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录于《中国藏西夏文献》的《北宋定难军节度观察留后李继筠墓志铭》主要记录了志主李继筠的家族世系及其在夏州定难军的个人仕宦经历。志文对五代宋初的数任夏州定难军节度使为中央政府所优宠以及定难军参与中央政府统一全国的战争也多有反映,为研究五代宋初夏州定难军历史及其职官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唐代节度副使与汉魏以来的行军司马、别驾在职能上有相同之处,经历了从使职走向职官的过程。节度副使与节度副大使有本质的区别,它伴随着节度使的产生而出现,其发展变化亦与节度使息息相关。节度副使作为节度使的副贰,其职能上往往兼统诸司,特别是担任备位节度使的角色。由于节度副使与节度使关联密切,所以,无论地方节度使还是唐中央政府对其任免和监督都极为重视,不惜以重臣担任其职。然而随着中央对地方藩镇的掌控力的逐步衰弱,地方对此职的任免权随之增强。中央与地方在节度副使任职上的博弈反映了唐后期中央集权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后晋高祖石敬瑭原为后唐明宗李嗣源部将,因战功深受器重,历任保义军节度使兼六军诸卫副使、宣武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附马都尉、河东节度使诸要职,权倾一时,后帝以永宁公主妻之。愍帝李从厚即位后,加拜石敬瑭为中书令,镇守太原。清泰元年(934年)五月,潞王李从珂反,帝出逃。石敬塘杀帝随从,将其禁于卫州。李从珂即位后,疑石敬瑭必反。清泰三年(936年)五月,察其有谋逆之举后,先令石敬瑭从太原迁往天平镇守,继又下诏削夺官爵,并命张敬达伐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统万城最新考古发掘资料的梳理并结合文献记载,认为统万城东城的建造年代约为唐末五代时期,它的建成当与活动于夏州一带的党项人势力壮大有关。由节度使拓跋思恭及继任者统领的定难军势力,经唐末、五代历11任150年的发展,至宋初分裂,其中一支建立了与北宋、辽鼎立的西夏政权。而作为大夏国都的统万城,初建时的规模可能只有西城和部分外郭城。  相似文献   

5.
中古时期的党项与粟特关系密切。灵夏党项与六胡州粟特人同受突厥政治文化的强烈影响,在追求共同政治目标的驱使下联合发动六胡州之乱。参与平乱的党项拓跋部借平乱成为唐廷统治党项诸部的合法代表,政治地位居于诸部之上。党项拓跋部建立定难军政权后,夏州地区的粟特人及唐末迁徙于此的粟特人纷纷效力于定难军节度使,或执戟于外,或侍奉于内,为定难军职官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定难军政权成为西夏王朝后,随着王朝疆域的扩大,灵州、凉州、沙州等地的粟特人后裔都成为王朝属民,身份各异,黑水城也出现了粟特人后裔的身影。双方关系的转变突出反映了西北政治格局中党项势力的崛兴与粟特势力的衰落。  相似文献   

6.
北宋东京皇宫二城考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北宋东京皇宫二城考略李合群北宋定鼎中原,以开封为国都,其皇宫源于唐宣武军节度使衙署。后梁改此衙署为建昌宫,后晋时又更作大宁宫。后周世宗即位后,虽对其进行了一些营缮,但“犹未如王者之制”①。在五代皇宫的基础上,宋廷于太祖建隆三年(962年),对北宋皇宫...  相似文献   

7.
西夏护国寺感应塔碑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是宋代西北方的一个民族,宋史夏国传上说:西夏的祖先叫做拓跋(姓)赤辞(名),是党羌族。在唐初还是部落,因有武功,唐帝"赐"姓李,世世做夏州定难军节度使。经过五代到宋初,逐渐强盛,传到第十代李继迁时,于宋雍熙二年(公元958年)取银州,雍熙五年又建立西夏都城于灵州,称西平府。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李继迁的孙子元昊嗣位,自称为大夏国皇帝,并仿效汉字的  相似文献   

8.
1995年第11期《物》上刊载有《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唐墓》一,中附录有墓中发现的一方碑志。墓主王公淑,字均,太原人,生于建中元年(780年),卒于大中二年(848年)。王公淑的曾祖王亮、祖父王连、父王戬,除王戬为自身外,其余诸人均曾任职于幕府。曾祖王亮曾任幽州节度衙前都虞侯,祖父王连曾任卢龙节度要籍,王公淑则历任幽州节度要籍、卢龙节度巡官、幽州节度判官兼殿中侍御史、卢龙留后、营府都督、柳城军使、平州诸军事、平州刺史、妫州刺史、防御军使等。以上诸人两《唐书》无传,郁贤皓先生的《唐刺史考》对王公淑亦未加收录。在此意义上,此碑志对郁先生的大作可有所补充,但其价值决不仅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为人们研究卢龙节度使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岑参轮台诗中“胡俗”揭秘徐百成,贾慧群岑参是与李白、杜甫同时代的大诗人,被誉为边塞诗泰斗。天宝十三年(754年)4月,他第二次出使西域,位安西节度使、北庭都护伊西节度瀚海军使封常清之下,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等职,至德元年(756年)12月调返长安,历...  相似文献   

