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战前日本介绍鲁迅文学活动的文字早于中国;五四时期日本文化人也较早地从文学的角度发现了鲁迅的价值;30年代日本的鲁迅研究完成了从“旧文人”到“文坛泰斗”的认识转变;鲁迅逝世时日本出版了世界第一部《大鲁迅全集》;中日全面战争期间,日本还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鲁迅传》。  相似文献   

2.
所谓权力,一般指政治权力,简而言之,是一种社会支配力。社会形态发生变化时,政治权力结构也要重新组合。自明治维新始,各种政治势力相继登场,在政治舞台上同时并存,相互交织在一起,既有对抗,又有融合,这种权力结构的转变是在资本主义化过程中进行的,尽管二者存在相位差,但总体方向是一致的。由于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所奉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翻身解放的革命学说。党的奋斗目标是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反动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因此,日本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屡遭日本反动天皇政府的残酷镇压与破坏,马克思主义的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工业化的概念及战前日本在理论上的认识,并根据战前农村工业的调查资料,对战前日本农村工业的总量,地区和行业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为战前农村工业化发展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战前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中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治维新后,日本曾一度实现了现代化的启动,并以“急行军”的速度完成了工业革命。可是,正当全世界翘首期待日本将做些什么的时候,①日本却“误入歧途”,②走上了政治发展的“逆行道”,造成了现代化的“中断”。今天,在世界各国追寻现代化的热潮中,我们回顾和研究这段历史将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工业化的概念及战前日本在理论上的认识,并根据战前农村工业的调查资料,对战前日本农村工业的总量、地区和行业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为战前农村工业化发展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所谓政党政治,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是指某一资产阶级政党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上台组织内阁,行使资产阶级权利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典型形式。 战前日本政党政治,自1918年9月原敬政友会内阁成立起,至1932年5月犬养毅政友会内  相似文献   

8.
明治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在我国,以完整的形式介绍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是从明治二十年代(1887——1896年)开始的。例如,明治二十六年在《国家学会杂志》上刊登的草鹿丁卯次郎的《马克思和拉萨  相似文献   

9.
从1896年至1937年,中国留日学生总数大约达到11万人,而在各类学校毕业的却只有1.1万人。同时,在留日历史上,留日学生曾多次决议集体回国。为什么世界上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日本,不能培养中国留日学生对日本国家的亲善感情呢?可以认为在这个时期,民族纠纷、政治冲突是中国留日学生和日本发生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邱帆 《安徽史学》2023,(1):119-127
日本的恐俄心理是引起明治政府关注进而觊觎东三省的原因之一,也是马关谈判期间使明治政府决策层在割占东三省领土问题上相对收敛野心的重要因素。1879年日本成立东京地学协会,为日本谍报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促使其谍报成果质量逐步提高。甲午战前明治政府在何时略取东三省的问题上意见分歧较大,暂缓略取的意见占主流。随着日本财政状况的改善、军事实力的提升、国内矛盾的缓和,第二次伊藤博文内阁在重新评估中国军事实力和研判东亚国际形势之后,将略取计划重新提上日程并在甲午战争中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1.
"共同体"理论是战前日本中国观的核心部分。自20世纪30年代这个理论传入日本之后便成为当时日本认识、研究中国问题最风行的理论。但是,受军国主义政策的影响,"共同体"理论在日本却演化成"中国社会停滞论"。这个观点不但从理论上支持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厌恶、蔑视感情,更重要的是其作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理论依据之一,得到军国主义分子的拥护和宣扬。时至今日,在日本的中国认识深层次里依然还存在着这种根深蒂固的"停滞论"和"专制论"观念。  相似文献   

12.
白江之战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唐朝出兵百济后,各方利益矛盾冲突的演变结果。唐朝以臣服高句丽作为重建东亚国际关系秩序的关键,这场战争引起东亚各国关系的重新分化组合,反过来又影响了唐朝对朝鲜的决策,造成唐朝出兵百济的新发展。唐军占领百济之后,新罗想统一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想在朝鲜南部获得利益的目标,同唐朝国际战略的矛盾日益显现,唐、罗联盟出现罅隙,而日本更是大规模出兵朝鲜,与唐朝决战于白江口。从日本出兵的政治和军事战略分析,可以看出其欲控制朝鲜南部的目的,但这也造成了日本指挥上的失误,大败而归。东亚各国均参加的朝鲜战争,却成为东亚世界最终建立的一大契机。  相似文献   

13.
日本立法的现状及特点董王番舆日本最著名的宪法学家之一、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小林直树在其《立法学研究序说》中,曾介绍过德国著名法学家J·W赫德曼一段意味深长的名言:“如法官坏可产生百倍祸害,法官好可创造出百倍幸福。而对于立法者来说,其影响可达到法官的千倍。...  相似文献   

14.
战前新马华文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女子教育进步较快,但男子教育和女子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受教育人数、受教育级别、教育经费和教育内容等方面,本文主要从性别视角分析战前新马华文教育的性别差异及其根源。作者认为,华侨社会的教育理念、教育期望和经济成本是造成这种性别差异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5.
美国政府在日本战败之际指出:所有日本财阀是军国主义者,是日本最大的战争潜力,正是由于财阀的存在,才使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和征服成为可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财阀充当日本侵华的急先锋,通过在华设厂,资本输出,逼迫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大举借债,产生债务,达到掠夺资源、控制经济命脉和操纵政局的目的,在对华侵略上与日本政府唱"双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日本企业为了缓和劳资矛盾和强化企业内部秩序,纷纷推行以构建家族主义式的劳资关系、劳资沟通协调制度、企业内部培训制度、企业内福利制度、年功主义工资制等为基本内容的家族主义经营模式。这一新型雇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劳资关系,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日本经历过两次重大的历史性转折,社会历史出现空前规模的大飞跃。第一次是明治维新带来的转折;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再出现的转折和飞跃。本文着重阐述日本明治维新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转折期,向西方学习政治、行政管理,实行行政改革,建立日本近代行政体制,以及战前日本的军部法西斯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18.
一次大战后,日美矛盾成为远东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焦点,与美国争夺中国市场成为日本对外政策的核心和出发点。由于美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力和日本资本主义本身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日美两国经济关系的消长成为影响日本对外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20年代日本外交标榜“与欧美列强协调一致”、“不干涉中国内政”和“经济往来”,即所谓“协调外交”。30年代初起,以“九一八”事变为转折点,这一国际协调外交迅速向武力外交转化。经“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直至挑起珍珠港事变,导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引起日本外交剧烈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一战后日美矛盾这一基本要素出发,探讨这一时期日美两国经济关系对日本外交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8月9日凌晨,150多万苏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突入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70万日本关东军顷刻崩溃,纷纷向苏军缴械投降。9月5日,关东军总部被苏军解除武装。苦心经营了20多年.号称“精锐之师”、“皇军之花”的关东军瞬息之间被苏军彻底击败.其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本文认为从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前夕日本关东军实力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带来的结果,是关东军溃败的根本原因。一、关东军实力的全盛时期(1941年6月——1943年上半年)  相似文献   

20.
日本已形成了由能源政策基本法立法为指导、各能源专门立法为中心内容、相关部门法实施令等为补充的能源法律体系。为了保证能源法律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日本采取了多种措施,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日本能源立法及其执行的经验,对我国能源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