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1月20日,乔治·布什宣誓就任美利坚合众国第41届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152年来第一位当选为总统的上届副总统。152年前,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第二任期的副总统马丁·范布伦在杰克逊任满后当选总统。在这之前,第一位美国副总统约翰·亚当斯在第一位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之后当选为第二位总统,而其副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又在他之后由第二位副总统成为  相似文献   

2.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和史学著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部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史专著《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 ,是傅斯年先生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讲中国古代史的专著。据他自己说 ,到民国二十年 (1931年 )夏 ,“写成的将三分之二矣”。他在《夷夏东西说》的前言里说 :“这一篇文是我在‘九·一八’以前所作《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中的三章。这一书已成之稿 ,大致写在‘九·一八’前两年至半年间。这三章是 (民国 )二十年 (1931年 )春天写的 ,因时局影响 ,研究所迁徙两次 ,我的工作全不能照预定呈规 ,所以这一书始终不曾整理完。”在《周东封与殷遗民》的“前言”里 ,他又称此书的书名为《古代中…  相似文献   

3.
海伦·福斯特·斯诺(1911—1997)是美国记者、作家。她于1931年至1939年旅居中国,亲历了中国历史上这一转折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她撰写了《续西行漫记》等报道,和埃德加·斯诺等人一起,首先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并在中国发起了“工业合作运动”以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为纪念这位架设中美人民友谊桥梁的先驱,由美国联合技术公司资助,美国杨伯翰大学摄制了这部电视文献片。本刊获准刊出脚本。该片记叙了海伦·斯诺的在华岁月和她与埃德加·斯诺的情感生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北美洲     
卡尔·О索尔是美国著名的景观地理学家,本文是他1936年在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里分校地理系开设北美洲和南美洲两门课程时,由他的学生罗伯特·G·鲍曼根据听课笔记整理而成.为了便于对索尔学术思想的探索研究,我们尽量保持原笔记的风貌,个别段落语句重复之处略作删剔;将分期连载这份授课笔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 ,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 ,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又称飞虎队)一位叫亨利·霍桑的上尉飞行员 ,因驾机执行侦察任务时油料耗尽 ,不幸坠落在四川广元市苍溪县境内 ,为了营救和保护这位飞虎队员 ,侠肝义胆的中国小商贩周养全血溅山林。十年“文革”中 ,他的儿子周正培被戴上勾结美国特务的“现行反革命份子”帽子 ,全家无辜受到株连。从1982年以来 ,为了找到亨利·霍桑 ,周正培不惜变卖家产 ,历尽坎坷和艰辛苦苦寻觅。1996年 ,就在太平洋彼岸传来亨利·霍桑家的飞鸿时 ,不料英文原信被人截留 ,联系中断…  相似文献   

6.
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在作出最终决策之前需要进行慎重的考虑。美国为孩子提供升学指导的专家队伍正在逐步壮大。利奥·亚当斯是纽约一所中学2000年的高中毕业生,除了应付学校的考试与作业之外,亚当斯考虑最多的是准备报考哪所大学。年近18岁的他还没有拿定主意,他告诉别人:“基本上说,我还没有拿定主意。几年以来报考哪所大学一直困扰着我,我知道现在是到了该下决心的时候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利奥的母亲为他聘请了一位独立教育专家卡罗·  相似文献   

7.
8.
马可·波罗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家,他的《游记》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并曾游历过中国的许多地方,这已为绝大多数的西方学者所接受。但是,至今仍有个别学者对此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1979年,美国学者海格尔撰文,认为马可·波罗只到过中国的北方(主要是北京),而关于南方各地的情况则是他间接获得的。1982年,当意大利、中国和美国合拍的电视巨片《马可·波罗》在西方公映  相似文献   

9.
李爱慧 《世界历史》2000,1(4):119-126
奥斯卡·汉德林是 2 0世纪美国史学家中颇有影响的一位。他的学术兴趣极其广泛 ,研究范围涉及移民史、政治史、历史编纂学等 ,迄今已出版的作品达 30余种1。在他的众多著作中 ,关于移民史的著述名重学林 ,独树一帜 ,对这个领域的拓展和深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二战后兴起的新社会史学的先驱。一、生平与著述汉德林 1915年出生于纽约市一个犹太人家庭 ,自幼酷爱读书。他于 1931年入布鲁克林大学学习 ,1934年获得学士学位 ,随后进入哈佛大学深造 ,师从著名历史学家老阿瑟·施莱辛格 ,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哈佛就读期间 ,他…  相似文献   

10.
我写字台玻璃板下的显著位置,有一张两位老人在北海金碧辉煌的仿膳餐厅的合影。这是我2000年9月拍的,坐在龙椅上的是我74岁的母亲靳秀兰和82岁的美国著名电视制片人露西·杰文斯女士。露西·杰文斯女士曾多次荣获美国电视界最高奖——艾美奖,她在任电视制片人时,曾采访过周恩来、丘吉尔、戴高乐、肯尼迪、尼克松、卡特、里根、叶利钦等多位国际名人。她怎么会和一位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合影呢?听我给您慢慢细说。  相似文献   

