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觉苑寺《佛传》壁画的特点和价值母学勇剑门蜀道明珠觉苑寺,座落在四川省剑阁县武连镇西,距四川历史文化名城剑阁普安镇43公里,是著称于世的佛教文化艺术宝库。该寺座北向南,背负武坡,面临小酉河,剑门古蜀道从寺东侧穿过,寺之建筑为木结构,营造依法,栉次递...  相似文献   

2.
兴国寺“始于汉”说,经唐贞观和明代两次重建,是一座规模宏钜,保存完整的大木作建筑。因保护维修工作之需,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测绘。多种形式的斗拱与运用,形成了兴国寺的建筑特色;“有佛即寺”的臆断,造成了“始于汉”创的附会之说。  相似文献   

3.
座落在广元千佛崖北端的柏堂寺修复工程,历时一年已于今年7月底竣工对外开放,接待中外游人。这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又增添一处新设施,大大改善了千佛崖文物风景游览胜地的环境面貌。广元千佛崖位于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北段广元城北四公厘处、嘉陵汀东岸的古蜀道上,因号“蜀道石窟”,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规模大、刻石造像早、历经朝代长、碑石题刻多、保存较完好而受到中外有关学者专家的重视,被誉为“中国历代石刻艺术的陈列馆”。其中的镂空圆雕,刻石艺术之精妙,在同时期的全国其他佛教造像石窟群中极为罕见,可算得上是稀世珍品。据《广元县志》和有关资料记载,唐、宋佛教盛行时,这里除有大规模的摩崖佛教石刻造像外,还有大云寺、千佛寺和柏堂寺等庙  相似文献   

4.
日喀则地区的寺庙众多,建筑风格各异,寺庙内遗存颇多的物珍品。扎什伦布寺败宇毗连,群楼叠叠。金碧辉煌,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夏鲁寺的建筑是藏汉民族艺术的结晶;白居寺是江孜平原上一颗光彩夺目的艺术明珠;萨迦寺在西藏宗教史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有“第二敦煌”之称:热拉雍仲林寺是西藏苯教重要寺端之一;还有珠峰脚下的绒布寺。这些寺庙有的属于国家级,有的属于自治区级重点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5.
我省乐都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是明初特殊历史条件下由皇帝敕建的具有中原汉式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的建筑完整地保留了明代官式做法,为国内所罕见。其中更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瞿昙寺的汉式风格还包含着它典型的“风水”选址与内涵。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的北部有一条古蜀道,当你沿着这条蜀道游览,你就会被蜀道的绮丽风光所陶醉而流连忘返,你就会被蜀道上似颗颗闪烁着明珠的文物古迹而赞叹不已,你就会对蜀道上的三国遗迹及其优美的故事无限神往,那悬崖峭壁,会使你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蜀道难》,是多么的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喜爱吟诵。这条蜀道,就是1983年国务院公布  相似文献   

7.
我省乐都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是明初特殊历史条件下由皇帝敕建的具有中原汉式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的建筑完整地保留了明代官式做法,为国内所罕见。其中更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瞿昙寺的汉式风格还包含着它典型的“风水”选址与内涵。从“命官相土、审位面势”谈瞿昙寺“风水”选址对瞿昙寺的选址民间有种种传说,桑结加先生在《瞿昙寺》画册序言中写道:“来自西藏山南地区的三罗喇嘛,在青海湖海心山苦行修炼后,辗转青海寻找弘扬佛法的建寺圣地,他来到瞿昙寺现址处,见一泓清泉,便下马煮茶歇息,遗马鞭于泉边,回头却见马鞭…  相似文献   

8.
觉苑寺在剑阁县武连乡,沿川陕公路西行四十公里,直下武侯坡,即可到达。武连乡为古蜀道必经之艰难险阻地段,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北伐,粮秣兵马经过这里,当年诸葛亮走过的山路,后来就叫“武侯坡”,觉苑寺就座落在武侯坡下。晋、魏、隋、唐、宋时代置武连县,元代废县置驿,称武连驿,是传送公文歇脚换马的地方。民国元年,置武连乡,归剑阁县辖。觉苑寺大雄殿内有出土移置的唐代石灯台,石已剥蚀残断,铭文依稀可辨。题为:“弘济寺新制石灯台铭”,正文刻:“灯明暗破,即正法除疑,信建兹台为初德者,曷能俦欤?”“华灯照耀,高殿峥嵘……唐元和十(三年)六月十日题。”据考《剑阁县续志》卷九载《重  相似文献   

9.
位于甘肃永靖县境内的黄河三峡———寺沟峡、刘家峡和盐锅峡,是黄河流域名的风景名胜区。其中盐锅峡以世界最大的巨型恐龙足印化石群遗迹出名,刘家峡以“黄河明珠”之称的刘家峡水电站而名扬天下,寺沟峡则以拥有与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齐名的炳灵寺石窟而闻名世界。  相似文献   

10.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炳灵寺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正像绝代佳人那样藏掖在山乡僻地的幽谷里。  相似文献   

11.
山西是全国现存古代建筑最多的省份,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称。在三晋大地上,上起大唐盛世,下至民国时期,各类寺庙、观、堂、亭台、楼阁、衙门、宝塔等,琳琅满目,比比皆是,总数达18000余处,占全国现有同期同类建筑的72%。这些建筑布局完整,规模宏大,庄严凝重,雄伟气派,是古建筑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  相似文献   

