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趣谈厕所     
厕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一日或缺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游方趣谈     
游声,是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从而订终身伴侣的一种习俗。高尚的情操和品德,都会随着游方的程序而充分地体现出来。一、登游方坡:游方季节来到了,母亲一针针、一线线为女儿做花衣,父亲积银钱、打首饰,双双把女儿打扮得象天仙一般,乐意让女儿去游方。等到游方那天中午时分,外寨的  相似文献   

3.
海岛趣谈     
蝴蝶岛 我国台湾省的蝴蝶,不但品种多,数量也多,每年出口的蝴蝶有4000万只。 海燕岛 西印度洋上的塞舌尔群岛,它仅有0.4平方公里,但岛上生活着350多万只海燕。  相似文献   

4.
匾额趣谈     
张自中 《文史天地》2003,(11):57-58
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东汉许慎所撰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匾额:“扁,署也……署门户之文也。”也就是在门户上题字,以作居室的标记。凡是宫室、殿堂、亭榭、书斋等以大字题于门额上,均称匾额。古代匾额大多为木质,也有石质雕刻的。不论木质或石质的,匾额一般为长方形,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多为黑漆金字,醒目端庄。有的还配以楹联或艺术雕刻。匾额一向注重书法艺术或题额者的地位,以提高悬挂匾额场所的声誉。古代的贵族、高宦、功臣、名士,往往以得到皇帝题赐的匾额来炫耀权势。匾额兴起于何时?据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  相似文献   

5.
小名趣谈     
苏北里下河一带的人,特别是现龄四五十岁以上的,一般都有小名。他们的小名无论从社会语言学还是民俗学的角度看,都很有研究价值,而且充满浓郁的乡土色彩。  相似文献   

6.
姓名趣谈     
宋宰相寇准下乡巡视旱情,遇一饱学隐者,吟一联语要他作对,“旱高地田禾必干”,意很浅显,其中用谐音隐藏3人姓名:汉高帝、田何、比干”(汉高帝即刘邦,田何是西汉文学家,比干是商代名臣),有道是:会者不难,寇准思索片刻,说出了下联:“下大雨麦子管种”!那隐者不禁拍手叫绝。原来,联语不仅对得规范工整,而且其中也用谐音隐藏3人姓名:夏大禹、墨子、管仲。人的姓名,归根结底,只是一种人称符号。既为符号,似乎总是枯燥无味的。例如,十九世纪时,美国底特律市有一对叫史汀克的夫妇,生了3男3女,名字分别叫“儿子1”、儿子2…  相似文献   

7.
毡帽山趣谈     
毡帽山,又称文笔山。坐落在乐都县雨润镇红坡村境内,距县城16公里,系属南山阿依山脉,有关她的传说,简作如下介绍。传说在远古年代,乐都北山松花顶的山神桑朵和南山毡帽山的山神桑买是两口儿。小伙子桑朵英俊,性格粗豪忠厚,擅长一手打猎的好本领,每天打猎;妻子桑买秀丽,性格倔强好胜,是放牛挤奶的能手。他们的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胜过一年,真是糖上加蜜。后来,他们有了三个孩子。有一天为一件小事争吵不休,桑买强忍不住就把一桶牛奶泼到桑朵头上,这时桑朵正在揉皮子,拿起揉皮板顺手打在桑买的左肩上,她很生气,一气之…  相似文献   

8.
婚俗趣谈     
侗族婚俗一碗油茶定亲疏地青等地请媒娘求亲,媒娘对姑娘的父母说:“某某家托我上你家不为别的,他们两位老人一天比一天不中用了,想要你家的妹崽(姑娘)去做个替手,不知二老意下如何?”媒人既不提姑娘小伙的婚事,姑娘父母也知道她是来做媒的,便同样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进行答复:“啊,你是为了这个事来的?那我们就煮油茶吃。”这时,媒娘的心上下不定,如坐针毡,猜不出到底打什么样的的油茶给她吃。  相似文献   

9.
近来最大的军事新闻便是美韩黄海军演,毫无疑问,这种大规模且带有战略背景的军事演习一向是媒体关注的对象。 抛开战略和政治因素,军事演习本身就极有意思。在好莱坞大片中,美国军队似乎一直在四处打仗;而在国产电视剧里,中国解放军似乎永远在演习——无论《突出重围》还是《DA师》,  相似文献   

10.
捡漏趣谈     
顾汉昌 《古今谈》2005,(3):46-47
捡漏,收藏者中的一句行话。在书画古玩交易中,卖家或看走眼,或本就不识货,把真迹当赝品,将珍珠视为鱼目来出售,碰上识货的买家,就捡了大便宜,是为捡漏。捡漏其实是捡快乐。  相似文献   

11.
饮酒趣谈     
从前学英文,课本上注明了"酒"的英文字 是Wine,来到美国,才知道Wine只是酒的一种, 指的是开胃的葡萄酒,且有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 之分。但有名的法国雪莉酒,也是葡萄酒。而真 正的酒的统称,是spirits,这个字当然也可译作 "神灵"、"鬼怪"、"妖精",或是"振作精神"。 饮酒对人体健康到底是否有益,医学上不时 展开争论。像俄罗斯人那样,喝酒不像中国人,一 小口一小口地啜酒,而是一整杯干杯,或是一整 瓶灌入口腹,酗酒后打架打老婆,当然是不仅对  相似文献   

