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龙 《旅游纵览》2022,(18):69-7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继续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本研究以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镇吴杖子村为例,深挖整合文旅资源,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产业新模式,实现家门口就业和富民增收目标,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2011,(5):79-80
2011年,西宁市将深入打造“中国夏都”旅游品牌,突出旅游城市特色。 据了解,为把西宁建设成高原生态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按照“十二五”期间把西宁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2011年,西宁市将把“大美青海”和“中国夏都”旅游品牌有机结合,进行深入打造。以“西宁文化旅游建设年”为主题,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提升城市旅游功能,不断完善城市旅游服务体系。西宁市旅游局局长赵宁军强调,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号召“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乡村旅游需要开辟“旅游+教育”发展路径。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立足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旅游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骆驼湾村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形式、加快乡村旅游人才培育等方面构建乡村“旅游+教育”实践发展新格局的路径,助推革命老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升级转型,夯实乡村振兴成果,以特色乡村旅游引领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幸佳 《旅游纵览》2022,(22):91-93
大径山国家乡村公园概念的提出,是大径山乡村区域品牌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的核心启动区,双溪漂流景区的整合提升应以创建5A级景区为标准,抓主题、构产品、做配套、聚人气、创品牌,以旅游产业化、景区全域化、村庄景观化为目标,打造大径山的旅游门户、“原乡禅境”的第一印象区、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的先行示范区,推进大径山全域景区化建设和整体环境的提升整合。  相似文献   

5.
刘锐  刘亚峰 《旅游纵览》2023,(11):80-83
乡村旅游创业经济是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之一。当前,乡村旅游创业存在经济风险、文化风险、自然生态风险和政策风险等,乡村社会资本可以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因此乡村旅游创业需要社会资本。本文基于我国乡村旅游创业发展风险类型和风险管理机制,从社会资本构建视角出发分析乡村旅游创业发展的风险管理,提出乡村旅游创业风险控制策略,以强化风险管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创业经济是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之一。当前,乡村旅游创业存在经济风险、文化风险、自然生态风险和政策风险等,乡村社会资本可以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因此乡村旅游创业需要社会资本。本文基于我国乡村旅游创业发展风险类型和风险管理机制,从社会资本构建视角出发分析乡村旅游创业发展的风险管理,提出乡村旅游创业风险控制策略,以强化风险管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7.
沈吕  陈逸 《福建旅游》2005,(5):11-11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海峡旅游”主题,努力打造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中旅游经济圈、以厦门为中心的闽西南旅游圈、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西北旅游经济圈等三大旅游经济圈,使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在福建齐放光芒,福建省旅游局将与中国旅游报联手,组织福建主要客源地的百家媒体记者赴闽采风,联手打造福建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8.
一流本科“双万计划”建设对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指引了新方向。以创新创业这一核心素能入手,剖析一流本科建设背景下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能培养内涵及要求,从重构新文科课程体系、打造赛训结合长效机制、营造真实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提出加强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能培养的策略,以期为旅游院校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素能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较为均衡的利益分配模式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社会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形式,逐渐成为解决乡村贫困、振兴乡村经济的有效方式。在鲁中地区中郝峪村乡村旅游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创业的社会价值创造属性、经济价值创造属性及创新属性,都在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模式的均衡构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村落精英的操持下,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模式较好地诠释了社会创业的"初心",而社会创业也为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了动力源。在当今乡村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这一个案研究具有普遍意义,既有助于探索社会创业对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模式的影响机理,也可进一步丰富社会创业理论体系内容及应用情境。  相似文献   

