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黄宗炎   《广西文史》2005,(3):27-30
发生于1913年7月的“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势力同以盗国大盗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独裁专制势力的一次重大武装斗争,其目的是要保卫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这次斗争虽然很快失败了,但它唤醒了人们对袁世凯独裁反动统治的警觉,并给袁世凯独裁反动统治以一定的打击,为以后护国战争粉碎袁世凯的皇帝梦和推翻袁世凯的独裁反动统治起到了准备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相似文献   

3.
一九一七年四月至八月,四川发生了以成都为主要战场的川、滇、黔军阀混战。这是民国以来西南地区第一次以争夺统治地域,扩张军事势力为目的的军阀战争。这次战争为民国以后西南地区的军阀混战开了恶劣的先例,对川、滇、黔三省军阀势力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如谢本书同志所说的那样,这次战争,是西南军阀势力形成的重要标志。对这次战争的始末,已有多文论及,笔者不再详述。本文拟从这次战争的政治、经济背  相似文献   

4.
韩真 《福建史志》2009,(5):24-27
民国以后,由于临近广东的地理位置,福建成为北洋和西南两大军阀集团统治的交叉地带,也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进步势力与各军阀集团反复争夺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一 1910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然而,她没有在思想文化上对封建伦理道德学说展开全面批判,以至于袁世凯上台,建立了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统治以后,立即对资产阶级新学展开新的反扑,封建文化一度又成了军阀独裁者和帝制复辟者的帮凶。  相似文献   

6.
贵州自辛亥革命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全省政柄均为军阀势力相继篡夺,其中以兴义系军阀统治时间最早、最长。袁祖铭乃是兴义系军阀中继刘显世、王文华之后总揽贵州军政大权、并引导出桐梓系军阀的一个重要角色。军阀势力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面,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延缓了封建剥削制度的崩溃。当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烜赫之时,其家族、爪牙就是一方的封建领主。这些土豪、恶霸、劣绅在这块“领地”内为所欲为,糜烂地方。安龙县就曾经一度是袁氏家族的领地,即使袁祖铭已早在一九二七年一月被杀死去,而其父袁廷泰仍然活跃于省、县政治舞台,不断扩展政治经济实力,直到一九四五年死去;其子袁德龄,又仰仗乃祖乃父余威,凶横残暴地鱼  相似文献   

7.
陆吉康  段艳 《广西文史》2005,(1):15-18,28
近代的鸦片烟和赌博,对中国社会影响甚大。民国成立后,不管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还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都曾发布限期禁种禁吸鸦片烟的命令,明文规定对犯禁者要处以极刑。而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各省军阀拥兵自重,为争夺地盘而连年混战,禁烟显然是实现不了的。相反,鸦片烟被各地军阀、官僚、土豪、劣绅等阶层人物所利用,要么发财,要么扩军,要么内战,成为此类阶层的主要财源和经济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
民元定都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元定都之争,是孙中山让位与袁世凯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之间最先开展的一场斗争。这场斗争,实质上是民国初年三种政治力量,即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买办性的军阀官僚集团、以原立宪派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之间的斗争。弄清楚这场斗争的发展过程,和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最后所以不得不放弃定都南京的主张,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代,大小军阀占地为王,逮其实力强大,羽翼丰满后,莫不希望逐鹿中原,问鼎中央,可谓个个都做过统治中国的美梦。然而,张学良可能是个例外。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张学良至少可以独拥东北,称王称霸,做一方的土皇帝,但张学良却顶住了来自日本和集团内部的多重压力,毅然易帜,膺服南京中央政府。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各种反抗中央的势力风云际汇,张学良在关键时刻入关,反蒋势力作鸟兽散。“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和蒋介石合作无间,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与暴日周旋。逮其…  相似文献   

10.
赵富民  韩小泉 《沧桑》2011,(4):45-47
一直以来,史学界将袁世凯执政时期称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笔者针对国内外学者对军阀的不同界定,结合袁世凯政府取得的政绩,对民初军阀做出科学的界定。民初军阀酝酿于袁世凯执政期间,形成于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时期,而1912~1916年这一阶段,正是从地方实力派到军阀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1.
《近代史研究》2021,(4):55-69
辛丑回銮后,清廷为重树权威,裁抑东南互保的"抗旨"势力,同时为增强北洋实力以拱卫京畿,开始扶植袁世凯加强对江南财赋之区的控制;而袁世凯也借此将北洋势力逐步向南洋扩张,此一进程可称之为"北洋下南洋"。这使得两江总督的争夺白热化,严重冲击了南北派系平衡,积累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是酿成丁未政潮中统治高层激烈斗争的关键因素。除了清流浊流的分野外,瞿鸿禨和袁世凯交恶的重要原因是,北洋强势南下,湘人瞿鸿禨虽努力调护,南洋的湘系势力仍遭受重挫,瞿也因之孤立。岑春煊之所以发动政潮,反对奕劻、袁世凯,部分也是由于运动江督连续受阻,其与周馥、端方交恶,实有竞争江督的因素在。丙午官制改革后的政治安排,诱发了奕劻和瞿鸿禨的直接冲突,而瞿鸿禨公开揽权、奕劻病重、东三省用人等因素,都刺激了政潮的发生,但奕劻、袁世凯和瞿鸿禨的关系还可重新检讨。  相似文献   

