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早期彩陶鱼纹纹饰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延青 《丝绸之路》2010,(14):35-37
半坡类型是仰韶文化的早期类型,鱼纹纹饰则是半坡类型彩陶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纹饰,在半坡类型文化早期多为单体鱼纹。对于半坡类型彩陶鱼纹纹饰的研究,学术界提出了很多不同观点,本文在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对之作出一种全新的解释,认为半坡类型彩陶鱼纹纹饰体现了半坡居民对鱼在水中游的这一自然现象的渴望、向往以及对水底世界的好奇。  相似文献   

2.
上巳节     
农历每年的三月初三为上巳节,2016年的上巳节为公历4月9日.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  相似文献   

3.
月令     
《山茶》2009,(3):198-199
三月——春的礼赞 说起“上巳节”,恐怕多数人不知道。农历三月初三的这一汉族古老节日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论语》中曾点对孔子描述自己的志趣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换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个人,带着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  相似文献   

4.
晋南地区的半坡期遗存与渭水流域半坡期遗存经历了基本相同的发展阶段.庙底沟期遗存中的尖底瓶之重唇口等典型特征,在晋南地区半坡期遗存的早段已经出现,发展序列基本清楚.同时,该地区的半坡期遗存在晚期受到渭水流域的强烈影响.因此,该地区的庙底沟类型之源似可追溯得更早.  相似文献   

5.
半坡类型是仰韶文化的早期遗存。放射性炭素测定的结果表明这种遗存的年代是在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半坡类型的遗存主要分布在以渭河流域为中心的陕晋豫地区。 大量半坡类型遗存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展现出这类遗存独具一格的文化面貌(图一)。而近年来发表的属于半坡类型的姜寨村落遗址(陕西省临潼县城北)和元君庙墓地(陕西省华县泉护村北)的考古论著,表明对半坡类型的社会组织、社会性质的研究已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王颖娟 《文博》2003,(1):59-64
一、小女孩的厚葬 就手头见到的关中地区半坡、姜寨、北首岭、元君庙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这些遗址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史家类型(为了行文方便,以下简称半坡史前文化)地层所出的仰身直肢墓葬,凡随葬器物者,以随葬生活用具为主。半坡遗址保存较好的墓葬有118座,共  相似文献   

7.
半坡,鲜为人知的神秘山寨。 半坡,属花溪区黔陶布依族苗族乡,掖藏在深山密林中,一条山乡公路傍山转,连通大山外。它古老、偏僻、闭塞、孤寂、苍凉。然而,它有独特迷人之处:雄奇苍茫大山景观,显赫历史土司衙门。凭它,它让人系情于此。 结识半坡,是在1992年9月  相似文献   

8.
魏继印 《考古》2012,(12):59-69,1
宝鸡北首岭遗址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并有少量的老官台文化遗存。其仰韶文化遗存大致可分为庙底沟类型期、半坡类型期以及早于半坡类型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存。仰韶文化早期遗存是北首岭遗址最主要的一类遗存,可称作"仰韶文化一期北首岭类型"。它发展为"仰韶文化二期半坡类型",年代在公元前5100~4500年。  相似文献   

9.
史前半坡文化的鱼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幼萍 《文博》2002,(5):13-17,21
在我国史前文化中,距今7000年——5000年前的渭河流域地区,主要是陕西关中地区和甘肃东部、河南西部的部分地区,处于考古学文化的仰韶文化时期,并且在这一时段中先后经历了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等,为论证的方便,本文在此暂将这样一个连续的文化系列称为半坡文化。  相似文献   

10.
艳阳三月,草木争荣。虽然也有疏雨冷烟,落花飞絮,但更常见到的是桃杏满村,软波拖碧,紫燕呢喃,晴蝶舒翅。尤其是农历三月的开头,寒食清明,连翩而至,丰富的节日活动内容,更增添了神州大地的风采。有趣的是,古人常将这两个节日联在一起来过,并在诗文中留下了生动的记录。如唐代王表《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诗云:“春域闲望爱晴天,  相似文献   