12.
拆字趣谈     
冯玉祥将军生前虽然驰骋疆场、叱咤风云 ,但始终以“丘八”自居。什么是“丘八”呢 ?原来冯将军在此用的是拆字法 :“丘”与“八”合写 ,即一小“兵”也 ,足见其虚怀若谷、从不居功自傲的品质。其实 ,士兵被称为“丘八”古已有之。由于中国文字属象形文字 ,一个字往往可以拆成几个字 ,古人就常常用这种“拆字法”来预言吉凶、占验梦境或吟诗作词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拆字文化”。“拆字”用得最广的就是迷信活动。过去有很多以此为职业的人 ,叫“测字先生” ,和“相面先生”、“算命先生”相仿 ,不过所用工具不同而已。其方法是先让顾客随手…  相似文献   

13.
香港是中及英都通用的地方,香港因毗邻广东,人们在各种社交场合中习惯用粤语,所以在称呼时既然有地方习惯又夹杂有英语的音译。对陌生人男士一般称“先生”,女士称“小姐”、“太太”,中年妇女称为“小姐”也无妨。年纪大的下层市民称“师奶”、“阿婶”更显亲切。  相似文献   

14.
一、猴———吉祥的象征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猴啼”和“虎啸”在古诗中经常出现,同样重要。尤其是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塑造了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之后,猴的文化意蕴更加深厚。不过,作为民间吉祥物,主要是因为“猴”与“侯”谐音。侯是中国古代的爵位之一。《礼·王制》载:“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自此以后,五爵虽有变化,比如汉代只有王、侯二等,明代只有公、侯、伯三等,但历代都有侯爵。人们希望加官封侯,为表达此种心愿,便选择了与“侯”谐音的“猴”为象征。这种情形多见于吉祥…  相似文献   

15.
黄秀纯 《收藏家》2013,(12):73-78
文物鉴定工作现在被称为"眼学",若要提高自己的眼力,就必须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比较中鉴定。除了老师传授外,大量的鉴别经验是在实践中取得的。因此,笔者1964年在北京文物商店庆云堂参加工作不久,便和张彦生师傅到外埠采购,先后去过天津、济南、烟台、青岛、南京、上海、郑州、开封、武汉、长沙、广州、成都、重庆等地。每到一处,我们在与当地文化部门联系后,便张贴出广告:"今有北京市文物商店庆云堂现在□□饭店坐堂收购传世文物,如有出让者请前来接洽为盼。"于是,有意出让文物者便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6.
在扬州花卉史上,称得上名闻天下的,首推琼花,其次就要数到芍药了。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考试院曾大张旗鼓地举行过多次高等考试,其中正规的就有1931年的第一届、1933年的第二届、1935年的第三届、1936年的第四届及1939年的第五届。前四届地点都在南京,第五届在重庆。  相似文献   

18.
印章是权力的象征,是执政者的信物,因此人们又将印章称之为印信。《说文》释印为“执政所持信也”。《文献通考》亦云“无玺书,则九重之号令不能达于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都对印信的政治作用作了透彻的说明。因此印信也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印信的分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成功,建立了中华民国,镌制了第一枚革命政权的大印,标志着中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民国建立之后,多次颁布关于印信方面的法规,对印信的形状、质料、大小规格等作了规定,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印信制度。从印信的形状上…  相似文献   

19.
对联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因其贴近生活,取材丰富,历来为百姓所喜闻乐见.民国时期的对联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显得格外多姿多彩、妙趣横生,不仅让人读了会心而笑,更在笑过之后临联反思,回味不已.下面将选取其中的妙笔生花者与读者共赏.曾为朝臣、又当总统、再称皇帝——袁世凯这位“乱世英雄”的曲折经历显然是时人撰写对联的绝佳题材.“卖康梁而宠幸位,抚山东、督保定、直入内阁,十数年顶天立地,居然豪杰,谁不说龙腾沧海;抗孙黄以做总统,先临时、后正式、旋改国号,一片心称皇呼帝,忽焉取消,我也笑鳌入紫泥.”精要地总结了袁自飞黄腾达到身败名裂的一段政治生涯,且叙且议中将这个高级政客翻云覆雨、贪得无厌的丑恶本性暴露无遗.袁世凯登基复辟时,一派浊浪滔天、群魔乱舞的景象,一联以概之就是“洪水槽流,淹没汉满蒙回藏;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此联联首冠有“洪宪”二字,一针见血地向世人揭示了这场闹剧的实质.当时福州某报曾刊出讨袁征联,上句是“或入園中,拖出老袁还我国”.“園”字出“袁”入“或”即为“(?)”字,表达了国人驱逐窃国大盗、恢复中华民国的强烈呼声.不久袁氏失败病殁,有人灵机一动摹仿老袁的口吻对出下句:“余临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余字代替首字在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判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判决书的旧称。2.断语,结论。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判词,是西周晚期夷厉时期的慨厘铭文,该铭文共百余字,记载了一桩奴隶买卖纠纷的经过,判案依据为当时的刑典,内容包括罪名认定和处理结果,该铭文已经具备判词的雏形。判词兴于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