵位就有“汉寿亭候” 与“寿亭候”的争论,至今还有人主“寿亭侯”之说。结合文献资料,通过对考古资料进行辨伪后 得出,建安五年,曹操表奏汉献帝封关羽的爵位确为“汉寿亭候”;作为关羽的食邑地,“汉寿”是 东汉顺帝阳嘉三年由西汉之索县更名而来,地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  相似文献   

11.
正按照字典的解释,掌故多指对历史人物故事的考证叙述,带有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掌故"原本是指一种朝廷命名的官职,准确点说,是汉代始设的一种国家文职官名。史载,汉朝时,国家设置了一种名为"掌故"的官职,隶属于太常。太常下属太史,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太史的长官叫太史令。国人熟知的司马迁,就是汉代有名的太史令。太史令手下  相似文献   

12.
"著姓"之说源于《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其中将瓜尔佳氏、钮祜禄氏、他塔喇氏、觉罗氏、舒穆禄氏、纳喇氏、都英额地方赫舍里氏、马察地方佟佳氏这八个姓氏划分为满洲八著姓。本文对这八个著姓进行整体研究,主要对这些满洲著姓的历史渊源及其与清初政治、军事和与清朝皇室的密切关系进行探讨,从而体现出满洲八著姓对清初政权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岳麓秦简中有关于"有爵寡"的律文,其他秦汉简牍中也有"大夫寡""上造寡""关内侯寡"的记录。"大夫寡""上造寡""关内侯寡"应是具体称谓,"有爵寡"是泛称。秦及汉初"寡"有"寡夫""寡妇""寡子"三种含义,"有爵寡"的"寡"应是寡妇。"有爵寡"应为"有爵者之寡"即有爵者的寡妇,而不是"有爵且寡",即自己拥有爵位的寡妇。"有爵寡"的产生当与女户的存在有关。"有爵寡"都只记名而不记姓,正是爵为丈夫所有的表现。"有爵寡"不能改变秦及汉初"妇人无爵"的传统认识。至迟到孙吴时期,"有爵寡"已被女性有爵者所替代。  相似文献   

14.
正博士是现今教育机构授与的最高学位,代表其在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有所成就。但在中国古代,博士则是一种官职,甚至到后来,茶馆、酒馆服务人员都有茶博士、酒博士的美称。春秋战国时期,"博士"一词就已出现,《史记·循吏列传》记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公仪休因为成绩优异,担任了鲁国宰相。到了秦朝,博士成为一种官职,《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博士,秦观,掌通古今。"说明博士必须是饱览群籍、博古  相似文献   

15.
路国权 《考古与文物》2012,(2):20-28,47
殷墟晚期铜器铭文多数较短,其中又以类似"亚某"、"寝某"等形式的短铭较多。以往的研究中多将这种形式的铭文归为"复合族氏铭文"。通过对殷墟晚期"告"作有铭铜器的梳理,我们认为这种形式铭文中的一部分可能不是"复合族氏铭文",而是"官职+私名"。这对认识殷墟晚期短铭金文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钟离国为嬴姓,以国为氏称钟离氏,于是有赢姓钟离氏。伯州犁奔楚后,楚以钟离邑为其采邑。伯州犁之后以其采邑为氏亦称钟离氏,于是有子姓钟离氏。子姓钟离氏与嬴姓钟离氏迥异,断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7.
战国大夫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是大夫最兴盛时期。大夫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复合体:从爵位上看,它是一级爵位,同时又兼任一定的官职;大夫一般都有封邑,因此既是封邑主,又是封邑中的行政首脑;大夫有自己的宗族,在宗族范围内又是宗族长;大夫还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到了战国时期大夫仍很活跃,但与春秋时期的大夫相比,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称  相似文献   

18.
现不少姓氏是中华文明史发展的见证。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除了人们熟知的百家姓外,还涌现出一些有趣味的姓氏。“死”姓有其人。此姓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中国人通常是避讳“死”的,所以这个姓氏在人们眼中就有些“另类”甚至是“恐怖”。  相似文献   

19.
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烈山氏)本爲中國文明起源與國家形成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中先後興起的三個氏族或聚落之稱,也用以指這三個氏族或聚落的傑出首領和所代表的三個歷史發展階段,在《周書》、《國語》、《左傳》、《六韜》、《管子》、《易·繫辭》、《尸子》、《商君書》、《慎子》、《世本》等十多種先秦典籍中俱有反映,非如有些學者所説爲秦漢間人所編造;"三皇"見於《周禮》、《六韜》、《莊子》、《文子》、《列子》等書,亦非如有些學者所説最早見於《吕氏春秋》。"皇"字見於甲骨文,本義是指一種上面插着羽毛的冠,舜時祭祀所用,原應爲五帝之前氏族、聚落首領所戴,故春秋戰國間人用來指稱遠古三個時期中傑出的首領。餘杭反山玉器上戴羽冠的人像應是"三皇"時代某一氏族或聚落首領的圖像。商周銅鼎上作爲主題圖案的人像同此。  相似文献   

20.
《後汉书.蔡邕传》:“今圣意勤勤,思明邪正。而闻太尉张颢,为(霍)玉所进;光禄勳姓璋,有名贪浊。”“姓璋”,李贤注:“姓,姓也;璋,名也。汉有姓伟。”然“姓璋”之“姓”字疑有误。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三收有“伟”姓,其依据便是《後汉书。蔡邕传》中的“光禄勳伟璋”,邓氏所过录的李贤注为:“伟,姓;璋,名也。汉有姓伟。”此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