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嗢末是唐宋之际活跃在河西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指吐蕃征服周边部族之后对这些民族的称呼;后期则指在凉州地区取得实际政权的"凉州嗢末",他们与归义军及中原王朝都有交流,宋初在西夏对河西的战争中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2.
前凉张天锡时期的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凉张天锡时期的佛教杜斗城前凉是十六国早期建立在河西地区的一个政权。其奠基者为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张轨。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张轨提出到凉州任职,晋惠帝授其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张轨即带家人离京赴任。公元314年,张轨病卒。晋愍帝以其子张为都督凉州...  相似文献   

3.
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归义军从吐蕃手中收复凉州。为了使中央实际控制区西扩,唐政府于咸通三年(公元862年)至四年(公元863年)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控制凉州。但作为河西主要收复者的归义军并不甘心放弃凉州,而活动在河西地区的末人也很快加入到凉州的争夺战中。自咸通二年至唐亡,凉州在唐政府、归义军、末三种势力之间,存在几次控制权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晚唐政府对河西东部地区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历史研究》2007,(4):27-41
咸通四年,唐政府设置凉州节度,以统凉、洮等六州之地。凉州节度设置之初,唐政府多以朔方节度使兼领凉州节度。此后,随着河西地区形势的变化,唐政府将凉州节度的建制改为河西都防御,并最终易名为河西节度,其主要辖区也由陇右调整至河西东部地区,而唐政府通过凉州节度对其调整后的辖区进行了切实的管理。朔方节度虽一度不再兼领凉州节度,但其在晚唐时期仍频繁参与河西东部地区事务,反映出唐政府经营河西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张辉军 《丝绸之路》2011,(22):10-11
起源于古代印度的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最早兴盛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特别是五凉时期,佛教在河西地区,尤其是在凉州一带始终受到人们普遍尊崇和信仰。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五凉时期佛教在凉州地区兴盛的原因作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凉州佛教对日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乃至对整个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7—9世纪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了西藏历史第一个政权—吐蕃政权。"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由盛转衰,促使吐蕃不断进攻河西走廊,前后攻陷了肃州、甘州、凉州等地。沙州百姓和将士经过11年的艰苦抵抗终于以城降蕃,从此吐蕃统治敦煌。本文主要研究敦煌在吐蕃控制时期与唐朝中央政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甘肃武威唐天宝《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是关于凉州瑞像信仰的一通重要碑文,它在《续高僧传》的基础上添加了部分内容,包括正光元年李师仁猎鹿和偶遇神僧的故事,李师仁怀揣的柰果也最终变化成石头,为整个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至于这个故事何时何地被添加进来,此前学界并无讨论。研究发现,李师仁故事只流传于河西地区,而柰自古以来就是河西特产,因此这则故事大概是释道宣《续高僧传》之后、天宝《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之前河西地区添加进来的。整个过程强烈凸显了历史叙述的"层累"。  相似文献   

8.
甘州回鹘、凉州吐蕃诸部与党项的战争对整个河西地区乃至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甘州回鹘、凉州吐蕃诸部占据着河西甘、凉二州,控制着河西的咽喉,加之与北宋的联盟,使得党项腹背受敌。从李继迁始至李元昊经过30多年的战争,党项最终打败了甘州回鹘、凉州吐蕃诸部,北收回鹘精兵,西掠吐蕃健马,渐次控制了河西陇右,北宋则失去了抵御党项的右臂。战后,党项拥有了辽阔的地域,丰富的物产,国力大增,才使得元昊有足够的实力建国、称帝,与北宋、辽共分天下,与南宋、金鼎立中国。  相似文献   

9.
从兰州出发,沿着河西走廊西行,第一站便是甘肃省历史化名城武威。武威,古称凉州,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要径,自汉武帝开发西域设置四郡以来,凉州就是我国西北重要的政治,经济,化中心。1600多年前,东晋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朝政权曾在这里建都,中西化长期在这里交汇。直到今天,这里仍是大西北数得着的名胜古迹多,化遗产保存丰厚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隋末唐初,武威人李轨在昭武九姓胡人的支持下,以武威为中心,攻取了张掖、敦煌、西平、枹罕四郡,建立了胡汉结合的河西地方割据政权。李轨及河西政权,对研究唐初历史与河西地方史都很重要,但史书中记载极为简略,而且错讹较多,本文试就有关史实考辨如下,幸识者教正。一、李轨起兵及处置隋官的时间隋末大乱,群雄竞起。自隋炀帝大业九年(613)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炀帝在江都被杀,五年之间,全国各地起兵反隋者达一百二十七起之多,其中大业十三年(617)为十八起。李轨起兵也在大业十三年。李轨其人为凉州大豪,史称其“家富于财,赈穷济乏。”  相似文献   

