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子午鼎     
王子午鼎,春秋时期一件重要的青铜礼器。1978年河南省浙川县下寺2号楚墓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馆。鼎通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重100.2公斤。侈口、束腰、平底、蹄足,口沿上斜立两只外撇的长方竖耳,腹部周围攀附六条龙形怪兽,器表满饰半浮雕的夔龙纹、窃曲纹和云纹。器盖微弧,盖上有钮,钮外饰窃曲纹两周。出土时鼎内盛牛骨多块,盖上置铜匕一件。鼎盖与腹均铸铭文。盖铭一行四字,“倗作脀(鼎升)”;器铭十四行八十四字,大意说王子午铸鼎以祭先祖文王和进行盟祀,并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四年八月,陕西省蓝田县文管会进行文物普查时,于焦岱镇南侧的汉鼎胡延寿宫遗址上采集到一批文物:有铺地砖、五角形下水道、筒瓦、瓦当等。现将瓦当介绍如下: (一)“鼎胡延寿宫”瓦当共七件,分四式Ⅰ式一件。当面直径为17、厚3.7厘米;边轮深达1.1厘米,宽1.3厘米。瓦色浅灰。当面中心有一直径5.8厘米的单线圆形空间,中有一阳文篆书“宫”字,其外,由双线栏界分割的四个扇形区间中,分置“鼎胡延寿”  相似文献   

3.
最近,河南新郑市博物馆在藏品建档中发现3件战国带铭文青铜器。其中铜鼎1件,铜戈2件,现介绍如下:l.铜鼎(图一);日藏。高16厘米,口径15厘米,重2M0克。鼎盖与鼎身合成一个扁圆体。子母口。鼎盖鼓起呈覆盘状,上有三“凸”形钮,组成等边三角形且与三足对称。鼎盖中央部位铸铭“始是官”三字。(图四:l)鼎肩附一对长方环形耳,两耳微曲外移.圆腹较深.小平底.下部右尊自一铜鼎蹄形三矮足。腹部饰一周凸弦纹。铭文“越是”疑为地名,无考。“官”字在战国铜量器铭文中常见,如“上官”、“下官”、“私官”等。2.铜戈(图M)197…  相似文献   

4.
河北新乐、无极发现晚商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85年,我们在新乐县中同村征集到两件青铜器,一鼎一簋。鼎敛口,立耳,深腹,圜底,柱足。颈部饰一周圆涡纹,间以四瓣花纹。沿下腹内铸有阴铭,自上而下为"月(?)且丁"四字。腹部有两块补疤,下腹及足部有烟炱,当为实用器。口径13.4、腹深9.8、通高17.7厘米。完整(图一、二、三、四)。簋敞口,扁腹,圜底,圈足。颈部饰一周(?)纹,间以两只兽首。腹部和圈足上饰饕餮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一年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在西周墓葬中发现不少青铜器,其中有一饕餮纹方鼎,四足双耳。鼎通高为25.5厘米,耳高4.5厘米,足高11厘米,腹高10厘米。口沿长19.5厘米,宽16厘米。鼎之内壁有铭文四行,共二十七字(铭文摹本见附图)。铭文清晰可释,释文为:“甲子,王易(寑)(孳)商(赏)用作父辛(阝尊)彝。在十月又二,(祖甲),曰,佳王廿。”  相似文献   

6.
1969年和1981年,咸阳市博物馆先后收集到两件铜器,现介绍如下。馆陶家铜连鼎 1981年收集。此器由四个造型相同的鼎连结而成。四鼎大小一致,分别有盖(其中两盖已失),盖上有三个环纽,盖可以倒置。鼎均为敛口、子母唇、鼓腹、圜底,各有两环形耳,外侧各有一蹄形足。腹部皆有凸弦纹一道(图一)。其中一鼎腹部有铭文一行共二十字:"铜连鼎四合,容各三斗,并重九十三斤,馆陶家霸田。"(图二)其中一鼎通高22、口径21.5、腹径27.5厘  相似文献   

