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李泓 《文史月刊》2003,(1):43-44
电影,这个揉合了音乐、舞蹈、美术和戏剧等综合性艺术,诞生于19世纪的1895年12月28日,由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第一次在巴黎放映了影片《火车到站》。1899年,西班牙人贾伦白克携带粗制简陋的电影放映机来华,欲将这一新生事物展示给上海、北京市民,营利赚钱,不料在北京为慈禧首映时,影机即连续两次发生爆响。  相似文献   

2.
张震燕  黎千郡 《旅游》2004,(7):38-43
一直很喜欢张艺谋的电影,从《红高粱》、《大红灯笼》到后来的《我的父亲母亲》、《英雄》以及即将于7月10日在工体首映的《十面埋伏》。每一部影片,似乎都是一道视觉盛宴,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让人永远难忘。一处普通的风景,通过张艺谋的镜头,就营造出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给人以大气磅礴、汹涌奔腾的感觉。张艺谋是一位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己的人,为了拍《十面埋伏》,他们跑遍了国内外的各大景地,最后选择了地广人稀、风景优美的乌克兰作为拍摄地点。本文作者张震燕是《十面埋伏》的制片主任,他也亲赴《十面埋伏》的外景地——乌克兰的克索沃国家森林公园选景、拍片,对那里有切身的感受。就让我们通过他的文图,一起走进《十面埋伏》的乌克兰。  相似文献   

3.
电影《怒潮》在那特殊的年代被诬蔑为“为彭德怀翻案”的黑影片,曾长期被查禁、批判,受牵连的人成百上千,一些党政军高级干部也未能幸免。本文将生动具体地披露这一鲜为人知的内幕真相。  相似文献   

4.
他追求一种颓废的光影,其中也包括,“性”:“要么不要,要的话,性可以变得非常刺激。在床第之间的事,我不是那种正经八百去做爱的人,那些疯狂、刺激、变态的,在我内心里面其实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在民国影坛上,始终活跃着一批皖籍电影人,他们遍及制片、编剧和演员等部门,为中国早期电影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茫茫银海中留下了熠熠光辉。下面几位,就是活跃在民国影坛上最有代表性的安徽人:  相似文献   

6.
王滨(1912~1960),导演,山东昌邑县人。新中国电影事业创办人之一。在夏衍、田汉等人的影响下,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左联影联的革命文艺活动。在延安开展的新歌剧运动中,参与了大型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导演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与水华合导了《白毛女》,与汤晓彤合导了《怒海轻骑》等优秀影片。  相似文献   

7.
那是一段最绝望的日子,至今彭浩翔回想起来仍唏嘘不已。“那时候我差不多已经放弃了做电影导演的梦想,我都不好意思跟人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电影为切入点,从傅满洲——20世纪西方想象中近在西方的"黄祸"的化身——的来源入手,分析了西方大众心中中国人的形象演变过程,特别是以好莱坞电影中的傅满洲为例,深入分析了以傅满洲为代表的华人负面形象的由来、演变过程以及国人对这一形象的回应,呼吁要在国际影坛创立一个健康的中国人形象。  相似文献   

9.
简单的深意     
《桃姐》的英文片名就叫A Simple Life一简单生活。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关系和简单的情节却拍出了深情厚意,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10.
《天云山传奇》里,冯晴岚漫天大雪中用板车拉着罗群回家,罗群替她取下被雪花模糊了的眼镜,两个苦命人相视一笑,引多少人泪下。谢晋就是一个字:真!  相似文献   

11.
彭伟文 《民俗研究》2013,(6):97-106
黄飞鸿原本只是一名寻常市井拳师,在20世纪50年代香港武侠片风格转换的节点中被搬上银幕。在这一过程中,黄飞鸿一系武馆弟子发挥了重要作用,武馆所具有的由不安定阶层构成的拟血缘关系互助网络的性质,在电影的制作过程和作品风格中得到体现。在黄门弟子的直接参与下,通过不断地创造、积累,黄飞鸿逐渐被塑造成武术家的理想代表。  相似文献   

