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7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吉林省西北部的通榆县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对通榆县新发乡破坨子遗址、李永久坨子遗址和二龙坨子遗址三处地点采集的陶片和石器进行了整理和初步研究,发现三处遗址主体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复杂多样,包含了左家山二期文化、红山文化、哈民忙哈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遗存,另有少量鲜卑文化和契丹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2.
2010~2013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植物浮选过程中获得了相当丰富的植物遗存,为了解该遗址生业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通过对植物遗存以及出土鱼类、动物骨骼进行综合分析,在哈民忙哈先民的经济结构中,以黍为代表的农作物占据主导,采集和渔猎是当时人类生存资源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本期要览     
科尔沁左翼后旗阿仁艾勒遗址调查与遗存试析该遗址含有三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第一组遗存与沈阳新乐下层文化相类,第二组遗存与赵宝沟文化相像,第三组遗存与近年来发现于科左中旗的哈民遗存几乎相同,其年代大体相当于红山文化晚期。  相似文献   

4.
吉平  郑钧夫  胡春佰 《考古》2012,(3):3-19,109,97,99
2010年5~9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哈民忙哈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300平方米,共清理房址14座、灰坑28座、墓葬3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等遗物350余件。该遗址文化内涵单纯,遗迹及遗物较丰富,文化特征明显,属于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5.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积极筹备六十年所庆的同时,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等科研工作,发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 一、新石器时代考古 近年来,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考古发掘的工作重点一直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近年来,随着对通辽地区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的逐渐深入,通辽市科左中旗的哈民忙哈新石器聚落遗址进入第四次发掘,持续出土的房址、陶器和玉器等遗存,极大地丰富了科尔沁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200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等单位在运城盆地开展"晋西南聚落形态的变迁与中国文明起源"课题研究,重点对涑水河与青龙河流域进行拉网式调查,并对柳庄遗址进行试掘。柳庄遗址中的遗存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相当于东下冯遗存的第Ⅳ期;柳庄遗址的商文化遗存可归入二里岗文化东下冯类型,属商早期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晋南地区尤其是运城盆地夏商文化遗存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材料,加深了对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敖汉营子遗址和胡斯台遗址是典型的西梁文化遗址,它们的发现为该文化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基础性材料。敖汉营子遗址的发现表明,西梁文化的南界已进入西拉木伦河南岸,这就更新了我们以往对于该文化分布范围的认识。基于横向的类型学比较可知,敖汉营子遗址西梁文化遗存的年代大致相当于兴隆洼文化中期。文章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西拉木伦河流域“查海时代”文化格局的动态演变情况,同时探讨了西梁文化的谱系结构及形成机制,并对其突然消失且无流向可寻的根由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文物考古》2013,(1):1-8,115,103,110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收获重大。赤峰市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通辽市哈民忙哈新石器聚落遗址、和林格尔盛乐古城周边墓葬、辽上京西山坡佛寺遗址、蒙古国的调查与考古发掘以及集宁路古城的大面积发掘等都有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9.
从五十年代末期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黑龙江省西部和吉林省北部的松嫩平原,发现了一种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考古文化遗存,即吉林省大安县汉书遗址和黑龙江省肇源县白金宝遗址。本文以这两个遗址的发掘材料为主,参考其它相同和相似的试掘、调查材料,通过初步分析和比较,对汉书文化和白金宝文化的关系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址一系列重要发现,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数座房址内揭露出大批人骨遗骸,场景之震撼在我国史前考古中极为罕见。种种迹象表明遗址是遭遇突发事件而废弃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事件的发生,那些罹难者为何集中于房址内?本文通过凝固历史瞬间保存下来的情境观察和人骨反映的死亡年龄统计,结合自然环境与生业方式分析,在排除地质灾害、人为杀戮等灾难后,提出距今5000多年前科尔沁沙地曾暴发过瘟疫。导致哈民忙哈居民群体死亡的直接原因,应缘于一场肆虐的鼠疫,并由此引发了辽西新石器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和辽宁大学合作,在辽宁省西北部查海遗址周边进行了多年调查,并对调查发现距离查海遗址较近的塔尺营子遗址进行发掘,确定其是查海文化类型遗址。塔尺营子遗址发掘丰富了查海文化研究考古学实物资料,特别是出土的长方体燧石人面纹石雕像,成为查海文化精神崇拜发展水平的考古学实证。这一考古新发现确定了查海时代先民就已经熟练掌握了石雕像的制作技术,丰富了查海文化的内涵,为查海文化先民精神崇拜发展状态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考古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下王岗遗址和相关遗址出土材料的分析,下王岗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实际上自早至晚包含了枣园文化下王岗一期类型、庙底沟文化八里岗一期类型、朱家台文化、屈家岭文化青龙泉二期类型、石家河文化青龙泉三期类型、煤山文化乱石滩类型等六种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这六种文化遗存代表了汉水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末期的文化发展序列。  相似文献   

