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孙机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的茶,原产于中国。但茶在成为日常饮料之前,还有一个主要供药用的阶段。因此,茶的见于记载和饮茶风习的出现不是一回事。目前只能根据汉·王褒《僮约》(前59年)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等明确的史料,认为中国饮...  相似文献   

2.
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原产我国西南部。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现和应用茶,并经引种驯化使之成为栽培经济植物的国家,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公元八世纪。唐代陆羽《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茶专著,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金工,闻于鲁周公”川表明茶在我国作为饮料至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 ,“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 ,闻于鲁周公”(陆羽《茶经》)。西汉药物著作《神农本草经》中的“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表明 ,最初先人只是把茶当作解毒的良药 ,而“兴于唐 ,盛于宋”的饮茶之俗 ,首出于佛门。相传 ,唐开元年间 ,灵岩寺住持和尚见一些刚入佛门的小沙弥坐禅时常打瞌睡 ,便向后山采撷野茶叶煮烹 ,让坐禅者饮用。从此 ,民间“转相仿效 ,遂成风俗” ,使之成为“比屋皆饮”的大众化饮料。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中 ,饮茶最盛之民族要数回族了。民间有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结婚大茶、斋月散茶、…  相似文献   

4.
茶道是以“品”为主而井然有序的饮茶方式,它显示高雅,表达礼仪,寄托情谊.表现自我.它形成于盛唐.茶圣陆羽是中华茶道之先驱,其著作《茶经》系地道的“茶道哲学”.《茶经·一之源》云:茶叶为饮.可以疗疾.“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经·六之饮》则强调了“饮之时义远矣哉”.饮茶可以“荡昏寐”,故茶味要求“珍鲜馥烈”“隽永”.把饮茶视为精神享受,重在一个“品”字,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所以森本司朗评论《茶经》云:“在这本百科全书式的项目纷陈之中,可称之为‘人生指南’的思想脉络贯穿全书.……是茶的精神;是俭的美德;是穷苦人自主独立.自力更生、刻苦奋斗的生活规范”.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叶的源产地,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中国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说中国是茶的故乡,一点不为虚谬。在源远流长的茶史中,留下了丰富的茶文化遗物:文字记载和实物资料。条最初名之闩“茶”,后来又有茗、苦茶、芳菜等。“茶”在《诗经》中已有记载,凡九见,兹举其三:“准调余劳,其付如养”(《那风’谷风》);“采茶薪掉”(《由风·七月》):“单菜如信”《大雅·隐》。程俊英先生在《诗经译注》中皆释为苫菜。可见当时“茶”未必确指为茶。在稍晚于《诗经》的《尔雅》中即有确指:“磺,苫茶,”晋郭噗注:“个呼…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有关饮茶的起源,最早见于唐陆羽在其《茶经》中指出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并引《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说明我国饮茶,是始于遥远的史前时代。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也有着悠远的饮茶历史,关于饮茶的发源时间从考古及文献来看有三种观点: 一、神农说,唐陆羽《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古人常把一切与农业、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均归结于神农氏,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神”; 二、西周说,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在讲  相似文献   

8.
《茶经》是茶学与茶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在今天依然闪烁着迷人的风采。同时由于茶与瓷骨肉般不可分割的关系,《茶经》又成为古瓷研究十分珍贵的文献资料。《茶经·四之器》曰:“(或作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或作岳州上),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毓《赋》所谓‘器泽陶拣,出自东瓯’,瓯,越也。瓯(与碗义近?),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  相似文献   

9.
何谓木牛、流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木牛、流马《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把运粮车叫作“木牛”、“流马”。那么,木牛流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先进运输工具呢?对此问题,多数人均属似知非知。后汉晚期应邵著的《风俗通义》中称:“乘牛马者,利斩饮饲达曙。今乘此(鹿车)虽为劳极,然入传舍偃卧无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饮茶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汉宜帝时的王褒《僮约》赋,其中讲到“脍鱼疱鳖,烹茶尽具”和“牵犬贩鹅,武都买茶”.《神农食经》中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人陆羽《茶经》中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醒醐甘露抗衡也”.梁代陶弘景《杂录》说:“苦茶轻身换骨”.由于饮茶可以使人提神解倦,健胃消食;可以增进健康,防除疾病,因而很早以前饮茶习惯就盛行全国.  相似文献   

11.
最近,泸定县沈村地方发现明代万历年间《合约》。这是一份有关边茶贸易的民间《合约》,由沈边土官余景冬与当地众“耆宿”和商家代表以及“把式”(朝廷的地方武官)、“明镇官”(打箭炉地方长官)的管家等,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共同签订,距今近四百年。  相似文献   

12.
老窝 《云南史志》2000,(1):59-61
唐朝樊绰撰《蛮书》(又名《云南志》)云:“云南管内物产第七,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相似文献   