10.
贾璐 《旅游纵览》2023,(11):194-196
本文采用走访调研、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为典型案例,首先阐述近年来民族节庆体育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发展典型模式,其次对民族节庆体育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反思,最后提出民族节庆体育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即规划引领,打造环线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见缝插针,举办趣味跑、户外露营等活动;打通节点,打造“科考、探险徒步体育旅游”线路;进一步做大做强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品牌,使体育旅游形成常态化产品,以期延伸云南省边疆地区体育旅游产业链,实现“体育+旅游”的全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郭琴  李恺  孙景丽 《旅游纵览》2023,(9):94-96+100
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是实现乡村旅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促进中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本文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定的2017—2022年“河南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为研究对象,探索河南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的创建模式,总结出景区拉动型、现代农旅融合型、民宿带动型等9种模式,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文化特色,开发创意旅游产品;加快数字赋能进程;加强农民专职教育培训,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强资源整合,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等策略,促进新时代河南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毅君 《旅游纵览》2023,(8):124-126
随着旅游业强势复苏,云南民族地区古村落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云南民族地区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将以元阳县阿者科村为例,对阿者科村和“阿者科计划”进行概述,然后分析阿者科村旅游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云南民族地区古村落旅游发展路径,以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活云南民族地区的发展新动能,推动人与自然互惠共存、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3.
声音     
《丝绸之路》2005,(2):68-68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省导游服务技能水平。增强导游人员的开拓创新意识,树立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打造、培养”丝绸之路”(甘肃段)黄金旅游线路“品牌”导游人员,甘肃省旅游局、甘肃省旅游协会举行了首届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来自全省各地国际、国内旅行社的50多名导游(领队)参加了大赛。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视域下,促进人文要素与乡村自然资源相结合,能够有效弥补现有文旅产业单一、吸引力不足的缺陷,带动山东省青州市乡村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本文首先深入剖析青州市目前发展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其次结合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提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塑造区域乡村旅游品牌等策略,以期能够带动青州市乡村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以文促旅,以旅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赵博阳  尹晓龙 《旅游纵览》2023,(13):112-11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影视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文旅融合、乡村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感、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后石沟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影视与旅游融合发展成功的经验,总结现有产业融合的不足,并从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和开辟网络营销渠道方面提出后石沟村影视与旅游融合发展方向,以期延长该旅游目的地影视旅游生命周期,打造齐鲁乡村影视旅游样板。  相似文献   

16.
邓闿林 《旅游纵览》2022,(17):153-155
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是我国实现“文化强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分析发现,川东地区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果坝村土家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合意识滞后,民间力量薄弱;资源开发较浅,旅游产品同质化;宣传手段单一,融合效果欠佳;经济支持稀缺,非遗传承乏力等问题,并从组织专业指导队伍,提升文旅融合意识;结合地域文化优势,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利用网络信息营销,加强宣传力度;改善物质保障条件,培养非遗传承主体四方面提出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又榕 《旅游纵览》2022,(21):155-157
智慧旅游是赋能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统计分析2022年6月抖音平台、微信公众号及微信小程序中有关“清远智慧旅游乡村”的账户,发现当前广东省清远市智慧旅游乡村发展中存在建设意识薄弱、发展模式低端、平台搭建实力不足等问题,进而针对性提出以全域旅游推动智慧旅游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智慧旅游乡村建设内容为导向完善相关设施;打造美丽乡村样本,逐步建设智慧旅游乡村等智慧旅游乡村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乡村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重点问题,2021年"十四五"规划提出将"三农"工作重点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加快建成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主要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打造文旅品牌又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本文试以南京市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为研究对象,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分析其进行乡村文旅品牌建设的路径,进而提出结合网络新媒体技术拓展文旅信息传播广度与深度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梁宇芯  朱雪梅 《旅游纵览》2022,(22):144-146
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坚持以旅彰文、以文塑旅,打造特色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兰寨村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禾楼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连滩山歌”等,还有一批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促进兰寨村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实现乡村振兴。本文分析兰寨村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发展现状,并探寻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进而促进兰寨村文旅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鲁 《人文地理》2023,(4):148-155
多元文化视角是理解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渠道,文化比较亦成为旅游研究的共性思维。文章以北京怀柔渤海镇北沟村为例,探讨多元主体作用下旅游对乡村空间的重构作用,重新审视乡村旅游与多元文化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北沟村旅游发展受到基于不同文化的内外部精英的共同作用,本土精英的回流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不同文化性质的主体促进了乡村业态、空间组织和生活方式的转型。外来社会文化在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协商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创新,形成具有中西文化结合特征的旅游空间。多元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主体不断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多元文化融合,逐渐摆脱“我者”和“他者”的文化隔离。在共同诉求的驱动下,村集体、村民与外来经营者实现社会空间的融合,组成空间生产的“共同体”。研究以期为优化乡村旅游的组织形式、乡村资源合理配置和人地关系的协调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