13.
上机房营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上机房营子村北约0.5公里处的山坡上。2005—2006年,为配合内蒙古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对上机房营子遗址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①。该遗址主要包含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两个时期的遗存,而且遗址内的石城是英金河流域两岸石城址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张宏彦 《考古》2016,(4):75-90,2
在对秦安大地湾和陇县原子头等遗址"史家类遗存"的内涵、分期与年代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渭水流域"史家类遗存"的时空分布及其源流进行探讨,认为"史家类遗存"源自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是介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之间的文化遗存。庙底沟期文化主要源自"史家类遗存",关中地区应是仰韶文化的演化中心。  相似文献   

15.
东龙山遗址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丹江上游,考古发掘表明该遗址包含有仰韶、龙山、夏、商和西周五个时期的遗存,遗址I区主要为夏代晚期与商代早期遗存。夏代晚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二里头文化同期遗存基本相同,或可将该遗存视作二里头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故我们提议将其称作"商洛类型"。商代遗存的文化面貌则与郑州二里岗等商代遗存基本相同,应属同一文化。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长春博物馆和农安县文物管理所对波罗湖西岸台地开展了考古调查,发现并确认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地点5处,其中,五台山遗址地点和杏树山遗址地点地表遗存较为丰富。同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长春博物馆等单位对两处地点开展了考古发掘,其中,杏树山遗址共清理新石器时代遗存8处,结合出土遗存及碳14测年,可以确认为左家山下层文化晚期。杏树山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左家山下层文化内涵,为探讨西流松花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及与周邻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17.
魏继印 《考古》2012,(12):59-69,1
宝鸡北首岭遗址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并有少量的老官台文化遗存。其仰韶文化遗存大致可分为庙底沟类型期、半坡类型期以及早于半坡类型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存。仰韶文化早期遗存是北首岭遗址最主要的一类遗存,可称作"仰韶文化一期北首岭类型"。它发展为"仰韶文化二期半坡类型",年代在公元前5100~4500年。  相似文献   

18.
1992年11月上旬至中旬,由省、市、县组成的文物考古调查组对京九铁路联络线黄陂段沿线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共发现古文化遗址4处,文物采集点7处,墓葬群2处。为这一地区古文化遗存和古文化的研究增添了新的材料。调查发现的四处遗址为六银庙,神土地、大屋畈、王里墩遗址。墓葬群是朱家寨,茅屋店两处(图一)。四处遗址的情况较清楚,现叙述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科右中旗嘎查营子遗址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嘎查营子遗址位于内蒙古科右中旗中部,霍林河东岸.遗址于近年发现并进行了调查,采集遗物主要有陶片和石器.主要遗存年代属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该遗址为迄今发现的最北端的一处红山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20.
小拉哈文化以小拉哈遗址的第二期遗存为代表,同类遗存在黑龙江省肇源县狼坨子、南山头、卧龙、白金宝和吉林省镇赉县坦途西岗子等遗址亦有发现。依据小拉哈遗址提供的层位关系,同时结合对其它遗址出土材料的比较,可将目前出土的小拉哈文化遗存区分为早晚两期。通过对陶器组合、造型特点和碳十四测年数据等方面的分析,初步判定小拉哈文化的年代应该处于夏至早商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