10.
《杨文公谈苑》是杨亿在真宗朝与人闲谈时由其门人黄鉴记录下来的一部笔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旨在通过与重要史料的比勘,订正《谈苑》本身的一些错误与他书讹误.如“王彦超”条记载宋太祖投奔王彦超时,他正担任凤翔节度使,然而查考史书发现,当时王彦超所任乃是复州节度使.在宋太祖一朝,王彦超还担任过永兴军节度与凤翔节度使,在开...  相似文献   

11.
出土于2000年的正定巨碑,经考证为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的德政碑。本文在此基础上,引述史籍中的有关资料,对该碑的名称、立碑时间、历史背景及残碑文字等再作探讨,并就碑文中所反映的五代时期真定的政治、军事、历史情况及成德军与后唐、后晋、契丹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晚唐政府对河西东部地区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历史研究》2007,(4):27-41
咸通四年,唐政府设置凉州节度,以统凉、洮等六州之地。凉州节度设置之初,唐政府多以朔方节度使兼领凉州节度。此后,随着河西地区形势的变化,唐政府将凉州节度的建制改为河西都防御,并最终易名为河西节度,其主要辖区也由陇右调整至河西东部地区,而唐政府通过凉州节度对其调整后的辖区进行了切实的管理。朔方节度虽一度不再兼领凉州节度,但其在晚唐时期仍频繁参与河西东部地区事务,反映出唐政府经营河西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正> 后晋天福三年,供奉官张匡邺假鸿胪卿出使于阗国,册封国王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归来后其随行判官撰行程记一卷,记于阗国风土及沿途道里山川。这篇行记是研究五代时期西域地理和历史的重要文献,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其《四夷附录》于阗国部分即主要依据此书,同时并录有行记节文。《新五代史》引述行记,谓作者为彰武军节度判官高居诲,《文献通  相似文献   

14.
康太和为唐玄宗时期的边防将领,长期任职于河西、陇右地区的折冲府和军镇。有关康太和生平事迹在传统典籍中的记载寥寥无几,而《康太和墓志》对其生平、家世、所历官职等均有详细的记载。敦煌文书P.3885中保存有开元末年大斗军使康太和给吐蕃赞普撰写的一封书信和北庭节度使、河西陇右节度使盖嘉运针对吐蕃进犯部署军队的判文,对了解唐蕃关系和康太和的边防策略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张氏曹氏归义军政权的胡汉联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议潮父张谦逸娶敦煌粟特人安氏建立了与粟特人的联盟 ,张议潮依靠这种联盟推翻吐蕃在敦煌的统治 ,建立了归义军政权 ,张议潮与粟特人安景出任节度使和副使。归义军政权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联合政权 ,粟特人在归义军时期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少数民族。归义军节度使都非常注意胡汉联姻 ,通过这种联姻关系团结了敦煌地区的各族居民 ,在收复敦煌及河西地区的战争中以及巩固归义军政权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邵磊 《南方文物》2007,(3):107-110
甲申岁初,南京栖霞区文化局的管秋惠先生访得五代马楚政权建立者马殷之孙、第五任楚王马希萼之子、南唐镇南军节度副使马光赞墓志一石。墓志  相似文献   

17.
太原王公墓志于2017年9月出土于太原市晋源区义井村。墓志内容部分缺毁,志主王公名讳不详,但根据墓志中已确定的时间信息可以大致还原志主生平。王公生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或因其父得入李存勖幕府,中年后受到重用,曾任都孔目官、新州团练副使等职,为后唐的建立做出了一定贡献。开国初即被授予竭诚匡国功臣之名,后领安国军节度副使,不久去世,归葬太原。王公墓志的出土为五代藩镇幕职和后唐开国集团的研究又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8.
莫大 《中华遗产》2020,(5):13-13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宣武军(今河南开封)节度使张弘靖,收到了来自长安的一纸诏书——任命他为幽州节度使。张弘靖欣然领命,和一众幕僚一起奔赴幽州,走马上任。幽州是唐王朝的东北重镇,但自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当地藩镇势力强大,不服朝廷管治。直到几年前,唐宪宗剿灭了诸多藩镇,时任幽州节度使的刘总也归顺朝廷。幽州重回朝廷势力版图,张弘靖是由中央政府派出的第一任节度使。  相似文献   

19.
拓拔思恭生于唐末,唐僖宗时,因参与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任命为夏绥节度使,赐姓李,封为夏国公,统辖夏(治今陕西靖边白城子)、绥(治今陕西绥德)、银(治今陕西横山县东)、宥(治今内蒙古鄂托克旗南)四州之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之一,是夏州李氏地方政权的创始者;同时,也为党项族势力的发展,为百年后西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正因为如此,有关西夏史著,无不以此开篇,  相似文献   

20.
辽代节镇体制与晚唐五代一脉相承,与宋代节度体系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辽代节镇除本州(治州)外,亦下辖支州(属州)。节度使通过带本州刺史衔管理本州,同时加观察使衔统领支州。《辽史·地理志》关于"节度州"统刺史州的说法不够准确,应为"节度使"统州。辽代节镇在行政、军事、财政上直接隶属于中央。辽代实行的是中央—节镇—州—县的管理体制,节镇为辽代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这是唐五代节镇体制与辽代地方分权政治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