11.
半坡鱼纹是图腾标志,还是女阴象征?何星亮关于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的鱼纹,考古学家们推测,“可能是半坡图腾崇拜的徽号”,是“氏族的徽号”①。历史学家们也认为“可能就是当时的氏族图腾”②。有些学者甚至断言:“这些氏族以鱼为图腾,人面与鱼纹结合正是...  相似文献   

12.
鄂伦春这一名称,据说元、明时期就已出现。但在清朝的文献中,最早是在崇德五年三月乙丑(1640年4月28日)以“俄尔吞”出现的,以后在康熙年间的上谕和奏折中将其称为“俄罗春”、“俄乐春”、“俄伦春”,均为同音异写,最后固定为鄂  相似文献   

13.
恍如隔世访美孚○雁颀1996年春,我们决定到海南岛最西南的五指山昌化江边的原始森林里,去寻访一个几乎很少为外界所知道、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美孚黎族。正是“三月三”前夕,在文化馆陈爱民的引领下,我们从“三月三”的发祥地东方县出发,奔向人烟稀少的热带原始森...  相似文献   

14.
半坡文化彩陶鱼纹的分类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坡文化彩陶鱼纹,准确地说,应当作鱼形纹样,它是构成鱼形二方连续图案的基本单元。无论在哪儿发现的半坡文化彩陶,鱼纹都会保持惊人的一致性,从而作为区别于同时期其它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规定了该社会诸方面事物的分类形式,那么,半坡文化社会赋与了彩陶鱼纹一种什么样的分类形式?这样的分类形式是否有着一定的意蕴?  相似文献   

15.
正指尖摩挲着厚厚的纸张,终日徜徉于文字浩海里,闭目养神之间,一阵春风吹开一窗灿烂可心的风景,蓦然发现万物复苏、山花烂漫的三月已悄悄来到了眼前。三月的每一个日子都孕育着希望与辉煌,本期的一篇篇精选故事汇集了阳光、风、花、雪、雨一切春的特质,叙述着真切与生动,诠释着梦想与前景,展现着生命的美好。三月,暖阳把春天带回来了,她轻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51,(10)
(甲)西安市郊偶然发现的文物(一)唐俑一九四九年春于西安市南郊嘉里村出土,系唐裴均孙女小娘子的墓中物,因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不重视文物,散佚甚多,至一九五○年三月,经西北文化部文物处收购。(二)元俑一九五○年三月在西安市南郊韦曲乡出土,全部明器共九十五件,并有石刻墓志带  相似文献   

17.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处处充满了盎然生机,面对外面世界的“诱惑”,可以邀上三五好友一同旅行,到大自然中感受春的气息,用DV永久记录下这个春天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1916年,广西兴安知事(县长)吕德慎任职期间,贪得无厌,横征暴敛,滥加赋税,搜刮民财,兴安人民苦不堪言。这年冬天,兴安的一些士绅人听说广西督军陆荣廷经过兴安,便联合到城外拦轿告状。陆荣廷听了大怒,当即便将吕德慎革职,兴安人心大快。吕德慎下台离兴后,兴安人民给吕德慎立  相似文献   

19.
美丽的乡村     
高原的三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倏忽之间,还未细细品味万物复苏、桃红柳绿的春天,转眼就进入草飞莺长,芳草萋萋的夏季。在这不多的高原春日里,我流连于这座日益整洁美丽古城的公园、绿地、河旁、广场之中,踏觅春的踪迹,呼吸春的芳香,寻找春的梦想。然而,更让我迷恋陶醉的是故乡的春天,我宁静美丽的乡村田园。  相似文献   

20.
春台戏     
古时,江南农村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为春社。时间大致在旧历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酬神的同时演戏示庆,称为社戏,俗称春台戏。 顾禄《清嘉录》谓:“二三月间,里豪市侠,搭台旷野,醵钱演戏,男女聚观,谓之‘春台戏’,以祈农祥。”蔡云《吴愉》云:“宝炬千家风不寒,香尘十里雨还干。落灯便演春台戏,又引闲人野外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