11.
《凉州节院使押衙刘少晏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九世纪八十年代(880——889年)的河西政局,包括沙州归义军张氏政权的状况、甘州迴鹘的动向,东至凉州的时局,一向是国际敦煌学界关心较多的课题。前贤虽作过许多有益的探索,但疑窦仍然颇多。我在《张淮深平定甘州迴鹘史事钩沉》一文中,曾揭示出公元八八三年至八八四年张淮深两次平定甘州迴鹘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大致考知甘州迴鹘民族政权建立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前后。但公元八八五年至归义军主政人张淮深被杀(大顺元年[890]二月二十二日),五年左右的河西大局尚未论及。兹篇即在《钩沉》一文的基础上,对这五年左右的河西历史试作探索,以期勾画出这段历史的主要面貌。  相似文献   

12.
清康熙年间,阿拉善蒙古归附清廷后,与河西府(县)展开了长达数年的划界纷争。该文利用档案、地方志等相关文献资料,对清代河西走廊北部汉蒙交接地区的凉州、甘州二府与阿拉善蒙古边界纷争事件的过程、起因进行了详细考察,分析了在此事件处理过程中,国家与地方社会复杂而多元的互动关系。清代以来河西走廊北部边界的变迁,不仅折射出传统社会政治大环境的改变,而且也是区域农牧经济互动消长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唐佚名诗集》抄写于P.2672、S.6234、P.5007等三件文献的背面及P.2672的正面。从诗集正面书札的行文看,书札的收信者即诗集的作者应在比凉州更为偏远处任职。而通过勾勒归义军节度使僚佐张球的生平,可知其与凉州及河西都防御使府关系密切。诗集所记载的空间范围东至凉州,西至焉耆铁门关,可大致与张球的活动范围对应。此外,根据诗集所歌颂的对象及诗集的笔迹,也可从侧面证明诗集的作者确应是张球。正是因为作者对河西政情非常了解,所以诗集展现了晚唐河西的诸多重要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14.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室郑炳林编著,将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敦煌碑铭赞辑释》一书是关于敦煌文书中的碑文、墓志铭、邈真赞等人物传记资料汇辑、校注和研究的著作。敦煌河西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辉煌的发展时期:一个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现了五凉政权,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先进,文献记载甚多。一个是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大中二年张议潮收复敦煌,咸通二年收复凉州,结束了吐蕃在河西的统治,辖区东起灵武西至伊吾,据有六州之地,至北宋皇祐年间曹贤顺领归义军事,前后200余年时间,归义军政权处在错综复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归义军与周边民族关系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史以来,河西地区为多种民族所杂居,民族成分较为复杂,割据势力不断涌出,造成了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对河西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秦汉之际,羌戎聚居,乌孙、月氏、匈奴先后控据其地。魏晋以后,十六国诸胡政权纷纷涌现,河西地区也出现了由氐、卢水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原而言,它是边塞凉州;对西域而言,它是汉地武威。自汉武帝以来的两千多年里,它的建制虽数度更迭,华夏文明的传播和交融却不曾断绝,使其成为河西走廊上除敦煌外的另一极文化中心。走进今天的武威市博物馆,你所能感应到的,不仅是一匹铜奔马和一曲凉州词,更是一部河西地区华夏文明的传奇史。  相似文献   

17.
河西战役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反击作战的关键性战役,对汉匈两大政权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西汉政权的影响有:第一,巩固了西北边防,促进了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二,拓展了西汉政权的版图;第三,节省了军费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第四,对匈奴形成有效钳制,断匈奴右臂。对匈奴政权的影响有:第一,造成匈奴经济、军事力量衰退;第二,引起匈奴内部分裂。此役之后,匈奴逐渐走向衰弱,而西汉王朝在西域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并为后来西域都护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武威,古为羌戎之地,战国至秦属乌孙和月氏,汉初为匈奴右地属休屠王。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平河西匈奴,在此置武威郡和姑臧县治;武威,即大汉军威到达河西之意。三国魏兼凉州治,因地处西北而寒凉,故武威又称凉州。东晋十六国前、后、南、北凉及唐初李轨大凉皆曾建都于此。唐为凉州、武威郡、姑臧、神鸟县治,并设大都督、中都督府及河西节度使。唐末陷于吐蕃。宋属西夏西凉府……正因为凉州在中国古代史上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1986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武威定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人有许多征战凉州的诗词,以唐王翰的《…  相似文献   

19.
走出凉州的马厩就四蹄腾空丝绸铺就的千里河西走廊是铜奔马理想的跑道  相似文献   

20.
唐宋之际的凉州末陆庆夫末,又作温末,浑末,是吐蕃贵族在其本土,特别是进入河陇地区以后,对所征服的异族百姓驱役奴化,终使各族奴隶不断啸合、聚变而形成的一个多民族混合体。对于末的源起及其总体情况,已有学者作过研究。.①本文则重点运用敦煌文书等史料对晚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