11.
艾伦·惠廷(Allen Whiting)现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他于1948年毕业于康乃尔大学,195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俄国研究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而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艾伦·惠廷是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尤其是研究苏联和中国革命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初英国人罗伯特·欧文最先提出广泛地建立合作新村或合作公社的主张,开始进行合作社思想的传播和试验.最初把合作社思想引进到中国来的是复旦大学教授薛仙舟。1919年他约集有关人士在上海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读者对于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1905—1972年)和他的《西行漫记》是不陌生的,而对斯诺在20世纪30年代编译、由英国伦敦乔治·C·哈拉普公司于1936年8月出版的英文版《活的中国》(Living China)一书,就不太熟悉了。这是一本向西方读者介绍现代中国短篇小说及其作者的书。斯诺编译《活的中国》一书是他认识中国的开端,为他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和撰写《西行漫  相似文献   

14.
荀峥 《文史春秋》2005,(1):18-19
1941年至1945年,美国飞行员陈纳德领导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简称“飞虎队”)先后有一千多位美国飞行员牺牲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成为中美关系史上令人无法忘怀的一页。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美国飞行员并不是飞虎队队员,而是早在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在苏州的一场空战中壮烈牺牲的美国飞行员Robert Short。  相似文献   

15.
帕特里克·杰伊·赫尔利(Patirick Jay Hurley,1883—1963),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人,律师出身,共和党人,曾任陆军部长,驻新西兰公使。1944年9月,他以美国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来中国,后又任驻华大使。他在执行美国对华政策的过程中,出尔反尔,轻诺寡信,和蒋介石一唱一和,公开地扶蒋反  相似文献   

16.
李世瑜 《民俗研究》2005,(1):249-250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汉学家席文(NathanSinin),每年过春节以前都给我寄一张贺年卡,快20年了,从不间断。卡是他自己做的,卡上的图案就是来年的生肖,是从中国古书上选的,都有出处。还有一位美国的汉学家朋友叫韩书瑞(SusanNaquin),当你问她今年多少岁时,她总要回答你:“我今年××岁了,属猴的。”今年是她60岁本命年,正赶上利  相似文献   

17.
约翰·波科克(J.G.A.Pocock)是一位博学、敏锐而又谦和的历史学家,颇具一种儒雅的魅力。在西方,他已被奉为当代史学大师,成为学术界的研究对象。波科克的事业发端于剑桥。在那儿,他有一小批志同道合的学者,如昆廷·斯金那、约翰·邓恩等人,他们都热心于对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改造。离开剑桥之后,波科克一度回到早年居住过的新西兰,在坎特伯雷大学任教,并帮助该大学建设了政治系。1963年起,他定居美国,现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  相似文献   

18.
基督新教传入广州始于清中叶。1807年,英国伦敦传道会派遣罗伯特·马礼逊(1782—1834)来华传教,他是基督新教第一个进入广州的传教士。马礼逊在中国传教达25年之久,他没有建立任何教会,由他私下洗礼的信徒不过5人,但他毕生的工作却为新教在广州乃至中国后来的发展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至20世纪初,传入广州的外国差会共有15个。其中美国9个,英国3个,德国2个,美国、加拿大联合1个。各差会在广州争相发展势力,扩充传教地盘,其活动区域从十三行一带向全市各个方向发展,先后在广州市建立起教堂30多间。基督新教在广州的传教事业呈现出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  相似文献   

19.
林中泽 《世界历史》1999,(5):109-114
英国学者G.F.赫德逊的《欧洲与中国:从最早时期至1800年的双边关系概述》(G.F.Hudson,Europe & China-A Survery of Their Relations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800,伦敦1931年版)一书英文原本初版于1931年,199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它的中译本,书名为《欧洲与中国》(本文据伦敦爱德华·阿诺德公司1931年版本,下引该书仅标明页码).  相似文献   

20.
我非常之高兴 ,本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以中文出版。我非常欣赏中国对我的著作感兴趣。我最初的文章之一《美国和德国思想中的兰克形象》在 196 2年就已经有了中文译文 ,后来我得知它的翻译者就是本书的翻译者何兆武先生。后来我的《欧洲史学的新方向》( 1975年 )和我与哈罗德·T·派克合编的《历史研究国际手册》( 1979年 )两书均于 1989年在北京出版。多年来我和北京大学张芝联教授有着密切的学术接触 ,自从 1980年“历史学的历史与理论”创建以来他一直是该国际委员会的一个活跃的成员 ,也曾是我在布法罗城的客人。齐世荣教授在 19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