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尹家窝堡遗址是辽金时期的制盐遗址,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动物骨骼遗存,总数达3439件。包括软体动物类、鱼类、两栖动物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类骨骼,此外还出土了大量骨、角、蚌制品。对该遗址2015年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个体及种群的统计和分析,探讨该遗址居民的生业模式和遗址周围的生态环境,为复原这一区域古代居民的生活图景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3.
奥里米城址是辽金时期的城镇遗址,2015年城址内发掘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遗存,总数达868件。包括软体动物类、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类骨骼。对该城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个体及属种的统计分析,推测该城址居民的生业模式和当时城址周围的生态环境,为复原这一区域古代居民的生活图景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四川大邑县高山古城遗址2015、2016年出土动物骨骼遗存做了比较详细的鉴定、测量、统计和分析,可以肯定为家畜的仅有猪和狗。从出土动物骨骼的NISP、MNI统计来看,家猪的比重均占绝对优势,NISP占比达93.78%,MNI占比为86.49%;家猪上、下第三臼齿的长度、宽度较小,均处于家猪第三臼齿的长、宽参数范围内;从猪的年龄结构来看,以月龄10~20个月为主,也与一般农耕聚落家猪的宰杀年龄结构相符。鉴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观察,可以推断高山古城先民饲养家猪的技术比较成熟且稳定,饲养家猪也是先民肉食资源最主要的获取途径。而狗所占的比重不高,占NISP、MNI的比重分别为3.76%和5.41%,可能多用做狩猎伴侣或其他。结果表明宝墩文化时期的高山古城先民以饲养家猪作为获取肉食资源的主要途径,当时的家畜饲养技术比较成熟稳定,而稻-粟混作的农业体系无疑为家畜的饲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河南渑池县笃忠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了分析.出土的可鉴定动物骨骼包括14种动物,其中猪的骨骼最多.猪和狗为家畜.除了饲养家畜,捕猎野生动物也是当时人们的肉食来源之一.出土物中还有大量骨制狩猎工具和生活用品.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远东博伊斯曼文化与倭肯哈达、亚布力遗址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远东南端的博伊斯曼文化与黑龙江省的倭肯哈达、亚布力遗址出土品比较 ,在陶器和石器方面有很多相似性 ,表现出密切的文化联系 ,构成亲族文化。亚布力遗址出土品有独特性 ,可以正式定名为亚布力文化 ,其年代与博伊斯曼文化的年代相当。  相似文献   

7.
201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灵寿故城东侧的灵寿东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判定该遗址为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的军事驻防城。遗址出土了一批动物骨骼,共计80件,其中可鉴定标本23件,分战国和汉代两个时期:战国时期动物种属主要为马、牛、猪,汉代动物种属为猪、牛、狗,均为古代家畜饲养的常见种属,此外鹿类动物也是汉代灵寿先民的利用对象。根据动物骨骼的部位、出土位置及伴出品,可以判断这些动物可能存在除食用外的功能,如奠基或祭祀等。不同时期对不同动物的利用情况,进一步验证了随着中山国的灭亡,灵寿东城的军事功能逐渐衰落,到了汉代已成为普通平民生活区。  相似文献   

8.
2012年5月至6月间,受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委托,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库伦旗文物管理所联合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的三家子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共出土动物骨骼遗存77件,分别为哺乳动物及软体动物两大类,其中,牛骨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家猪.  相似文献   

9.
李倩  郭济桥  武庄 《南方文物》2020,(1):160-166
文章以石邑城遗址2017年出土的动物骨骼遗存为研究对象,应用种属鉴定、量化统计、年龄结构分析等方法讨论了石邑城遗址先民对动物资源的利用模式;并结合发掘区是手工业区的性质探讨了石邑城遗址先民制骨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三峡地区的玉溪遗址跨越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商周时期,出土了丰富的动物骨骼。动物群包括28个种,其中猪、狗为家养动物,其余为野生动物。通过对动物骨骼上人工痕迹的观察统计,复原了肢解动物的程序以及"锥形器"的制作流程。野生动物则指示了遗址周围为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1.
哈克遗址,位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东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相邻.自1985年发现以来,经多次发掘与研究,除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外,数以千计、种类较多的动物骨骼成为探研早期人类文化特征、人与动物关系、古气候环境的重要依据和组成部分[1].哈克遗址出土并用于本文研究的动物骨骼,均系经人类利用或食用后废弃的遗骸,它们与人类使用破损后遗弃的其他遗物如石器、陶器、骨器等,同出土于遗址地层或遗址的灰坑之中.从大量出土的石器、骨器、陶片和动物骨骼等人类文化遗存确定,哈克遗址是一处新石器至辽、蒙元时期的人类聚落遗址,动物遗骸是人类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白金宝遗址1986年发掘出土的动物骨骼遗存进行了动物种属的鉴定与描述、骨骼上的人工痕迹分析、骨角蚌器的工艺流程、生业模式分析和生态环境等项研究,可以确知当时居民的生产、生活、经济结构、手工业的技术水平以及遗址周围的生态环境等信息,为进一步全面了解该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左家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农安县高家屯村西南500 m处。2015年因河水侵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猪、狗、羊、马等动物骨骼。通过对出土动物遗存的鉴定与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左家山遗址为一处夏秋季节性居址,先民的生业模式以狩猎、捕捞和采集为主,同时饲养少量家畜。辽金时期该地区被称为“黄龙府”,通过对墓葬内出土动物遗存的分析,推测其与少数民族的“烧饭祭”“殉羊”“殉犬护送灵魂”“头蹄葬”等丧葬习俗密切相关,这为辽金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重要证据;随葬动物种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伊通河流域少数民族的生业模式为农牧结合,且伴有少量的渔猎活动。  相似文献   