12.
拍电影的人都有这样的过程,拍的时候没法睡觉,因为需要不断想问题,想今天做的事,明天要做什么。很多人会在拍完一部电影后垮掉,生病。而我是迅速地抽离  相似文献   

13.
电影如人生     
电影作为一种产业还会长期存在,人们会继续走进电影院,去进入、了解和体验不同的人生。……暂时放下一切走进电影院,彻底忘掉自我。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希望有一个伟大而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雅惠 《南方人物周刊》2013,(16):126-126
说“永远”这样的词儿,仿佛提起的人已经不在人忖了似的。我确实曾以为他不在了,那个时代资讯还没l这么发达,只有电视、报纸、杂志,没办法百度和  相似文献   

15.
赵叶 《世界》2005,(8):53-55
—部美国电影《威廉潜水探险记》,展现出海底世界的奇妙,美丽的海葵,花斑奇异的贝壳,往来穿梭的蝴蝶鱼,茂密的珊瑚丛,还有凶猛的鲨鱼……这一切都使观众心驰神往,惊叹不已。然而,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在海底拍摄的困难,以及海底摄影所走过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6.
回首检索反省,少年时看过的电影电视里,真没有一个让我长久迷恋到情深如许的偶像。晕乎乎的成长过程中,记忆里的偶像是一群人。人影绰绰自然不会入梦。梦里也挤不下。  相似文献   

17.
王敏亚 《神州》2013,(4):13-13
《桃姐》是以人命名的电影,讲述了大少爷罗杰与家佣桃姐之间的一段感人心弦的主仆情。初次看《桃姐》,感受最深的是桃姐与罗杰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细腻情感。再细细品味,会发现这里面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是对于生老病死无可奈何的恐惧,是对于人情冷暖现实残酷的无奈。  相似文献   

18.
1月的北京天气寒冷,大鹏裹着-件羽绒服出现在记者面前,拍完照后,他穿上一早准备好的棉靴,说:“我们坐得近一点聊。”大鹏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随和,同时,像很多人说的,现实中他并不“逗”,也许是因为年纪渐长,也许是因为即将上映的电影《吉祥如意》。“这个电影对我来说非常残酷,我跟你描述的时候有几次心潮涌上一丝激动,但是又很快按压下去,”大鹏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没有办法让自己完全投入,不然咱俩都得在这坐着哭。”  相似文献   

19.
舒秋玲  任建军 《旅游》2009,(9):28-47
对西藏的认识来源于那部传奇电影《农奴》,很多如我一样的人,还在少年时就看过这部电影,立志一定要到西藏去,这在当时却显得遥不可及。及至1997年我第一次踏上西藏的土地,至今已经整整十二年。十二年里十多次进藏,光阴荏苒,而我对西藏的美丽和神秘始终有一种深深的眷恋。所以当我见到《农奴》中饰演强巴的大旺堆老师时说的第一句话竟是:“您的电影影响了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2004年9月,中国影迷即将迎来《2046》的公映。众所周知,王家卫的《2046》今年5月份在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颗粒无收;而张艺谋雄心勃勃地带着《十面埋伏》杀向戛纳也铩羽而归;战绩不错的就剩下台湾的李安了,他的获了奖的《卧虎藏龙》在评论界也争议颇多——近年来备受观众瞩目的这两岸三地的三大导演已经几乎成为中国蒙太奇的代言人,但他们到底是否代表当代中国电影的真正水平?王家卫、李安、张艺谋三人,从地域看,恰呈鼎足之势;从他们三人的成长历程看,又颇具有相似之处——他们三人的生活经历中都分别有两个主要城市作为背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王、李、张亦如是。不同的地域文化,在他们的电影中构成了不同的元素,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本文试图从三个人生长的地域因素来探讨,中国近20年来的电影人文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