7.
闫庆联 《收藏家》2006,(6):67-68
庚儿鼎出土于1961年。当时山西省侯马上马村东周墓群第十三号墓出土了两件大小、花纹、铭文几乎完全一致的青铜鼎。本文涉及的是其中之一。其口径40厘米,通高43厘米,大口、窄沿、深腹、圜底、直附耳、兽形蹄足。纹饰由两组蟠螭纹饰和一组三角纹内填单线钩纹构成。鼎腹内壁有铭文如下:“唯正月初吉丁亥徐王之子庚儿自飤緐用征用行用侖禾用鬻眉寿无疆??共计3行29字(见《考古》1963年第五期二二九页《山西侯马上马村东周墓葬》和二七零页张颌和张万钟两位老先生所著《庚儿鼎解》)。因此鼎记载了徐王庚为世子所作故称庚儿鼎。庚儿鼎对研究当时历…  相似文献   

8.
刘宏斌 《文博》2007,(6):92-93
在陕西省岐山县青化镇童家村村民童拴雄家里,一张奖状保存了50年,那是1958年他的父亲童铨等五位农民因保护上交西周青铜器外叔鼎,由岐山县人民委员会颁发的。这张奖状是特制的,在长44厘米、宽32厘米的白纸上用兰颜料涂成底色,四周用红、黄两色画了相互缠绕的飘带,上边飘带的中间是一个圆圈,圈内画有一圆鼎,鼎两边各有一小爵。奖状上共有7行用黄色颜料书写的字,第一行为宋体"保护文物有功"大字,大字的左边原镶有外叔鼎的黑白照片。奖状正文为行书,内容为:"青化乡童家生产队童兆乾、童怀义、童玉乾、童铨、童生民等五人于1953年  相似文献   

9.
铉鼏解     
1959年9月间,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舒城龙舒公社凤皇咀地方,发现一批春秋时称为"舒器"的青铜器(详见《考古》1964年第10期).其中两件铜鼎,一盛羊骨,一盛鱼骨,原"报告"叫它为"铉鼎"."铉鼎"上的附件和附着物是很值得注意的,它的具体情况是:(1)两鼎平顶盖上都各有一根可以抽插的、横穿盖纽以贯鼎耳之扁圆形长铜棍,棍长恰与鼎两耳外缘的间距相等,各长24.9和25厘米.粗为0.9×1.3厘米(附图).  相似文献   

10.
简讯七则     
《收藏家》2006,(5)
法国文物专家送两千年前的中国古鼎“回家”4月10日下午,法国文物专家高美斯在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举行的捐赠仪式上正式向陕西省文物局捐赠了一件青铜鼎。这件古鼎为圆形素面盖鼎,通高17.5、两耳间宽24.5、口径17.7厘米,整体呈墨绿色,略有磨损。在鼎口沿处有类似“宜阳”、“咸”、“临晋厨鼎”等战国、秦、西汉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刻铭50多字。初步考证,这件古鼎铸于战国晚期的韩国,距今有大约2300年历史。秦始皇的军队在灭韩并统一中国后,把古鼎带回都城咸阳。秦亡汉兴后,古鼎遂由汉王室所有,藏于汉皇宫“临晋宫”。至于这座鼎的出土…  相似文献   

11.
1977年10月潜山县城北三里彰法山出土了两件五铢钱铜母范。二范皆系正方形倒角,呈八角四方形。边长4.8厘米,角边长1.7厘米,厚0.7厘米,槽深0.5厘米。二件大小厚薄完全相同。四枚五铢钱模型,等距排列,平行分布,每角一钱,两正两背。中有圆柱形凸起柱,四枚钱模间有—0.5厘米宽0.1厘米深的浇道相连。钱模直径2.6厘米,正面钱文的五字上下两横笔左右略出头,交叉两笔弯曲,  相似文献   

12.
沧州地区近年征集到两件古代铜器: 虎符一件,长9.5、宽2.1厘米。符阴中空,边缘有三角形榫。背部有错银铭文:"与杜阳太守为虎符第一"十字,左右两片各五字。左半肋部有"杜阳左一"四字(图  相似文献   