13.
洪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它最早见于唐陆羽《茶经》。洪州窑青瓷器深受当时社会的欢迎。据《新唐书》卷一之四“韦坚传”记载,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陕郡太守水陆运史韦坚率江淮并汴洛漕船300艘,满载各郡“轻货”(土特产),其中名瓷(“力士瓷、饮器、茗铛、釜”)酒器、茶铛、茶壶“独举豫章”(洪州),深得唐玄宗赞赏。  相似文献   

14.
袁昶、许景澄庚子"三折"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二,太常寺卿袁昶、吏部左侍郎许景澄突然身陷囹圄,翌日,二人被处死。处死他们的原因为“声名恶劣”、“各存私心”、“语多离间”等道德评判的语词(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92页),“并未明宣罪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义和团史料》(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56页)。袁昶、许景澄以未明罪状招致杀身之祸,成为晚清的一大悬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素有“名山出名茶”之说。贵定县的南部地区有座苗岭主峰云雾山,山下有个云雾湖,湖边有个云雾镇,镇上有个云雾村(寨)。云雾缭绕的云雾山腰种植着很大的一片茶园,此茶即闻名遐迩的云雾茶。云雾“贡茶”的起源云雾贡茶的历史悠久,唐、宋时期就开始种植、加工,属于中国名茶中的绿茶上品。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月在云雾镇、云雾村的关口寨立有石碑记载云雾茶作为宫廷贡茶一事。该石碑1985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民国《贵州通志》记载:“全国各属该产茶,贵定云雾茶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极不易”。明代万历三十年《黔记》记载:“贵阳军民府定番州辖长官司一年一贡朝觐,茶芽伍拾叁斤壹拾壹两陆钱伍厘”。当时定番州所管辖的云雾山地区(现云雾镇)生产的茶叶即是指现在的贵定云雾茶,所以,云雾茶也称“云雾贡茶”。可见,云雾贡茶的历史悠久,在历史上很早就享有盛名。云雾山是苗族聚居的地方。由于云雾茶的品质优良,冲泡出的茶汁汤色清澈、滋味浓郁持久、回甘力强,饮后略带清甜之感,能生津止渴、清热解暑、提神醒脑,具有消炎杀菌、降脂降压、抗衰老等保健功效,因此,当时茶农不仅要如数上缴贡茶,而且当地的土司爷和各级封建统治者贪婪无厌,...  相似文献   

16.
涟溏 《南方文物》2008,(3):168-169
洪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它最早见于唐陆羽《茶经》。《茶经》记云:“盘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岳州瓷皆青.青则盏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自。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皆)不宜茶。”《茶经》对洪州窑的所在地以及瓷器之类型等均未提及。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只流行于南方,北魏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明确记载当时北方以饮“酪浆”(乳汁)为主,南方则以饮“茗汁”(茶汁)为主。当时生活在南方的名士王肃逃到洛阳,因喝不惯酪浆,只饮茗汁,每次能饮一斗,北人惊异地称之为“漏卮”。随着南北经济化的交流和民族的大融合,饮食风俗逐渐趋同,饮茶也在北方地区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18.
20年代初,因父亲在港经商,我亦随居香港。在港生活的几十年中──我对香港的一些文化现象略知一二,现就记忆所及略述于此。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人口不足50万的港岛(又名炉峰岛,因在维多利亚港中央有一礁石形状如一个香炉状,故而得名)文化比较贪乏,报纸发行只有《天光日报》、《华侨日报》、《循环日报》、《工商日报》这几家报社。《天光日报》每日零晨4时左右就可以在街上报摊买到,是几家报社中见报最早的报纸之 香港市民多数在清晨有到茶楼饮早茶的习惯(多半是劳苦大众),多数是以所谓“一盅两件”(即一壶茶,一碟…  相似文献   

19.
建瓯茶事,历史悠久。在漫长的茶史上,留下了令人惊奇的熠熠光芒。历史上,象福建省建瓯市这样熔茶品(“北苑”龙凤团茶)、茶具(建安“建窑”所烧制的“建盏”)、茶艺(建安“斗茶”习俗)、茶神(凤山茶神张廷晖)、茶业(前丁后蔡詹金圃)以及荟萃众多名家的颂茶诗文和研茶专著于一炉的茶文化发祥地,可谓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20.
唐代以前,“茶”字还没出现,那时,茶的名称五花八门。《诗经》里有“荼”字,《尔雅》称茶为“槚”,《方言》称“蔎”,《晏子春秋》称“茗”,《凡将匾》称“荈”,《尚书·顾命篇》称“诧”。陆羽《茶经》总汇诸称:“茶,南方之嘉禾也……,其名一日荼、二日槚、三日蔎、四日茗、五日荈。”另外.还有一些别称,如水厄、酷奴等等。可惜没有一个字其原本含义是指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