12.
张伟莉 《文物世界》2012,(6):56-57,10
目前我国遗存的辽金建筑多为佛教建筑,“多用移柱、减柱手法”,这是辽金佛教建筑最为突出的特色。主要有山西大同华严寺、善化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北京天宁寺塔、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宁义县奉国寺等。  相似文献   

13.
什邡龙居寺     
什邡龙居寺位于什邡县湔底乡,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元至顺年间修葺,明成化年间增修前殿,经清康熙至光绪三年续修,全寺告成。龙居寺座南向北,建筑依山就势,为复四合院不完全对称形布局。整个建筑精巧别致,结构谨严。龙居寺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占地面积23450平方米。有廊房252间。其石木结构的建筑和丰富精湛的石木雕艺术是该寺的一大特色。《蜀中名胜记》载,“后蜀王孟昶,尝于夏日,偕花蕊夫人至寺避暑。寺僧水观禅师,先一月预知之,因赐号为预知焉”。被孟昶赐名“预知禅师”,而龙居寺便有“蜀王消夏行宫”之称。南宋地理总志《方舆胜  相似文献   

14.
大昭寺壁画     
大昭寺,位于拉萨卧塘平原的中心。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藏语称“觉康”,意为释迦牟尼佛殿,全称是“日阿萨出朗祖拉康”,意为“羊土幻异寺”,其别名又称“四喜奇幻寺”。传说初建大殿时,天众,龙众,歌众,夜叉四者皆大欢喜,故得名。其建筑是以天竺那兰陀寺和毗讫罗摩尸罗寺为模式所建。雕塑。壁画。雕梁彩绘是大昭寺建筑艺术的一大特色,为大昭寺披上了绚丽的浓艳盛装。  相似文献   

15.
西游前传     
《山茶》2011,(7):4-4
唐僧取经的故事尽人皆知,但这场西天伟业尚有一番“前传”,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隋末唐初之际。天下大乱,关中人士大举南迁入蜀,以秦岭、蜀道为天险,避乱于天府之国。年轻的沙门玄奘也在初唐武德年间随着逃难的人群来到四川。入成都空慧寺受具足戒,并在蜀地度过了数年时光。  相似文献   

16.
在山西,明代寺院建筑遗存比较多,大多以单体建筑为主,太谷新村妙觉寺的四座明代遗构,完整地保留了一处明代寺院的部分组群关系。妙觉寺无论是建筑的特点、建筑风格、建筑布局,还是空间的营造、构件尺寸、工艺水平、结构特征、装饰艺术,完美展示了明代乡村寺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秦安兴国寺是河陇地区著名的元明佛教寺院。它与河西走廊的张掖大佛寺各踞东西,遥遥雄峙,是丝绸之路上名闻遐迩的两大名刹。兴国寺又名兴谷寺,俗称官寺,坐落于秦安县城北街,有“兴国梵宫”之美誉。据《秦安县志》记载,寺创建于元至顺三年(1332)。又据该寺伽蓝殿顶棚上出土的明万历四十三年题记木板记述,至少到明末,兴国寺建筑都颇有规模,气势恢弘,建筑布局平面为“伽蓝七堂”格局。“寺上有般若殿一座,雄镇如盘。左有伽蓝殿,右有菩萨殿,  相似文献   

18.
觉苑寺碑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觉苑寺位于剑阁县西武连镇,武连是古蜀道上的一个驿站,曾设县署,觉苑寺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一个景区。寺内陈列了唐代以来各历史时期的石刻碑碣,有唐代《弘济寺新制石灯台铭并序》石灯台残断、逍遥楼碑、南宋《治路种松碑》、明代《陆放翁诗》碑、清代《张问陶诗》碑、民国《步陆放翁次韵》碑、《行路歌》碑以及一些现代碑刻等十余通。兹就其中逍遥楼碑、《治路种松碑》、《陆放翁诗》碑,试行考释,还望读者指点。  相似文献   

19.
一、佛寺的发展历史建筑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佛教建筑是为传播和弘扬佛教文化而提供的一个活动的空间场所。中国佛教建筑的产生 ,是从印度佛教传入后逐渐兴起的。永平十年 (公元 67年 ) ,二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起 ,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礼重二高僧 ,先安排他们暂住鸿胪寺 (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 )。第二年 ,又赦令于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之北修造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 ,因而命名为白马寺。“寺”字即鸿胪寺之寺字。《事物纪原》说 :“汉明帝时 ,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 ,初止鸿胪寺 ,遂取寺名 ,置白马寺 ,即僧寺之始也…  相似文献   

20.
据 198 7-1990年的全省文物普查结果 ,全省现存完整或不完整的寺观建筑计有约2 0 0 0处 ,其中已有 14 1处被公布为省级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寺观建筑 (含佛塔、石窟寺、殿堂等 ) ,除清真寺、文庙及多数石窟寺外 ,一般主体建筑的四壁、古塔回廊及地宫内原多绘制有各种形式、各类题材的壁画。壁画具有重要的装饰性和标识性 ,是中国古建筑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塑像、陈设等一起构成了建筑的灵魂 ,体现了建筑的功能。但由于壁画是附着于墙壁之上的 ,是建筑遭受自然破坏、人为破坏最易伤及的地方 ,加上其质地又比较脆弱 ,建筑维修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