13.
王鼎的性质与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利艺术博物馆新入藏的王鼎,是迄今所见惟一的西周时期的王所作的鼎。鼎上铸有两行6字铭文。这件王鼎从形制、纹饰看,应属西周中期。  相似文献   

14.
北京拣选一组二十八件商代带铭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8月上旬,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北京铜厂领导和工人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从三十多吨废杂铜中拣出一组商代青铜器。这组器物虽多有残损,但仍可清楚地看出类别和器型,十分难得的是大部分器物铸有铭文""(举(?))二字,表明出于同一个作器者,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线索。这组器物经过北京市美术公司师傅们精心修复,共有二十七件已经复原;另有部分残片未能恢复器形,但也保留铭文。现分别叙述如下。 (一) 铜方鼎两件。一件通高17、口宽11、口长13厘米。另一件通高17.4厘米。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60,(10)
陕西省乾县凤翔发现古铜器陕西省渭河一带农民在取土中常发现古代文物.如1959年2月在乾县周城府东倪家窑一带,便发现有鼎、壶、盉、镜、带钩、钱币等十余件.其中鼎一件,高23、口径16、厚0.2厘米、素面.(图3).壶一件,高39、口径3、最大腹径20.5、厚0.2厘米,圈足(图2).盉一件,高12,最大腹径14、厚0.15厘米,盖饰有四叶纹.柄把、嘴及三足均作兽面状(图1).这些铜器是在距地面1-3米深发现的,从器形及纹  相似文献   

16.
旅顺博物馆藏第廿平阳共鼎补正王振芬第廿平阳共鼎圆腹、附耳、三蹄足、有榫口(说明有盖,现盖缺),素面,腹有一凸棱。口径14.3厘米,腹径19厘米,通耳高162厘米。现藏于旅顺博物馆。该器有铭文41字,环器口沿外侧。一面为“第廿平阳共鼎一合容一斗二升并...  相似文献   

17.
吴非 《收藏家》2006,(5):94-94
4月10日下午,法国文物专家高美斯在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举行的捐赠仪式上正式向陕西省文物局捐赠了一件青铜鼎。这件古鼎为圆形素面盖鼎,通高17.5,两耳间宽24.5,口径17.7厘米,整体呈墨绿色,略有磨损。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初,南阳博物馆在地区废旧仓库征集到1件青铜器盖,从形状看当为鼎盖。盖直径22.5厘米。呈圆弧形,口沿处有三个对称的兽面形小鋬,中间有镂空圆捉手。盖上饰绳状弦纹三周,间以蟠虺纹,近口沿处饰斜角兽纹一周,捉手上饰绹纹(图一、二)。盖内有铭文四行三十二字,为:"隹  相似文献   

19.
河南博物院收藏一批精美的西周青铜器,它们是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地发掘出土的。现选其中的几件介绍如下。 ■鼎(图一),口径、通高均为26厘米。立耳,平折沿,腹部下垂且较浅,圜底,三蹄足不甚明显且内侧各有一个平面。口沿下饰三组中点作扉棱突起的饕餮纹,并被另外三个扉棱等距离隔开,腹部饰一周凸弦纹,三足上部各饰一兽面纹,兽面中部突起一个竖向扉棱。鼎内壁一侧有坚款四行铭文,共27字,自右至左为: 唯八月初吉丁丑 公乍(作)■■鼎■ 用易(赐)眉寿永命 于子孙孙永宝用 (享)散鼎的底部及纹饰间积有很厚…  相似文献   

20.
1984年7月16日,西充县医药公司修建工地发现一铜器窖藏。这一铜器窖藏在距地表约1.8米深的一土坑内,共出土铜器二十五件,除锈蚀严重和残损的外,比较完整的尚有十三件。 夔龙纹鼎 一件。敞口,外折平沿,斜弧腹,圜底,沿口上有两耳。腹部有三对夔龙纹饰,间有雷纹,三足也为夔龙形。腹内有铭文,上为族徽,下二字为父乙。口径12.6,通高17.2厘米。(图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