14.
十二桥遗址出土动物骨骼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十二桥遗址位于成都十二桥西侧,是成都平原较早发现的一个商周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通过对该遗址早期文化层特别是第十二层出土的动物骨骼的分析,认为成都平原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分布着数量众多的鹿科动物、黑熊、藏酋猴、淡水鱼、龟,甚至还有亚洲象和犀牛。中国传说中的"六畜"在这一时期已基本训化成功,成为人类主要肉食来源。  相似文献   

15.
沈阳新民偏堡子遗址位于辽宁省新民市张屯乡偏堡子村,2010年7月中旬至9月底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新民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偏堡子遗址进行了主动性发掘.本次发掘分Ⅰ、Ⅱ两区,第Ⅰ发掘区以辽金时期遗存为主,有少量的青铜时期遗存,且被晚期遗迹严重扰乱.该区地层较为统一,从上至下共分五层,第一、二层为近现代地层,第三、四层为辽金时期地层,第五层为青铜时期地层①.动物遗存皆出土于Ⅰ区辽金时期文化堆积,Ⅱ区未出土动物遗存.Ⅰ区三层是辽代堆积,四层可能是金代堆积.从动物遗存上未能看出三层和四层的差异性,所以本文将这两层出土的动物遗存归为一起,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灵宝西坡遗址动物骨骼的收集与整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介绍了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动物骨骼的收集与整理过程 ,并重点对收集方法和埋藏因素对动物遗存的影响作了评估。结果表明 ,自然和生物因素对骨骼埋藏过程的影响较小 ,而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不同的收集方法对出土骨骼的绝对数量和重量有直接影响 ,但用相对比例分析主要动物的骨骼发现率 ,能够减小不同收集方法造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麋鹿是产于我国的一种珍稀动物。据统计,我国新石器时代以来被认定出土有麋鹿骨骼遗存的遗址共计51处,以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为主。地域分布北至吉林白城,南至浙江余姚,西至陕西宝鸡,东至上海。文章结合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和文献资料,认为麋鹿是先民主要狩猎对象和随葬祭祀中的重要祭品之一,且与楚地先民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黑龙江省依兰倭肯哈达洞穴和饶河小南山M1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进行比较研究,对玉器的组合、佩戴方式、玉材来源、葬俗等也进行了探索,从而会使我们对两座墓葬的文化内涵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目次一阎家岗遗址及动物骨骼圈状堆积的概况二国外旧石器时代居址材料与阎家岗遗址的比较三对动物骨骼圈状堆积的分析我国北方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以洞穴遗址为主,许多遗址堆积巨厚,文化遗迹丰富,可以确定为古人类的居址。相对而言,旷野遗址的发现就少了许多,其中能被确定为人类居址的更是少之又少。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由于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增强,过去很少发现旷野居址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地,也大量涌现出各种类型的居址。但是与俄罗斯接邻的我国北方地区却几乎没有发现旷野居址。1982年开始发掘的哈尔滨阎家岗遗址,发现了两处由动物骨骼围成的圈状堆积,发掘者遂将该遗迹定为古人类营地遗址。这一重大发现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有赞成的,也有质疑的。赞同者主要从埋藏学的角度来支持他们的观点。不少学者在有关文  相似文献   

20.
2012~2013年度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12~2013年陕北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大量动物遗存,按照考古遗迹单位进行了收集、分类、测量和鉴定.通过系统的分类和研究表明该遗址最少有15个属种,包括扬子鳄、环颈雉、褐家鼠、中华鼢鼠、草原鼢鼠、草兔、狗、马、家猪、山羊、绵羊和黄牛.根据对出土动物骨骼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时遗址周围是一个以草原为主,不远处有小片树林,草原和树林间有一定的水域,周围有沙漠的环境.经济类型是半农半牧形式,家养动物是石峁人的主要肉食来源,野生动物仅起着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