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浩 《民俗研究》2010,95(3):118-133
隋唐五代时期是民间神灵发展的重要时期。与强大的经济文化发达相适应,民间信仰的领域内同样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不同文化传统背景下的各路神灵各行其道,交相辉映;由社会环境变迁而新兴的神灵在民间信仰的领域里各逞其能;与此同时,在统一大帝国的文化语境中,不同的文化传统又相互交织,诸路神灵在潜移默化中整合出新的队伍。这新型神灵体系的建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浩 《民俗研究》2013,(5):82-89
隋唐五代时期民间信仰的组织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其中一支与佛教的异端、民间道教相结合,发展出自己的教义与教团,日益组织化、制度化,以秘密宗教的形式向民间渗透。始终存在的民间信仰传统、佛道两教的深刻影响与隋唐五代纷乱的社会状况,为民间信仰的组织化和民间宗教的形成提供了历史之源。  相似文献   

3.
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伟大时代.中国的陶瓷业在此时也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唐五代白瓷的飞速发展,将多姿多彩的盛世气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吴世旭 《民俗研究》2002,(4):106-110
同很多东北村落一样,笔者进行调查的吴村也是一个移民村。据村中人讲,“老吴家”原来是在旗人,祖籍山东,先祖曾做过将军(吴氏宗谱就是以这位将军为族群源头的),不过在告老还乡时命终于半路,致使家族无法兴盛,仍旧以种地为生,生活十分穷苦。后来这位先祖的后代有兄弟四人闯关东来到辽南复县,分三处拓荒务农,吴村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政区研究是传统沿革地理的主体,隋唐政区研究则是沿革地理的热门话题,自清代乾、嘉以来从未间断,历来都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类书始于魏晋时期的《皇览》,几乎历代皆有编撰,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隋唐时期是类书的发展定型时期,作为类书编撰史上的重要时期,隋唐五代类书的总数究竟有多少,现存佚情况如何,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梳理的。以现今著录隋唐五代类书最多的《中国类书》为例,著录有122种,但详考历代书目可知,隋唐五代曾先后编纂类书达180种,可惜大多已亡佚,今仅残存17种。  相似文献   

7.
王玉喜 《民俗研究》2013,(6):150-154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民间信仰研究在经历了去迷信化、去宗教属性后,其研究范围逐渐跨越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以及人类学等学科研究领域。①随着国内民间信仰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民间信仰史的研究也获得了较大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些论著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间信仰史的研究进程,但是其中的不足也较为明显。如这些民间信仰史研究的论著大多属于民间信仰断代史的范畴,通史性的民间信仰史研究工作却相对欠缺;  相似文献   

8.
刘芮伽 《神州》2012,(30):16-17
民间信仰通过世俗化、生活化的内容以及简单的运行方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中的民间信仰通过散化和整合作用,不断调整着社会行为、社会制度,约束失范倾向,促进着社会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9.
瑶族,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这个冲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居住在相对隐蔽的大瑶山之中,更因为这个民族那既独立又繁复多样的民间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古往今来的历史来看,制度创立和发展对国家重建以及社会秩序维持所具有的基础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制度史一直成为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领域。无论是研究队伍,抑或是取得的学术成果,都是其他历史学领域难以比肩的。处于当今重视学术创新的时代,制度史的研究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走出原有纯制度层面的研究困境和局限,研究方法上需要做哪些改进,研究内容上需要做哪些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不断深化的目标呢?学者们已经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做了有益的探索,如邓小南先生的"走向‘活’的制度史"研究的呼吁,犹如馨香扑面,令人新爽。为了开拓制度史研究的新局面,我们推出这期"制度史研究方法笔谈",包伟民、陈长琦、李凭、卢向前、王日根5位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研究者有所裨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王婷  武俊杰 《沧桑》2014,(5):18-19
两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民间信仰多元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本文就宋代民间不同宗教兴盛的原因进行了分类浅析。  相似文献   

12.
段亚蓉 《沧桑》2012,(5):107-109
民间信仰,是一种与文化、社会等分离不开的意识形态。民间信仰作为社会中、下阶层一种十分复杂的民俗性、宗教性信仰,它一直被视为"迷信"而受到抵制和批判;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是落后的,但它那丰富的文化资源又确有其研究和开发利用的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复杂的意识形态——民间信仰又得到了复兴,获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各种民间寺庙得以修复或重建,各种民间信仰活动也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对于民间信仰复兴的各种影响因素也值得人们深入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3.
僻处东南一隅的福建自古以来民间信仰就特别发达。闽都福州的民间信仰与整个福建民间信仰形成"同中见异"的关系。福州民间信仰在土著—闽越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汉唐以来不断吸收融入中原汉族宗教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闽越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尽管在中原宗教文化的浸润下,中华汉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日深,然而在融合重构中本土化地域特色愈见鲜明,由此勾勒出闽都福州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多彩风貌。  相似文献   

14.
马新 《民俗研究》2010,(1):57-66
民间信仰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主要存在于民间社会所存在的历史时段中;它发生于文明诞生的过程中,与民间社会共同萌发、共同形成。同时,民间信仰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精神世界,不同时代的民间信仰因其信仰群体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民间信仰的研究范围是民间社会所发生与传承的种种信仰,对于官方社会中所存在的民间信仰的行为,可视之为民间信仰的影响与延伸。  相似文献   

15.
刘晓燕  董向红 《沧桑》2011,(1):100-101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民间信仰中的土地神崇拜、观音崇拜、财神崇拜等神灵崇拜都是广大民众心理需求的体现,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目的。造成这种功利性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广大农民认知的有限性,人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造成的精神空虚。因此只有树立科学的生活态度,提高人的认识与自信,才能消除迷信心理和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16.
民间信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它根置于特定地域的文化,具有民俗性与宗教性的双重属性,根本是一种地方性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当下,民间信仰有着对特色地域传统文化传承,也有着自我的调节与转型。本课题组探究转型时期民间信仰的发展状况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贤栋 《民俗研究》2004,(1):113-119
社会史,尤其是有关下层百姓的社会史研究是近几年来史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然而,由于直接史料的匮乏,古代中国的下层社会史研究与近现代史的相关研究相比显得较为薄弱。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只有充分搜讨古人之一言半语而类聚之,才有可能走出这一困境,民间谣谚便是可以进一步挖掘的史料宝库之一。就北朝谣谚而言,其中包括民众对国政大事的关注、对官吏的歌颂或抨击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北朝民众对政治的关注,是一幅难得的北朝社会政治风情画卷。同时,我们发现大部分北朝谣谚反映的仅仅是北朝民众对时政的一种敏感的关注而已,并没有积极参与的表现,折射出北朝民间缺乏统一信仰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11年隋唐五代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发表论文近千篇,出版专著50余种。现择要分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汝宾 《民俗研究》2015,(3):127-134
围绕着丧葬信仰与仪式展开的人际互助关系,搭建了孝子孝女、围观者与当事人以及生者与亡人之间的隐秘关联,并调整、重塑和涵化着相互之间的关系。丧葬仪式在沟通家庭、宗族、村落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一种本质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与核心联结起来,并借力邻里互助习俗进一步整合地缘联系的互馈机制。通过人情交流,丧葬仪式及其有关信仰有助于抚慰死者亲属,并使其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百里异习,千里殊俗。"本文对清至民国泽州县大阳镇的民间信仰的概况进行了考察,并突出了其中有异于其它地方的特有之神,通过对其特有之神之所以出现的初步探讨,凸显了民间信仰所具有的强烈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