12.
辛亥鼎革之际,清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已演变为"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是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中央集权对地方督抚收权的结果。关于"权力流向"问题,在清末民初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制度变迁与重建的过程中,清政府的统治权力经由南京临时政府与南京临时参议院,最终转移到袁世凯北洋集团。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对民初政治走向的重要影响,是辛亥革命在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权威一并衰落之际爆发,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乘势而动,从军人干政到军人主政,试图重建统治权威而未能奏效,政局分崩离析,导致民国初年的军阀政治。民初军阀不是清末地方督抚势力自然增长的延伸,而是掌握军队尤其是新军的新生势力的崛起。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当了83天的皇帝下台后,黎元洪当上了大总统。蔡锷反袁有功,黎元洪任命蔡锷为四川哈督军兼巡按使。蔡锷就位不久,托病辞职,推荐罗佩金为督军,戴勘为巡按使兼会办。罗、戴任职后,刘存厚以武力反对罗、戴,致使罗佩金被撤职下台,戴戡被截击在去黔途中自戕。后来,王文华又率领黔军打败刘存厚占领重庆。以上事实,反映了川滇黔军阀之间争夺四川的剧烈,也反映了进步党和国民党权利之争。蔡锷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攻打四川北洋军阀,并无统治四川之意。罗佩金是蔡锷的参谋长、国民党人、云南军阀之一,与唐继尧甚为密切,他参加反袁…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一二年四月南京临时政府结束至一九一三年十月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是中国辛亥革命时期的二次革命阶段。在这一期间,各地资本家阶级的商会纷纷离开自己政治上的领导者,对武装讨袁采取反对或中立的态度。他们的行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专制势力的卷土重来,也就贻误了资本家阶级的民主革命事业。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历史教训。本文仅就上海地区资本家阶级对待二次革命的立场、言论和行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蔡洁 《安徽史学》2017,(6):103-110
民国元年,"省会迁移"成为广西军政各界争论的核心问题。以革命党人为主的"迁省派"倡导将省会从桂林迁至南宁,以立宪派为主的"反对派"坚持仍以桂林为省会。在陆荣廷的支持和袁世凯的默许下,"迁省派"最终取得了胜利,南宁取代桂林成为广西新的省会。"迁省之争"既彰显了民元广西的党争以及立宪派与革命派势力的消长,也反映了袁世凯政府对广西军阀势力的弱势统治。都督陆荣廷选择与"迁省派"结合,是基于稳定在广西军政统治的考虑。袁世凯政府对"迁省派"的态度从反对转向支持,则是对于平息广西政争、稳固西南边防以及陆荣廷军政实力的综合权衡。同时,"迁省南宁"的结局也推动了近代广西区域民族关系的变动。  相似文献   

16.
韩文宁 《中华遗产》2010,(2):156-159
从1926年7月开始。一场扫除封建军阀势力、统一中国的北伐战争打响了。有道是时势造英雄,王天培这位侗族将领在此时横枪跃马呼啸而出,可谓是战功卓著。然而仅仅一年,他却因背负战败罪名而死,一时令人难解。  相似文献   

17.
北伐军用钞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小杰 《中国钱币》2007,6(1):12-20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形成直、皖、奉三大系军阀。各军阀问为争夺地盘,扩充实力,因而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孙中山先后组织北伐均未如愿。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经过两年艰苦斗争,相继创建黄埔军校,成立国民政府,编组国民革命军,进行东征和南征。并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统一全中国的纲领。1926年6月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出师北伐案。7月9日,广州5万军民在东较场举行了隆重的北伐誓师典礼。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出兵北伐。  相似文献   

18.
兴义系军阀在形成与控制近代贵州的同时,出现了"旧派"与"新派"势力之分。"旧派"以刘显世为中心,"新派"均集中在王文华周围,两派之间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旧派"势力在近代贵州民八、民九事变中损失殆尽,"新派"势力则在王文华被刺后发生内讧。兴义系军阀随着实力的内耗殆尽,逐渐失去了对近代贵州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关威 《安徽史学》2015,(4):89-94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重新启用袁世凯镇压革命党。袁世凯预判中国政治态势,周旋于革命派、清政府、立宪派等各派力量之间,一方面以北洋军的强势压迫革命党人;另一方面以革命党人的杀气威胁清政府,最后迫使清朝皇帝退位,促成了中华民国,实现了政治制度的转型,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是,袁世凯本质上是一个封建官僚,缺乏民主共和思想,他不但没有积极推进民主进程,反而妄图坚持独裁专制,复辟帝制,又成了阻挡历史车轮的势力。结合清末民初的社会现实,对袁世凯的性格心理及其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于袁世凯本人以及这段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码头封建势力之由来 码头封建把持主要表现为封建势力对码头工人的控制和对装卸搬运业务的垄断,码头工人出现于封建社会.直至近代仍处于封建势力把持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